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高山盛开大寨花
——记唐县鹤峪口贫下中农战天斗地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
在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飘扬着一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保定地区唐县黄石口公社鹤峪口大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党支部在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以大寨党支部为榜样,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带领广大党员和社员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征服自然,把一个有名的后进队迅速改变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几年来,他们劈山开渠,闸沟垫地,拉沙造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六百八十亩荒山旱地,平整成水平梯田;在深山峡谷的石头山上,开凿了四条全长二十七华里的环山渠道,建成三座水轮泵站,修成大型倒虹吸工程,把十几华里以外的深山泉水引上了高山,使全大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旱地得到灌溉,促进农业大幅度增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二百五十来斤。最近几年来,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六百多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一九七○年全队粮食平均亩产又达到七百四十多斤。现在,这个大队不仅改变了长期“吃粮靠国家”的状况,还向国家提供了大批商品粮,大队和各生产队也都留有储备粮。农业的丰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全大队大牲畜和羊只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一倍。农副产品加工实现了机械化,社员家庭照明也用上了电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
鹤峪口大队有七百多亩耕地,分布在八十多条沟沟岭岭上,土质瘠薄,水源奇缺。过去,当地流传着:“鹤峪口,穷山窝,到处是乱石,遍地是荒坡,旱年土地冒烈火,涝年土地冲成河”的民谣。那时,由于粮食产量很低,全大队每年要吃国家返销粮十万斤。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鹤峪口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决心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土造田,彻底改变鹤峪口的自然面貌。但是,当时窃据大队领导权的一个反革命分子,疯狂推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千方百计破坏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压制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他们经过多次斗争,揪出了混进领导班子中的反革命分子,全体党员一致选举共产党员王兴旭担任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大队党支部成立的第二天,王兴旭就召开支委扩大会议,讨论学大寨的问题。当时,个别支委对改变落后面貌缺乏信心。王兴旭和大部分支部委员,反对向困难低头的懦夫懒汉思想。他们坚定地说:论条件,鹤峪口不比大寨差。过去,贫困面貌变不了,是因为坏人当权,把路引歪了。今天,只要我们狠抓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大寨为榜样,挺起腰杆干,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落后的面貌一定能够改变。会后,王兴旭带领大家到当年在这里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八路军烈士墓前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墓前,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他对大家说:“先烈们并没有因为鹤峪口光山秃岭自然条件差,而把它让给敌人,他们为了保卫这个地方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如果我们不把鹤峪口建设好,怎么对得起先烈们?”
王兴旭的话,字字句句敲在党支部委员和大队干部的心坎上,大家信心倍增,一致表示:群众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有自力更生学大寨的干劲,有不愿躺在救济粮上过生活的强烈愿望,有很多改造自然条件的好主意,只要党支部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引,干部、党员积极带头,走大寨道路,把社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高山会低头,河水能让路,贫困的鹤峪口一定会变成欣欣向荣的新山村。
鹤峪口土地瘠薄,水源奇缺,防旱抗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党支部同社员群众多次研究,决定寻找水源,治山改土,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在王兴旭的带领下,由党员、老贫农、民兵参加的“三结合”水利调查组,走遍附近山头,攀悬崖,爬峭壁,终于在白花山的深沟里找到了水泉。但是,把泉水引来灌溉土地,要从悬崖峭壁的石山腰上凿出一条十多华里长的引水渠道。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信心不足,说:“靠几把锄头几把镐,修这样大的工程,前人没干过,我们没见过。山险、渠长、困难多,没有机械,渠道修不成。”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向党员和社员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组织大家忆苦思甜,激发了战胜困难的斗志。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组成测量队、凿石开山队和装药放炮队,开赴工地,向穷山恶水开战。
突击队员们腰拴大绳,从几十丈高的山顶吊到半山腰,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打洞。干部和党员带头,吃在山上,睡在山上,顶风雪,冒严寒,那里艰苦就在那里战斗。一次,一块巨石没有滑下深谷,在绝壁上抖动,挡住了修渠的去路,给施工造成困难。这时,突击队员们个个争先要去排除险情。党支部委员张林说:“这危险,还是我来!”他把绳索往腰上一系,抱着几十斤重的炸药,顺着绳索迅速滑进险区,下到巨石的裂痕处,把炸药往裂缝里一塞,点燃了引火索。然后,双手把住绳索,迅速爬上了绝壁。这时,只听一声巨响,巨石被轰下山谷,险情排除了。就这样,鹤峪口群众发扬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排除一个又一个险情,炸掉一个又一个巨石,仅花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山崖上修成了一条十多华里长的渠道,把白花山谷的泉水引上高山,浇灌农田。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浇地面积,干部和社员决心把泉水引上另一个山头。但是,引水渠道要横跨一个宽一百五十米、深八十多米的深谷,工程十分艰巨。有人提出,要用钢筋水泥建一座大桥,让水从桥上的水槽里流过去。贫下中农认为,修一座长达一百五十米、桥墩高达八十米的水泥桥,需要几百吨水泥和大量钢筋,这不符合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他们经过多次研究,决心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修建倒虹吸工程。王兴旭领着几个有经验的老贫农来到峡谷,勘察地形,实地设计。他们搬来石头做模型,用脸盆、胶管作仪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多快好省的办法。他们决定在南山山顶修一个大蓄水池,用水泥管将水引下深谷,然后在深谷底下埋上水泥管,在北山山坡上也安装上铁管,利用水本身的冲压力量,将水通过管道从南山山头压向北山山头,浇灌农田。设计成功了,少年儿童从干河滩上拣来小石子,突击队员们破冰从河里捞来沙土,买了一些水泥,自己动手铸造了三百多节水泥管。他们用人抬肩扛,硬是把水泥管一节一节地安装在七十多度的陡坡上,从而使水渠的水穿过峡谷,直上北山顶,浇灌了几百亩土地。
鹤峪口大队实现农田水利灌溉自流化后,社员和干部脚没停,镐没放,又开始了向荒山、深谷、乱石窝要地要粮的战斗。几年来,扩大耕地面积一百五十亩。现在,大队的耕地,大部分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保收田,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决心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继续开山凿洞,修建水库,闸沟垫地,发展生产,把鹤峪口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走大寨路,为革命多产菜产好菜
——记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公社蒲黄榆大队学大寨的事迹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公社蒲黄榆大队的广大社员和干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大破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大立为革命种菜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夺得了蔬菜、粮食双丰收,做到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均衡上市,被评为北京市农业战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
蒲黄榆大队共有十四个生产队,三千一百口人,平均每人不足七分地,以种菜为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和旧北京市委彭真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这个大队的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开展不起来。文化大革命中,大队革委会和新的党总支相继成立后,决心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当时,有人认为,大寨有七沟八梁一面坡,可以闸沟垫地,开山凿石,垒坝造田。我们这儿一无高山,二无沟,一年到头种菜,怎么学大寨?大队领导班子认为,这种只从生产条件上强调本单位的特殊性,不从方向、路线上去认识大寨经验的普遍性,是学大寨的思想障碍。只有首先解决菜区能不能学大寨和学什么这个问题,才能把大寨的经验推广开来。于是他们举办了生产队干部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并以先进生产队的事例教育大家,使大家认识到,学大寨,首先要学大寨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他们说:大寨大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为革命多产粮;我们菜区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多产菜,产好菜,保证首都市场供应,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干部的带动下,主动对照大寨找差距。大家感到,同是一个天,同是一个地,同是一个太阳照,大寨贫下中农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亩产千斤粮,为国家作出那样大的贡献,我们的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为国家贡献不如大寨大?同大寨比,千差万差,就差在狠抓根本不够。从此,大队党总支、革委会根据本队两条路线斗争的特点,坚持对干部和社员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大寨的方向,什么是邪门歪道,带领社员坚定地走大寨的道路。
在学大寨群众运动开展起来以后,阶级敌人散布“看价上市”等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黑货,进行破坏。个别生产队的干部,受到这种资本主义黑货的影响,又糊涂起来。有一次听说市场上香菜价高,就打乱上市计划,一连三天送香菜,造成市场积压,生产队赚了钱,国家却受了损失。大队党总支、革委会便发动干部和社员群众,从路线斗争的高度对这件事进行分析,使大家认识到,只顾赚钱,不顾国家,是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怪,根据市场需要上菜,才是社会主义方向。于是,他们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使学大寨运动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方向。
蒲黄榆大队党总支和革委会,在领导社员学大寨的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寨的贫下中农能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亩产千斤粮,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们菜农能不能闯过蔬菜淡季关,为首都人民作出新贡献?
问题一提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就开始了。有的人认为,蔬菜生产有它的规律性,每年四月和八、九月是蔬菜生产的淡季,历来如此,很难改变;还有的认为,菜区社员一年到头没有个闲,要使淡季不淡就更忙了。但大多数干部和社员认为,毛主席号召我们学大寨,只要把大寨精神学到手,不管困难多大,蔬菜生产淡季一定能够改变。大队党总支和革委会,组织干部和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大破因循守旧思想,大立为革命种菜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接着,一场攻克蔬菜淡季关的战斗就打响了。
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真分析造成蔬菜生产淡季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要解决四月份蔬菜生产淡季的问题,就要战胜春寒和低温,扩大早春菜的种植面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专门派人到外单位学习了用塑料薄膜罩菜保温的新技术。同时,广大社员不怕苦,不怕累,春节前后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顶风冒雪,在很短的时间里打出了四万多块草帘,解决了早春菜的御寒设备问题,使早春菜的播种面积得到扩大。为了战胜春寒促使蔬菜生长,每次雪后,广大社员还带着扫帚、背筐,到菜田里去,把吹倒的风障重新扶起,把菜畦里的积雪清除干净,一筐筐地背出菜地。现在,蒲黄榆大队已掌握了春季蔬菜生产的规律,闯过了四月份的蔬菜淡季关。今年四月份,这个大队不仅有充足的蔬菜上市,而且品种繁多,深受工农兵的欢迎。
要改变八、九月蔬菜的大淡季,必须保证夏播菜的面积。六、七月高温多雨,活茬紧、任务重,既要收麦、管菜,又要抢种夏菜,所以过去夏播菜的面积总是不能保证。怎么办?他们就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合理安排劳力,白天种菜,晚上打麦。广大社员豪迈地说:学大寨,闯淡季,就要有股革命干劲。
八、九月份,蔬菜易遭风、雨、雹、虫、草“五害”侵袭。这个大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这个自然规律,提早从思想和物质方面作好同灾害作斗争的准备。
为了解决淡季蔬菜生产问题,这个大队的社员群众还大搞科学种田。他们一方面在“早”字上下功夫,使一些蔬菜早播种,使瓜类早结果,赶上四月淡季上市;另一方面,在“晚”字上下功夫,使一些瓜、果类菜延长结果时间。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贮存保鲜、间作套种等新办法,使八、九月份蔬菜供应淡季转为不淡。
蒲黄榆大队党总支和革委会,为了掌握消费者的用菜规律,使蔬菜生产和供应更好地适应首都人民的需要,从去年夏季开始,同蔬菜销售单位建立了产销直接挂钩关系。这个大队与宣武区西河沿菜市场实行了产销挂钩,由大队、菜市场、当地居民委员会和机关、工厂的代表共同组成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由大队和菜市场向民主管理委员会汇报蔬菜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改进蔬菜的生产和供应。
这个大队和菜市场直接挂钩以后,密切了农、商关系。过去,两家是“敲锣卖糖,各管各行”。现在,大家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携起手来,抓革命,促生产。贫下中农为革命种好菜,菜市场职工为革命卖菜,大家都在毛泽东思想统帅下积极作好工作。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祁东县革委会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
狠抓后进社队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祁东县革委会在领导全县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狠抓后进社、队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充分调动后进单位的积极因素,使后进社、队发生了显著变化,绝大多数跨入了先进行列。
祁东县马杜桥公社七星岭大队,过去是一个穷山沟。一九六四年以来,这个大队党支部带领干部和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夺高产,七年来,粮食平均亩产年年超《纲要》,农、林、牧获得全面丰收。七年来,这个每人平均只有六分稻田的大队,为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十六万多斤。
在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县革委会总结了七星岭大队的先进经验,在全县推广。经过一个时期,县革委会发现这个经验在一部分社、队推不开。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的教导,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社、队认真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了解到七星岭大队的经验所以在一部分社、队推不开,主要是由于这部分社、队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而领导班子的工作又比较后进,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存在着畏难怕苦的思想,因而不能带领全大队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为此,县革委会决定把后进社、队领导班子的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关键问题来抓。
七星岭大队所在的马杜桥公社,过去是一个“老大难”单位,七星岭的经验在本公社就是推不开。县革委会主任亲自带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这个公社后,紧紧抓住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认真做好整党建党工作,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并结合整党和“一打三反”,狠抓领导班子的建设。他们坚定地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揭开了阶级斗争的盖子,整顿了领导班子。结果全公社迅速开展了远学大寨、近学七星岭大队的群众运动。大家对照七星岭大队找差距,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鼓干劲,争上游,战天斗地斗敌人,苦干实干,一年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去年,全公社粮食产量跨过了《纲要》,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祁东县革委会在狠抓后进社、队工作中,还学会运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全面分析后进社、队的情况,既抓住它们的主要问题,认真解决;又善于发现后进社、队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带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好后进变先进的转化工作。
在狠抓后进社、队的过程中,祁东县革委会还帮助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社、队树雄心,立壮志,争先进,使全县出现了一个后进赶先进,中间争上游,先进更先进的比学赶帮新局面。去年,全县八十八个公社中,有七十六个公社粮食亩产跨《纲要》,十二个公社超千斤。全县农、林、牧、副、渔获得全面丰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