1972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新的脚印
脚印,新的脚印,不寻常的脚印。
在八个月之前,谁会相信女社员崔文芝,还能在地球上重新留下她的脚印呢?
科学,在三大革命实践中发展;奇迹,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中出现。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报告一件我国医疗战线上的新成就吧!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三九寒天,却偏偏弥漫大雾。一九七二年一月十日上午,一辆小汽车急速地驰向北京工农兵医院。
急诊室里,院领导、医生、护士都围着病人,急切察看伤情。病人一尺多长的右小腿,被火车压得完全缺损,只剩一只脚断在鞋里;左腿则从脚脖子以下,完全压没了。病人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马上抢救!”医护人员立即行动,并焦急地议论:
“不能接了。右下肢有脚没腿,左下肢有腿没脚,怎么能接?为了保证生命安全,把两条腿截掉吧。”
“截掉?”值班医生乐守玉摸着那只断脚,说:“这只脚还比较完整,扔掉,她连一只脚也没了……。”
这时,从昏迷中醒来的崔文芝,睁开凹陷的眼睛,紧紧盯着鞋里的脚,说:“医生,把这只脚给我接上,可千万别……别……扔……掉。”
崔文芝所在的北京朝阳区王四营公社孛罗营大队干部,也再三要求:“小崔平时劳动很好。你们可要把她的脚接上呵!”
一句句恳切的话,激荡起医生心里的层层浪花:
脚,阶级姐妹的脚,生产劳动的脚,有了它,才能站起来走路!瞬间,他们在农村巡回医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所见到的千千万万双战天斗地的脚,迅速地在眼前浮现着,走动着……。
此刻,医生们望着崔文芝那只灰白冰凉、在一个多小时前还在为社会主义劳动的脚,思想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难道不能想出办法给病人接上这只脚?难道只能按照常规,把双肢截掉,使这个二十九岁的社员终身不能站立和走路吗?”
医生们的心,象火燎般焦急:截,不行!不截,又怎么办呢?
这时,毛主席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伟大教导,响在他们耳边。
这时,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极端负责的光辉形象,屹立在他们眼前。
医生们心想:“截,最简单;接,却最难。这一“截”一“接”,反映了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的斗争,反映了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问题!一个医生的崇高责任,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救死扶伤,抓住一切机会变不治为可治;想方设法给病人减少痛苦,恢复健康!
忽然,一个新的思想闪过了医生们的脑海:右脚,左腿,虽然部位相反,但是,它们的断面还能衔接,这不是也存在着断肢移植的可能性吗?于是,有的医生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接!把右脚来个‘搬家’,接到左腿上去!”
“对!对!”在场的同志十分激动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给病人一只有用的脚,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这种大胆的想法,立即得到了院党委和革委会的坚决支持:“同志们的想法很好!只要对病人有利的事,我们就应该大胆的实践!敢实践,才有发展,才有创造。有困难,还可以请兄弟单位协作。”
立刻,接到电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派出了擅长创伤手术的青年骨科医生李良平,来到了工农兵医院。
李良平跨进手术室,一听到脚“搬家”的想法,连连赞许:“好!你们这种敢想敢干,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学习!我虽然没有做过这种手术,但我要想尽办法做!”
无影灯下罕见的战斗
一场“断肢移植”的战斗开始了,这是创伤外科史上罕见的战斗!
战斗的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光辉的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医生们不畏艰难风险,向着医学的高峰攀登,向着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境界攀登!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医生们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决心通过每针每线、每刀每钳的精心操作,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
手术台前,无影灯下,外科主任龚家镇,青年医生李良平、乐守玉、谭祯强、郑治康和麻醉医生、护士紧密配合,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随着反复的刷洗,一个复杂的断面展现在医生眼前。在这些参差不齐、杂乱繁多的断头中间,哪是肌腱、哪是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哪是血管,都模糊不清,需要一根根分辨出来。一只右脚,一只左腿,在这方向相反的移植过程中,谁接谁?怎么接?哪一根去掉多少?都需要精心安排。
“要接上!要接活!要保持功能!”医生们一面说,一面在精心地做手术。如果说,象牙雕刻是巧夺天工,一丝一毫都凝聚着工人师傅心血的话,那么,在无影灯下,医生们正在做着比象牙雕刻更为精细、更为复杂的艰巨工作!
时间,在一秒秒地过去。汗水,在医生们额上一点点地渗出。
六个小时过去了。一根根方向相反的骨头、肌腱、神经和两根静脉,巧妙而成功地接好了。现在,手术进入了最关键的一环:吻合足背动脉。
由于错位和创伤严重的缘故,肢体上两根动脉中最大的胫后动脉,无法利用,因此,这根足背动脉能否接通,关系整个手术的成败。
李医生全神贯注,迸住呼吸,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针,在细小的血管断端上进行细致的吻合。
足背动脉缝上了。大家充满希望,等待血流的通过。血管钳一松,冰凉、灰白的脚,随着血流的通过,渐渐变成了红的颜色,这是生命的颜色!医生们心里一阵轻松,都为这只脚的新生感到无比高兴。可是不到十分钟,足背动脉的血流停止了,再植的右脚又苍白了!“什么原因呢?”马上穿刺检查,发现血管有血栓,迅速去掉血栓,再精心缝合。缝合后没多久,又有人轻声说:“不通了!”
两次吻合,两次失败,手术室立刻罩上了阴影。
“难道能让活了几分钟的脚再死掉吗?”李良平想:“不能!决不能!对病人应该负责到底!时间就是生命!”他忙转身对护士说:“接血管我经验少,赶快打电话,叫我们医院派一个接血管有经验的医生来!”
在这段时刻里,手术室里分外紧张。医生们一面做其它清伤手术,一面对病人进行观察,不断询问麻醉医生:“血压好不好?”“脉搏好不好?”“一般情况怎样?”
在这同一段时刻里,积水潭医院的青年医生韦加宁,坐在奔驰的小汽车里,心急如火。他一赶到病人身边,立即察看足背动脉的吻合情况。当他看到血管吻合口接在脚脖子伤面上时,马上想起了去年做过的一个手术的教训。现在这样接,脚一弯曲,就会使血管形成九十度死角,阻碍血的流通。于是,他忙把病人这根比火柴杆还细的足背动脉精心矫正,并向足背拉长一公分,在避开伤面的地方,扩大血管,极其精细地缝了八针。
晚上十点,足动脉吻合成功了!它为手术的成功,开放了“绿灯”:血液象一股激流一样,迅速地冲向脚面,使脚泛起红润,恢复了生命。新生的脚,给连续不吃不喝、精心劳动了十个小时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最初的胜利,带来了幸福的欢笑。
道路并不平坦
脚是接上了,然而治疗的道路并不平坦。
医生们对病人的连续高烧,足部严重肿胀,展开了反复艰苦的搏斗之后,进到了手术后的第十八天。
这天,乐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高高兴兴地来到病房,给病人拆缝线。一打开石膏,只见腿脚接合处,脓汁直淌,骨头暴露,新植的皮已大部分坏死。严重的感染在危及足背动脉!
望着医生急剧变化的紧张表情,小崔支起身子看自己的脚,一见,痛心地哭起来了:“医生,我的脚活不了吧?”
听着病人第一次的哭声,乐医生一阵阵揪心的难过。好一会,他激动而深沉地说:“崔文芝同志,你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把你的脚治好!”
尽管采取了许许多多的治疗措施,可是病情仍在继续恶化。病情报告单上这样写着:
“无效,崔文芝第三趾变成黑色!”
“病急,崔文芝第四趾开始坏死!”
望着这种情景,崔文芝的丈夫焦急而过意不去地对医生说:“你们已经尽到最大的责任了,实在不行,就截肢吧。”
医生们坚定地回答:不能截肢!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又是这种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予医生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鼓舞他们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去攀登光辉的高峰!
在那一个个不安的日夜里,医院负责同志经常来到病房,鼓励病人说:“小崔,你要坚强,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公社干部也经常来探望和安慰小崔:“你要听毛主席的话,相信医生的治疗。你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孩子托邻居家照顾,你就安心治病吧!”
在那一个个不安的日夜里,医护人员脑海中时时刻刻惦记着小崔的脚。吃饭时,谈论她的脚,睡醒时,想着她的脚,走路上班时,看着自己的双脚,又联想到小崔是多么需要她自己的脚啊!医护人员有的连星期天也不休息。药房的同志四处购买药品。还有的大夫,怕病人发生可怕的“气性坏疽”,深夜来到小崔床前,抚摸她的脚,闻一闻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经过十多天的反复摸索,精心治疗,脓终于止住了,又过几天,新肉芽长出来了,新皮也爬上来了!
二月二十二日,是小崔难忘的日子。医生们高兴地告诉她:“小崔,你的脚活啦!”
小崔一听,那颗提着的心,扑通一下落地了。她紧紧握着医生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们为我心都操碎了!
“不要谢我们!”医生们激动地说:“这是党的支持,毛主席的教导的结果。应该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她重新走在大地上
时光飞驰,东风驱走了严冬,暖春回到了大地。
医生们望着窗外那充满无限生机的明媚春光,看着崔文芝一天天愈合起来的脚,心里象吃蜜一样。
有多少个夜晚,有的医生曾做过这样的美梦:梦见崔文芝和社员们,推着小车,在田野里跑。
可是,医生们懂得:要使小崔只有一只脚心朝外的脚学会走路,还有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
一天,医生语重心长地对小崔说:“小崔,党和毛主席给了你的脚,从现在开始,就是你锻炼使用这只脚的时候了。脚的功能,只有在刻苦锻炼中恢复。你可不要怕痛呀。”
小崔仰起头,掠掠头发,坚定地说:“为革命,我可以忍受一切疼痛!”
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天到夏天,那些一天天为病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务的白衣战士,现在,又亲手帮助小崔练腿了。他们希望病人早日恢复脚的功能,重返建设社会主义的战斗岗位。
练,千百次的练;练,不畏痛苦的练。练一次腿,出一身汗。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锻炼,医生决定让小崔用左脚支撑全身下地。
这天,小崔的病房里挤满了人。护士把小崔扶下床来,叮嘱说:“你站好呵,我要松手了。”
小崔点了点头,说:“你们放心吧!”
护士的手一松开,只见小崔的腿在颤抖,身子在摇晃,额上滚落着豆大般的汗珠。新接上的骨茬,象钳子夹肉一样痛得她嘴唇发紫。小崔紧紧地咬着牙。
这时,在场的人都鼓励她。有的高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有的一边看表,一边报时间: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还有的象拉拉队一样喊着: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小崔站起来了!终于用她新接上的脚在地球上重新站起来了!这时,一缕缕金色的朝阳,穿过茂绿的柳枝,照在医护人员和小崔的身上,使医护人员和小崔感到无限温暖,无比幸福!
又过一段时间,小崔能站几个小时了。但医生们并不满足,心想:“能不能让小崔迈出第一步呢?”
带着这个想法,医护人员把崔文芝扶下床来,可是还没迈步,那脚心朝外的左脚,使她身子向外倾斜,“啪”的一声,连人带拐,摔倒了。
怎样才能使小崔左脚的重心矫正过来呢?外科医生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北京假肢厂。
北京假肢厂的工人同志们一听,激动地说:“为了能让阶级姐妹重返劳动第一线,我们虽然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反脚的矫型鞋,但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北京假肢厂党委和工人代表,来到医院,送来了左脚矫型鞋和右腿假肢。工人老师傅亲手给小崔穿上鞋,装好假肢,又搀扶着小崔走了走。阶级的情谊,使崔文芝心潮翻滚,热血沸腾。她回想自己几个月来不平坦的经历,在自己这个普普通通的社员的身上,流动着多少阶级兄弟姐妹献出的鲜血,凝结着党组织、工人、贫下中农、医生护士多少殷切的关怀,辛勤的劳动!要是在旧社会,不要说接活脚,连生命也保不住呵!而今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重新给了自己的腿,给了自己的生命。想到这里,一种无穷的力量从心底涌出,她暗暗下定决心:“我要走好!要走给同志们看,走给党组织看!”
医生护士满怀激情,注视着,期望着。只见小崔独自迈开了双腿,一步一步穿过挤在走廊上向她祝贺的人群,从五楼向三楼走去。顿时,大家含着泪花,纵情高呼:毛主席万万岁!
崔文芝的希望实现了。凡是见过崔文芝走路的人,无不感动地说:“奇迹,奇迹,真是奇迹!”三十多个国家的朋友,先后来看过崔文芝,有的照像拍电影,有的签字留念。一位美国黑人朋友激动地说:“我可以断定,象你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国家,肯定会把两条腿锯掉。只有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才能得到这样千方百计的治疗!”一位非洲医生感慨地说:“我在许多国家,看过断肢再接,但看到把右脚接到左腿上,还是第一次。”
看今天,小崔英姿飒爽,昂首阔步,走得那么稳健,那么欢畅!她即将重返劳动岗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大道上,更多地留下她那一个一个的新的脚印。
本报记者
(附图片)
医生们打破常规,闯出新路,把崔文芝的右脚成功地接活在左腿上。
本报记者摄
今天,崔文芝重新迈开了稳健的步伐。即将返回劳动岗位。
本报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希望与现实
戈尘
《新的脚印》报道了一个创伤外科的新成就:工农兵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团结协作,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罕见的同体断肢移植手术,把病人的右脚接到左腿上,使一个几乎要失去双脚的公社社员重新在地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医生们的豪迈语言。
促成“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没有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行。“百分之一的希望”,是稍纵即逝的希望,医生们为什么紧紧抓住它不放呢?因为他们懂得,这“百分之一的希望”如果实现,就能救活阶级姐妹的脚,救活生产劳动的脚,人民医生的责任重如山!就是这种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使医生们敢于打破常规,闯出新路,断然地舍弃了“截肢”这最简单的手术,换之以“移接”这最复杂的手术。克服了手术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取得了创伤外科的新成就。倘若没有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莫说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也会变成泡影。
同样,促成“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没有精益求精的技术也不行。这个创伤外科罕见的手术过程证明,光有良好的愿望,没有精湛的技术,这百分之一的希望不但不会增加一分,还可能完全泯灭。在这种左腿、右脚所有组织方向完全相反的吻接中,每个操作都需要高度准确。手术过程中哪个环节稍有差错,都可能半途而废。倘若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莫说百分之一的希望,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也很难变成现实。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凡是有利人民健康的事,那怕是最小的可能,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医治。医学领域里是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千方百计地救死扶伤,千方百计地变不治为可治,千方百计地给病人减少痛苦,带来幸福。
我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在政治统帅下用心学习业务,刻苦钻研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只要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继续努力,一定能够对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