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
——沈阳部队某部军医赵普羽先进事迹之三
聋哑“禁区”被打开三年多了。今天,这个医学史上的创举,已经在我们的伟大祖国到处开花落实,并在世界上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
三年过去了,打开聋哑“禁区”的卫生战士们又有些什么新的成就呢?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哑门穴上试针,对创造这一奇迹做出重要贡献的赵普羽,又有些什么进步呢?许多同志和朋友都在关心着这个问题。
历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当一个人没有什么成就,还是默默无闻的时候,他是勇往直前的;可是,一旦有了点成绩,有了点名气,他却丧失了朝气,停滞不前了。
然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能够突破这种历史的局限,变成另外完全不同的情形。三年来,赵普羽在一个个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自满,没有停步,而是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从一个高坡登向另一个高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武装了他,使他能够坚持实践,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实践,不断地从胜利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排除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在这里,让我们看一看,他在打开聋哑“禁区”以后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一九六九年六月,赵普羽从广州交易会向国际友人介绍经验回来,住在北京一个机关招待所里。一天深夜,他正在给群众扎针,服务员忽然跑来告诉他:楼下有个同志得了急病,你快去看看吧。小赵跑到那里,见房间里挤满了人,病人躺在床上,疼得满头大汗,口喘粗气,双手抓胸,挠出一道道血印。小赵想:喘粗气是“呼吸不畅”,手抓胸是“胸闷不舒”。按照过去的经验,扎“建里”、“内关”两个穴位,很快就能好。于是,他便按这个诊断扎了针。谁知扎了半天却没有一点作用。小赵抬头一看,满屋里人都十分焦急地瞅着他,他有点着急了,赶紧收起银针,为病人按摩;按摩不见效,又拔罐子。三招全使尽了,病情还是不见好转。他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不知不觉急出了一头大汗。正当他感到为难的时候,猛然发现床前有呕吐的痕迹。一打听,刚才病人吃过的药全吐出来了。这时小赵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先前诊断错了,患者的病是在胃而不在胸。经过仔细分析,是急性胃痉挛,他立即在病人的中脘穴上扎了个强刺激,使胃来个高度痉挛,促使病情向反面转化,不一会儿,疼痛就止住了。
胃痉挛是一种并不难治的常见病,小赵曾经治过多次。为什么这回却被一个熟悉的题目考出一头大汗呢?夜里,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仔细琢磨着这次治疗的经验教训。他想来想去,觉得主要原因是调查研究不周密,没有把发病的全部过程和各种情况调查清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可是,调查研究不周密又是为什么呢?当时,他并没有找出应有的答案。
不久,赵普羽作为工农兵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才把这个答案找到了。会上,他听了中央首长的报告,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受到深刻的触动。他对比了其他工农兵代表的先进事迹,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会议上的所见所闻,使赵普羽打开了眼界:真是医道无止境啊!医学上的问题是那么多,党和人民对医疗工作的要求是那么高,同志们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贡献是那么大,正象毛主席教导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而自己原先所想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圈子,有了一点成绩,就把自己摆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不去思考广阔天地中还有多少没有认识的事物。这就是自己问题的所在,这就是那天晚上急出一头汗的答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赵普羽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时候,为人民求知的强烈愿望,使他勇敢地冲破了原来的小圈子。而这种小圈子一旦被冲破,他在实践中又一步一步地前进了。
有一次,赵普羽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治耳聋病。耳聋病,小赵治好过很多,有一定的经验。可是给这位大娘治耳聋,把过去的全部经验都用上了,仍然没有效果。这时有人说:“上了年纪的人,耳聋眼花是自然衰退,没法治了。”老大娘也安慰他说:“你就看着治吧,治好治不好都不打紧。”是知难而上,还是畏难而退?在医疗上有一个难点不解决,就可能有千万个群众遭受痛苦,作为一个革命的医务工作者,他不会因病人的安慰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人老了耳聋,是不是都是自然衰退?是不是都不能治愈?赵普羽继续仔细观察老人的病状。
有一天,他跟大娘上街,突然,汽车喇叭在他们身后一声尖响,大娘侧着耳朵好象听到了什么。这个发现,对小赵是个很大的鼓舞。原来,老大娘的听觉神经并没有完全坏死,耳聋有希望治好。同时,小赵发现在前段治疗方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缺点,没有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的特点,只考虑到大娘年老体弱,适应针刺能力差的一面,一直采用弱刺激,忽视了大娘年老,感觉迟钝,正需要强刺激的一面。事实上,同样的刺激量,在年轻人身上反应为强刺激,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反应为弱刺激;在年轻人身上是弱刺激,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是无刺激。小赵继续给大娘治疗,便大胆地采用强刺激,有时刺激量超过了年轻人所能承受的强度。果然,针针有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老大娘聋了三年的耳朵终于恢复了健康。
在一次讲用会上,赵普羽谈到给老大娘治耳聋这件事情,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医疗技术上的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我这个‘半拉子’卫生员,在医疗上完全处于无知的时候,自己是重视实践的。但是,当自己有了一些知识的时候,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单靠老经验治病,轻视当前的实践。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宝贵的,但只有把过去的经验不断拿到新的实践中去检验、修正、完善,这些经验才是有用的东西。在医疗工作上最为有害的,就是用昨天的经验代替今天的实践,用昨天的认识代替今天的认识。”这里,赵普羽讲的是看病的道理,其实,也是对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宣扬的认识可以“一次完成论”的有力批判。
一种病治好了,有了成功的经验,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障碍。一种病暂时治不好,一次次地受挫折,也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障碍。赵普羽不仅敢于突破过去的经验继续前进,也敢于冲破失败和挫折继续前进。
去年,有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请小赵治腰椎间盘突出。用针刺治疗这种病,小赵还是第一次。但为了给同志解除疾苦,他毅然决然地答应了病人的请求。开始,一连扎了几天,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有人劝他趁早收场,免得带来不良后果。
在失败面前,赵普羽没有退却,象过去遇到困难时那样,到毛主席著作中寻求前进的动力和进攻的武器。毛主席说:“……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他想:治病,如同其它革命工作一样,当着自己没有取得经验的时候,总得要碰些钉子,不经过多次失败,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二百二”是经过二百一十九次的失败才在第二百二十次取得成功的。失败纪录最高的时候,也常常是接近胜利的时候。一个革命战士,应当不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转败为胜。
为了找出失败的教训,赵普羽和同志们作了认真的讨论,大家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针刺治疗主要是靠银针的作用兴奋神经。可是,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受到了压抑,你单用银针治疗,能起作用吗?小赵听了这话,很受启发。他想,对啊,事物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的事物可不能想得太简单了。他经过苦心钻研,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案,采用按摩和针刺相结合的疗法,很快就使这个老同志基本恢复了健康。
不久,这个老同志到一个高寒山区工作,由于劳累过度,病又复发了,右腿肌肉萎缩,呈半瘫痪状态。有的医生主张开刀,老同志不同意,又找到了赵普羽,请他继续治疗。
情况变了,可是小赵仍按过去的老办法治疗,结果又碰了钉子。在新的失败面前,赵普羽不灰心,不泄气,经过反复琢磨,发现由于病人的右腿已处于瘫痪状态,再象过去那样扎一个穴位,针感传不下去,起不了作用。于是,他想了个“接力”的办法,先在腰部挟脊穴扎一针,再在臀部环跳穴接上一针,然后在腿部殷门穴加上一针,使针感从腰部一直传到脚尖。不久,这个老同志的病迅速好转,腿能伸开,肌肉复活,现在已经行动自如了。
事后有人问赵普羽:“很难治的病,你治好了,这里边有什么秘诀?”
赵普羽说:“我治病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听了毛主席的话,遇到问题多想一想,做革命的有心人。”
多想,已经成为赵普羽的良好习惯。在医疗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他就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有了看法,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成功了的,作为一条经验;不成功的,当成一条教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不断探索医疗科学上的奥秘。他把多想看得很重要。他说:“我们当医生的,如果学会用毛主席的哲学观点想问题,就能变不治之症为可治之症,为阶级兄妹解除痛苦;如果不勤于动脑筋,只是闭着眼睛看病,能看好的病也看不好,就会给阶级兄妹带来痛苦,更不要说有所发明创造了。动脑子,这里有个阶级感情问题。”
有一次,小赵外出执行任务。一个女同志来找他治患了二十多年的神经疼痛。这是一种少见的疑难病,发病时,全身二十多处疼痛,头昏眼花,火烧火燎。跑了不少医院,采用了多种方法治疗,都没有效果。赵普羽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到病人的二十多个疼点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而且是左右对称。这证明是中枢神经上出了毛病。有家医院已经诊断为中枢神经紊乱,可是,以前都没有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中枢神经的问题,而是在疼点上下功夫,尽管想了各种办法,什么药物止痛,穴位结扎,针灸,胎盘组织浆注射等,都没有效果。有一次病情发作,医生问她:“什么地方疼得最厉害?”她说:“两个牙齿最疼。”为了解除她的疼痛,医生只好给她拔掉了那两颗牙齿,但还是没有止住疼。
摸清了病情,小赵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认为,治这种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该从根本上治疗。事物总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针针见效。于是便在一个治疗中枢神经的穴位上进针。病人奇怪地问他:“为啥疼的地方不扎,偏扎那不疼的地方?”小赵回答说:“人的神经系统好象一棵大树,中枢神经是骨干,是根本。树根上出了毛病,树叶就要枯黄。如果看到树叶黄了,不去治根,而把水浇到树梢上,治不了病,还会冲掉许多树叶。你的两颗牙齿拔掉了,不就象那被水冲掉的树叶吗?你患的是中枢神经紊乱,就要治中枢。”患者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高兴地让小赵扎针。小赵在回部队之前,给这位同志扎了两次针,就有了一定的效果。
几年来,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赵普羽同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甚至可以说,他走得很快。但在认识真理的大道上,他走过了多远呢?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进步的呢?
今年三月五日,赵普羽同志参加了沈阳部队举行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大会。在这里,小赵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题词,读了雷锋的事迹和日记,听了各单位先进人物的报告,他的心情很激动。他觉得自己和雷锋比起来,思想觉悟还差得远,对人民的贡献还差得远。正在这时,有个领导同志带着一位青年来找小赵。这位领导同志微笑着向小赵介绍说:“赵普羽同志,这位同志有一种病……。”小赵看看那个青年,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可他的一只手得了一种怪病,已变成一只超过正常手三倍的大手。小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病,他托起这只大手,慢慢地抚摸着,静静地看着。他多么想象雷锋那样,立即帮助阶级兄弟解除痛苦啊!但是现在,他还不认识这种病。那位领导同志一直在看着小赵,象是有许多话要说,却只说了一句:“赵普羽同志,我不是让你给他治病,是让你看一看!”
这位领导同志带着那个青年走了。赵普羽望着他们的背影,想得很多、很远。他明白那位领导同志的深意,是要让自己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没认识的事物,真理的长河是没有尽头的,任何人都没有值得骄傲自满的理由。今后怎么办?赵普羽的耳边响起了一个伟大的声音:
“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本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聋哑学生的新生活(图片)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了北京市第三聋哑学校,帮助学校建立了崭新的“医教结合”制度,教师既给学生讲课,又为学生治病。多年的聋哑人开口说话了,唱歌了!他们满怀激情地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我们伟大的党!被治愈的聋哑学生,一批批走向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本报通讯员摄
驻校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们勉励即将走上新岗位的同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夏季生产中,治愈的学生在为公社社员广播。
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练习发音。
原聋哑学生宗金广(右)治愈后,今年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治愈的学生伊宝华(右),已转到北京市海淀区北极寺小学继续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生。


第2版()
专栏:

西安医药公司商业人员
广泛开展防病治病活动
西安市医药公司的商业人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在搞好医药供应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防病治病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在,这个公司的二十多个零售门市部都设立了
“简易医疗室”、“工农兵保健室”、“医疗服务点”,开展了问病售药和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的活动。全公司零售商业人员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学会了注射、包扎,百分之六十的人学会了诊治小伤小病。从去年七月到今年五月,共接诊病人十万多人次,为许多阶级兄弟解除了病痛,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赞扬。


第2版()
专栏:

北京人民手术器械厂
积极生产急需医疗器械
北京人民手术器械厂的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克服设备、技术条件差的困难,积极生产外科手术急需的医疗器械,为人民健康服务。
今年,这个厂安排生产的医疗器械,品种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制造出胸外科和脑外科用的肋骨牵开器、后颅凹牵开器、颅骨咬骨钳,以及农村卫生院普遍需要的扁桃体铰断器、痔核钳等近十个新品种,源源供应城乡医疗卫生单位。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