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高山上粮棉油高产的一面红旗
——四川剑阁县化林大队艰苦奋斗改变面貌的先进事迹
四川剑阁县央溪公社化林大队,地处高寒的剑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很差,这里一向不种棉,不产油,粮食产量也很低。为了彻底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化林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六年的努力,使这个穷山窝面貌大变。一九六九年,全大队一百七十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八十九斤,创造了高山新棉区棉花生产的最高纪录,被誉为高山棉花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九七○年,化林大队在遭到旱、风、虫、兽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夺得了粮、棉、油全面丰收。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皮棉平均亩产二百零六斤,油菜籽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花生、大豆产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在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全大队新栽果树一万二千多株,营造薪柴林、用材林五十多亩;去年生猪增长一倍多,年底存栏数达一千一百三十二头,平均每户三点三头;大队还兴办了农副产品加工等副业生产,去年副业收入一万多元;利用新建水利工程发展了养鱼事业。由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个大队到去年已有集体储备粮四十多万斤,资金积累达五万一千多元,社员收入也相应增加。
反骄破满,继续前进
化林大队一九六九年创造了棉花高产纪录以后,一些干部和社员开始滋长了一种自满情绪。有的人认为,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生产水平差不多了,对国家贡献差不多了,保住现有的成绩就行了。党支部认为,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这种“差不多”和“增产到顶”的思想,反映了领导班子思想上有骄傲自满情绪,这对于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夺取更大胜利,妨碍极大。于是,他们决定发动群众,实行开门整风。
支部的同志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大教导,学习毛主席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学习和时局》两篇重要著作,并且和群众一起分析和总结了第六生产队过去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大家谈到,第六生产队一九六七年以前,革命和生产一直跑在其他生产队的前面,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社员的收入也是全大队最高的。一九六八年,这个队的干部产生了骄傲情绪,放松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工作上松松垮垮,结果造成大减产,落到全大队最后一名。一九六九年他们吸取了教训,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决反对骄傲情绪,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就又重新跨进先进的行列。回顾六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说:有了骄傲自满,路线就偏,人就变懒,地就减产;一定要把骄傲自满换成谦虚谨慎,才能继续前进。
大家提高了觉悟,又进一步找差距。他们分析,一九六九年化林大队虽然棉花产量比较高,但粮食平均亩产才七百多斤,还没有达到《纲要》规定的指标,林、牧、副等项生产也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党支部经过开门整风找出了差距,便带领群众继续大搞小型水利,治山改土,植树造林,养猪积肥,苦干了一冬春,为夺取一九七○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打下了基础。
事在人为,地在人种
化林大队党支部在继续前进的过程中,紧紧抓了革命大批判,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广泛宣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并且开展了粮、棉、油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排挤的大辩论。在辩论中,有的人认为,“又要粮食高产,又要棉花、油菜也高产,那能一个巴掌按住几条鱼?”针对这种片面的观点,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分析粮食和棉花、油菜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在土地、肥料、劳力等具体安排上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可是,事在人为,地在人种,只要全面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增产潜力,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这样,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促进粮食、棉花、油菜生产的全面发展。
他们首先合理安排了劳动力。农忙时,大家全力以赴,抓好粮棉油生产;农闲时,根据社员的体力强弱和特长,组成专业队,开展兴修水利、治山改土、植树造林等活动。为了适应全面发展的需要,他们常年固定了少量人员,分别负责副业加工、畜牧业、护林等方面的工作,还组织了棉花、油菜等科研小组,出主意,想办法,从生产技术上进行指导,使各项工作都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对于生产中出现的其他矛盾,化林大队党支部都发动群众认真加以解决。粮棉油要高产,都需要种在好地上,没有那么多好地怎么办?贫下中农说:“棉花、油菜挤粮食的好地,影响粮食生产不行;把棉花、油菜种在孬地上,棉、油不能高产也不行。我们要学大寨,向穷山薄土进军。”于是,他们大搞治山改土。对薄土瘦地,就加厚土层;对黄泥粘土,就掺沙改良土壤,这样就改造出了很多好地。粮棉油要高产,都需要肥料,没有那么多肥料怎么办?他们便发动群众大搞养猪积肥,还根据山区特点开展采青积肥。
化林大队在解决粮棉油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中,推动了治山改土、养猪积肥、植树造林、农业机械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去年,化林大队先后遭到干旱、大风、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轮番袭击。但是,灾害吓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他们组织起来,勇敢战斗,终于把这些灾害一个一个地战胜了。
三、四月份,发生了旱象,化林大队的全体干部、社员分成几条战线作战,一方面加强秧田管理,抓好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一方面坚持挑水上山抢救棉苗。五月初,又遭到一场八、九级大风,棉苗吹得象火烤过的一样。遭灾的当天晚上,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手捧红宝书,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一致表示要下定决心,迎着困难冲上去!第二天,他们就带领社员到棉田去补苗,死多少就补多少,有的补过三四次未成活,也不灰心,直到成活为止,终于保证了全苗。他们还适时灌水和施肥,精心管理油菜。旱象持续了几个月,干部和社员硬是天天肩膀不离扁担,坚持挑水浇地。他们说:“今年的粮食、棉花和油菜是种在我们肩膀上的,我们要用铁肩挑出个粮、棉、油齐高产来!”
由于天旱,去年虫灾特别严重。在虫害面前,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提出了“连续作战,虫口夺粮!虫口夺棉!虫口夺油!”的战斗口号,发动群众大打灭虫的“人民战争”。他们除了组织治虫专业队,大造土农药,进行药物防治外,还组织儿童们下田捕捉害虫,终于消灭了虫害。他们还战胜了兽害和阴雨,结果夺得了丰产丰收。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在成绩面前反骄破满 在灾害面前顽强斗争
郭庄大队粮食亩产过千斤,棉花亩产一百八十五斤,为国家做出了新贡献
据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萧县郭庄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在成绩面前反骄破满,不断前进,在灾害面前顽强斗争,夺得粮、棉丰收。一九七○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八十五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四。去年,全大队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十万斤,交售皮棉八万斤,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新贡献。
郭庄大队地处淮北平原,一千七百五十多亩耕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盐碱地。一九六四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二十多斤,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三十一斤。从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以来,广大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大寨大队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理盐碱,改良土壤。粮棉连年增产。从一九六八年以来,全大队粮棉亩产连续两年超《纲要》,成为安徽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在成绩面前,在赞扬声中,郭庄大队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都把成绩作为继续革命的起点,把荣誉作为鞭策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决心夺取粮棉高产更高产,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也有少数人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认为在盐碱窝里能取得这样的产量,真是猴子爬到了旗杆尖——到顶了。
大队党支部认为这种思想是继续革命自觉性不强的表现,是为革命种田还是种田为自己两种思想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反映。这种思想表现在少数人身上,根子却在领导班子之中。于是他们首先狠抓了领导班子自身思想革命化,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本大队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开门整风,发动群众,揭露矛盾,批判领导班子中的骄傲自满情绪。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大摆骄傲自满的表现,大议骄傲自满的危害,大挖骄傲自满的根源。大家普遍感到,郭庄大队同过去比,产量是有所提高,但是同先进单位比,同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更大贡献的要求比,还相差很远,必须谦虚谨慎,继续前进。经过学习,干部和群众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大提高一步,提出了“郭庄学大寨,郭庄学全省,紧跟毛主席,不断攀高峰”的战斗口号。
去年四月上旬棉花播种时期,天旱地干,影响下种。是靠天等雨播种,还是抗灾播种?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的教导,大大提高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全队男女老少齐出动,群策群力,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抗旱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早苗、全苗,为夺取棉花丰收打下了基础。
七月上旬,棉花和秋粮作物长势喜人,突然遭到一场严重的风雹灾害,高秆粮食作物被刮倒,棉花枝条被打光,棉株全部倒伏。在严重灾害面前,有的社员认为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对抗灾夺丰收信心不足。大队党支部立即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互相转化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只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努力创造条件,矛盾就能够转化,由受灾减产变成抗灾增产。他们把棉株一棵棵扶起来,培土,追肥,灌水,精心管理,使棉花又吐出了新叶,茁壮生长。
正当灾后棉花加强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突然连续下了八天暴雨。由于温度高,湿度大,伏桃脱落。接着又一连阴雨二十多天,由于雨前追施了化肥,棉花得雨后疯长,造成棉田荫蔽,中部蕾铃大量脱落。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宏杰带领全大队四百多名社员,冒着大雨,全力排涝,减轻灾情。为增加棉田通风透光,减少烂铃、落蕾和控制疯长,他们采取挖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涝防渍;推株拼垄,打老叶,剪空果枝;普遍点涂“九二○”农药和喷洒矮壮素等紧急措施。为了保证受灾不减产,他们抓紧追肥,加强管理,确保棉花后期生长,赢得秋桃盖顶,以秋桃补伏桃,夺得了棉花丰收。
郭庄大队在实践中体会到:棉花增产,备播是前提,苗全是基础,治虫是保证,管理是关键。他们在夺取一九七○年棉花高产中,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他们的做法是:
一、大面积推广棉花营养钵育苗,保证早苗全苗。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早,移栽成活率高,播种不受旱涝影响,特别在盐碱地上可以避碱保苗,同时育苗集中,便于管理和防治苗期病虫害,稳长早发,增加伏前桃,改变“三桃”比例,达到早熟高产,品质优良。
二、狠抓合理密植。郭庄大队在经过连续几年治碱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照土、肥、水等条件合理密植。
三、狠抓治虫,积极防治病虫害。
四、狠抓保桃工作。郭庄大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制成了“九二○”农药。用“九二○”点涂棉花,保蕾成桃。去年全大队点涂“九二○”面积达二千亩次,棉花增产百分之十左右。


第3版()
专栏:

活学活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伟大学说
杨树湾子公社战胜自然灾害夺得粮棉高产
据新华社沈阳电 被誉为古长城外高寒山区粮棉双高产红旗的辽宁省建昌县杨树湾子公社,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连续五年亩产皮棉超过百斤的基础上,去年又战胜自然灾害,夺得了粮棉双高产。
一九七○年,全公社五千四百多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八斤,比一九六九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八;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比一九六九年有所减少,但总产量仍增加一百多万斤,平均亩产提高了百分之十八以上,粮棉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杨树湾子公社在土质瘠薄的高寒山区夺得粮棉双高产,光荣地出席了一九七○年春季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有的干部和社员曾产生自满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针对这些思想,公社革委会去年举办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社员参加的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伟大教导,批判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引导大家同大寨大队等先进单位比思想,比干劲,比贡献。通过学习、批判和对比活动,提高了大家继续革命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为革命种田的思想。
去年四月,杨树湾子公社春旱严重,给棉花播种带来很大困难。是靠天等雨,还是抗旱播种?这个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响亮地提出了“抗旱抗到天低头,保苗保到大丰收”的战斗口号。男女老幼齐上阵,群策群力,挖深井,截河水,每天出动五千多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任绍芬带领卡路营子大队三百名男女劳力,打着灯笼火把,搬石头,砌渠坝,奋战一夜,修成了一条三百米长的自流灌渠,保证了本大队种棉用水,还支援其他兄弟队。全公社十个大队、九十二个生产队奋战了七天,终于征服了春旱,胜利完成播种计划,保证了全苗。经过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棉苗绿油油,齐刷刷,长势喜人。进入六月下旬,正是棉花现蕾季节,又发生了蚜虫,几天时间大片棉苗卷叶,由绿变黄。在新的困难面前,公社革委会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革委会全体成员分头深入到受灾严重的生产队,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群众战斗在灭虫前线。大家怀着“多保一株棉,多产一斤花,多作一份贡献”的决心,开展虫口夺棉的战斗,扑灭了虫灾,保住了棉苗。秋季,正当粮食作物灌浆,棉花增蕾保桃的关键时候,又遇到了三十七天的秋旱,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树雄心,立壮志,战胜秋旱,保证了粮食作物灌浆和棉花的成蕾、成桃,为夺取粮棉双高产打下可靠的基础。
为了解决棉种退化的问题,这个公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了棉花种籽基地——原种场。办场初期,他们不懂技术,没有设备,缺少技术人员,但是,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信,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泥腿子一定能培育出原种来。大家一条心,一股劲,没有设备,就自己动手,因陋就简,修旧利废,以土代洋;缺乏技术人员,他们就挑选有实践经验的老农、干部和知识青年;不懂技术,就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学习,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逐步掌握科学实验的主动权。这样,他们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多快好省地建成了两个原种场。一九七○年收获高产棉花原种八万多斤,除本公社留用外,还支援了本县和全国许多棉区社队。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简报”要简还要减
目前,在我们这里有一股办“简报”的风气。什么“生产简报”、“商业简报”、“工业简报”、“学哲学简报”、“科技简报”等等,光县直机关就不下十余种。
“简报”多,内容杂,“简报”办成了“繁报”,变成了材料堆。我们认为,为了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对“简报”应来一个精简。
当然,办“简报”是交流经验、推动工作的一种办法,办得好,对指导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门门办“简报”,事事上“简报”,往往造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中心工作不突出”的局面。更何况有些办“简报”的人,往往是电话机上定题目,办公桌上出材料,以想当然代替调查研究,脱离实际,有很大的片面性。毛主席历来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写短文。我们劝这些办“简报”的同志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下决心裁减“简报”。
一个革命化的机关,应该是“精兵简政”的机关。领导干部应该走出办公室,迈开两脚,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抓典型,总结实际的经验,用以指导面上的工作;不要把很多精力使在办“简报”上。 山东寿光县 梁小兵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管好储备粮
目前,气温逐渐上升,如何管好储备粮,是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前年,我们大队第二生产队为了腾场,仓促地把一些还没晒干的粮食入了库。入库后,又管理得不好,结果,到春天粮食发热,有一小部分粮食发了霉。发现以后,生产队及时采取了措施,才减少了损失。
最近,我们发现有的社队的储备粮由于管理不好,已发现有潮湿、发热现象,有个别生产队的储备粮已发霉。
我们建议各社队领导干部,要把管好储备粮提高到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方针的高度来认识,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管好储备粮。当前,应认真检查一次储备粮。如发现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储备粮颗粒无损。
河北省武清县城关公社里仁街大队贫农社员 勾景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