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中共长岭县委、县革委会不断调查研究认真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中共吉林省长岭县委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的教导,在落实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中,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排除“左”右干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一九七○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四,生猪增长百分之二十五,非生产开支显著减少。
有个时期,这个县有些地方政策不够落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县领导班子里多数同志主张下去调查研究,摸清原因,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但也有的同志认为:各项政策都规定得挺明白,只要开会时多强调就行了。有一次,他们研究草原地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时,听说八十八公社八十八大队搞得好,便派人去调查。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八十八大队确实是个“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好典型。这个大队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苇子,熬盐碱,养牛羊,做到了以副养农,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他们又到另外几个大队调查,发现有的干部虽然也懂得落实政策的重要,但由于怕犯错误,老是等外地的经验,结果政策迟迟不能落实。县领导班子针对基层单位一些干部的活思想,推广了八十八大队的经验,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全县迅速落实。
这件事,对县领导班子教育很大,他们结合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认识到:在落实党的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工作中,领导决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消极地等待上级具体指示和外地典型经验。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改变思想作风,注重调查研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抓好典型,正确引导,解决问题。他们决心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克服领导工作一般化。
一年多来,这个县的领导班子深入实际,一项一项地调查研究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一个一个地总结经验,运用典型引路,推动政策落实。随着农村斗、批、改运动的深入发展,合理解决非生产用工和非生产性开支,减轻社员经济负担,保证社员增加收入,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县领导班子决定由一名常委带领调查组,到东六号公社马莲大队蹲点。当地有的干部反映说:“大队办学、合作医疗、修桥补路、文艺宣传,处处要花钱、用人,哪项不合理?”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挨家串户走访调查。在调查合作医疗时,发现这个大队有三个脱产人员采集中草药,增加了合作医疗的开支。怎样才能少用工,多采药呢?他们到草原察看当地中草药资源情况,跟赤脚医生座谈,到田间听贫下中农的意见。赤脚医生说:“现在采集的中草药很少,采药人员只能增不能减。”群众却反映说:“大队有十几个放牧员,常年在草原上转,只要学会识别中草药,就能代替专职采药员的工作;采药旺季时,还可以组织辅助劳力集中采药。这样,既能多采药,又节省了劳动力。”他们采用这种办法以后,专职采药员减掉了,采集的中草药更多了。
这个调查组在马莲大队先后召开了五十多次调查会、座谈会,把十一项非生产性开支和用工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并总结出了“深入田间,精简会议”、“文艺宣传,坚持业余”、“自力更生,勤俭办医”等一套落实勤俭办社方针的经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九七○年,这个大队非生产用工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二,非生产性开支减少了百分之四十,社员收入有了显著增加。吉林省革委会曾批转了马莲大队的经验。
这个县在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时,边调查,边实践,注意根据政策原则,总结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经验。一年来,他们先后总结了十八项典型经验,每抓一项典型调查,就比较地吃透一个方面的政策精神,弄清一个方面执行政策的情况,指导面上的工作就更主动,更具体。去年秋天,县革委会一位负责同志到大兴公社光荣大队调查落实口粮分配政策的情况,他听了干部汇报后,就坐在办公室里拟定了一个分配方案,可是一接触实际却行不通。后来,他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的教导,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发现贫下中农的意见既符合当地具体情况,又体现了政策精神。这位领导成员便和群众一起重新拟订了一个分配方案,报请党委批准。他还总结了这个大队落实口粮分配政策的经验,指导了全县的口粮分配工作。
长岭县委、县革委会在实践中体会到: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得提高路线觉悟和政策水平,不断调查研究,解决新矛盾。去年,这个县领导班子发现有的社队没有把党的养猪政策和群众直接见面,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他们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养猪政策,使毛主席的指示家喻户晓;一方面深入社队,狠抓政策落实,帮助社队加强对养猪业的领导,召开经验交流会,大大促进了全县养猪事业的发展。今年,养猪事业发展起来以后,他们仍然注意调查研究,又发现有的社队饲料问题没有解决好。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又在太平山公社三教寺大队总结了帮助社员解决猪饲料的经验。这个经验推广之后,进一步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由于调查研究不断深入,养猪政策不断落实,做到猪多,肥多,粮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深入实际 扎根群众
河南内乡县板厂公社革委会认真转变思想作风
河南省内乡县板厂公社革委会,在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和作风革命化的建设中,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狠批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所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深入实际,扎根群众,搞好调查研究,不断地克服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板厂公社位于伏牛山的心脏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社员居住分散。文化大革命前,有些同志怕艰苦,图安逸,工作不深入,群众意见很大。公社革委会建立后,领导班子成员热情高、干劲足,决心改变这里的面貌。但是,由于部分同志浮在上面听汇报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少;一般号召多,面对面具体指导少,致使工作被动。为了取得领导的主动权,公社专门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联系实际,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主观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官老爷”作风,肃清刘少奇反动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流毒,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家说:能不能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不是一般的工作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认识提高后,公社革委会除留一名革委会成员和两名干部处理日常工作外,其他同志都深入到大队、生产队,边劳动,边调查研究。
但是,在前进中遇到了不少思想障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有的领导成员认为在这里工作时间长,情况熟悉,往往“想当然”指导工作,靠“老经验”办事。公社革委会及时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引导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教导,联系实际,联系思想,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情况熟是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但革命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只有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才能去掉盲目性。他们自觉地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熟悉的情况中进一步研究新问题。
当工作忙,任务重的时候,有的领导成员又深入不下去了,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今年春耕生产开始后,公社革委会少数同志忙于开会,听汇报,整天钻在事务圈子里,工作出现了被动局面。公社革委会及时总结这段工作的经验教训,扫除官僚主义灰尘。大家认为:工作忙是革命的正常规律。工作越忙,头绪越多,情况越复杂,越要用毛泽东思想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抓到点子上,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以后,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把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请上来开门整风;带着自身思想和作风革命化的问题,到群众中斗私批修。他们还精简会议、表报和电话汇报,腾出更多的人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指导全面。
这个公社由于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扎根在群众中,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和作风革命化,带动了全公社的革命和生产,一九七○年粮食亩产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今年春耕生产的进度和质量都比往年好。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土生土长的干部也要调查研究
湖南省新宁县白沙公社杨谈大队党支部书记 刘敦巨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这一伟大教导,我是在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中逐渐加深理解的。
过去,我曾认为,自己当大队党支部书记十多年,又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对全队的男女老少,心上有本阶级谱,对田土山水,脑子里有部“活地图”。指挥生产,处理问题,只要翻翻心上的“老黄历”,闭着眼睛也能够说个八九不离十。调查研究嘛,那是外来的干部的事儿!
土生土长的干部做工作要不要调查研究?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去年,大队整党建党时,李大娘反映一个党员作风上有问题。我听了之后,凭老印象,认为那个党员一向忠厚老实,思想上不会出岔子。因此,对李大娘的意见没有引起重视。可是时过不久,那个党员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证明李大娘反映的情况是对的。对照这件事,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认识到客观情况和人的思想时刻在变化,把结论下在调查研究的前头,这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头脑里的反映,按“老黄历”处理问题,往往会把事情办错。
调查研究必须下苦功夫,把问题完完全全弄明白,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解决办法,绝对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去年,我们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纲要》,但井边冲生产队亩产还只有六百多斤。开始,我们的调查很不深入,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队自然条件差,干部能力差,物质基础差。根据这“三差”,我又错误地采取了“三多”的办法:多照顾点,多支援点,多帮助点。这样做,问题并没解决,革命和生产还是落在后头。为什么这“三多”的办法不灵呢?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毛主席的教导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便来到这个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干部、社员一起学习,当他们的小学生。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我把得来的情况进行由表及里的认真研究,从中又引出一个“三差”的结论:干部抗腐蚀能力差,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差。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我根据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伟大教导,发动广大贫下中农狠批了一个拉拢干部、搞投机倒把的坏家伙,使干部和社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后来我又和队干部们深入谈心,帮助他们认识到,要粮食上《纲要》,首先要思想革命化。从此,大家活学活用‘老三篇’,增强了为革命种田的自觉性,革命和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
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土生土长的干部,虽然人熟地熟,但是,客观事物在不断地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认识事物不能一次完成。过去熟悉的情况,不一定能适应现在,更不能代替将来。如果满足于土生土长,凭着老印象办事,熟悉也会变成不熟悉,经验多也会变成经验少,长处也会变成短处。只有不断地向实际作调查,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洗刷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


第3版()
专栏:编后

“身入”与“深入”
当前,广大农村领导干部,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怎样才能搞好调查研究?看看长岭县和内乡县板厂公社的报道,可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在调查研究中,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带着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洗刷主观唯心主义,做好领导工作的强烈愿望,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满腔热情地“深入”群众之中,和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调查研究时,他们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而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认真调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既解决点上存在的问题,又推动面上的工作。
但也有少数干部,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往往满足于“身入”群众,不肯过细地做工作,虽然也下去了,却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不是当群众的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而是下车伊始,就凭主观想象发号施令。这些不正之风,都是和毛主席的教导格格不入的。
“深入”和“身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作风和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只有把“身入”换成“深入”,扎扎实实地向客观实际作调查,在实践中洗刷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流毒,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才能搞好调查研究。


第3版()
专栏:

三下后进队
去年十月,广西西林县那劳公社党委成员陆建华同志,带领一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公社的“老大难”单位——板桥大队蹲点。
第一次进村,他眼看熟透了的晚稻还没有收完,征购粮还没有入库,冬耕冬种还没有开始,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他早晨喊出工,天黑才喊收工,尽管一天忙到晚,工作还是上不去。贫下中农尖锐地批评他说:“这是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今年春天,陆建华同志第二次来到板桥大队,他想:“老大难”到底难在那里?带着这个问题,他到最复杂的高维、陆川、板桥生产队了解情况,听个别人反映大队领导班子不团结。他就一会儿批评这个闹意见,一会儿指责那个自我批评精神不够。这样做,虽然大队革委会领导成员思想有所触动,工作也有一定起色。可是,他离开不久,老问题又冒了出来。
陆建华同志第三次来到板桥大队,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的教导,他接受了前两次不深入群众,吃了苦头的教训,白天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开调查会,然后把了解的情况和宣传队员一起认真分析研究,终于找到了这个大队落后的原因是:大队革委会有的领导成员是“老好人”,不敢抓阶级斗争。一小撮阶级敌人在暗地里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散布反动的“宗族一家亲”,煽动社员弃农经商,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使革命和生产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陆建华和大队领导班子一道,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伟大教导,回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和本大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情况,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以后,这个大队的干部狠抓“一打三反”运动,揪出了阶级敌人,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使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生产不断发展,一跃跨进了先进行列。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甘肃镇原县孟坝公社五湾大队,几年来以大寨为榜样,修建了大面积的水平梯田和条田,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变了低产落后面貌。这是社员们在平整土地,争取今年农业生产获得新丰收。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