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发展轻工业必须大抓原料
轻工业部写作小组
轻工业是以提供消费资料为主的生产部门。轻工业发展了,对于促进城乡交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积累建设资金,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防建设,巩固工农联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轻工业的生产、建设发展很快。我国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我们还需要努力提高各省、区轻工业产品的自给率。我们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新产品、新品种,使我国的轻工业品更加丰富多彩。
轻工业是加工工业。它的发展,一要有原料,二要有市场。当前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的关系,努力促进各种经济作物和各种化工原料、金属原料的增产,把轻工业的发展建立在日益雄厚的原料资源的基础上。
在如何处理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这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是按照毛主席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教导,坚持综合平衡,在发展工业中把加工能力和原料生产一起安排,认真落实原料资源;还是按照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假马克思主义者所鼓吹和推行的所谓“抓中间带两头”,盲目发展加工工业,大搞“无米之炊”。
所谓“抓中间带两头”,就是不问原料资源条件,把加工工业办起来再说。他们本末倒置,说什么,先发展加工工业,就能把原料促上去。表面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破坏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那种不根据可靠的原料基础而盲目兴办的加工工业,到头来,不是开工不足,就是依赖进口原材料。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决不能走进这条畸形发展加工工业的资本主义死胡同。
光搞加工不抓原料,必然要破坏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任何加工工业,只有原料立足于国内,才能挺起腰杆来。轻工业的许多行业,生产规模和原料消耗量很大,更不能依赖别人。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和利用本国的原料资源,做到轻工业所需用的基本原料立足于国内。只有这样,轻工业的基础才能巩固。就一个地区来说,也是这样。加工工业有本地的原料资源作为后盾,原料充足,产品上马快,对于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要、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有了保证。
历史已经宣告了“抓中间带两头”谬论的破产。但是还必须注意肃清它的余毒。有些人口头上也承认加工工业对原料生产的依存关系,但做起来却又是一回事。他们追求的是“搞加工工业有名有利”。他们向往的是加工工业机械化程度高、建设快、利润大等等。他们所采取的做法,往往仍然是“把加工能力搞上去再说”。也有一些人,强调所谓行业分工,认为原料问题“与己无关”,认为加工工业对促原料“无能为力”,认为加工工业抓原料是“不务正业”等等。一句话,奉行“等米下锅”主义。
“把加工能力搞上去再说”,这是一种片面的、有害的观点。我们搞工业建设的目的,总是要求新增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如果不顾原料资源条件,“把加工能力搞上去再说”,势必形成加工等原料的被动局面。这种搞法,分散建设力量,不仅不能对原料工业起促进作用,反而会起促退作用。这种不计投资效果的做法,是对国家建设资金的严重浪费,是违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
说加工工业部门抓原料是“不务正业”、“无能为力”,这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分工论”和懦夫懒汉的世界观在作怪。我们承认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部门之间需要有合理的分工,一个企业以至一个工业部门,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但又必须看到,发展原料生产,决不能靠“一家独办”,而需要各行各业一起动手来抓。轻工业企业为了发展生产,就要走出厂门,积极支援农业,狠促棉花、糖料、油料、烤烟、羊毛、蚕丝、麻类、芦苇等农业原料的生产;就是要打破行业界限,大力促进化学纤维、塑料、洗衣粉、造纸等工业所需用的化工原料的生产。如果抱着“机械分工论”不放,一味等待依赖,就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轻工业生产。
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的平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通过价值规律自发形成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可以运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自觉地通过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使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得到协调的发展。
“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当前我国轻工业所需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农业。农业的情况如何,对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哪一年农业原料丰收了,第二年轻工业的增产步子就跨得大些;哪一种农业原料抓得好些,哪一个以此为原料的轻工行业的生产、建设就上得快些。就是到将来,工业原料的生产大大发展了,仍然不能放松对农业原料的注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大力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原料大幅度地增产,轻工业的高速度发展才有确实的保证。
发展农业原料生产,就要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搞好两个布局:安排好农、林、牧、副、渔的关系;安排好农业内部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要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各种经济作物之间,在种植面积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处理好它们之间争肥料、争劳动力的矛盾;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发展经济作物的各项政策。并在这个基础上,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使两者互相促进。许多经济作物产区和一些先进社、队的经验表明,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山东滨县杨柳雪大队,坚持学大寨,积极为革命种棉,在连续七年皮棉亩产过百斤、连续四年粮食亩产过千斤的基础上,一九七○年粮食亩产一千二百一十斤,皮棉亩产一百四十八斤。山西大同县萝卜庄大队,在大同糖厂的积极支援下,利用榨糖后的甜菜丝大搞养猪积肥,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年,粮食增产一点七倍,甜菜增产三点八倍,集体养和社员家庭养的生猪总共达到平均每户三点三头。事实证明,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实行多种经营,把经济作物搞上去,是大有可为的。
为了更快地发展轻工业,在注意抓好农业原料的同时,还必须狠抓工业原料,逐步提高工业原料在整个轻工业原料结构中的比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人们必须从农业取得的纺织纤维、橡胶、皮革、油脂、酒精等重要原料,已越来越多地转而通过工业途径取得了。这是当前世界范围的普遍趋势。通过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洗涤剂等新兴工业,可以为轻工业提供广阔的原料资源。如发展十万吨化学纤维,相当于二百五十万亩高产棉田的产量。而且,工业原料的生产,基本上不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供应比较稳定;许多品种并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因此,逐步提高工业原料在轻工业原料构成中的比重,是发展我国轻工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轻工业的建设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这件事。
发展轻工业所需用的工业原料,一方面需要重工业部门的积极协作,另一方面,轻工业部门也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抓起来。要打破行业界限,狠批“机械分工论”,各行各业一起动手。凡是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都要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积极地发展国家所需要的工业原料的生产。你办一点,我办一点,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办一些大厂作为骨干,但多数应当是中、小企业。要坚持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依靠群众办起更多的“小化纤”、“小塑料原料”、“小化工”来。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时间,提高速度,为轻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处理加工工业和原料生产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特别要强调大抓原料。这个问题处理好了,我们的工业就能够很快地发展;忽视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业就会徘徊不前。让我们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更加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夺取轻工业建设的新胜利!


第3版()
专栏: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浙江省轻工业局写作小组
我省的塑料工业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在一个时期内,曾经偏重抓了“有名有利”的塑料制品加工,对于塑料工业所需的原料,则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依赖外地支援。这种光搞加工不搞原料的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严重阻碍了省内塑料工业的发展。
广大革命群众早就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搞“无米之炊”的不合理状况。但过去在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的干扰下,有三个精神枷锁,束缚着我省塑料原料生产的发展:一个是“化工神秘论”,把化工看得神乎其神,就是怕小厂小社搞不起来;一个是“机械分工论”,把搞塑料原料看成只是化工部门一家的事;再一个是所谓“浙江缺这少那,搞塑料原料没有条件”,只好坐待外援。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但对以上三种错误思想,还必须进一步肃清,才能促进塑料工业的更大发展。
有人说:“化工化工,变化无穷”、“管道管道,全不知道”,他们把化工生产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大厂、专家才搞得起来。可是广大工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化工生产,说得再奥妙,终究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瑞安塘下化工厂几十个以前只会烧蛎灰的工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坚持一百多次试验,终于利用甘蔗渣制成的糠醛,搞出了一种用途广阔的工程塑料——2014呋喃树脂,土法上马搞出了“洋”产品。衢县棉棕社的弹花工人,因陋就简用酒坛搞出了糠醛和四氢糠醇。我们抓住这些破除“化工神秘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迅速掀起了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群众运动。全省目前已有二十几个县搞出了塑料原料。
过去有的人对塑料原料的生产,强调只能由化工部门去搞,而不放手发动群众。这种“一家独办”的做法,其实质是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在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战斗中,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机械分工论”。从化工系统到各行各业,从国营大厂到手工业小厂小社,从城镇街道企业到农村社、队,一百多个企业,数千名革命群众一起投入了战斗。结果不但把小型塑料原料工业迅速办了起来,而且有不少因地制宜的创造。
我省在发展塑料工业中,还有这样一种论调:“浙江缺少化工矿产资源,要搞塑料难上难。”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这种懦夫懒汉思想。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发展塑料原料中合理利用了本省丰富的农副产品。全省大小一百多个单位,利用甘蔗渣、茶子壳、棉子壳、玉米芯、砻糠、麦秆等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提炼出了糠醛,并在这个基础上试制了呋喃树脂和四氢糠醇;还用蓖麻油制成尼龙1010和尼龙11,用金刚刺制出酒精,然后制成聚乙烯等等。
许多地、县还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狠抓了“起始原料”的落实。如地处沿海的温岭县,在县办塑料厂利用蓖麻籽试制成功织渔网的尼龙11后,县革委会向全县发出了“为革命大种蓖麻”的通知,号召全县几十万人民每人种植五至七株,大力支援工业生产。党委加强领导,各部门大力协同,群众干劲冲天,把塑料原料生产搞得热气腾腾。真是千难万难,发动了群众就不难。事实彻底粉碎了所谓浙江发展塑料工业没有条件的无所作为的论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塑料原料生产的局面一打开,整个塑料工业的路子就宽了。在群众性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推动下,我省塑料工业生产有了显著增长,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第3版()
专栏:

走出厂门 狠促原料生产
——陕西第一毛纺织厂职工深入牧区狠促羊毛生产的调查报告
陕西第一毛纺织厂广大革命工人、革命干部和技术人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走出厂门,深入牧区,狠促原料生产,坚持七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过去,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这个厂有些人存在着“牧业产羊毛,商业管收购,工业搞加工”的机械分工的思想,认为加工厂抓原料是“不务正业”、“无能为力”。因此,工业不了解羊毛的生产情况,牧民不知道羊毛的使用要求;工业不关心牧业生产,牧业不过问工业需要。
例如:这个厂位于西北地区,生产上大量使用新疆羊毛。但过去新疆有的牧场因为不了解工业的要求,在细毛羊的育种中,单纯追求提高羊毛的细度和油汗指标,却不去研究提高羊毛的长度和均匀度,不去研究减少夹花毛、粗死毛等杂毛,以致羊毛的数量和质量长期不能满足纺织生产的要求。
“等米下锅”吃了苦头。这个厂接受了教训,从一九六四年起,开始派人深入新疆牧区,先是在巩乃斯和南山种羊场试点,以后逐步扩大到跟六个牧场挂钩协作。坚持七年,方向越来越明,深深尝到了甜头。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革命职工,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更加自觉了。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了刘少奇“重工轻农”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狠批了“等米下锅”的依赖思想和“无能为力”等懦夫懒汉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毛纺织工业必须主动关心牧业生产,支援牧业生产,狠促牧业生产。如果牧业生产上不去,羊毛质量提不高,工厂只会越等越僵,变成搞“无米之炊”。他们体会到:加工工厂的干部、工人就是要走出厂门,狠促原料生产。那种所谓“不务正业”论者,把工业和牧业割裂开来,生产羊毛的不过问羊毛使用,使用羊毛的不关心羊毛生产,它反映的不是社会主义工、牧业关系,而是资本主义的买卖关系。通过学习,广大革命群众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把深入牧区促进羊毛生产的工作又提高了一步。
这个厂是怎样狠促原料生产的呢?七年来,他们每年都要抽调一批革命工人、革命干部、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班子,在剪毛季节,千里迢迢去新疆,协助牧场狠抓羊毛生产。他们出发以前,先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明确这样的认识:到牧场去既要做好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又要当好猛促羊毛生产的战斗员,还要作好向贫下中牧学习的好学员。
他们每年一到牧场,首先抓自身的思想革命化。他们自觉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老三篇”为座右铭,认真改造世界观。许多同志学习贫下中牧头顶蓝天,脚踏草原,身居帐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革命放羊的精神,坚持战斗在牧区,把工作搞得十分出色。
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奔走于千里草原之上。在牧场,他们坚持与贫下中牧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跟牧民一起清扫羊圈,赶羊,剪毛,分级,打包,装车,在共同的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阶级友情。他们深入牧场,与广大贫下中牧一起研究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剪毛操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羊毛质量。他们与牧民互教互学,努力普及羊毛分级知识,逐步建立了羊毛分级的基本队伍,使提高羊毛质量工作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还通过举办毛纺织品展览会,分送毛纺织生产工艺流程的图片,邀请贫下中牧参观毛纺织厂,千方百计使广大贫下中牧了解羊毛的质量要求和工业生产知识。这就使增加羊毛生产,提高羊毛质量,有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把狠促羊毛生产的工作落实到了最基层。
通过以上一些活动,大大推动了工厂与牧场的增产节约运动。广大贫下中牧认识了牧羊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牧畜体质,羊毛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有的牧场,七年间羊毛产量增长了百分之五十;有的牧场每头羊的羊毛产量已高达七公斤左右。广大革命工人群众,经历了万里采毛的艰辛,深知羊毛来之不易,又有力地推动了工厂“节约一克毛”运动的开展。
为了协助牧场加速羊种改良,这个厂多年来还为牧场综合试验了四十五个项目,提供了几万个数据,帮助牧场及时提高了育种的成效,明确育种方向。有个牧场经过四年努力,淘汰了花羊,改良羊毛增长了四分之一。各牧场的羊毛长度普遍提高了,不匀率降低了。贫下中牧改进了剪毛操作以后,重剪毛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通过工、牧之间的互帮互学互促,使这几个牧场的细羊毛的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年来,陕西第一毛纺织厂用这些优质细羊毛制成的高级呢绒,外销到十二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工人、牧民协作,促进了工业、牧业生产的共同高涨,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这个厂的革命职工深深体会到:加工工业走出厂门狠促原料生产,的确是大有作为的。
陕西轻纺工业局调查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