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昆仑探宝奏凯歌
——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以大庆工人作榜样为革命找矿的英雄事迹
莽莽昆仑,巍巍峨峨,气势雄伟地矗立在帕米尔和青藏高原。在它的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峰雪岭上,终年风雪弥漫,空气稀薄,被古生物学家列为“生物禁区”。
在大打矿山之仗的群众运动中,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的地质战士高举“工业学大庆”的旗帜,发扬大庆工人阶级那种“有天大困难也要上”的英雄气概,排除重重障碍,攀上昆仑顶,踢开“禁区”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重要的矿藏,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谱写了一曲让昆仑献宝的凯歌。
踏破万里雪,探出前进路
在伟大的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青海省第十五地质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胸怀朝阳,意气风发,肩负着党交给的光荣的战斗任务,胜利地到达了昆仑山下。
时令已经接近盛春了,但是在这峰峦重重的昆仑山区,却依然呈现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景象。
昆仑还在沉睡着。
昆仑的秘密还没有被揭开过。
要唤醒沉睡的昆仑,要揭开昆仑的秘密,为祖国找到急需的宝藏,有多少困难摆在前面!眼前急待克服的困难,是扫除障碍,打开一条通向探区的路。想着这一切,地质战士们心潮澎湃,渴望迅速投入战斗。
然而战斗并没有马上开始。
在这里,地质队党支部领导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上,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工业学大庆”、“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研究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具体措施。他们豪情满怀地提出:踏破昆仑万里雪,笑迎困难炼红心!
党支部书记亢振兴,学习大庆“铁人”精神,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高山反应症,带领大家投入了战斗。
越险探路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路还是没找着。第三次,汽车司机在亢振兴的鼓舞下,勇敢地驾驶汽车冲过三百多米宽的冰河,终于闯出了一条路。
道路需要修。可是在白雪皑皑的昆仑,要找到修路用的那么多碎石很困难。靠爆破取石吧,又要推延进山的时间。怎么办?二班班长潘明想出了好办法。他跳到冰河上砸开冰层,把一块块石头捞起来,传给同志们,铺垫路基。
站在冰河上砸冰取石,寒气刺骨;加上山高缺氧,每搬动一块石头,都要用很大气力。同志们一面战斗,一面高声朗读毛主席的光辉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宏亮的声音震撼昆仑山,回荡在“世界屋脊”的上空。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通向探区的路修起来了,地质战士们踏着它,昂首阔步,向昆仑挺进。
征服拦路虎,攀登昆仑巅
地质战士们前进到一处海拔五千四百多米的地方停下来,搭起了帐篷。他们把这个地方叫做“大本营”。
从“大本营”举目上望,海拔六千米左右的山顶那儿,就是他们即将开始探矿的工作面。那里奇峰穿云,怪石林立,冰川飞泻象瀑布,大风吼叫如海啸。那里一年到头无日不落雪,气候变化无常,空气更加稀薄。
在这样的地方进行工作,地质战士们需要具备更顽强的革命意志,更需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十五地质队党支部决定:在开始投入战斗之前,在全队开展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战斗动员。
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和革命大批判会在昆仑山上召开了。地质战士们讲述自己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的战斗历程,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热情赞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事迹。他们说,在对待苦与乐、生和死的问题上,同样存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无产阶级为了解放全人类,以苦为乐,视死如归;资产阶级好逸恶劳,贪生怕死。“梅花欢喜漫天雪”,这里正是磨练我们革命意志的好课堂!
一个地质战士豪迈地写道:“红太阳指方向,艰难困苦无阻挡;雪山冰川把根扎,我为祖国找宝藏;昆仑再高踩脚下,红花向阳开四方。”
通过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地质战士们鼓足了革命干劲,纷纷要求投入战斗。这时,党支部决定先由支部委员牛普春带领五个地质战士进行一次实地踏勘,以便布置工作面。他们爬上冰坡,越过冰川,来到了一个名叫“影子岩”的地方。“影子岩”是一座八米多高、倾斜度为八十五度的陡壁,据说只有人的影子才能上去。为了进行地表观察、布置工程,必须从这里登上去。他们进行了多次攀登,都未上去。这时,牛普春把绳子往身上一拴,说:“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说罢,立即向绝壁攀去。
这样的石壁,只能用手指抓紧突出的岩石,把脚趾插进岩石裂缝或踩着裸露的小石头棱角,一点一点地向上攀登。由于岩石经过长年风化,有时手扣的岩石剥落,有时脚踩的石棱崩裂,甚是危险,在下面的同志为老牛捏着一把冷汗。但是,胆大心细的老牛,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攀上了“影子岩”。然后,他在岩顶拴好绳子,把五个战友一个个地拉了上去。
从“影子岩”再向上爬十多米,便到了“老虎口”。“老虎口”两边都是绝壁,中间突出一块三米多高的巨石,形成“虎舌”,要爬上山顶,必须绕过这块巨石。谁去?又是牛普春一马当先。这里在雪线以上,终年狂风扑打,石头风蚀得特别厉害。牛普春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勇敢地跨过了“虎舌”,绕到一个小山峰,放下绳子,把战友们又一个个地拉了上去。
顺着一条只有半米宽的断岩走三十多米,又碰到了“鹰嘴岩”。“鹰嘴岩”,是一块从绝崖伸出的形如鹰嘴的岩石。要从这条小路上山,一定要绕过“鹰嘴岩”。连闯两关的牛普春,越战越勇,在腰间拴好绳子,第一个冲向“鹰嘴”。他手抓岩石,两脚悬空,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这里海拔六千多米,空气十分稀薄,牛普春每挪动一下,额上就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在他的带动和鼓舞下,地质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斗志昂扬。他们团结一心,互相激励,终于胜利地跨过“鹰嘴岩”,登上山顶,迅速投入了地表观察的战斗。
昆仑呵,昆仑!现在是揭开你的秘密的时候了!
轰开宝山门,欢呼震云天
当朝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十五地质队的战士们便从海拔五千四百米的住地出发了。他们爬过冰坡,穿过冰川,然后攀上一百多米高的山岩,到达了工作面。
一场更艰苦的勒令昆仑献宝的战斗,就在这海拔六千米的昆仑山顶打响了。
在这里,地质锤的敲打声、打炮眼的铁锤与钢钎的撞击声,此起彼落。
在绝崖断壁处,地质队员们腰间拴上绳子,悬在空中往石头裂缝里灌炸药,炸出立足点,开拓工作面。
为了加快完成爆破勘探任务,地质战士们放下轻铁锤,拿起重铁锤,把连续锤击的次数从二三十下迅速提高到一百多下。坚硬的矽卡岩,一锤下去,火花四溅,只能敲出个白道道。有的手打肿了,有的虎口震裂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
这里又是风,又是雪。一片云彩飞过,先是雪粒,接着是盅口大的雪片,一下子天昏地暗,隔上三五步就不见人影。面对狂风暴雪,地质战士们豪迈地说:大风大雪算个啥,红心能化万丈冰!
经过艰苦的战斗,炮眼打好了,炸药装好了,引线点燃起来了。接着是轰隆轰隆的巨响,沉睡的昆仑被惊醒了,宝山的大门被轰开了!
一阵大风吹过,乌云被驱散,金色的阳光撒在昆仑巅。顿时,昆仑欢腾起来了!地质战士们双手捧起盼望已久的珍贵矿石,同随队协助工作的藏族牧民一道,面向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跳起欢乐的舞蹈,唱起《大海航行靠舵手》,一遍又一遍地热情欢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云南第三矿地质勘探队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
勘探老矿山 找到新资源
据新华社昆明电 云南第三矿地质勘探队的地质工作人员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导地质勘探工作,为老矿山找到了大量新的矿藏资源。去年,这个队探明的矿藏储量,就相当于前十年探明储量总和的一半。
云南第三矿所属矿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勘探队有些地质人员由于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曾给这里的许多矿点作出“无矿”和“无勘探价值”等错误结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队坚持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对这些矿点重新进行了勘探。
这个矿有两座矿山,根据过去的地质资料记载,这两座矿山的矿体之间并不连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矿组成一支由十四名勘探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综合普查组,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这一伟大教导,决定进一步进行勘探,弄清这两座矿山底部的互相联系和内部规律。在勘探中,地质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深入到两座矿山之间的深谷中进行地质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他们运用这些科学数据,从两座山的矿床生长情况,分析它们的互相联系,从两座山的矿脉走向情况研究它们的内部规律。接着,他们又布点钻探,进一步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识。钻探结果,在两座矿山的矿体之间发现了大量的富厚矿体,为发展矿山建设提供了新矿源。


第2版()
专栏:

专业地质勘探和群众报矿相结合
松花江地区找到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教导,在大打矿山之仗的群众运动中,把专业队伍的地质勘探和发动群众找矿报矿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发展,为加速矿山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年来,这个地区群众报矿达一千多人次,群众报的矿点有二百八十多处,找到了三十多种矿产。同时,培养了一些地质工作人员。
松花江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各级革委会和广大革命群众兴办地方工业的热情很高,许多县兴建了小钢铁厂。但是,在一段时间里,有些地方存在着只注意抓冶炼,忽视抓地质勘探和矿山建设的倾向。地区革委会认识到: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只有加强地质工作,搞清地下资源,抓好矿山建设,才能保证地方小钢铁不断发展。因此,从去年五月份起,地区革委会就加强了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并且向全区发出了发动群众找矿、报矿、探矿的通知。
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这个地区的专业地质队,也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群众落后论”和“专家路线”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树立依靠群众办地质的思想。他们深入社、队,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找矿,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全区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找矿报矿热潮。从机关到生产队,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红小兵,都参加了找矿报矿活动,积极主动地给专业地质队带路,提供矿产资源的线索。一年来,光是尚志县三阳公社群众报的矿点就有三十多处,发现矿产二十多种。通河县地质人员在当地群众帮助下,也在一个原来认为没有铁矿的山上,找到了可供县办钢铁厂开采十年以上的铁矿资源。
为了巩固群众报矿的成果,这个地区各级革委会还注意在农村社队建立群众报矿网,培养了一批报矿找矿的积极分子,并且做到“地质工作层层有人抓,矿苗有人报,矿点有人找”。通河县地质队,在山区社队普遍建立了群众报矿网,培养了一百五十多名报矿员。阿城县沙河子公社博碾子大队五十八岁的贫农社员张巨岩,热心为国家找矿,几年来,他找到矿点二十五处,矿产十几种,其中有三处矿场已经开采。


第2版()
专栏: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天津市土产杂品公司帮助工厂企业
利用野生植物代替原材料
天津市土产杂品公司的革命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必须反对片面地着重财政和商业、忽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错误观点”等伟大教导,把支援工业生产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积极寻找野生植物代用原材料,帮助工厂企业节约了大量粮食、木材、棉布和钢材,受到广大工人的赞扬。
印染行业漂染布需要的合成龙胶,过去依靠进口,成本很高。土产杂品公司的商业人员,多次和印染工人一起研究寻找代用品。有一位老工人回忆起以前从槐豆角里提炼过胶,大家就从这方面打主意。他们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几十次试验,从皂角、槐豆角等野生原料中提炼出了合成龙胶的代用品。这种代用品经过鉴定,质量达到了规定标准,成本比进口产品低百分之七十,现在已为印染行业普遍采用。他们还积极推广以野生植物淀粉代替粮食。目前这种代用品不仅供应了纸制品行业,而且在农药、服装等多种行业广泛推广,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粮食。
为了节约木材,土产杂品公司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实行用荆条代替木材作商品包装。他们到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地收购荆条,编出了六十多种各式各样的荆条包装筐,举办了小型展览会,进行介绍推广。现在已有六十个工厂以荆条筐代替木箱包装产品,节约了大量木材。
这个公司在推广以陶瓷代替不锈钢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钢材。


第2版()
专栏: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乐清水泥厂用蛎壳生产水泥
浙江省乐清县有丰富的蛎壳资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乐清水泥厂革命职工,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蛎壳烧制出水泥来。他们成立了有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试验小组,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开展了试制工作。试验小组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一伟大教导,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认真分析蛎壳的性能和特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终于试制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水泥。


第2版()
专栏: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可弯曲输送机制造成功
河北张家口煤矿机械厂最近制成了一种适应我国南方煤矿生产需要的设备——可弯曲输送机,工人管它叫“小煤溜子”。这种输送机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效率高,拆卸、装配和搬运都很方便,还可以弯曲,深受煤层低、井型小、地势变化大的江南煤矿广大工人的欢迎。
过去,张家口煤矿机械厂生产的输送机,都是根据我国北方大型煤矿的特点设计的,不适用于江南煤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广大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支援开发江南煤田,在厂革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调查和设计小分队,顶风冒雨,爬山涉水,跑遍了湖南省十五个煤矿二十五个工作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他们从江南煤矿的实际出发,采用边设计边改进的办法,终于搞成了可弯曲输送机。这种输送机在江南几个煤矿试用证明,性能良好。


第2版()
专栏: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完县制成“战备无机泵”
河北省完县工人和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根据马拉弹花风弓的原理进行了几十次的试验,花了二百元试制成功了一种用人力推的新式农田灌溉机具“战备无机泵”。这种不用电力的新式提水机具,每小时出水量达五十吨到六十吨,一昼夜能浇二十亩地,提水效率比普通水车高三倍。目前,全县已有六十八眼机井安装了这种水泵,扩大了浇地面积一万多亩。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沈阳第三机床厂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产品设计小组的同志,正在检验他们最近试制成功的采用先进电子技术的转塔式六角车床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