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自由飞翔在万里海空
——记海军航空兵某部一等功荣立者、飞行中队长魏智英
春风吹大地,朝阳红满天。海军航空兵某部机场上,呈现出一派紧张战斗的景象。人们传告着一个喜讯:驾驶飞机迫降成功,荣立一等功的魏智英,战胜了伤残,今天又要重新飞行了!
塔台发出了起飞的信号。魏智英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他敏捷地跨上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霎时,战鹰随着轰鸣的马达声腾空而起,象利箭似的射向蓝天。
(一)
贫农出身的魏智英,是个勇敢的飞行员。他在长期的飞行生活中,勇于打头阵,当尖兵。那里担子重,他就争着挑;那里最危险,他就冲着上,自觉地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勇敢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但是,魏智英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勇敢精神必须和严肃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争取更大的胜利。为了掌握飞行技术,魏智英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魏智英只读过三个月的书,开始学飞行时,拦路虎一个接一个。飞行原理他听不懂,计算公式他不会算,飞行数据他记不清。魏智英心里想:要掌握飞行技术,偷懒取巧是不行的,只有刻苦地学习。文化低,他就苦学苦练;理论听不懂,他就到飞机上一边操作,一边理解;数据记不住,他就写在纸条上,白天看,晚上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魏智英很快成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
魏智英当上了飞行员,这只是战斗生活的开始。为了在万里海天自由飞翔,他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以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一次在改装新机种中,他一连两次没对准着陆点,使飞机在跑道头几米的草地上就接地。有的同志说:“只差一点,没有关系。”魏智英连连说:“不行,不行!掌握飞行技术,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今天差一点点,明天就可能出大纰漏。”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他一边请战友分析情况,介绍经验,一边反复学习《矛盾论》。毛主席指出:研究问题时,“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的条件,去看出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体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体的相互关系”。他细心地回想着陆时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动作,琢磨这些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这种新机种着陆时,受天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和老机种不同,凭过去那种习惯感觉已经不适应了。他抓住这个具体环节上的特殊矛盾,反复实践,总结经验,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机种的着陆规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魏智英总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有一天,轮到魏智英战斗值班,突然天气变坏了,云层很低,按一般情况已经不能起飞。但魏智英想到的总是“万一”,他立即和僚机研究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战术动作,连如何使用备降场也想到了。就在这时,突然接到战斗起飞的命令。魏智英率领僚机直插云天,展翅出击。美帝空中强盗见势不妙,狼狈而逃。指挥员命令他俩返航,谁知途中气象越来越坏,机舱外烟雾蒙蒙,云海翻滚,云底高只一百多米,着陆万分困难。指挥员又命令他俩去备降场着陆,魏智英在改变航向的途中飞机座舱内又冒起烟来,瞬时,连仪表也看不清楚,但魏智英对这种复杂情况早有了思想准备。他勇敢、沉着地试关着一个又一个电门,终于在关到第五个电门时,制住了烟雾的增加,排除了故障,胜利冲出云雾,在备降场双机安全着陆。正因为魏智英用严肃战斗的科学态度去对待飞行训练和战斗值班,正确处理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为革命苦练飞行技术,越飞他的思想越红,越飞他的技术越精。十几年来,他南征北战在万里海天,改装了多型号的机种,保证了飞行安全,胜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任务。
(二)
一天上午,阳光灿烂。魏智英正在空中执行一项光荣而艰巨的试飞任务。当飞机准备返航进入着陆航线时,两部发动机突然同时停止了工作。飞机顿时失去推力,急速下滑,情况万分危急!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魏智英临危不惧,立即向指挥员报告:“飞机停车。”这时他脑子里闪现出兄弟部队一位飞行员在发动机停车的情况下,利用油箱的一点油来维持飞机推力的先进经验,立即大胆地打开点火电门,进行空中开车。谁知机械发生故障开车未成,飞机一个劲地下滑。他又迅速向左压坡度,准备滑到机场降落。但是从飞机下滑的速度和高度来判断,到机场着陆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指挥员传来了命令:“跳伞,跳伞!”
魏智英异常冷静沉着。他俯视大地,下面是一座座林立的工厂,一幢幢整齐的房舍。跳伞,固然个人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跳伞,这是组织对自己的爱护,可是经过多次试飞得出的成果将前功尽弃。战鹰是飞行员亲密的战友啊!怎么能够轻率地扔掉人民交给自己保卫祖国的武器!这时,魏智英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和人民的利益。
无私的人最勇敢,勇敢出智慧,勇敢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魏智英斩钉截铁地报告:“请求迫降!”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指挥员送来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魏智英顿时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准确无误、迅速敏捷地做完了一连串应急的动作,熟练地驾驶着飞机向右侧方向滑去,选择迫降场。飞机高度急剧下降,魏智英发现前方是一条河,他又来个急转弯,使飞机转向一片宽广的稻田。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飞机很快就要着地!突然,魏智英发现正前方的稻田里有几十名社员正在耘田。飞机呼啸着朝他们冲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魏智英猛压杆,急蹬舵,使飞机避开了人群,倾斜着猛滑下去,眼看飞机的右翼就要插进稻田,顷刻就有机毁人亡的危险!群众惊呆了。但就在这机翼擦地的一刹那,魏智英向左猛压一杆,只见银光一闪,飞机改平了,降落在离社员群众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安全向前滑去。
飞机迫降成功了,在场的几十名社员群众脱险了!魏智英机智勇敢的英雄事迹在人们中间到处传颂。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从飞机空中停车到迫降成功,总共只有一分钟时间。
在这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情况瞬息万变,魏智英闪电似的准确地做完了很多应急动作,如此沉着果断,有条不紊,充分说明他不但具有坚韧不拔的彻底革命精神,而且具有正确认识事物,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魏智英在万里长空写下了英雄诗篇,为人民荣立了一等功!
(三)
魏智英在迫降中受了伤。经医生检查,第三腰椎骨压缩性骨折和横突骨折。他腰部疼痛,下半身经常有酸痛的感觉。肉体的痛苦,对坚强勇敢的魏智英来说,并不在乎,他想得更多的是能不能驾驶战鹰重新上天?
魏智英躺在病床上,思潮翻滚,过去的情景,在脑海里一幕一幕重现:万恶的旧社会逼得他家破人亡,七岁的小智英就过着悲惨的流浪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把他从苦海里救出来,又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这个苦孩子插上了“铁翅膀”,成为光荣的人民飞行员。他从苦难的家史联想到美帝在印度支那的侵略罪行,阶级仇、民族恨,象烈火在胸中燃烧。他下定决心,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在第一阶段治疗中,魏智英要在木板床上躺一个月。这对生龙活虎的魏智英说来,好象雄鹰捆住了翅膀。加上伤痛的折磨,经常通宵难眠,心情有点急躁。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今后要重上蓝天,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把革命的坚强决心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魏智英把病房当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课堂,他如饥似渴地活学活用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利用治疗时间,认真总结这次迫降成功的经验。他身在床上,思想早已飞出了病房。
魏智英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在木板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终于使损伤的腰椎骨和撕破的肌肉,得到了恢复。但是下地的锻炼更艰苦了,脚刚一着地,两条腿象两根木棍似地动弹不得。但魏智英雄心壮志冲云天,艰难痛苦何所惧。他咬着牙,忍着痛,沿着床边,扶着墙壁,一步一步地挪动。每抬一次腿、每跨出一步,腰部和两腿的疼痛,使他头上沁出一颗颗汗珠。经过五、六天的锻炼,他终于摆脱了依靠,能迈步走路了。为了进一步恢复腰部和双腿的功能,他刻苦锻炼,坚持不懈。有的同志劝他注意休息,魏智英却说:“我是个飞行员,运动是我每天必须进行的科目,不锻炼不行啊!”他登石阶、练爬山、做体操,每天都要坚持几个小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终于使他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出医院。一到部队,先来到战鹰的身边。他轻轻地抚摸着银色的机身,有说不完的感情。
这些天,魏智英把整个心紧紧地拴在飞机上,他把座舱仪表的位置、性能,熟悉一遍又一遍,把空中飞行的各种数据温习一次又一次,为重新飞行作好了各种准备。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红日高照,晴空万里。魏智英重返蓝天了。
他满怀胜利的豪情驾驶着战鹰,翱翔在万里海天,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翻滚,熟练操纵,自由飞翔。机场上的人们兴奋地仰望着天空,赞扬着魏智英的彻底革命精神和熟练的飞行技术。魏智英重上蓝天,这是他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他永远战斗不下岗位的革命精神和诚实谦逊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结果。
战鹰返航。魏智英感觉一切良好,他心情非常激动,挥笔写下战斗誓言:“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战斗,是革命战士的终身职责。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领空的神圣事业中去,为革命自由飞翔在万里海空,永远战斗不下岗。”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
“俺们贴心的好代表”。每当大连纺织机配件厂的工人提起军代表林培祥时,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
林培祥同志,解放前逃荒要饭,是苦水里泡大的;解放后,他不忘阶级苦,不忘新社会的甜,他爱革命,爱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克勤克俭地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一件衬衣,他里三层,外三层,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整整穿了十二年;一件工作服补钉摞补钉,针线压针线,一直穿了十八年;一条毛巾,用了十来年,还舍不得丢掉。有人说:“老林啊,换一条新的吧!”林培祥说:“用这条毛巾擦脸,能提醒我永远不忘阶级苦,使我和群众的感情更深,心贴得更紧。”
林培祥结合到大连纺织机配件厂担任革委会主任以来,和工人们一起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他想工人群众所想,急工人群众所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差不多走遍了全厂职工的家,把群众的事装在自己的心里,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车间劳动的林培祥,发现工人们每天上班后要生炉子取暖,既影响生产,又不利于工人的健康,就主动把生炉子的事承担起来。每天,他很早就起床,扒炉灰,劈木柴,把全厂十二个炉子都生好。一天深夜,刺骨的寒风卷着大雪,刮得满街冒烟,老林开完会顶风冒雪回到工厂,还没喘口气,就忙着准备第二天早上生炉子的东西。忽然发现没有劈柴了,得到十几里外的一个车间去取。天这么晚了,去还是不去?林培祥望了望窗外的风雪,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胸中有朝阳,风雪无所惧。林培祥踏着没膝的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十几里外的车间走去。当他扛着捆劈柴回到工厂的时候,已是下半夜了。门卫工人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老林完全变成了“雪人”。门卫工人急忙夺过劈柴送到车间。林培祥在这位工人的帮助下,把炉子生好以后,就回宿舍“天天读”了。
清晨,冒着风雪来上班的工人推开车间的大门,一股暖流迎面扑来,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当他们从门卫工人那里了解到林培祥背柴生炉子的事情时,深受感动,就一起来到老林的宿舍,只见老林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老工人张秀其看到老林住的屋子四处透风,连炉子也没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老林,你冒风雪背柴生火,暖透了俺们工人的心窝,可你住的屋却冷得象个冰窝,你真是把俺工人装在心里啦。”
林培祥对群众爱得深,为群众想得细。他时刻留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他听说青年工人王淑华的母亲有病,就赶忙买了药来到小王家。那天正下着大雨,小王的母亲看到全身被雨淋湿的林培祥,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林培祥要给大娘烧水做饭,大娘一把拉住他的手说:“老林,你为俺的病,把心都操碎了,再这么做,可叫俺的心往那搁呀!”
林培祥笑着说:“大娘,是毛主席教育了我,我才懂得为人民做些工作,咱要感谢毛主席呀!”说着,就让大娘服了药,又把开水拿到床头,轻轻扶大娘躺下,盖好被子,然后,才放心地走出门去。
王大娘倚在窗台上,看着林培祥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扑扑往下掉。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疾风怒涛 心红眼亮
——记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某部观察所
福建前线某地的一个山头上,有一个不到九平方米的地堡面对着万顷怒涛。这里,战斗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的观察兵。
迎着呼啸的海风登上山巅,抬头就看见观察所门前八个红光闪闪的大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观察兵们操纵着一架架乌黑发亮的观察镜,严密注视着波涛翻滚的台湾海峡。
一个漆黑的深夜,警惕的观察兵们借着海面上微弱的磷光,突然发现两道极细的水花夹在浪花之中,不断地移动。他们凭着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判断出这是敌人的舰只,立即一秒也不延误地观察着它的方位和航向,准确而及时地向上级报告情况。
一天,海上雾气弥漫,敌占岛屿时隐时现,观察兵突然发现万米之处的海面上有一个小黑点,根据小黑点移动的状态和微弱低沉的马达音响,他们断定这是一架水上敌机。他们知道,狡猾的空中飞贼,经常贴着海面,企图用超低空飞行躲过我雷达的搜捕。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敌情,我英雄空军即刻起飞迎敌。
就这样,十七年如一日,英雄的观察兵百倍警惕地战斗在这里,保卫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卫着无产阶级的铁打江山。
十七年前,观察兵们背着器材,登上这光秃秃的山头。当时,一无房二无水,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在艰苦的环境里,老所长卢秀敬把战士们召集在煤油灯下,反复学习《为人民服务》,大家越学心里越亮堂。他们说:毛主席和祖国人民派我们到海防前哨,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在这里筑起对敌斗争的海上钢铁堡垒。他们从石缝里挖出泉水,在露天里砌起锅灶。他们从远处砍来竹子,扛来石头,搭起草棚,架起观察镜,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一天中午,海边刮起了强台风,草棚在风雨中摇曳。百多斤重的石块捆上粗铁丝压在棚角上,一阵狂风竟把整个草棚抛入空中。大家用雨衣裹着器材,紧紧贴在身上,冒着被台风卷下悬崖深谷的危险,朝山下转移。
一阵狂风袭来,把大家吹散了。新战士姜国平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暴风骤雨,沙石打在身上如锥刺针扎,但他毫无惧色。他和副班长何重沁背负着几十斤重的器材、武器、弹药,肩并着肩,匍匐前行。裤子磨破了,膝盖被碎石划破道道血口,又冷又痛。他俩卧在泥水里,何重沁用力拉着姜国平的手,贴着他的耳朵关切地问道:“小姜,你受冻了!能顶得住吗?”姜国平坚强地回答:“这点苦算得了啥,保卫祖国,就要有股硬骨头精神!”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战斗,他们终于战胜了台风。台风刚过,他们又在战壕里支起雨布,架起观察镜,一边建哨棚,一边观察敌情。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敌情,英雄的观察兵们经常忍饥耐渴,渡海登礁,隐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进行流动观察。一个炎热的夏日,他们划着小船,顶风劈浪,登上了离敌占岛屿很近的一个无人小岛。岛上怪石嶙峋,他们把器材架在石缝里,人伏在礁石丛中观察。成群的蚂蚁在他们身上乱爬乱咬,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们一连几个小时不动弹。烈日当空,礁石烤人,汗水浸透了战士们的衣服,脸上晒起了一个个水泡,大家就互相传递毛主席语录,鼓舞斗志,连续战斗近十个小时。
当年的副班长何重沁,现在是观察所的第七任所长。他同前任所长一样,艰苦的工作干在前,重担子挑在肩。自从入伍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一颗红心拴在哨所里。为了战备的需要,他把床铺搬进了观察所,一年到头,除了开会外出,天天睡在地堡里。海边气候多变,特别是雨季,地堡里非常潮湿,水珠不住地往下滴,有时一觉起来,被子就湿透了。何重沁同大家一起,支起雨布睡,穿着雨衣执行观察任务。他把准确无误地发现敌情看作是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行动。每当天气晴朗,他就带领战友们背着器材,踏着发烫的沙石,出没在山头、岙口、沙滩,没日没夜地进行观察。一次,敌人正在向我观察所打炮,何重沁想,越是这种情况,越能准确地观察敌人的阵地火力点,他不顾敌人的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勇敢沉着地在野外坚持观察。
英雄的观察兵,在疾风怒涛中锻炼成长。他们靠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守卫在面对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的海防前线,心更红,眼更亮,斗争意志更坚强。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驻守在福建前线某岛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岛上民兵,密切配合,共同巡逻,随时准备解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