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朝气蓬勃 继续革命
——记山西黎城县上遥公社党委书记高长春的事迹
一九四二年冬,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里,黎城县下桂花村的人民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二十六岁的副村长高长春,腰里别着一颗手榴弹,手里拿着一枝红缨枪,望着被日寇烧过两次的屋子,想着被日寇残酷杀害了的爸爸,他压不住满腔怒火,恨不得跟敌人拚个你死我活。
就在这时,党支部委员一只有力的大手搭在了高长春的肩上:“长春!祝贺你!党批准了你的申请,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高长春紧紧地握着这只有力的大手,激动的泪水,扑簌簌地滴在补钉摞补钉的衣裳上。他斩钉截铁地向党表示:“我要永远跟着毛主席,为天下受苦的人打江山,不把世界上吃人的魔鬼统统消灭,永远不下战场!”
高长春,这个十二岁就给地主打短工的贫农儿子,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他担任过村长、区长、副县长;带领群众跟着毛主席打日寇,打蒋匪,斗倒了地主,实现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顶阵阵妖风,破重重恶浪,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前进。
一九六一年,高长春被上级党组织分配到上遥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在这里,他一如既往:朝气蓬勃继续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立新功。
“开渠走的是大寨路,我敢负一辈子责”
上遥公社地处太行山中的漳河南岸,土地挂在山坡上,河水流在深沟里,每年“守着漳河,渴死田禾”。公社化后,这里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靠天吃饭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有些大队一直吃国家的供应粮。高长春来到这里,差不多年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同社员一起担水点种。特别是一遇大旱,有些大队人畜吃水都非常困难,这时他便亲自挑桶下河,爬沟上坡,一担一担地给五保户家里送水。离河远的大队,送一担水就得往返二十四里。他的汗水同贫下中农的汗水流在一起,他的感情也就同贫下中农的感情融在一块。他多少次端起碗来咽不下饭,躺在床上合不上眼。他和贫下中农老在琢磨着如何改变这里的干旱面貌。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一九六五年冬,在长期酝酿的基础上,高长春同贫下中农一起订出了修建漳南渠的计划。但是当计划送到县上审批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人的阻挠。这个讽刺说:“哟!你们公社不大,野心不小”;那个讥笑说:“这是做梦坐飞机——想的倒不低”。
面对这一股一股的冷风,高长春不为所动,据理力争:工程艰巨怕什么,我们有大寨精神;社小人穷也不妨,我们有愚公志气。一年干不成,就干他五年;五年干不成,就干他十年,只要象愚公那样“挖山不止”,总有一天要干成的。
“你何必打算那么长呢?五年、十年以后也许国家就能给你们投资了,那有多好。”针对这种坐等国家支援的懦夫懒汉论调,高长春尖锐地反驳说:革命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等革命就是不革命。
“可是工程艰巨,要影响当年生产呀!”高长春胸有成竹地解释说:这个矛盾能解决,办法是修一段,成一段,浇一段,使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种种谬论被驳倒了,县里还是不批准。当时的一个负责人唯恐一批准,就要负责任,担风险。高长春一次又一次找他批,他一次又一次拒绝批。
有一次,这个负责人声色俱厉地质问高长春:“修建漳南渠的请示报告是谁的意见?你代表谁和我说话?”高长春铿锵有力地回答:“请示报告是公社党委集体通过的,我代表全公社的贫下中农跟你说话。”
“好好好,全体公社党委委员都给我签名盖章。”
公社党委会议连夜召开了,全体委员一致表示:“签名盖章怕什么?为人民,干革命,我们什么也不怕。”
高长春又带着这个报告,第四次来到县里。这个负责人一看,果真个个委员签了名,盖了章,于是恼羞成怒,大笔一挥,批了两个大字:“存档”。还气势汹汹地威胁说:“不准修就是不准修,你敢私自动工,出了问题完全由你负责。”
高长春真是怒不可遏,他愤然宣告:我们的请示报告你能存了档,贫下中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决心,你存不了档。“农业学大寨”是毛主席的号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是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上跟毛主席,下靠贫下中农,谁也吓不倒,压不住,开渠走的是大寨路,我高长春敢负一辈子责!
“学‘老三篇’改地换天让毛泽东思想代代相传”
一九六六年二月,修建漳南渠的誓师大会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胜利召开了。在这个群情激昂的大会上,象解放军给战士发《毛主席语录》一样,高长春给参加修渠的三百五十名社员,每人发了一本用他自己的工资买的“老三篇”。他高举金光闪闪的“老三篇”,激动地说:有人嫌咱穷,不准咱修渠,咱们要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这本红宝书劈山引水。
在工地上,高长春反复向社员讲:我们修建漳南渠有两个武器,一个是手中的工具,这是物质武器;一个就是“老三篇”,这是精神武器。精神武器重于物质武器,我们要用“老三篇”统帅手中的铁锹、铁锤、炸药包。他狠抓“天天读”,狠抓工前学,工间用,工后查。每月带领大家对照“老三篇”中的三个光辉形象讲用评比。他发现有些不识字的人学不懂,就举办了工地文盲学习班,以“老三篇”为课本,把学文化和学“老三篇”结合起来。他把漳南渠工地办成了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遵照毛主席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导,高长春时刻引导大家用“老三篇”的基本观点分析矛盾,判断是非,改造思想,解决问题。凡是符合“老三篇”的就认真地办,凡是不符合“老三篇”的就坚决地改,凡是同“老三篇”唱反调的就狠狠地批。漳南渠原计划开一米半宽,引一个流量的水,只浇本公社的一万二千亩地。可是,开工不久,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根据水渠下游潞城县石梁公社的要求,主张把渠道加宽到两米,引水一个半流量,这样,除了浇本公社的土地,将来接着往下修,还能浇潞城县的两万七千亩地;另一种是,个别人只想开一米宽,引半个流量的水,并且主张到了工程最艰险的地方就不要再往下开,这样,还浇不到四千亩地。两种相反意见,三个不同方案,按那个办?高长春同大家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老三篇”。大家说:原来的计划是只想到自己,没想到下游,应当用白求恩的革命精神对照检查;个别人的方案是懦夫懒汉的思想,必须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狠狠批判;唯有按照兼顾下游利益的主张办事,才符合“老三篇”的教导。大家还说:大寨人是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我们还能站在漳河边,看不到个潞城县?一致表示:多出力,多流汗,一定要把渠开到两米宽。
漳南渠有十二处艰险工段,最险要的是黄岩山和高崖山。这两座山有一段全长一千六百米的悬崖绝壁,最高二百八十米,有的地方还是崖头凸在外边,崖身凹在里边。历来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上高崖山,好比登天难”,“神仙怕,鬼发愁,滑倒犵狑摔死猴”。可是漳南渠非从这里半崖通过不可,怎么办呢?旧社会苦大仇深的李文耀挺身而出了。高长春对这个老贫农格外关心,经常和他促膝谈心,忆苦思甜,进一步激发他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感情,提高学好用好“老三篇”的自觉性。李文耀年纪大、没文化,高长春就一段一段讲给他听,并教他把重要的句子背下来,加深理解,活学活用。当李文耀按照“老三篇”的教导,自告奋勇吊绳下崖打炮眼的时候,别人问他:“这二、三百米的高崖你敢下吗?”他说:“要在过去我可不敢下,过去我下的崖高不过六十米。可是今天跟过去不一样啊!过去下崖是为活命,今天下崖是为革命,为革命我纵然死在崖下,也是死得其所。”李文耀的革命精神传遍了工地,报名要求下崖的就有二百多人,最后选出十个人,组成了“飞虎队”。这些“飞虎英雄”们,腰系大绳,手执长钩,头不着天,脚不沾地,在半空中奋战了几年。李文耀飞身下崖就有五千次。
高长春曾在多次讲用中激情满怀地说:克服困难全靠人,干革命全靠毛泽东思想,我们就是要靠毛泽东思想改地换天,让毛泽东思想代代相传。
“革命一辈子,就要同群众一道实践一辈子,认识一辈子”
劈山开渠的第一个关键是勘察渠线。没有技术人员怎么办?高长春遵照毛主席关于“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教导,亲自带上土仪器,领上三个土技术员,披风雪,冒严寒,登悬崖,攀峭壁,勘察渠线。有一次,在琉璃坪测量时,他在冰雪上滑倒,几乎跌到崖下,葬身漳河。同志们劝他:“老高啊!这里危险,你站里点吧!”他说:“要治服漳河,就得敢在漳河边上打滚,站得靠里了,危险没有了,也就不能认识漳河、改造漳河了。今后咱们大胆加小心就是了。”说罢,他拍了拍身上的雪,擦了擦脸上的血,又干起来。就这样,他们终于取得了全面的第一手材料,测量的渠线准确无误。
动工修筑拦河坝时,有人说漳河水是多么多么的厉害,要在漳河修筑拦河坝,就得有太原的钢筋,河南的粗砂,大同六百标号的水泥。不然就不能修,修上也顶不住。买这些东西,少说也得六、七万元,而当时社队两级自筹的资金总共才一万元。能不能就地取材修大坝呢?高长春在河边、在工地,和社员们实地调查,共同研究。大家纷纷说:说这种话的人是用不变的观点看问题,说的还是公社化前的古话。漳河的水是很厉害的,但是,就在坝址不远的上游,公社化后修了三个大水库,水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再说,我们的坝址是选在连山根的石底上,加上厚厚的坡度较大的漫水坝,完全可以不用高级原材料。于是,高长春同群众一道用山上取之不尽的大石头,河沟里用之不竭的粗砂子、红胶泥,加上自烧的石灰,就地取材修成了大坝。现在这个大坝已经过五年的考验,它再一次宣告了修正主义水利路线和唯心论、形而上学的破产。
工程在前进,斗争在继续。渠道修到柏树坡,又遇到了阻力。柏树坡在河南大队的村边,坡脚就住着人家。按照原计划在这里开渠,不仅得花五千元的搬家费,由于渠高村低,全村的安全也受着威胁。高长春遵照毛主席关于“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这一伟大教导,经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了明渠变隧洞的新方案。可是,县上有人又不同意,说什么:修水利还能免得了受水害?搬几户人家更是小事。柏树坡是河卵石地带,打洞要塌,高长春坚决反对“修水利免不了受水害”的谬论。他认为:只要掌握了修水利的规律,也可能只得利不受害。把搬家看成小事,对水害给人民带来的威胁漠不关心,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是对革命不负责任。河卵石地带打洞要塌吗?他带着这个问题请教群众。经过四次“诸葛亮会”,确定洞里通底上下砌石条,这样就不怕塌了。为了安全施工,还确定打一米就砌一米,可算是万无一失。按照原计划,开渠要从二十二米的坡上往下切,土石方量是很大的。开渠变为打洞,工程量就减少了百分之七十。这样,不但做到了得利不受害,两全其美,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加快了工程进度,做到了一举数得。
因此,上遥公社的贫下中农,夸高长春是“姓高,点子也高”,“老高出的点子最符合实际,最符合咱贫下中农的心意。”他自己总结经验时说:“是实践当中出智慧,群众给我当老师,好点子都是从贫下中农的实践中来的。”他决心做到:革命一辈子,就要同群众一道实践一辈子,认识一辈子。
“不要把我当作‘老年人’看待,要把我当作‘老党员’要求”
根据毛主席关于“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的教导,高长春人老心红,刻苦用功,“认真看书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他年纪大,工作忙,小时候只念过三个月的书,学习确有困难,但他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他认为:年纪大,革命的经历多,有助于对毛主席的教导的理解;工作忙,正好学用结合,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条件;文化低,能促使自己更加虚心,格外用功,不翘尾巴。公社干部和贫下中农们说:老高这人真有一股钉子精神,晚上,别人睡了他还在学习;早上,别人还没有起床,他又在学习。有时他得了病,躺在床上还在学习。他学了就多想,他说:“想一想就想出问题,想一想就想出办法,想一想可以避免错误,想一想可以提高自己。”想了以后,就往笔记本上记,用学习的收获指导行动。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干革命要保持三不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艰苦奋斗的传统不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变。”他每时每刻用这“三不变”鞭策自己。今年他担任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和新县委的常委,职务变了,但劳动人民的艰苦朴素的精神始终没有变。
在工地上,他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那里艰苦那里去,那里困难到那里。当他带领社员修筑拦河坝的时候,下河捞沙最艰苦,他就挽起裤脚,同社员一起站在河里捞沙。当时,冰凌刚消,春雪初化,河水冰冷,两腿浸在河里疼得钻心。他由于高血压,经常头晕,过一会就得用湿手巾往头上拍一拍。就这样,还是晕倒了。当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社员的怀里,社员亲切地劝他:“老高呀,你可和我们不一样,要注意身体。”高长春一听“不一样”这三个字,心里就翻腾开了。怎么会不一样呢?过去贫下中农喝过多少苦水,我也喝过多少苦水;现在,毛主席给了贫下中农多少幸福,也给了我多少幸福,这都是一样的啊!要说不一样,就是我比群众受毛主席教育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把我当作老年人看待,要把我当作老党员要求。毛主席教育出来的老党员,就是要老吃苦,老带头,老向前,做个老不生锈的螺丝钉。”说罢,他继续下水干活,直到完成任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漳南渠工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县革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五易寒暑的艰苦奋斗,已经开成渠道五十里,打通隧洞十八个,架成渡槽七座,完成了总工程量的百分之八十。全公社百分之五十的土地已经受益,每人平均已有一亩水地。上遥公社已开始大幅度增产,吃供应粮的帽子已经摘掉,给国家交售的余粮成倍增加。上级表扬,群众赞扬,报纸宣扬,参观的人来往不断。就在胜利的情况下,有的干部出现了松一口气的情绪,一个继续革命的大敌——“骄”字,偷偷地袭来了。就在这时,高长春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了这样的话:要“一分为二看自己,成绩面前找差距,问题面前找答案,困难面前鼓勇气。”他认为:问题在下边,根子在自己,要从领班人的头脑里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要从狠斗自己“骄”字一闪念、“私”字一闪念中,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于是他主动在同志们面前斗骄斗私,带动大家批修整风。并向大家说明:漳南渠即使完全修成,也只不过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图中刚刚描下了一笔,新的战斗任务正在向我们召唤。
山西省革委会
晋东南地区革委会
黎城县革委会
联合报道组


第2版()
专栏:

心红胆壮的老矿工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光辉指引下,云南冶金第二矿一分矿的广大矿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大打矿山之仗,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一天,正当大家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一中段十三支巷的溜井被矿石堵塞了。工人们焦急地说:溜井是出矿的咽喉,咽喉堵塞了,怎么能多出矿出好矿呢?时间不等人,共产党员、老矿工周海这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不声不响地走到井底仔细观察了矿石堵塞的情况,决定爬到矿石堵塞的地方去放炸药包,炸通溜井。
从井底到堵塞层是个高达五十多米的光滑直筒子,脚无处踩,手无处扶,很难往上爬,即使爬上去了也有摔下来的危险。周海找来一根水管搭在井壁上,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左手扶着水管,右手挟着炸药包,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爬累了,豆大的汗珠从额上往下滚,他毫不动摇,默念着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经过艰苦努力,他终于爬到了堵塞层,安放好了炸药,点燃了引线,又顺着水管滑到井底。
“轰隆隆”一声巨响,堵塞层炸通了!矿石沿着溜井象水流似的从运输道流向选矿厂。
在大打矿山之仗的日子里,周海就是这样,先后炸通了九条堵塞的溜井,为开发矿业作出了贡献。
今年春节的夜里,天气突变,狂风呼啸,冰雪盖地。周海被冻醒过来,往窗外一看,只见鹅毛大雪纷飞,矿山白茫茫一片。他想到水闸门关了,万一水管冻结了,没有水,凿岩机就动不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披上棉衣就往水闸门奔去。
深夜,寒风凛冽,大雪飞舞,路滑坡陡,周海艰难地走到水闸门处,打开闸门,水从缝隙里往外乱喷,水管已经冻结了。怎么办?周海想起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员应该作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的伟大教导,迎着风雪,步行到二里外的伙房里,背来木柴,燃起篝火,一段一段地烤水管,化冰雪。
次日清晨,人们从朦胧的大雾中见到山野里一簇簇火光在闪耀,走近一看,原来是周海正在烧火烤水管。有的工人感动地说:“这大雪天,你冷得够呛啦!”周海笑笑回答:“冰雪能冻结水管,却冻结不了我们为革命开矿的红心。”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积极投入了烤水管、化冰雪的战斗。他们顶风雪,冒严寒,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把从蓄水池到矿井全长一千多米的水管逐段烤通了。大家又继续投入了开矿的战斗。
工人们高兴地称赞说:“周海真是心红胆壮的好党员!”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