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县社工业要大力支援农业
中共辽宁省金县委员会
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一个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正在一浪高一浪地滚滚向前。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县、社党组织和革委会加强对县社工业的领导,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做好支援农业的工作,以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认识一开始是不一致的。有的同志看不到工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作用,看不到工农业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对立起来,说什么“县、社领导主要是抓农业,抓不抓农业是个路线问题,抓不抓工业是个工作问题,无足轻重”等等,因而出现了孤立地抓农业的倾向。我们针对县、社干部反映出的活思想,以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为武器,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利润挂帅”、“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阻挠工业支援农业,使农业长期落后的沉痛教训中,看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性;从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后,农业生产出现的用工量大、用肥量大、用水量大、用电量大的新矛盾中,看工业支援农业的迫切性。大家摆出了前几年由于忽视抓工业,使辛辛苦苦修成的几十座水库、塘坝因缺少动力设备、输水管道配不了套而发挥不了效益的事实。还摆出了我们在推广一个大队合理密植、以肥保密的科学种田经验时,由于没有抓紧农机具的改革和化肥生产,使用工量大、用肥量大的实际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而影响了这项经验推广的事实。从这些教训中,大家看到了工业对农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发展的高速度。要彻底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必须全面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做到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做好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所以,抓不抓工业也是个路线问题,决不是“无足轻重”,而是举足轻重。
有的同志虽然也知道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认为那是城市大工厂的事,县、社工业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和“在中央的统一计划下,让地方办更多的事”的伟大教导,坚决批判伸手向上、依赖国家的思想。大家深刻认识到,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和耕作条件有差异,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就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实行科学种田后,耕作方法的不断发展,要求农机具的改革也有相应的发展。大工业不可能完全解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问题,只有靠灵活机动的县、社工业来解决。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决不能忽视县、社工业的力量。由于认清了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县、社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从而加强了对县、社工业的全面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我们在全县工业战线广大革命群众中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破“支农吃亏”、“支农无关”、“支农无前途”等错误思想。县、社工业把农业的需要作为发展生产的方向,对现有的工业予以充分利用、积极改造,使之成为加速农业机械化的突击力量。
金州镇福利厂,聋哑盲残工人占百分之七十,过去只能洗洗油布,打打草绳,被人们认为是“无所作为”的小厂。在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中,工人们狠批了“支农无关论”,决心当农业学大寨的促进派。当他们了解到农村社、队打了深井,缺少水泵,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后,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决心试制深井泵。工人们一颗红心两只手,技术从头学,设备自己造,靠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造出五十一台能从三十五米到一百零五米的深井中提水的四种规格的深井泵,为解决我县深井提水的难题作出了贡献。后来,又造出了扬程远、喷量大、灭虫率高,适用于粮、菜等多种作物灭虫的动力喷雾器,发挥了支援农业的作用。福利厂也改造成机械加工厂。
在福利厂的影响和带动下,做鱼钩的小厂制造马车轴承;修理农机具的厂搞大车轮胎翻新。两年来,全县基本上采取“一厂办多厂”、“多厂办一厂”、“老树扩新枝”等办法,积极办起了小钢铁、小煤炭、小电站、小化肥、小水泥、小农机、小矿山等工业一百七十六项,逐步实现农机具配套、水利设备配套、小化肥配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配套,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于农业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提供了大量支农物资,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县、社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一九六九年全县粮食亩产超
《纲要》,去年又跨过“黄河”,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并向国家交售了六千三百多万斤余粮。事实雄辩地证明,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搞不好,基础就不牢;工业大发展,基础才牢靠。县、社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对现有工业积极改造,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工业的潜力,充分发挥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
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除了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正确方向外,还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加工工业与原材料工业的关系。没有原料,光搞加工工业,就叫做搞“无米之炊”。发展地方工业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方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这样,地方工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为农业服务的新厂子、新项目不断上马,原料、材料、燃料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积极发展原材料工业,巩固加工工业,是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坚决批判了“县、社工业支援农业贡献大,国家拨给物资理所当然”的“伸手有理论”,肃清了刘少奇推行的“工厂出产品、国家管原材料”的余毒,采取了下面四种办法,狠抓了基础工业、原料工业的建设:一、发动群众寻找地下资源,大力开发矿业;二、有计划地使加工工业也兼搞原材料;三、挖掘现有原材料工业的潜力,扩大生产能力;四、开展综合利用,扩大原料来源。同时,尽力作到配套成龙。
煤是工业的“粮食”,有煤才能炼铁,有铁就有钢,有钢就有机器。我们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为武器,狠批刘少奇散布的“辽南无煤论”,找到了煤田,开发了小煤矿,在河床下建起了煤井,为两个氮肥厂实现以煤代焦生产化肥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过去生产磷肥,原料全靠外地支援,产量低,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县里开发了磷矿、硫铁矿,建起了硫酸厂,实现了磷肥生产“一条龙”。由于原料有保障,全县迅速办起了七个小磷肥厂。发展农业机械离不开铁和钢,县里对铸造厂进行改造,并使农业机械厂也兼搞冶炼,使铁的产量提高了三倍,并建起了炼钢车间和轧钢车间。这些基础工业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自给能力。
二、正确处理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农具的关系。实现农业机械化,离不开机械化农具。县、社工业必须组织一定的力量搞好这种产品的生产。已经能生产的要增加产品的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暂时不能生产而又为农业生产急需的,要创造条件早日投产。同时还应积极研制更好的机械化农具,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农田耕作最普遍、最急需的还是一般常见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因此,正确处理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农具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县有些厂子一度嫌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土”,追求所谓的产品“升级”,脱离实际地搞高精尖产品,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常用的农机具供不应求的矛盾。我们从教训中取得了经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在注意发展柴油机、电动机、变压器、水泵等机械化农具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适应科学种田需要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上。县办工业主要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和武装社、队工业;社办工业主要为当地制造小型农机具并负责维修,队办工业则生产小农具,做到突出重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被誉为“贫下中农贴心社”的杏树屯农具社,经过一百四十多次的试验改进,制造出一种能耕、种、趟、收、翻,从春到秋都适用的轻便犁,满足了因间、套、复种、合理密植对犁材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今年春种时间紧、任务重、用工量大的实际情况,各农具社及时赶制了八百台能播种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的综合播种机,为提前完成春播任务提供了物质保证。
两年来,全县共创制和革新了播种机、切脱机、粉碎机、打井机、追肥器、综合犁、喷雾器、活腿拉锄等机械化、半机械化中小型农机具六十种、十八万件。这些中小型农机具对加速农业机械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制造和修配的关系。制造和修配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修是造的补充,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业是露天作业,农业机械容易损坏。如果忽视修配,机械出点故障得不到修配而闲置起来,就会造成严重浪费,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去,我县农村有两千一百八十台动力机械,因出了故障、坏了零件得不到及时修理,就有一千七百多台长年不能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生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工业战线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狠批了“利润挂帅”、“重工轻农”的修正主义路线,扭转了重制造轻修配、重主机轻配件的错误倾向,把积极建立县、社、队三级修造网看作当前工业支援农业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工厂坚持修造结合,以修为主,生产什么就修理什么的原则;大力开展“厂包社”的活动,增设农机具修理点;搞好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好农机具配件生产;举办各种学习班,为社、队培训技术人材;将县办的十个农具社下放给公社经营,帮助各公社建立自己的农具修造厂。经过努力,全县形成了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的三级修造网。县农业机械修配厂为了搞好拖拉机修配工作,树雄心,立壮志,攻克了许多生产难关,生产了二十七万六千多个配件,做到了日来日修,夜来夜修,“小修不出天,大修不过三(日)”。实行科学种田后,原先制造的一批小农机具已不适用了,建立修造网后,从农村社、队回收改制。如把大批“老祖宗犁”改制成轻便综合犁,把单一播种机改成开沟、播种和压垄等工序一次完成的综合播种机,使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继续发挥作用。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正确处理制造和修配的关系,积极建立县、社、队三级修造网,切实做好农机具的修配工作,是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3版()
专栏:

地方工业要坚持为农业服务
河北省沧州市工业系统革命大批判组
在工业支援农业工作中,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的单位脱离了国家的需要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人力、物力、财力用来搞所谓“高精尖”产品,而不积极地完成国家支农产品的生产任务。他们说什么:“搞高精尖贡献大,搞支农产品贡献小。”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余毒的一种表现。
在工农业生产战线上,对国家贡献大小,关键在于执行什么路线,坚持什么方向。路线正确,方向对头,不论搞高精尖产品,还是搞一般支农产品,都能为国家作出较大的贡献。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一项根本措施。工业大力支援农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需要,是促进国民经济新高涨的需要,是加强工农联盟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为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事情增砖添瓦,怎么能说贡献小呢?
我市有个农药机械厂,只有一百多人,由于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工业支援农业的指示,为改变黑龙港流域农业落后面貌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两年来,他们在设备、技术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生产了喷粉器五万多台,喷雾器和喷粉器配件近二十万件。去年,黑龙港流域发生了虫灾,他们急贫下中农所急,争分夺秒,昼夜奋战,赶制喷粉器一万一千多台。同时,派出工人串村串洼,修理药械,有力地支援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灭虫战斗。贫下中农赞扬他们说:“为农业丰收下了及时雨,为改变黑龙港流域的落后面貌立下了大功劳。”
把支农产品看成是简单的、低级的、粗糙的,也是片面的。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各地广大群众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对农业机械及其他产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农业机械新产品、新工艺大量涌现,其中有许多已经达到先进水平。另外还有更多的新产品、新工艺需要我们去创造。怎么能说支农产品中就没有高精尖的问题呢?
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有了一切;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丧失一切。我们必须进一步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肃清其余毒,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为支援农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3版()
专栏:

支援农业是工业的份内责任
安徽省芜湖市工人评论组
在工业支援农业和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工作中,有的同志认为,办起了农机具厂、化肥厂、农药厂,支援农业的工作就做得
“差不多”了,工业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建成一些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厂,对于做好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来说,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要高举“鞍钢宪法”的伟大旗帜,学习大庆油田,把这些工厂办好,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切合当地农村需要的产品,才能起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做得很好了,还需要我们做很大的努力。
还应该看到,生产农用产品,单有几个农机厂、化肥厂、农药厂是不够的。生产农机要有钢铁,生产化肥要有煤炭,生产农药要有原料。没有原材料,农机厂、化肥厂、农药厂就不能正常生产。除了主要产品以外,还要有配套产品。排灌机械不配套,就不能抽水浇地;没有药械,光有农药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有了机械还要有备件。有了制造,还要有修理。有了大农具,还要有小农具。有了农业生产用品,还要有农村生活用品。
总之,工业支援农业,不仅仅是办几个工厂的问题,而是要把整个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在某些不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单位中,有人认为:“我们不生产农用产品,支农插不上手。”这些单位固然首先要完成国家计划产品的生产指标,但不能就此认为自己不要支援农业,不能支援农业。
一些地方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地生产一些农用产品,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市变压器厂,除生产国家规定型号的变压器外,还利用边角料、代用品,生产出适合农村用的小型变压器,支援了农业。还有许多工厂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任务的同时,挖掘人力、物力潜力,为支援农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有的生产土化肥、土农药、土饲料;有的抽调技术工人深入农村,帮助社、队修理农机具,培训技术力量;有的在农忙季节下去帮助抢收抢种,如此等等,都用不同方式和在不同程度上支援了农业。
工业支援农业,是每一个工矿企业的份内责任。只要我们真正树立了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就能在支援农业中作出贡献。


第3版()
专栏:

修配是支农的光荣任务
河北省束鹿县旧城农机修造厂评论组
在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中,有的同志说什么“搞制造,农业机械化早来到;搞修配,零敲碎打没啥成效。”这种思想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余毒的反映,是工业支援农业和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障碍。
把制造和修配割裂开来,重制造、轻修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制造和修配本来是密切联系的,是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任何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总要磨损,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通过维修能够使旧变新,使坏变好。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修是造的补充,是造的继续。只有将制造与修配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
我们县有些社、队使用的柴油机是过去制造的老机器,型号、规格各式各样,有不少型号的柴油机目前已经不生产了。为了让这些老机器能继续使用,我们从一九六七年到现在,先后制造了适合这些柴油机使用的活塞、活塞环、机油滤清器、进气门、排气门、摇臂轴等二十七种配件,修配了大量报废了的柴油机。如果不维修这些机器,而重新制造新机器,要多花十几倍的人力、资金和原材料,并且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制造出来。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搞修配是“零打碎敲没啥成效”呢!如果重制造、轻修配,只造不修,造一批新机器,躺下一批旧机器,那么,农业机械化还能早来到吗?
搞不搞修配,是坚持不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方向,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大问题。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修配的任务也越来越大。而且,越是在农忙的紧张时刻,农机的磨损越多。及时地修理农机,已经成为贫下中农经常的、迫切的要求。一九六九年,小麦扬花时节,遇到天旱,有一个大队扬水站正向地里浇水,忽然锅驼机的汽缸坏了。一千六百多亩小麦浇不上水就会减产。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克服没有设备、不懂技术等困难,奋斗两天两夜,把锅驼机修好了,使这个大队的小麦及时浇上了水,保证了农业的丰收。
从一九六九年以来,我们修理了大量柴油机、煤气机、水泵等农机具,其中许多都是在农业生产紧急需要的情况下抢修的,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修配是支援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社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就必须搞好修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