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二周年

引出千年阴河水 迎来春色换人间
——记湖南零陵县大庆坪公社开发地下水源的英雄事迹
在重岩叠嶂的都庞岭下,五条宽大的盘山渠道,随着起伏的山峦,蜿蜒伸展,象一条条银河落入山间。渠道两旁的山坡上,一片葱绿;田野里,稻花吐香。
这里就是湖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零陵县大庆坪公社。
七年前,大庆坪公社是湖南省有名的穷地方。因为缺水,山上不长树,田里禾苗枯。为了改变千百年来的干旱面貌,大庆坪的贫下中农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经过七年艰苦奋战,先后兴建了五个地下引水工程,六座地下水坝,凿通了十二个隧洞,开挖盘山渠道一百九十华里,把一个水源奇缺的穷山窝,变成了长年流水的米粮川。一九七○年,粮食总产量比学大寨前的正常年景增加很多,这个历年吃粮靠国家、花钱靠贷款的大庆坪公社,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余粮,集体也有了储备粮。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这是一曲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赞歌!
“毛主席的指示,就是对共产党员的战斗号令”
这个位于湘南万山丛中的大庆坪公社,地貌很特殊:地面上,乱石林立;在地下,是一个个的溶洞,洞内又有湖泊和暗河,当地群众称为“阴河”。这样,雨落下来,水就钻进了地下的溶洞,流到阴河里去了。每逢旱年,很多水田成了干土,吃水也得按人分配,牲畜只好赶到外地放牧。
人们早就渴望着有一天能把地下水引出来,但是谁也不敢带头作这个尝试。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寨精神象一团火,强烈地鼓舞着贫下中农的斗志,燃烧着公社党委书记邓世道的心。他说:“毛主席的指示,就是对共产党员的战斗号令。”一连几天,邓世道走遍了田头地边,一面宣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和大寨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英雄事迹,一面讨论如何改变大庆坪的落后面貌。贫下中农表示坚定的决心:“听毛主席的话,向大寨学习,引出地下水,建设大庆坪!”
贫下中农的决心,使邓世道深受鼓舞。他想: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现在就看公社党委敢不敢起来领导。
公社党委会开会了,在建设大庆坪的问题上展开了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
有人说:“大庆坪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痣,怎么也变不了。”
还有人说:“大庆坪地穷人穷,困难重重,开发地下水,是眼高手低,办不到。”
党委委员唐广定和唐超巨,尖锐地批判了这些懒汉懦夫思想。他们学习了大寨大队的经验,认识到,大寨所以能很快改变面貌,主要是有一个干劲冲天的领导班子。因此,他们指出:大庆坪能不能改变面貌,公社党委的精神状态是个关键。“对,我们这一班人很要紧,我们自己决不能向大自然低头,应该带头向大自然开战!”邓世道和党委大多数成员都支持后一种意见。
大家统一了认识,提高了觉悟。那些对改变大庆坪面貌持怀疑态度的人,自觉地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自己的懒汉懦夫世界观,决心为改变大庆坪面貌而战斗。
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各大队组织了有贫下中农、基干民兵和干部参加的三结合水利调查组,进行全面开发地下水源的调查研究工作。邓世道亲自带领一个调查组,在倾盆大雨的日子里,追山洪,探水势,观察水的流向;在干旱季节,爬高山,钻岩洞,寻找常流阴河水。阴河里水寒刺骨,邓世道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他咬着牙,拄着棍,坚持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世道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激励着贫下中农,上至七、八十岁的老汉,下至十来岁的儿童,人人为找水而操心,为找水而出力。
大庆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唐锦光和原支部副书记唐乃俊,为了找到可以开发的地下水,曾带领群众冒着风险三下鱼田岩洞。鱼田洞里阴森森,黑沉沉。第一次下去,上下走了五层,带去的火把用完了,转了半天出不来。寒冷、饥饿、死亡在威胁着他们。可是,他们早就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豪迈地说:“为革命找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肚子饿了,就喝几口冰冷的岩缝水。最后,他们跟踪着几只蝙蝠,走出了洞口。第一天没有找到水源,大家吃不下,睡不着。第二天,唐乃俊又带着七个民兵下了岩洞,穿过一个脸盆大的洞口,在岩洞深处发现了三股水源。紧接着,唐锦光又带着调查组进行实地勘察,最后摸清了阴河水的来龙去脉。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里的干部和群众,走遍了公社附近湘桂交界的所有山头,勘察了四十八处岩洞,找到了很多可以开发的地下水源。公社党委集中群众的智慧,拟订了“全面开发地下水,苦干八年彻底改造大庆坪”的战斗规划。
宏伟的建设蓝图,反映了贫下中农的宿愿,鼓舞着大家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天下事难不倒贫下中农”
在大庆坪公社西面的偏僻山坳里,有近三千亩稻田,过去都是“靠天打粮”,每逢旱年,颗粒无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社党委研究后决定,在一处叫潮水江的地方修建一条十几里长的渠道,把阴河里流出来的水,引来灌溉。引水工程要穿过一座大山,需要打一条五百七十米长的长广隧洞。但是,经过水利人员测量判断:这个地方是断层破碎地带。根据书上资料记载,断层破碎地带容易塌方,不能打洞。
这里是水渠必经的地方,不打通隧洞,河水得不到利用,仍然要受旱灾的威胁。怎么办?遇到了困难,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主席的指示给大家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说:“那些书上写的东西,我们要分析、要研究,不能迷信。我们要敢于走前人不敢走的路,创前人没有创的业。只要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打洞,就能战胜塌方,打通隧洞!”
一场征服长广隧洞的战斗打响了!在工程指挥长周国材的带领下,干部、社员不分白天黑夜,从两头同时掘进,工程进展很快。
正当一号洞口打到六十多米的时候,果真出现了塌方和沉陷,有时一塌就是十几米厚的土,一陷就是丈把深的坑。大家刚把塌下来的泥土挑走,隧洞又塞满了;刚把陷坑填平,又出现了一个大泥坑。一小撮阶级敌人看了想乘机破坏,胡说什么:“要想打通长广洞,除非神仙从天降”;“打洞不如上山,斧头一动,有钱有粮。”周国材立即意识到,跟大自然作斗争,必须先抓阶级斗争。他便组织干部、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对企图煽动群众离开工地的阶级敌人进行了批判,揭穿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干部、社员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为革命修水利的劲头越来越足。大家一致表示:“天塌,我们顶住!地陷,我们填平!阶级敌人越是破坏,我们越要加紧干。不打通长广洞,决不下战场!”
为了战胜塌方和沉陷,他们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苦干加巧干。遇上塌方,他们就用树筒撑;遇上陷坑,他们就打松树桩,用块石和水泥打基础。当隧洞打到一百六十多米时,又出现了新的困难,洞内缺氧气,灯火点不燃,呼吸很困难,严重地影响着施工。在这关键时刻,周国材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带领指挥部成员,打着手电筒,到洞里观察现场。他们刚一进去,就感到头昏眼花,但仍坚持继续前进。他们在一个土层比较薄的夹泥夹石的地方,放了几个猛炮,炸出一条裂缝通到地面,解决了缺氧问题,施工又顺利进行。经过十六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征服了断层破碎地带,打通了隧洞。
贫下中农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滔滔的阴河水,顺着新开的渠道,哗哗地流进了稻田。人们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涌向田头。许多老贫农一次又一次地舀起水来,品了又品,尝了又尝。“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口号声和欢呼声震撼山谷,响彻云霄。
长广隧洞的胜利竣工,进一步增强了大家驾驭大自然的信心,他们决心踏着困难前进,争取更大的胜利。
公社北部山岗上的大庆坪大队是个“地下水滚滚流,地上水贵如油”的地方,逢上好年景,粮食亩产也只打二百多斤。大队党支部书记唐锦光组织大家学习了《愚公移山》以后,决心向鱼田岩洞宣战,把阴河水引出来浇地。鱼田岩洞在山腰上,洞内结构复杂,有两条阴河水叉。要把阴河水引出来,必须凿通一条长九十多米的岩洞,在岩洞里修筑两座暗坝。这样艰巨的任务,靠一个大队完成,确实不易啊!
但是,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贫下中农说:“困难只能在懦夫面前逞强,天下事难不倒贫下中农!”不会打隧洞,他们每天天刚亮就起来练习打锤放炮。很多人手臂被野锤打着,肿得小碗口那么大,仍然坚持上班打,下班练,很快练出了八十多个打锤放炮的能手。
劈山凿石没炸药,党支部发动家家户户挖陈土,自己熬硝配炸药、制炮捻。
没有资金,上级党委给他们从信用社拨来一笔贷款。他们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都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钱还给了信用社。大队组织力量集体搞副业,解决了一部分资金。他们还从山上砍来松枝,代替蜡烛照明。
大庆坪大队的干部、群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凿通了岩洞,筑起了暗坝,把阴河水引进了农田。
如今的大庆坪大队,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秃山变成了绿山;旱地变成了水田;鸡鸭成群,水笑人欢。
“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我心甘情愿”
在开发地下水源的伟大实践中,大庆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都得到了锻炼。艰苦的斗争磨练了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钢铁意志,激发了他们再接再厉、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一九六六年,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迎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打响了土溪工程的攻坚战。
土溪工程在广西境内,要把水引到大庆坪进行灌溉,需要开挖一条三十六华里的盘山渠道。同时,要把土溪溶洞里的阴河水引出来,必须在阴河里修筑两座大坝,抬高水位。修建大坝的第一个难关又是清基工程。黑沉沉的岩洞里,不能站着走,只能爬行前进。场地狭窄,只能容纳十多个人。为了加快工程速度,负责清基筑坝的阳安头大队共产党员和社员群众,吃在岩洞,住在岩洞,不分白天黑夜,轮班作业。那时,正是数九寒天,岩檐下挂着尺多长的冰柱。基干民兵唐修福,躺在石地下,把头伸到岩石壁脚下的石缝里,一镐一镐清除夹泥。寒风顺着阴河刮进来,冻得唐修福遍身发紫,两眼发黑。他爬起来,在火把旁边暖了暖身体,继续坚持着干。英雄的大庆坪人民,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奋战了一百二十个日日夜夜,建成了一座长二十二米、高四米、宽七米的主坝和一座长十八米、高五米、底宽七米的副坝。
土溪工程还要在百步岭地段炸开一条四华里长的盘山渠道。百步岭是个非常险要的地段,这里荆棘丛生,悬崖陡壁,下面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有人说:“在这里施工,是老虎嘴里拔牙,九死一生,太危险!”但是,苦和死吓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大家一个个向指挥部表示决心:“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我心甘情愿!”石壁上打炮眼,根本没有站脚的地方。新路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唐银生把绳子一头往身上一捆,一头套在山顶的树兜上,第一个沿着山崖溜下去,先凿一个站脚的地方,然后打炮眼。干部敢下海,群众敢擒龙。大家跟着唐银生一个个吊了下去,悬空在半山腰里,艰难地战斗着。腊月的寒风象锯子一样,几天工夫就把打炮眼的人的双手拉出了条条血口。唐银生的手裂得象老松皮,仍然紧握钢钎,大锤打下,震得双手流出鲜血,打得顽石火星四溅。他们就是这样,不管刮风落雨,在四华里长的石壁上,每天打八百个炮眼。隆隆的炮声,震撼着都庞山谷。工程在节节前进。
英雄的民工,送走了寒冬,又迎来了盛夏。在岩洞里,蚊子咬得大家脸上、手上、脚上起了一个个大疙瘩;刚一睡下,跳蚤又来捣乱;松枝烟把大家的脸熏得黝黑发亮。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能说不苦吗?民工们回答说:“苦是苦呀,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为革命吃苦,越苦越甜。”外面下雨,岩洞滴水,周来发就用自己的被子盖住雷管炸药。施工中遇到困难,大家就坐下来学习“老三篇”,讲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谈大庆坪的美好未来。岩洞成了民工的家,工地变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
毛泽东思想育英雄,英雄谱出英雄歌。一九六九年九月的一天,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来到了土溪支干渠隧洞工地,工地上歌声嘹亮,热火朝天。突然,隧洞顶上的一块大岩土即将崩塌下来,两个民工的生命正受着严重威胁。正在旁边施工的周来发发现这一险情,蓦地大喊一声:“危险!快闪开!”说着,一个箭步窜上前去,将民工推到一边。民工脱险了,周来发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周来发倒下了,千万个周来发跟上来。“为革命修水利,就要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大家以周来发为榜样,继续投入了气壮山河的紧张战斗。经过一个冬春的苦战,挖通三十六华里的盘山渠道,架设了一座长九十米的渡槽,凿通了两个岩石隧洞。一九七○年,土溪工程全部竣工,并发挥效益。大庆坪人民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写下了光辉篇章!
引出千年阴河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大庆坪人民以往受大自然任意摆布的状况已经初步改观。更加美好的前景,在召唤着人们去继续斗争!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大庆坪公社党委书记邓世道同志,打着火把,带领着水利调查组,正在岩洞里探查地下水资源,为引出更多的阴河水,改造大庆坪公社面貌作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军民鱼水情
在具有革命传统的白洋淀,传颂着抗日战争时期的“拥军支前模范”芦俊老大娘的新的拥军事迹。
一天,人民解放军某部炮一连的同志们来到白洋淀的寨南村宿营。贫农芦俊老大娘见亲人满身被雨水湿透了,急忙给亲人烧水、烤衣服,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战士们住。和当年打日寇的时候一样,军民们亲如一家人。
此情此景,引起芦大娘回想到二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村妇联主任的芦大娘,经常带领妇女们给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送粮、送弹药、缝军衣、做军鞋。在部队作战时,她们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伤病员。有一次,敌人突然对白洋淀进行大“扫荡”,在寨南村养伤的八路军战士已来不及隐蔽。在这紧急时刻,芦大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把伤病员一个一个背上小船,转移到安全的芦苇荡里。芦苇荡里,寒气袭人,冻得战士们直打冷战。芦大娘一看心里着了急,赶紧划着小船,从家里取来被褥,让大家铺上。战士们怕把被褥铺坏,再三婉谢不铺,芦大娘坚持给铺上了。一个战士病得厉害了,芦大娘就一口一口地喂饭喂水。在芦大娘的精心护理下,战士们很快归队,给部队增添了有生力量。芦大娘荣获“拥军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军民鱼水情,芦大娘一颗热爱人民子弟兵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天夜里,她从炕上爬起来,点上小油灯,戴上老花镜,给战士们做了几双布袜子。第二天一早,她找了几个老姐妹,拿着袜子,带着鸡蛋、苹果、梨子,给亲人解放军送去。战士们说啥也不收,后来,经过大家再三劝说和部队首长的批准,才收了下来。礼物收下后,芦大娘又拿出自己特意用水草做成的糠窝窝和稀饭送给战士们吃。她流着眼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炮连全体指战员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批判了刘少奇的“剥削有功论”等黑货,给战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勉励子弟兵紧跟毛主席干革命。
旧社会,芦大娘一家过着苦胆拌黄连的生活。她父亲整年给地主扛长活,吃不上一顿饱饭,母亲带着她到处讨饭。后来,父亲被地主撵出门后,家庭生活更是无法维持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母亲含着泪、硬着心把刚满八岁的芦俊卖给了地主家做童养媳。一次,她忘了给地主的狗准备吃的,狠心的地主就把她打得死去活来。……说到这里,芦大娘指着村东头的坟头,继续对战士们说:这坟里都埋的是我们革命先烈的尸体。敌人一次扫荡时,抓去了我们村的几个阶级兄弟,硬逼着他们说出八路军的去向。大家个个都摇头说不知道。后来,一个敌人尖叫了一声,就用刺刀活活地把这几个同志挑死了。
芦大娘的控诉,激起了战士们对旧社会的无比仇恨。他们手握钢枪,向芦大娘表示:一定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握紧手中枪,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自己的一切。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