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多快好省地发展轻工业
据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有些原来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省区,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使这些地区的轻工业面貌迅速改观,不但生产出大量轻工业产品,供应了人民生活需要,而且为国家积累了资金。
陕西省发扬延安精神 大力发展轻纺工业
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陕西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发扬延安精神,多快好省地发展轻纺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最近几年,陕西省在建立起一批轻工业骨干企业的同时,发展了不少中小型企业,仅从去年以来,就有县以上的制糖、造纸、陶瓷、塑料等二百多个工厂陆续建成投入生产;原来较有基础的纺织工业,已基本填平补齐,棉、毛、丝、麻、化学纤维等都得到全面发展。今年前八个月,全省轻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机制纸、日用玻璃制品、保温瓶、自来水笔、火柴、合成脂肪酸等主要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纺织工业也超额完成了一至八月份的国家计划。由于轻纺工业的发展,全省轻工业品和纺织品的自给率已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左右,供应了人民生活需要,为国家积累了资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反对发展重工业和发展轻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把大跃进时期建立起来的绝大部分地方轻工业工厂砍掉,使陕西省轻工业发展缓慢,三分之二左右的轻工业产品要依靠外地供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陕西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带领广大工人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学习了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十月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光辉“复电”,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延安精神,尽快发展轻纺工业的积极性。
延安城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在上级统筹规划下,利用本地资源,从去年以来,办起了毛纺、针织、造纸、制药等四十五个小型工厂,生产出了毛线、锦纶袜、卫生纸、常用药等几十种日用工业品,供应了市场需要。西安、宝鸡、铜川等地把为数众多的小厂、手工业社组织起来,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攻下了许多缺门产品。去年,西安市组织五百多个厂、社,两万六千名职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先后建成年产五百吨的硫化青染料车间、年产六百万只灯泡的灯泡厂和年产五千吨的合成洗涤剂车间,使西安市的轻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西安市医药公司经过全面规划、综合平衡,把全市一百多个区、社工厂组织起来,在不挤掉原有产品的前提下,生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现在全市已有一百二十多种药品和医疗器械基本自给,并有五十种开始支援外地。
陕西省在发展轻纺工业生产的时候,还注意挖掘老企业的潜力,促使老厂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西安、咸阳的一些老纺织厂、印染厂的工人和干部,克服“潜力挖尽”的保守思想,大搞技术革新。从去年以来,试验成功的重大革新项目就有二十多项,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减轻劳动强度,起了很大作用。广大纺织工人经过反复实践,还开辟了用低级棉纺好纱、织好布的途径,为国家节约了原棉,提高了产品质量。辽宁省轻工业欣欣向荣
国庆节前夕,设在沈阳市太原街专门经营辽宁省轻工业产品的商店,显得格外繁忙。顾客络绎不绝,营业员们应接不暇。从一楼到五楼,货架上摆满了全省各地生产的纺织、针织、鞋帽、日用百货、钟表、乐器、医疗器械、文化体育用品、搪瓷器皿、五金交电和烟酒食品等七千五百多种轻工产品。其中特别是今年增添的一千多种新产品,更为这座商店增添了光彩,充分反映了辽宁省轻工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今年以来,辽宁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普遍加强了对轻工业的领导,从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轻工业生产的发展。今年一到八月份,全省轻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五,主要产品如自行车、手表、洗衣粉、暖水瓶、塑料鞋和日用铝制品等的产量都增长了百分之十以上。过去依靠外地供应的体温计、照像纸、球鞋、圆珠笔、煤油炉、电筒、毛巾被、刮脸刀架、电木扣、有机玻璃扣等,现在自己都能生产了,其中有的还自给有余。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丰富,发展轻工业的有利条件很多。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辽宁的代理人,极力鼓吹地区分工,辽宁特殊,只搞重工业,不搞轻工业,造成辽宁轻工业产品长期依赖外地供应。辽宁省革委会成立以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利用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轻工业。许多地区都利用大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液、废渣和边角余料生产轻工产品。一年来,由于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全市生产了一千三百多种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新产品。目前,全省已有十多个利用大工厂的石油尾气、瓦斯等“三废”生产合成纤维的试验厂点,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辽宁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大力发动群众兴办轻工业。许多地区出现了大厂办、小厂办、城市街道办、农村社队办、机关办、商店办的生动局面。原来大部分日用轻工业品靠外地供应的朝阳地区,去年以来新办了轻工业厂点二百六十三个,生产产品一百四十多种。各地在兴办轻工业的过程中,坚持自己动手,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一年来,沈阳、旅大、抚顺、丹东、营口等地,主要依靠自己力量,新建了小化纤厂二十四个,小塑料树脂厂十九个,这些小工厂已经陆续建成投入生产。广西轻工业产品自给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有一批新建的轻工业企业投入生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区已建立轻工业工厂一千多个,能够生产各种轻工业产品两千多种。轻工业产品的自给水平逐步提高。食糖、钢精锅、皮箱、火柴、脸盆、口杯、丝绸、麻袋、袜子、蚊帐布、轴线、铅笔等产品,已能自给或基本自给。自行车、缝纫机、洗衣粉、墨水、铱金笔、“的确良”、丝绸被面、铁壳保温瓶等缺门产品已试制成功,有的已开始投入生产。
在发展轻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广西各地坚决贯彻执行大中小并举、多搞中小的方针。近几年来,除自治区有计划地兴建了一些大型轻工业企业作骨干以外,主要是提倡各地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多办各种中、小型轻工企业。合浦县革委会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自己动手建设小型工厂。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新建的小糖厂、小纸厂、小塑料厂等各种小厂一百多个,产品品种增加了三百多种,既供应了市场需要,又为国家积累了资金。许多小型工厂兴办起来以后,继续发扬“穷棒子”精神,大搞技术革新,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过去主要靠手工操作的桂林织带厂的广大工人,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中,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自己制造了一百多台设备,不仅使产量大幅度增长,品种也由建厂初期的一种增加到四十种。
在发展轻工业生产的工作中,广西各级党委和革委会,注意发挥手工业和街道工业的作用。桂林、南宁、柳州、梧州等城市的手工业企业和街道工业,近几年来都增加了日用小商品的生产。梧州市委和革委会加强了领导,充分调动了全市手工业厂、社生产日用品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手工业厂、社,已能够生产八百多个品种的日用小商品。
广西轻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在发展轻工业生产的时候,还批判了那种只顾发展加工工业,不重视原料生产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积极抓好原料生产。自治区许多糖厂克服了过去对甘蔗生产只管“砍、运、榨”,不管“种、管、收”的错误做法,深入蔗区帮助人民公社提高甘蔗的单位产量。许多工厂还积极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甘肃日用工业品大幅度增长
甘肃省轻工业战线广大工人、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教导,努力发展日用工业品生产,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今年头八个月,全省轻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五。三十四种主要产品中,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的有三十种。印染布、晴纶、毛线、精铝制品、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机制纸和纸板等十五种产品,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棉纱、搪瓷制品、尼龙丝袜等产品的质量也比去年有所提高。
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关系的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破坏发展轻工业生产的罪行。大家认识到:发展日用工业品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大事,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大事。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把发展轻工业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使全省轻工业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从去年以来,各地区、县和街道、公社新建轻工业工厂一千多个,很多地区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中小型的针织、毛纺、化学纤维、塑料、日用化工等企业,增加新产品二百多种。
为了更好地促进轻工业生产的发展,今年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成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革命生产中的问题。
甘肃省轻工战线还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广大革命工人大力改造旧设备,改革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甘肃绒线厂的晴纶绒线染色过去一直用进口染料,成本高,产品的花色又单调。广大工人经过反复试验,试制成功一种新染料。用这种国产染料染晴纶绒线,工艺简单,染得匀净,色牢度高,成本还大幅度降低,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染料费七十多万元。许多中小型轻工业工厂还自己动手,改造和制造设备,土法上马,生产出了不少市场上急需的日用工业品。
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中,甘肃轻工业战线在综合利用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今年以来,利用大中型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和边角废料生产的轻工业产品达十八项,其中羊毛脂、九二○农药、芒硝等十一种已成批生产。兰州日用化工品厂利用兰州炼油厂的副产品合成脂肪酸生产肥皂,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植物油。兰州造纸厂、兰州皮革厂用废液生产出胡敏酸铵等肥料,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支援了农业,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赞扬。


第2版()
专栏:

昔阳县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
据新华社太原二十五日电 山西省昔阳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狠抓普及教育工作,使全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实现了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许多生产大队实现了普及七年制教育。
地处太行山中的昔阳县,共有二十个公社,四百一十二个生产大队,四百四十二个自然村。这些社、队(村)绝大部分散布在偏僻的山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教育战线的代理人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他们借口所谓“保证教学质量”、“正规化”,胡说什么“山区居住分散,学生少,没有条件办学校”,使昔阳县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一些中、小学大部被砍掉,不少贫下中农子女被关在学校门外,全县小学教育得不到普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昔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领导全县人民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指示。公社建立了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生产大队建立了以贫下中农为主体、有革命师生代表参加的三结合的管理学校委员会,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县党组织和革委会还决定农村小学普遍实行五年制,并且针对全县山区多,村庄分散,贫下中农子女上学不方便的情况,合理调整了全县学校布点。在一些偏僻山庄增设了一百五十六所五年制小学;初中以社定点,由原来城镇的四所发展到一百二十七所;高中在全县范围内分片举办,由原来的一所发展到十二所。这样,全县广大山区贫下中农子女实现了上小学不出村,上初中不出社,全县七至十二岁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二。
昔阳县各级党组织在普及教育中,领导革命群众和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县革命委员会和党的核心小组提出“缩短学制,扩大布点”的革命化措施后,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流言蜚语进行破坏,有些学校领导与教师,由于受所谓“正规化”办学思想的束缚,对扩大学校布点也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针对这种情况,县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普遍举办了“搞好普及教育,为贫下中农办学校”的专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狠批封、资、修的旧教育制度的黑货,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高潮。革命教师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树立为贫下中农办学的思想,积极投入教育革命。全县经过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形式办学:有些山庄之间相距较远,学龄儿童又不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学校,就采用教师巡回教学的办法,教师每隔一两天到一处教学,保证学龄儿童全部能上学;有些地区的教师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还教校外青年;家在深山沟里的儿童,因路远坡陡上学有困难,就让“小先生”代教,教师定期上门辅导;对于家务忙不能坚持整天上学的儿童,采取了学习半日或隔日上学的办法;对于因种种原因不能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就组织他们在业余初中夜校学习,以便继续提高政治和文化水平。由于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全县从城镇到偏僻小山庄,贫下中农子女都得到了上学的机会。
昔阳县各级学校在全面贯彻“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方针过程中,经历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当全县教育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散布“读书无用论”,妄图阻止学生上学。昔阳县党组织和革委会为了巩固和发展普及教育的成果,一方面带领群众揭露和批判阶级敌人破坏普及教育的阴谋,一方面以典型引路,总结和推广大寨等学校在党支部领导下认真落实《五·七指示》,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经验,引导全县中、小学坚持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全县的中、小学在组织学生学好毛泽东思想,学好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认真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广大革命师生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修房、种地,既锻炼了思想,又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现在,全县中、小学的经费除教师工资和部分修建费外,都能自行解决。贫下中农十分欢迎和支持这种办学制度,主动送子女上学。
昔阳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领导全县实现普及教育中,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改造和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县党组织和革委会通过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引导全县教师认真向大寨党支部学习,做到思想、劳动、作风三过硬。广大革命教师和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共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共同斗私批修,树立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好思想,好作风。


第2版()
专栏:

新疆瓜果喜获丰收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二十五日电 九月的新疆,正是瓜熟果香葡萄甜的季节。在这瓜果丰盛的季节里,新疆城镇的瓜果商店摆满了不同品种的西瓜、哈密瓜、葡萄、苹果和桃子。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除了原有的瓜果商店和新增设的许多瓜棚外,还出动许多流动售货车,走街串巷销售瓜果。目前,新疆各瓜果产地呈现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景象。在著名的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产地之一吐鲁番盆地,采摘瓜果已进入大忙季节。公路上,载重汽车、马车和毛驴车,正把各种瓜果源源不断地运向火车站,然后再由那里转运到城市和祖国各地。在一片片绿色的葡萄园和一畦接一畦的瓜田里,到处是晶莹的葡萄串和芳香的哈密瓜,维吾尔族男女社员歌声笑语忙采摘,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一个叫沙梁子的葡萄园里,六十二岁的生产队贫协主任木地拉散瓦提老人,指着丰硕的瓜果兴奋地对记者说:是毛主席号召的“农业学大寨”运动,鼓舞着他们改造沙丘,制服风灾,把一片片荒原变成了果园,并且取得了今天这样的丰收。他说:“人们说吐鲁番的葡萄甜,我们维吾尔族社员都说:葡萄再甜,没有毛主席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甜,有了毛主席,才有我们的今天!”
新疆种植瓜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迅速发展起来还是解放以后的事。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族社员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为革命种瓜果,使新疆的瓜果种植业在毛主席规定的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有了很大发展。仅哈密瓜和西瓜两项,去年的种植面积就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扩大了六万多亩。被称为“火洲绿宝石”的吐鲁番县葡萄沟,解放前是一片衰败景象。解放后在党和国家扶持下恢复了青春,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又扩大了将近三分之一,成了名副其实的葡萄沟。
今年以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新疆各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不仅开辟了许多新的瓜果园,克服了自然灾害给瓜果生产带来的各种困难,而且进一步实行了科学种田。为了提高瓜果的产量和糖分,各地都淘汰、改良了一批含糖分低的品种,引进了一批良种。许多地区采用多施农家肥、油渣和适当控制浇水量的办法,促使瓜果增加含糖量。各族社员还采用一个品种分期下种等办法,来延长瓜果的上市期,以便拉长供应时间。(附图片)
河南省宝丰县观音堂公社赵沟大队的梨子今年又获得丰收。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