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学全国人民
坚持政治挂帅,象解放军那样把农村办成革命化的大学校
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决心象解放军那样,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农村人民公社办成革命化的大学校。
在渤海前哨的海岛上,有一个磨石嘴大队。这个大队的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强调做好政治工作”的教导,同驻岛人民解放军某部一连党支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虚心学习一连的政治工作经验。大队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二天,支部书记范国江就带领支部全体成员,赶到一连登门取经。一连连长隋国琪、副指导员阎家让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向他们介绍了一连党支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施工的经验。一连同志的介绍,给了磨石嘴大队党支部成员以很大的启发,他们同一连同志一起制订了磨石嘴大队党支部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夺取革命、生产新胜利的计划。回到大队以后,他们就按照一连的经验,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各生产队同一连的各排建立了军民同学习的制度,在全大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
有一段时间,磨石嘴大队在几十里外的海带养殖队革命和生产一直上不去,大队党支部就请一连帮助解决。一连党支部派支委、副连长徐恩祖同大队党支部成员孙长洪到海带养殖队去。他们乘船渡海来到海带养殖队,徐恩祖首先建议孙长洪搞好调查研究,并且亲自同队员们住在一起,同群众谈心,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们很快弄清了海带养殖队革命、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有两个坏人挑拨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徐恩祖又帮助孙长洪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狠狠地揭发打击了坏人,提高了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革命团结,使海带养殖队的革命、生产出现了新面貌。大队党支部成员孙长洪在徐恩祖的帮助下,在工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磨石嘴大队通过向解放军学习,革命、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时,有的支部成员产生了政治工作搞得差不多了的想法,一度只顾抓鱼抓网,放松了政治工作。结果,在天寒冰冻的艰苦环境下,有的人产生怕苦怕累的情绪,生产受到了一些影响。根据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成员又一次来到一连学习他们“胜不骄,永向前”的先进经验。一连党支部派两名支部成员同他们一起翻山越岭,到“思想工作经常抓,反骄破满永向前”的后口大队去学习,并且请荣立集体一等功的长渔七号民兵班代表介绍他们继续革命的体会,使磨石嘴大队的同志们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从这以后,磨石嘴大队学习解放军,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自觉性更高了。革命促进了生产。全大队一九七一年的水产产量比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二点四,总产值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五点九。大家都说,这是向解放军学习取得的丰硕成果。
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为革命护桥养路
在深入开展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活动中,各地工人都把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向解放军学习的重要内容。
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的养路工人和南京部队某部二连指战员,共同在十几里长的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上执行任务。二连指战员在值勤中处处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给工人们以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决心利用和二连指战员并肩战斗的好机会,认真向解放军学习,把养护工作做得更好。
在长江大桥上巡线,执行养路任务,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有段时间,大桥管理处来了一些新工人,有的感到巡线的活又苦又累,终年跟风雨打交道,不大安心工作。大桥管理处党组织就和他们一起回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史,向他们讲述建桥工人和参加大桥建设的解放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建桥的英雄事迹,讲述二连指战员风里来雨里去,日日夜夜坚守战斗岗位的艰苦奋斗事迹,引导他们向解放军学习,树立为革命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年轻的工人们以二连指战员为榜样,满怀革命豪情,不怕烈日晒,不怕寒风吹,坚持为革命巡线。
去年四五月份,南京地区连降暴雨。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南岸的一段路基急需检修。这时,雨还是一个劲地下着。是冒雨抢修还是等雨小些再修?工人们看着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的护桥战士,斗志昂扬地说:“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大桥,风雨寒冷无所惧,我们一定要象解放军那样,战胜暴雨,完成路基的检修任务。”大家高喊着“向解放军学习”的口号,从长江北岸冒雨赶到南岸。江风刮得他们睁不开眼,大雨浇得他们浑身打颤,但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他们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抢修任务。
一天深夜,江面上刮起了七八级大风,人在桥上站不住脚。五十四岁的老工人马文朝,想到解放军战士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提高警惕;养路工人在这种时候,也需要加强巡线。他不顾年老体弱,奋勇冲上桥面。大风把他刮倒了几次,他几次爬起来继续往前冲,一直坚持巡线到天明。
在向解放军学习的活动中,大桥管理处的许多干部对二连干部每逢刮风下雨的时刻,总是在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出现,深受感动。他们也以二连干部为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一天晚上,长江上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管理处的干部立即冒雨来到桥面,哪里最艰苦,就在哪里和工人一起战斗,认真细致地巡线,主动关心工人的生活,受到广大工人的赞扬。
为了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努力学习业务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随着各级革委会和新党委的建立,参加地方三结合领导机构的广大三支两军人员,为了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正在努力学习业务,学习生产,“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副团长刘振好,一九七○年到成都市第三机制砖瓦厂支左,现在担任了这个厂的党委书记。刘振好不仅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狠抓阶级斗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努力学习业务,熟悉生产。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希望你们好好地领导这些生产事业,否则就不能算作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刘振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虚心地向工人学习,向地方干部学习。
刘振好刚进厂时,正逢雨季到来。三砖厂主管生产的干部按照往年的惯例,提出了一个雨季减产的报告。厂革委会在讨论这个报告时,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认为“砖厂生产,靠天吃饭,雨季减产,理所当然”;有的认为,红砖生产直接影响基本建设工程的进度,正常生产尚且供不应求,如果减产,势必要拖一些工程的后腿。他们主张破常规,走新路,做到雨季不减产。刘振好同志仔细听了两方面的意见,他由于对生产情况不熟悉,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毛主席教导说:“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决心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请教。经过三天时间,他初步了解了雨季给砖厂生产造成困难的具体情况。他又拿这些问题同共产党员、老工人肖子仪商量,问肖子仪能不能做到雨季不减产。这位老工人反问道:“解放军在需要打仗的时候,遇到下雨能不打仗吗?”老工人还说:“革命和建设需要我们烧砖,我们怎能让它减产呢?人是活的,雨季也不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下雨,下小雨我们就小干,不下雨就大干,完全可以做到不减产。”
老工人的话启发了刘振好,他想,只要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全有可能在雨季保持正常生产。于是,他向厂革委会提出了雨季不减产的主张。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在全厂掀起了战雨季,夺高产的热潮。刘振好和工人一起劳动,不懂绝不装懂,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在轮窑上劳动的时候,工人知道他血压高,不让他进窑。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坚持钻进窑里和工人一起战斗。开始他技术不熟练,被锋利的砖棱划破了手,被掉下的砖砸伤了脚,工人们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干革命不能怕吃苦。
砖机产量上去以后,晾场的矛盾突出了。刘振好便和厂革委会的负责同志一起到晾场劳动。刘振好在劳动中细心观察,认真询问,不但掌握了晾砖操作的要领,而且总结、推广了勤揭、勤盖、勤翻、夜里勤放风的晾砖经验,使砖坯在雨季的干燥周期由原来的十二天左右缩短为八天左右,提高了晾场的周转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了领导,这个厂在雨季中不但没有停火减产,反而使砖的日产量由原来的四十多万块增加到五十多万块,比一九六九年雨季增长一倍以上。后来,刘振好又和工人们一道研究解决冻期生产的问题。一九七一年,在计划增加的情况下,生产任务比前年完成得更好。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一月三日讯《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二年元旦社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四日起在北京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陆续发行。


第3版()
专栏:

互相学习 团结战斗
——记战斗在保定工业战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支左人员和地方干部、工人群众共同抓革命促生产的事迹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战斗在保定工业战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支左人员和广大地方干部、工人群众,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团结战斗的动人景象。去年,保定工业战线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工业总产值比前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认真读书 共同提高
保定化学纤维厂是我国最大的化学纤维厂之一。在这个厂,不论是军队干部、地方干部,还是工人群众,普遍形成了一种认真读书,共同提高的好风气。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生产上连续创造优异成绩。
军队党员干部张友喜从担任这个厂的党委书记那天起,就一直琢磨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全厂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呢?并且就这个问题和党委会的一些老干部交换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认真看书学习。于是,党委决定,由党委常委和革委会常委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首先扎扎实实地抓好领导骨干的学习。
学习小组成立后,张友喜带头参加学习。每天早晨和每个学习日,他总是按照规定时间来到学习室坚持学习。每学习一段,学习小组的成员就轮流向全厂基层干部汇报一次学习心得,一方面请他们监督帮助,一方面给他们做些辅导,带动全厂干部和工人认真读书学习。
在认真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张友喜特别注意帮助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运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加工车间党总支副书记李秀芹,一度在工作中不善于抓主要矛盾,感到非常着急和苦恼。张友喜立即为她找出了《矛盾论》的有关章节,三番五次地帮助她学习。李秀芹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思想和工作都有了很大提高。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郑绍元,有时对群众来反映意见不大耐心,张友喜亲切地帮助他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教导,使郑绍元提高了觉悟,耐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
在厂党委领导下,广大干部逐步养成了自觉地用毛主席的教导指导革命实践的好风尚。他们同广大工人一起,运用毛泽东思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技术革新,成功地改革了原有的纺丝机,纺丝速度较革新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三。全厂主要产品人造丝的产量,已较设计能力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他们还自制成功了强力丝机,建成了强力丝车间,为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3版()
专栏:

落实政策 团结战斗
军队党员干部贾绪东担任保定市针织厂党委书记以后,在一次党委会上提出建议,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吸收原党委代理书记潘化之参加领导工作。问题刚一提出,就引起了党委成员的争论。大多数同志认为贾绪东的建议符合党的干部政策,表示同意;但也有人认为,潘化之过去执行过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解放了他已经体现了党的政策,再让他担任领导工作,群众不一定能通过,两种意见争执不下。
散会后,贾绪东立即和一些委员交换了意见,决定通过这件事向全厂广大革命群众进行一次党的政策教育。他们分别在全厂举办了干部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党的干部政策和毛主席关于正确对待犯错误干部的有关教导。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贾绪东还找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多次交换意见。党委副书记穆湘云对使用潘化之有不同看法。贾绪东几次找他谈心,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真分析潘化之的优点和缺点,使穆湘云认识到,政策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具体体现。认真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就要坚决按照党的政策办事。
与此同时,贾绪东还经常找潘化之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继续提高他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针织厂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在贾绪东和其他党委成员的帮助下,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党委再次开会研究选用干部时,大家一致通过将潘化之补选为党委委员。潘化之深深感到党的政策的温暖,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委分配的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和兄弟单位的赞扬。潘化之的变化,反过来又教育了这个厂的干部和广大群众。大家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威力,进一步增强了落实党的政策的自觉性。最近,潘化之又被补选为党委常委。


第3版()
专栏:

做好工作 并肩前进
在保定地区机床厂,传颂着许多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动人事迹。
这个厂的党委书记王玉民,原来是军队干部。他遵照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员应成为“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的教导,处处尊重其他干部,支持他们,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了“一班人”的团结战斗力量。
一天,厂党委决定让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刘书箱作上半年政治工作总结。刘书箱是个犯过错误的干部,为了把总结搞好,他决定先到车间了解情况。他刚一踏进铸锻车间的门槛,就听见有几个工人正在议论他。这些话引起了他的许多联想:自己是个犯过错误的干部,群众威信还不高,作全厂半年政治工作总结是不是合适?于是,他急急忙忙去找王玉民,建议由王玉民作总结。
王玉民听了刘书箱的叙述,心里想,群众对刘书箱有意见,说明过去自己对刘书箱支持不够,有些应该让老刘出面去做的事,没有放手支持他去做,有些应该向群众解释清楚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地向群众做解释。想到这里,王玉民诚恳地说:“老刘,群众对你有意见,我也有责任,没有很好地支持你。但是党委分工由你作总结,你应当有信心,决不能产生泄气思想。”王玉民的支持和鼓励,使刘书箱非常感动。他激动地说:“老王,你放心吧,我一定作好这次总结。”
第二天一早,王玉民又约刘书箱一起到车间进行调查,了解下边的实际情况,一起研究总结提纲。在开会那天,王玉民亲自主持会议,热情帮助和支持刘书箱作好了总结。
一次,保定地区革委会决定制造两台高速轮转印报机,机床厂分担了最艰巨的总装试车任务。王玉民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的组织领导工作。他过去没有搞过工业生产,担任这项工作很吃力。为了支持王玉民的工作,许多有经验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纷纷主动为他出主意,想方案。不少老工人还亲切地对王玉民说:“老王,困难可以克服,你不要怕担子重,我们和你一起挑。”当时,正在外地学习的刘书箱也特地给王玉民捎信,鼓励他大胆工作。在同志们的鼓舞和帮助下,王玉民组织了一个由三十多名工人组成的突击队,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共同实践,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这项任务。


第3版()
专栏:

关心工人生活
在保定市砖瓦厂,工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身着褪色军装,满身尘土,满面汗迹的解放军干部,下班后最后一个走出厂房,在工人们洗过澡的小澡堂里洗刷灰尘。他就是厂党委书记李贵。
李贵洗着洗着,内心非常不安。他想,工人们辛勤劳动一天,满身泥土满身汗,这么一个小澡堂,怎么能满足需要呢?回到宿舍,他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他感到不仅要在政治上关心群众,也要在生活上体贴群众。洗澡问题,关系着每个工人的健康,应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在党委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同党委常委一起分头深入车间,发动工人一块研究,自力更生改善洗澡条件。工人们献计献策,利用本厂的废旧材料和砖窑的余热,很快修起了一个既简朴又宽敞的洗澡塘。工人们都把这看作是党对工人们的关怀,表示要更好地抓革命、促生产,为革命多作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沈阳部队某部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走到那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那里。这是卫生员马如林和朝鲜族社员在一起叙说军民鱼水情。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