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向群众学习 为群众治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第八队
一九七○年春天,我们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第八队的全体同志,怀揣红宝书,身背红医包,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来到了山西省沁水县王必公社杨家河大队,一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面为贫下中农治病。
杨家河大队,是这个县大骨节病较为流行的一个大队。一天,我们医疗队的同志查病治病来到了贫农老大爷张时信家里。张大爷很吃力地挪到炕前,举起五指不能伸展的双手激动地说:“在吃人的旧社会,我得了水土病(即大骨节病),肚里没有粮,身上缺衣裳,穷人害了病,只有拿命抗。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我全家翻了身,有了治病的希望。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水土病得不到治疗,害得我有腿不能走路,有手不能劳动,看着人家学大寨,我躺在家里真着急呀!”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位于岳阳山脉的王必、苏庄、樊村公社患大骨节病的有四百多人。多少年来,在群众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喝了岳阳山的水,粗了关节细了腿,早起下不了炕,走路左右晃。”但是,他们仍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去年夏季一天,突然倾盆大雨夹着冰雹直泻而下,洪水从四面陡峭的崖上滚滚而来。顿时,齐刷刷的禾苗,有的铺倒在地,有的连根冲走。我们和广大社员群众一起投入了抗洪保苗的战斗。这时,多年患大骨节病的贫农社员田保才、郭书梅等七、八个人也一瘸一跛地赶来了。他们不顾关节剧痛,顽强地和洪水搏斗,一直坚持到抗洪保苗战斗的胜利结束。他们说:“扁担不断尽管挑,镢头不坏尽管刨。”
贫下中农受大骨节病折磨的情景和他们带病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革命精神,我们每一个同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志们说:“我们要学习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为群众治好病!”
开始,有的同志迷信书本,尽管费了很大力气,总是搞不出名堂来。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就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批判“专家办医”、“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同志们都说,只要依靠群众,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就一定能创造出防治大骨节病的新经验。
我们全体队员分成四个普查普治大骨节病小组,深入到山庄小村作调查,收集民间偏方土方,虚心向群众学习。我们对群众献出的一百三十多个土方进行了选择,又通过反复试验,配制成了治大骨节病的“桑花片”。尽管疗效还不够理想,但却使我们开始尝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甜头。
有一天,队长陶梦熊同志从长治开会回来。她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安泽县有一家贫农社员,经常在水缸里放煤块。这样,二十多年全家没有一个人得大骨节病。这个故事,引起了全体队员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够预防水土病,能不能治疗水土病呢?于是,同志们便在“煤”上做起文章来了。我们把煤块研成粉末,压成片。经过试服,证明副作用大,不能应用。在群众的启发下,我们又从煤片联想到煤灰,从水缸里泡煤联想到“浸出液”。于是,又提出:煤灰浸出液是不是要比煤片好?制出了煤灰浸出液,但喝起来和白开水一样,还是不见疗效。
一位贫农社员看见我们搞煤灰浸出液,就说:“咱杨家河缺煤炭,烧的是柴草,如果煤灰能治病,往后还得想办法多烧煤炭哩!”他这么一说,我们就从煤灰想到了草木灰。草木灰对水土病会不会有作用?我们便大胆地提出了用“草木灰浸出液”治疗大骨节病的设想。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很快地制出了“草木灰浸出液”。为了证实“草木灰浸出液”对人体有无危害,我们队员先试服。患大骨节病的贫农社员万秋平知道后就说:“我是害水土病的人,应该在我身上做试验!”贫下中农这种革命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当充分证实了这种药对人体无害时,我们才决定让患者万秋平第一个服用。万秋平服用“草木灰浸出液”三天后,关节就不疼了。七天后就和好人一个样。他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高呼:毛主席万岁!
继万秋平服药后,大骨节病严重的魏兰英、杜新春、常小锁等也先后服药,都取得了显著疗效。我们把这个结果向沁水县革委会作了汇报,县革委会决定进行推广。
“草木灰浸出液”普遍推广后,光凭我们制药和大队“土药厂”制药,赶不上群众的需要。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帮助社、队办起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制“草木灰浸出液”的训练班。这样,在大骨节病区的公社就形成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制、送“草木灰浸出液”的土医生队伍。并通过老带新、一人带多人的办法,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都能自制、自用“草木灰浸出液”。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草木灰是个宝,简便易行疗效高,原料丰富不花钱,自己要用就会造,这都是毛主席领导的好。”
今年二月下旬,我们再次对三百二十二个病人进行了调查,证明疗效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病人停药三、四个月,也没有复发现象。大骨节病这个“不治之症”变成为“可治之症”了。这就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用土办法治好地方病。


第3版()
专栏:

巧手拨开眼中雾 瑶家兄妹笑颜开
在湖南新宁县靖位公社烟竹山上,流传着一支小医疗队治好瑶族三个盲人兄妹的动人事迹。瑶家人奔走相告,纵情歌唱:
医疗队,进山来,阶级情谊深似海;
巧手拨开眼中雾,瑶家兄妹笑颜开。
这里说的是烟竹山上一位瑶族贫农赵大妈,她有三个儿女:大儿子赵子桂,二十一岁;女儿赵爱姣,十七岁;小儿子赵子云,十五岁,从生下地就都双目不明。三兄妹有腿走不好路,有手不能为社会主义做更多的贡献,更痛苦的是看不到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赵大妈日夜盼望有那么一天,孩子们都能睁开眼睛见光明。
这一天终于来了!今年四月,县革委会组织的医疗队,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进山来了。医疗队了解到赵大妈一家的情况后,决心要解除瑶家三兄妹的眼病痛苦。
经过诊断,这三兄妹都患先天性的白内障,要动手术。有些人迟疑了,说:“我们这次下乡任务很重,可不能啃这硬骨头啊。”这话引起了军代表范远元同志的深思:贫下中农之所急,为什么有些同志却不急?他想:医疗队对贫下中农要有无产阶级感情啊。于是,他请赵大妈来到了医疗队。
赵大妈在旧社会度过三十四年。蒋匪和瑶王的反动统治,逼得她家破人亡。前夫因劳累成疾双目失明,出外乞讨死在山野。她常年住山洞,披树皮,吃草根,刀耕火种,四处流浪,被反动统治者骂为“过山瑶”。
毛主席的光辉照瑶寨,赵大妈重建家园。但由于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孩子们的眼睛得不到治疗。
赵大妈的控诉,激起了医疗队的同志对蒋匪、瑶王的刻骨仇恨,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把瑶家三兄妹的盲症治好。
三兄妹被接到临时医疗站,大家热情地给他们端水、洗澡、理发,比对待自己的亲人还要亲。给病人开刀的器械不全,设备简陋,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教导,自己动手搭手术台,改制手术用具;附近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更使他们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一场紧张的战斗开始了。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战斗,三兄妹瞳孔中的凝云拨开了。
四月十二日夜,三兄妹的眼睛解包,难忘的时刻来到了!第一次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画像。当人们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时,兄妹们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夜深了,瑶家兄妹激动得不能入睡。你听,他们又唱起来了:
瑶歌对着北京唱,山沟里飞来金凤凰;
早也盼,晚也盼,今日见到了红太阳。
山岭高呀流水长,毛主席胜过亲爹娘……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可喜的一步
在伟大导师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城市、部队的一些医务人员,满怀革命豪情,到农村去安家落户,或者参加巡回医疗队,热情地为各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服务。同时,他们虚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斗争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不论是在农村安家落户还是参加巡回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都把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放在首位,在当地党组织和革委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以针灸、中草药为主的群防群治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他们还通过防病治病的实践,为当地训练了一批赤脚医生和卫生员,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几年来,城市医疗卫生部门下去了一些人,这仅仅是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伟大方针的第一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城市老爷卫生部”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还没有批深批透,其流毒还没有肃清。有的医务人员还留恋城市,不愿意下去;有的人虽然下去了,但还不安心。因此,现在摆在医疗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面前的任务,就是要“认真看书学习”,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刘少奇及其“城市老爷卫生部”的流毒,继续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为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作出贡献。


第3版()
专栏:

活跃在深山老林里的医疗队
被人们称为“广西屋脊”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的丛山峻岭中,有一支巡回医疗队,终年身背药箱,翻山越岭,奔走在苗村彝寨,壮家山弄和仡佬冲里,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社员群众送药送医,防病治病。这就是由天津市、南宁市的下放医务人员和隆林各族自治县防治院部分医务人员组成的巡回医疗队。
去年八月,克长公社新和大队乌冲生产队苗族贫农社员王外济的孩子患流脑病,发高烧、抽筋,全家焦急不安。正在这时,巡回医疗队的同志来到他家里,一家人激动万分。原来,医疗队的同志在另一个大队巡回治疗时,得知王外济孩子病的消息,便爬山涉水赶来。他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忘记了奔走几十里山路的疲劳,同大队赤脚医生一道,利用西药和草药进行紧急治疗。在治疗期间,医疗队的同志,吃住在病孩家里,他们白天抱着孩子喂药、打针,晚上守护在病孩身旁,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经过精心治疗和照顾,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小孩的父母拉着巡回医疗队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毛主席派来的医生为我们操尽了心。”
一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深夜,巡回医疗队得知地处黔桂交界处红水河畔的巴内大队下沟河生产队贫农女社员田志英难产的消息,不怕山高路险,天黑下雨,背着药箱马上出发。他们走了三十多里山路,赶到了产妇家。经过诊断是胎儿脑积水,已死了几天,只有动手术把胎儿取出来,才能挽救产妇的生命。他们迅速地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在临时做的简易手术床上,靠煤油灯、手电筒照明,用一把剪刀、两把子宫钳和一把圆圈刀,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功地做完了这次手术。产妇得救了,全家激情满怀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这支巡回医疗队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广阔的天地里,克服重重困难,为病人做过中小型手术,治疗过各种急病、重病、奇难杂症,使不少的贫下中农解除痛苦,恢复健康,重返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做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记在内蒙古卓资县落户的天津市医务人员只金娥
去年八月十九日,天津市河东区郭庄卫生院医务人员、共产党员只金娥和同志们一道,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来到内蒙古卓资县大榆树公社安家落户。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榆树广大贫下中农,听说毛主席派的医生来安家落户了,喜出望外,象接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端茶、送水,嘘寒问暖。七十四岁的老党员常老靠大爷给她们讲述了当地人民同自己的子弟兵一道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有一个姓孟的大娘,把解放军的伤病员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顾护理。后来被蒋匪军发现,冲进来搜查,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她把解放军伤员藏到地窖里。敌人穷凶极恶把她丈夫拉到院里打着要人。她丈夫宁死不说,孟大娘怀孕在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残暴的敌人活活打死……。常老大爷讲到这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可要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听毛主席的话,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啊!”
三道水泉生产队长王中魁同志介绍了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干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王中魁激动地说:“今天,毛主席他老人家派你们为俺贫下中农治病来啦,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贫下中农的殷切希望,给只金娥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和路线教育课。她心潮起伏,心想:这里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解放军同志,难道自己是一个老工人的女儿、共产党员,就不能和边疆人民一道为改变缺医少药的面貌而奋斗终身吗?
只金娥在天津只搞过两年接产,后来一直搞行政工作。来到山区以后,她看到缺乏助产大夫,就主动地承担了这一任务。她翻阅了大量有关助产的资料,并向当地老接生员虚心请教,掌握接产技术。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她生活上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同时,有意走石滩,爬高山,苦练“铁脚板”,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只金娥在纳素营生产队刚给一个产妇接生完,明星沟林区负责人武志从十里以外急匆匆地赶着马叫她给另一产妇侯凤英去接产。赶到产妇家里,只金娥忘记了自己的疲劳,一进门就检查,断定是横位产,于是她迅速给产妇做外倒转,胎儿牵引,很快使小孩顺利地生下来。
大人得救了,但小孩却因第二产程时间过长,处于三度窒息,给小孩进行人工呼吸已经不起作用了,怎么办?这时毛主席关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伟大教导响在她的耳边。她不怕脏,立刻俯下身子,把小孩的嘴挤开,进行口对口呼吸,一分,二分……五分钟过去了,小孩还没有活过来。只金娥索性把小孩抱起来口对口地把婴儿口中的粘液一口一口地吸出来,十分钟过后,小孩“哇”地哭出了第一声,顿时全家人高兴得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侯凤英逢人便说:“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救活了我们大人小孩。”
只金娥原来对于其它病症的治疗,一概不懂。每当她下农村接生时,总要有很多贫下中农围着让她治病。这时,她只能安慰,不能治疗。一次在纳素营生产队接产,见一位老大娘得了急性胃炎,在炕上痛得直打滚,她急得掉下泪来。面对这个新的情况,她重温了毛主席关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教导,下决心改变不适应农村需要的“单打一”的状况,为革命苦钻医疗技术。她说:“贫下中农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
为了给这位老大娘治好急性胃炎,她对照着书本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练习扎针。就这样,她摸出了治急性胃炎几个主要穴位,给那位老大娘治好了病。从此,她为了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刻苦钻研针灸技术并学习动手术。现在她已掌握了用针灸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初步学会了一些小手术和利用土方草药治疗常见病的一些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医疗卫生路线,她带头上山进林采集中草药。她还帮助社、队举办赤脚医生学习班,为贫下中农培训一批赤脚医生,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广大贫下中农看到她那朝气蓬勃的劲头,说她“心中有一盆火,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