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民主理财
永丰大队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广大社员,民主管理集体财务,并教育群众从路线政策上把好关。这不仅巩固发展了集体经济,还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永丰大队的经验说明,勤俭办社,民主理财,是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如果只是抓生产而不加强财务管理,或是只靠少数人管理财务,收收支支、写写算算,而不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往往滥用浪费,加大成本,以至增产不增收。有这样问题的队,从永丰大队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编者
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公社永丰大队依靠社员群众管理财务,进一步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民主理财好
过去,这个大队的党支部认为:财务管理,不过是收收支支,批批核核,少数人管管就行了。事实教育他们:这种看法不对。一九六七年秋天,第五生产队贫下中农代表审查会计账目,发现现金库存账和实际库存数对不上头,多出了十五块钱,整整查了两天,也没有查出什么结果。这件事被贫农社员陈德洪知道了,他说:“队里的一收一支,那一样不经过我们社员的手?干脆叫会计把账报给我们听听,让大家查查。”当天晚上,会计把一个月来的现金收支账目,逐笔读给大家听。他刚读完,一个社员站起来说:“上次我替队里卖了两担山芋秧子,共计十五块钱,这笔收入有没有入账?”会计一查,果然没入账。多出的十五元有了着落。看到这个情况,贫下中农高兴地说:“你们关在屋子里弄的那个账,还不如我们的‘肚账’全呢!”他们不仅查清了账目,还对一个干部用集体资金给队里买了一只塑料舀子提出批评。他们说:“队里种了不少葫芦,剖开几只装上柄子就能用,为啥一定要买塑料舀子呢?”队干部觉得大家说得在理,当下作了自我批评。这次群众理财,解决了不少问题。大家都认为让社员群众参加财务管理是一个好办法。一致决定:定期公布现金收支,社员当众批核账目,保管员当众盘点现金库存。群众管这叫“公开记账”。
大队党支部总结了五队的经验,并在三队试行,使这个办法进一步完善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建立了贫下中农管理经济小组,定期召开社员民主理财会。在管理内容上,不仅管了现金,还管了粮食、物资;不仅管了收支以后的批核,还管了收支以前的计划。这样,就把生产队的集体财务全面管起来了。民主理财在全大队刚推广的时候,有少数队干部觉得不习惯。有一个生产队长说:“队里实行了民主理财,今后我们手里还有什么权啊!”针对这种思想,大队党支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教导,使他们懂得:我们的权力是贫下中农给的,如果把贫下中农给我们的权力变成自己的特权,那就必然要脱离群众,掌不好权。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民主理财就在各个生产队普遍推开了。
把好路线关
大队党支部体会到,发动社员群众参加管理财务,并不是单纯的理理账目,而是依靠群众通过经济活动把好路线政策关。通过民主理财,进一步对干部群众进行路线教育。他们多次举办学习班,召开民主理财经验交流会,联系农村财务上出现的问题,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使广大社员群众自觉地运用党的路线和政策来衡量财务上的一收一支。第十一生产队,过去两个人养一百头猪,养得不好。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后,饲养员唐玉洪把百十头猪养得膘肥体壮。经队里研究,奖了他一只小猪。这时有人说:“老唐为集体养猪,认真负责,队里表扬一下就行了,不能再搞‘物质刺激’。”老唐一听,连忙把这头小猪还给队里,说:“不能为了一头小猪,戴上‘物质刺激’的帽子。”民主理财会上,大家对照党的有关奖励政策,都说:“不能把合理的奖励和‘物质刺激’混为一谈。”当场又把那头小猪抱给了老唐。
社员群众在参加理财过程中,坚持执行党的政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今年夏季插秧后的一天,第二生产队的民主理财会上,有一个社员问:“八队前些日子支援我们队十亩田小秧,有没有跟人家算账?”队干部解释说:“人家讲风格,不要算了。”许多社员都不同意这个意见,说:“人家讲风格,我们还要讲政策。”经过这么一议论,大家都觉得应该算账,于是,就让会计把这笔开支补到了账上。
不搞烦琐哲学
过去,在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各队都搞了“五账、六部、三表、两册”,每一笔收支,都要经过十几道程序。这对会计是个负担,而群众却看不清,听不懂。大队党支部觉察到,不改革账册,群众理财仍然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们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消了烦琐的报表和手续,创造了简单明了、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的账册。社员反映说:“这种账目不兜弯子,直来直道,我们看得懂,听得清楚。”这么一来,会计又减少了麻烦,当天记的账目,晚上只要几分钟就结清了。实行民主理财和账册改革后,二队会计吴德太,从烦琐的账务中解放出来,除了因公外出时间,天天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社员群众直接参加财务管理以后,对集体经济家底一清二楚,都关心集体的一草一木,保证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一队贫农社员吴德连,发现电灌渠道有好几处漏水,主动堵塞漏洞,连中午饭都忘了吃。晚上开民主理财会,他对大家说:“电灌渠道漏水,一天就要漏掉十来块钱电费,集体就要增加开支。账内账我们要管,账外账我们也要问啊!”
社员群众直接参加理财活动以后,进一步密切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几年来,队干部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全大队有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七十二人,每人每年劳动三百天以上,不超支挪用集体的一分钱。
由于群众关心集体,干部克己奉公,大队的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大队所在地历史上是个有名的盐碱窝。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三、四百斤,棉花亩产只有二、三十斤。一九七一年,粮棉产量都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农副业总收入比一九六六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五点八,生产费用下降百分之十点六,卖给国家的粮棉和社员收入都大大增加。过去亏欠国家的贷款,不到三年全部还清。几年来共提留公共积累十多万元,集体储备粮食七十多万斤,还新建了电灌站,添置了农用机械。
目前,永丰大队依靠群众民主理财和改革账册的经验,已经在全县推广。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第3版()
专栏:农村来信

财务管理不是小事编辑同志:
当前,路线教育正步步深入,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在逐项落实。但是,有些地方却不注意抓好财务管理。有人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粮食产量搞上去,其它无关紧要。”有的认为:“抓好路线教育要紧,财务管理抓不抓关系不大。”
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首先,要把粮食产量搞上去,得靠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用什么来调动这种积极性呢?很重要的一条是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而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分配政策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调动广大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政策落到实处,账目才能清清楚楚”。因此,必须克服口头上讲路线和政策,而实际上又不把路线和政策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的倾向。
一九七○年以前,我们生产队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社员群众整年辛勤劳动,但对于能给国家多大贡献,自己能收入多少,胸中无数,因而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革命和生产一直上不去。后来,生产队领导小组把财务管理工作提到路线和政策的高度来认识,组织财会人员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实行民主理财,建立了队干部、财会人员、贫下中农三结合的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按时结账、查账、公布账目的制度。财务管理领导小组不但及时把集体的“家当”和社员个人的工分收支情况讲得清清楚楚,还经常向大家宣传政策。这样,群众的思想上不但有一本物质账,还有一本政策账,越干越有奔头。一九七一年,全队社员群众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在遭灾的情况下,大家日夜奋战,仍然夺得了较好的收成。
从实践中,广大贫下中农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路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抓紧抓好。
湖南省大庸县 龚祜成 邓学潮


第3版()
专栏:

勤俭办社的“有心人”
在河北省沽源县白土夭公社五道沟大队第二生产队,提起保管员睢有才,社员一致称赞他是“勤俭办社的‘有心人’”。
睢有才从初级社当保管员一直到现在,是个“老保管”了。他年纪五十多岁,样子普普通通,但却有不少“特殊”事:
有的保管员认为,只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不丢就算尽到责任了,而老睢不是这样。他不仅是保管员,还是“保修员”,家里预备着锯、斧、钳子,身上装着针、线、破布。一次拉场,半路上车辕子断了,老睢二话没说,拿来锯子、斧头,找来两根木头,只用了半个钟头就修好了。一次运粮,队长说:“买几条口袋吧!”他说:“不用!”过了一天一夜,老睢送来了二十条补得整整齐齐的口袋。人们接过口袋,看到老睢的双眼都熬红了。后来,队里用买口袋的钱买了一千多斤化肥。
有的保管员屁股后头成天跟着许多社员找他领东西,而老睢不是这样。一年四季,不论干啥活,用不着队长吩咐社员催,早早就把应用的农具、家什准备妥了。杈耙木锨,筛子口袋,从来没有误过使用。他自己还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每年出勤都在三百天以上。
老睢有胃溃疡病,犯了病他不在家里躺,而是搬到饲养房去住,因为那里紧挨仓库,社员取东西方便。去年七月一天夜里,雷鸣电闪,大雨滂沱。队长领着几个民兵察看险情,人们看到铁轮车和绳线不知啥时已搬进碾房,牲口棚和仓库院里的水道不知谁人已经疏通,哗哗往外流水,感到很奇怪。是谁干的呢?电光一闪,迎面走来老保管。人们心里一热:这几天老睢胃溃疡复发,起不了炕,这么深的夜,这么大的雨……。只见老睢趟着雨水,拄着铁锹和大家打招呼:“咱们再到社员家看看有进水的地方没有!”
前年春天,队里建猪圈。有的社员说:“咱们二队生产比别的队好,家底比别的队厚,要盖得象样点儿。”老睢听了感到不对头。他说:“建圈是为了养猪积肥,搞好农业生产,不是为了讲排场、图象样。”一天,木匠找老睢要木料做猪圈门,老睢给他找来一大堆乱木头,其中有烂车辕子,断犁床子,破木板子。木匠为难地笑了一下说:“这些东西四六不成材,连锯都没法下,还能做猪圈门子?”老睢认真地说:“别看这堆乱木头,砍一砍、削一削都是好材料。”一边说一边比划,哪个砍一砍可以做门框,哪个锯开接起来可以做门子,说得木匠心服口服。就这样,没花一分钱,十六个结实耐用的猪圈门子就在这堆乱木头里“弄”出来了。
还有一次,队里想买几条铁缰绳,因为过去用的麻缰绳不经潮,又容易被牲口咬坏。老睢也同意了,可是他到供销社一看价钱,又变了主意。他发现一根铁缰绳一元钱,而一斤铁丝才八角钱,如果买铁丝自己拧,一斤铁丝就能拧四根铁缰绳。老睢就买了铁丝回来,起早摸黑抽空儿为集体拧了三十六条铁缰绳。
社员们都说:“老保管眼里没废物。”这话一点不假。队里有二十个料笸箩已经使用了十年,一条布口袋使用了二十年。队里的大绳断了,老睢结了又结,实在不能结了,又改做兜头绳、牛缰绳,缰绳断了又改做拴搭腰绳,最后剩下的绳子头也舍不得扔,放进他的“百宝箱”,准备卖给供销社。十八年来,只套绳一项就为集体节省八、九百元开支。
社员们都说:“老睢真是好管家,比自家过日子还算得细。”但是也有的人觉得老睢有点“死心眼”,放着现成的不买,非要自己吃苦受累,工分又不多挣一个。老睢说:“旧社会,我给地主放牛,干一年连把牛毛也没挣回来,跟谁要工分去?咱要算集体的大账,算世界革命的大账,可不能光拨弄自个儿的小算盘。为集体省一分是一分。”
老睢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勤俭办社的热心,麦捆子从车上掉下来,也不愿意弯弯腰;有了勤俭办社的心,那怕是丢了几粒粮食,也要心疼地把它找回来。”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克己奉公的好书记
河南省修武县葛庄公社小纸坊大队党支部书记赵谦和,当干部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克己奉公、勤劳朴实的本色。
有一次,赵谦和打算去看看开矿的社员们。恰巧,队里要派人给山上开矿的社员们送衣服和口粮。赵谦和顶了一个劳力拉着平车去了。回来后,队里要给他出差补助费,说是按制度办事。赵谦和说:“我趁去那里工作的机会,捎代拉拉平车,还能要补助吗?”
事后,有个干部说:“咱们当干部遇到大问题应该分清是非,毫不含糊。毛二八分钱这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何必认真?”谦和说:“毛二八分钱是个小数字,但是它关系到走什么路的大事。把不应得的钱,今天要几角,明天弄几元,后天又想几十元、几百元,天长日久难免走邪路!”
去年,县广播站进了一批漂亮的扩音机。一个支委认为:“现在队里粮多钱多,外边参观的人多,我们是个先进队,装备就得象个样子”,主张卖掉旧的、买个新的扩音机。赵谦和不同意。有的干部说:“买扩音机是为了搞宣传,应该算政治账,甭算经济账。”赵谦和就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语重心长地说:“政治账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经济账里也有政治账。花钱大手大脚,是资产阶级大少爷作风,不是无产阶级作风。”扩音机不买了,节省了一千多元的开支。
由于赵谦和注意对干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这些年来,全大队十多个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没有发生多吃多占的现象,使一个“人穷地穷、盐碱严重”的穷纸坊,变成了一个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石秤砣
辽宁省庄河县东风公社明山生产队有个石头做的秤砣。提起这个石秤砣还有段故事哩!
去年,队里一个秤砣掉到井里了。当时正是秋收分配季节,大秤少了砣,耽误很多事,社员们心里都很着急,在井里捞了半夜也没见影。有个社员提议:把井边的抽水机一开,把水抽干,秤砣不就捞上来了吗?大部分社员不同意这样做,他们算了一下账:要把满满的一井水抽干,需要三天时间,还要消费几十斤柴油。大家觉得抽水捞秤砣不符合勤俭办社方针。可是,眼下队里急用大秤,秤砣捞不上来,怎么办?这时有的社员又说:“干脆买个新的算了,省心又省事。”听了这话,老贫农宋财家搭了腔:“集体的钱咱们要算计着花,动不动就买新的,那可不是咱贫下中农的本色。”队长寻思了一会对大家说:“我看可以照着铁秤砣的重量做一个石秤砣。”社员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这样,他利用休息时间,为大秤配了个石秤砣。
事过八个月后,春暖花开,生产队开始插秧了,社员们抽水灌田,当井水抽干时,几个社员卷起裤腿下井,从烂泥里把秤砣摸出来。现在,队里又用上这个铁秤砣了。这件事虽小,但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却很大。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小评论

既要夺高产 又要低成本
广西武宣县华乐大队革委会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有些人为了夺取高产,忽视生产成本核算,在资金开支方面大手大脚。有些本来可以自己动手解决的东西,也要向上伸手,或者掏钱买现成的。他们说什么:“无本难得利,无米难捉鸡;既然要高产,就不能小里小气。”这种思想是不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我们在夺高产的过程中,要加强成本核算,注意节约开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增产增收。如果不讲成本,大手大脚,最后即使增了一点产,也不能实现增产增收和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因此,对“无米难捉鸡”的说法要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九七○年在夺取粮食高产的斗争中,我们曾认为,既要夺高产,就得多花钱。有些生产队挖空生产资金,买了大批化肥、农药,仅此两项,全大队就花了一万五千多元。结果,这一年,“鸡”是捉得了,“米”却撒了一大批;粮食虽然增产了一点,社员并没有增加收入。去年,我们吸取了这个教训,在夺取粮食高产的过程中,组织干部、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教导,干部、群众自己动手,用土办法搞了四万多斤土农药和大批土磷肥、土尿素,小农具大部分也是自修自造。结果,这一年的生产成本比上年减少百分之三十七,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三点四,社员增加了收入,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巩固和壮大。
事实证明,只要把路线搞对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完全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夺取较高的产量。那种所谓要夺高产就可以不讲成本的说法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一定要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既要夺取高产,又要搞好成本核算,力求用较少的投资,实现低产变高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