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了哲学搞实验 泡桐低干变高干
河南省鄢陵县张桥公社张南大队回乡知识青年 孙同庆
我是西华县林业学校毕业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教导,一九六七年我回乡参加农业生产。贫下中农对我非常关怀,说我是学林业的,把我安排在苹果园里。
前几年,我县栽了很多泡桐,光我们一个生产队就在村边、路旁、粮桐间作地里,栽了二千多株。由于我县林业发展迅速,当时树苗供不应求,两米多高的幼苗,就出圃造林了。泡桐有假二杈分枝的特点,虽然长得旺盛,但是有主干太低的缺点。这不仅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而且在粮桐间作地里枝梢碰撞拖拉机,影响机耕。为了解决主干太低的问题,我和果园里的同志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反复进行科学实验,终于把“低干”泡桐树变成了“高干”。现在,我们生产队的几千株泡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接上了“新干”,上下通直,成了可以作梁、檩的高干树。今年,国家建仓库需用木材,我们贡献出一百多棵,增加了集体收入,扩大了再生产。这些都是我们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挥战斗的可喜成果。
记得回乡不久,不少贫下中农问我:“你是林业学校毕业的,咱们这儿这么多低干泡桐树,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叫它长高些呀?”贫下中农的迫切愿望,象千斤重担放在我的肩上。此后,我经常到粮桐间作地里仔细观察,看到低干泡桐,就觉得心里发急,恨不得一下子让它长高。一天晚上,我学习毛主席关于“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的教导,受到很大教育。联想苹果树缺枝,用“目伤”的方法能使它生芽长枝;苹果树中央主干弱了,采用疏枝、截头的措施,能使它很快向上健壮生长,我就问自己:这些作法对泡桐树适用不适用?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的教导,反复思考自己的这些想法,是否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跑到粮桐间作地里,一棵挨着一棵认真进行观察。看得多了,我就发现泡桐树有明显芽眼,凡是向上自发长干的,大都是上边枝较平,枝头被折断,或者芽附近有碰伤,等等。这些现象,和苹果树培养枝、干的道理基本一样。我把观察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果园里的同志作了汇报,多数同志认为符合实际,可以先搞试验。但也有个别同志抱怀疑态度,他们说:“泡桐‘接干’以前也没听说过,书本上也没有见过,现在这样干行吗?”针对这种思想,我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毛主席的话,使我们树立了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给我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社员孙林海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泡桐‘接干’过去没听说过,书本上没有见过,我们就不会把这件事情做好,给书本写上新的一页吗!”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从一九六八年三月中旬开始,就对泡桐进行“接干”试验,采用了目伤、前堵、后截三个措施。要点如下:目伤,就是在树上部先选定与主干通直的芽眼,从芽上边二厘米处,用刀横割,割伤到木质部,宽度占枝条的三分之一;前堵,就是对目伤芽枝的延长枝,截回到后边分枝处;后截,凡是直立生长的枝条,一律从基部截掉。这次试验做过不久,有的人就说:“干接成接不成先不说,可树是已经被砍毁了。”少数人的讽刺话,只能增长我们对泡桐树加强管理的革命干劲,丝毫动摇不了我们搞科学实验的决心。经过精心管理,树发芽了,目伤枝长出来了。到冬季,泡桐“接干”枝百分之九十以上达到了预期的结果,长出的新干高达四米左右。泡桐“接干”试验搞出成绩了,贫下中农和社员们都很高兴。我们搞试验的同志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思想保守的人也受到了教育,他们见了我就说:“明年泡桐树‘接干’咱们可得大干啊!”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出现新的矛盾。泡桐树“接干”以后,存在着下粗上细的缺陷(下边原来的干粗,上边新接的干细)。这个矛盾原来不突出,现在突出了,上升为主要矛盾。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我们运用苹果树疏枝、摘心的办法,对泡桐树逐年合理地疏除轮生枝、掐脖枝,加快了新“接干”的粗度生长。另外,根据泡桐树定向培育的要求,我们对当年新接出的干,准备培养做檩材的,就到它连同原主干长到一丈二尺时,摘去顶心;准备培养做梁材的,长到一丈六尺高,摘去顶心。这样就能使它发生分枝,不再向上长高。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实验,我们终于使“低干”泡桐树变成了“高干”。这一实验的成功,为培养高干泡桐树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了泡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这种方法已在我县推广采用。
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指路明灯。只有学好用好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我们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能相信和依靠群众,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才能把革命热忱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科学实验中作出贡献。(附图片)
在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大力开展科学实验,积极为贫下中农服务。这是当“赤脚医生”的知识青年和老农一起,研究中草药的生长情况。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莠子头上是怎样结出谷穗的?
辽宁省凌源县欺天大队回乡知识青年 于广富
一九六一年,我从农业学校毕业后,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的号召,回到了欺天大队。第二年,我和另外两个知识青年一道,成立了一个科学实验小组,想鼓捣出一点“名堂”来。我们既没有和队长商量,也没有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只是按书本上说的,照葫芦画瓢,搞了四种作物二十七个品种的小区对比实验。小苗出来后,我们整天蹲在小区里量枝量叶。队长看到实验田里草同苗一齐高,要派人来帮忙。我们怕他们“粗手大脚”会弄糟,就没让来。有的社员说:“草比苗都高,还量枝量叶呢!”对群众的正当批评,我们当时不虚心接受,反而认为一天忙到晚,没有落个好,就泄了劲。
大队党支部领导同志发现我们情绪不对头,便找我们谈心,鼓励我们不要怕失败,要认真总结教训。许多老贫农也对我们说:“搞科学实验,为的是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能图个人的名和利;庄稼靠大伙种,科学实验也得靠大伙搞。”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对我们触动很大。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老三篇”,认识到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改造主观世界,没有一心为革命的思想,就不能搞好科学实验。
为了把这项工作搞好,党支部给我们小组充实了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还让我担任小组长。我们吸取以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教训,在确定实验项目时,都广泛征求贫下中农意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要来搞。
我们大队地处气候干燥的山区,耐旱的谷子种植面积很大。但谷子耐旱也是相对的,遇大旱之年仍然减产。一九六三年,接连一百零四天没下雨,社员们起早贪黑抗旱播种,但谷苗仍未出齐。一天,我和大家抗旱时发现:河边的树旱死了不少,可是田埂上的莠子却长得青枝绿叶的。有人便问我:“你是学农业的,能不能把莠子的脑袋改造一下,让它结谷粒呢?”我说:“不行,人家‘专家’早就说了,谷子和莠子是‘远缘’,不能杂交,杂交了也不结粒。”几个老贫农反驳说:“‘专家’说它们是‘远缘’,咱们种庄稼的看它们倒象‘亲家’,多少年来它们总在一块,长相也差不多,依我们看,莠子变谷子可能行!”老贫农的话,对我们启发教育很大。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教导,我们决心以入虎穴捉虎子的精神,大胆作谷子和莠子杂交实验,让莠子头上结出谷穗来!
开始实验时,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不知道谷子、莠子啥时开花。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的教导,走访了许多老贫农,都说白天没见过它们开花。于是,我们就提着灯笼,打着手电,成宿蹲在地里进行观察。风吹、雨淋、露水打,都毫不动摇。经过十一个晚上的观察,终于摸准了谷子和莠子开花的时间。第二步是给莠子去雄,以便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我们根据雌蕊抗温性能强的特点,采用了“温水杀雄”法。但究竟用多少度的温水才能给莠子去雄呢?过去没人搞过,找不到现成数据。我们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多种实验,到秋天,看到一个用三十七度温水浸穗十分钟的莠穗,结出了谷粒。
莠子虽然结出了谷粒,却是干瘪瘪的,长出的苗也七高八低。我们请贫下中农到地里鉴定,把有前途的选出来进行培育,分离出了良种穗头。经过两年小面积试种,逐步得到了推广。这种杂交谷子的最显著特点是耐旱,草高一米七七,粮食单产比它的父本“友谊谷”提高百分之十七。贫下中农称赞说:“这种谷子真是好,抗旱增粮又增草。”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编后

争当科学实验的尖兵
本版刊登了几篇知识青年在农村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体会文章和通讯报道。读完这几个青年人的先进事迹,好象看到茁壮的禾苗开始开花结果一样,我们感到高兴。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走的是一条洒满阳光的宽广道路。大量事实证明,凡是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知识青年,都大有作为,有的并有所发明、创造。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村里的各项工作,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为之贡献力量。广大知识青年有文化,肯学习,敢想敢干,对新生事物敏感,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特长,不仅要积极投身于农村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去,还要争当科学实验的尖兵。各地农村的领导同志,要注意发挥知识青年的作用,坚决支持知识青年的创造精神,充分相信和大胆使用他们,放手让他们大搞科学实验活动。


第2版()
专栏:

两个管天的知识青年
——记业余气象员黎志红、叶建文的先进事迹
一年前,黎志红和叶建文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从广州市来到德庆县永丰公社农场插队落户。刚到农村时,他们连禾苗和稗草也分不清。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下,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很多农活。现在,他们又学会了管天,成了公社里的业余气象员。
去年年底,公社决定选送黎志红和叶建文到县里业余气象员学习班学习。小黎和小叶想:整天干活已经够累的了,再当业余气象员,多麻烦!何况春节临近,还要回城过节呢!这天晚上,小黎躺在床上,思想很矛盾。到底参加不参加学习班呢?她和往常一样,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就请教毛主席著作。她拨亮小油灯,翻开红彤彤的“老三篇”,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大形象又出现在面前。对照自己,小黎脸上热辣辣的。她想,当业余气象员,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很重要的工作,贫下中农信得过,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干呢?第二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叶,并且一道找公社党委表示了决心。
业余气象员学习班结束时,同场的广州知识青年大都回家过春节去了。小黎和小叶却急急忙忙赶回公社,立即动手赶制百叶箱,竖风向杆,平整园地,搭篱笆墙,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办起了永丰公社第一个业余气象哨。他们白天坚持和大伙一起劳动,一有空闲,就留心天气变化,钻研气象技术,深夜还常常在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翻阅有关气象方面的许多书刊,收听广播里的天气预报。
刚开始工作时,老天象是故意和他们作对:他们预报有雨,却是大晴天;他们预报天晴,偏又阴雨连绵。有一次,他们一早起来,看到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太阳也出来了,又观察了一下哨里的干、湿球,就满有把握地说:“今天没雨。”上工时,他们和几个青年连帽子也没戴。可是不到中午,天空边突然飘来一大块乌云,下了一场降水量五十多毫米的“过云雨”。看到队里晒的稻谷全淋湿了,没戴帽上工的社员一个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小黎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她想:造成这种后果,自己该有多大的责任啊!小叶听了一些人的议论,先前那股热情劲也凉了半截,他说:“在这个天气变化无常的怪地方当气象员,谁能担保不出差错?咱没这本事,谁有能耐谁干!”
“因为没有经验,开始报错几次不要紧,哪有人生下来就通天晓地呢?多学多干就行了,实践出真知嘛!”公社领导同志发现小黎和小叶有活思想,就找他们谈心,并让他们去请教七十多岁的老贫农龙叶宏。龙大爷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从小流浪外地,靠给有钱人卖力气过日子。因为一年到头和风雨打交道,就不得不随时随地留意天气变化。几十年来,他积累了很多看天的经验。解放后,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说:“没有毛主席,那会有我的今天!我看到大家都为革命出力,就想自己不能担一百,也要挑半担。现在,我每天都习惯爬上小山坡看三次天色,把天气变化的情况告诉社员们,好让大家搞好集体生产。”小叶和小黎听了十分激动,心里想:龙老大爷念念不忘阶级苦,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年纪这么大了,还一心为革命管天,而我们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真是太不应该了。他俩打开笔记本,把老大爷介绍的“蚯蚓夜鸣雨不停,蜘蛛张网天则晴”、“百册山头起雨雨不来,四炉山头起雨雨淋头”等许多气象谚语,一一记了下来。当天晚上,小黎和小叶重温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教导,回想到农村后的成长过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贫下中农是很好的老师,必须一辈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辈子虚心接受再教育。
为了尽快掌握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小黎和小叶听到莫村公社气象哨善于饲养对天气变化反应敏感的青蛙、蚂蝗、蚯蚓、泥鳅等小动物的消息,就利用一个假日,顶着骄阳,来回步行四十多里路去取经。平时,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找有看天经验的老贫农和内行人请教,从他们那里收集了七十多条好经验,并注意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久前的一个晴天,午休时小黎看到四炉山那边出现了浓云,立即联想到“四炉山头起雨雨淋头”这条农谚,小叶也发现蚂蝗浮上水面。他们经过分析,认为一场暴雨快临头了,就通知各生产队赶紧收回在外面晒的稻谷。果然,稻谷刚刚送进仓库,大风卷着暴雨就到来了。贫下中农满意地竖起大拇指,夸奖小黎和小叶说:“不错,不错,‘天公’给我们的管天员管住了!”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小黎和小叶由于刻苦钻研和努力实践,终于摸到了“老天爷”的一些脾气。现在,不管是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在复杂情况下,他们都能比较准确地测报当日天气,并能测报未来三天的气候变化。今年“双夏”大忙时,上级气象站预告将有一场八级台风;风后,粤西局部地区将有一场暴雨。本公社是否也在这个“局部地区”内?当时有些生产队拿不定主意,原来准备播的种子也不敢再播,就赶来询问他们。在这之前,小黎和小叶进行了几天的观察,他们分析:要是有暴雨,傍晚天空的红云为什么散得那么慢?山上的小鸟为什么飞得那么高?看看干、湿球等仪器的反应,想想近日来日、月、星星、天色、风向的变化,联系以往几次台风对本公社天气的影响,他们大胆地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次台风后本公社没有暴雨,只有小雨。社员们一听这话,高兴地说:“那这场台风带来的小雨正好给咱们的稻种催芽。”事实果真如此,这次台风过后,只下了一场小雨,社员们播下的种子长得都很壮实。现在,两个知识青年能“管天”了。队里安排生产或者社员外出之前,都要找他们打听天气的变化情况。一年多来,黎志红和叶建文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进步很快,他们都被贫下中农评为五好青年,并且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德庆县革委会
永丰公社革委会
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