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作风是无形的巨大力量
——中共山东省乳山县委狠抓思想、作风建设
乳山县曾经三次作出关于改进作风的决定。为什么他们这样重视作风问题呢?实践使他们认识到,作风问题,并不单纯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能不能保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的问题,也是坚持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问题。
乳山县过去的工作,不但在全省不算出色,就是在所在的烟台地区,也只能排在大多数县的后面。近年来,由于县委会领导成员把改进作风作为思想革命化的重要内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的经验,提高了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使全县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跃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虚心向群众学习 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
开始,有的人认为,只要到基层去,就是转变作风了。其实不然。到了基层,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还是站在群众之上指手画脚?是把群众看成真正的英雄,还是把自己看成英雄?指导思想不同,得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一位常委在深入基层中三次碰钉子的教训,深刻地教育了县委“一班人”。这位同志一直做农村工作,自认为熟悉农业,不注意向群众学习,结果闹出了笑话。一次,他帮助生产队作渠道规划,为了使地块整齐好看,就提出把渠道拐弯的地方修成直角。贫下中农说:“直角影响流速,容易冲垮渠道。”他的意见被否定了。又一次,他参加深翻土地,没有了解情况,就提出了不适当的深度要求。贫下中农说:“你别看这地表面很平,好土只有尺把厚,下边全是黑胶泥。土层打乱了,几年不长庄稼。”他的话又没有说到点子上。再一次,在一个围海造田的工地上,他看到社员在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天气中进行大坝合龙,就想批评工地负责人不关心群众。工地负责人察觉了他有意见,解释说:“这两天潮位低,又刮北风,潮水更小,正是大坝合龙的好机会。”他又差点说错话,感到很惭愧。
这位同志为什么三次都没有提出正确的领导意见?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群众路线的教导,认识到,吃亏在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群众,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没有摆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他接受这个教训,以后在白沙滩六村屯大队蹲点中,老老实实拜贫下中农为师,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了正确的领导意见。
六村屯大队早就议论着改河造田。可是,有人主张改主河道,有人主张改副河道,七嘴八舌,意见很多,致使改河成了纸上谈兵。这次,在大队蹲点的那位常委没有凭想当然说话,而是走访了许多贫下中农,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干部、社员一起沿河道进行勘察,终于弄清了截断主河道,用工多些,但河流直,后患少;截断副河道,用工少些,但河流弯,雨季容易淹没两岸作物。他和社员一起研究了两个方案的利弊,大家一致同意截断主河道。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结果改河造田三百多亩。群众称赞说:县委领导同志帮助我们解决了几年没有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这位常委在县委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上,讲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件事,县委的同志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转变作风,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正确的领导意见,只有调查研究,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形成,而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也只有善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才能带领群众前进。
从实际出发 才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毛主席教导说:“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全国一派大好形势的激励下,乳山县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很高。怎样正确地发挥群众的这种积极性?乳山县委的一条经验,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县委有一位领导同志看到一个兄弟县用了八十天时间,就造出了三百台“二九○”型柴油机,心里非常羡慕。于是来了个照葫芦画瓢,提出乳山县用半年时间,制造一百五十台“二九○”型柴油机的计划。但是乳山县的工业基础本来很差,既没有原材料,又缺少技术力量。只好派人到处采购,到处求援,费了好大力气才造出两台,而且质量不过关,群众有意见。通过这件事,县委认识到,办事情,干劲一定要有,但要从实际出发。离开实际条件,单从主观愿望出发,必然犯主观主义错误。
乳山县委接受了这个教训,办事情就更注意了需要和可能相结合,领导的积极性同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乳山寨围海造田工程,就是这种结合的生动一例。这里海滩地势条件好,很适合围海造田,当地群众和公社干部早就有治理海滩的要求,县委积极支持他们提出的围海造田计划。按照原勘测方案,拦潮大坝要拐一个弯,甩开一段海水比较深的地方,造田七千多亩。在施工中,不少群众提出把大坝拉直,直通一个叫“瞭岛嘴”的地方,可以造田一万亩。县委认为这个意见好,支持了这个意见。群众有劲头,领导决心大。这个工程搞得热火朝天,今年就可以初见成效,种植两千亩。
在兴建农田水利中,凡是经过努力能够办到的,他们就努力去做,有些暂时办不到的事,他们不勉强去做。比如,去年有的同志建议马上修建巫山水库,认为这个水库蓄水量达四千五百万方,一下就可以解决九个公社的农田灌溉问题。有的同志则认为这个水库应该推迟一些时候再修,理由是工程很大,还涉及邻县的一些社队,要迁走七百多户,淹没两千多亩土地;而且渠道漫长,工程复杂,一时不能受益。建议根据每个公社都有水源的情况,塘、坝、库相结合,能搞什么就先搞什么,这样便于社、队自己动手,既花钱少,又受益快。县委说服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志,同意了后一种意见。结果,去年全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得又快、又好。
这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使县委逐步认识到,要树立一种革命的好作风,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成功里找到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端正思想,做好工作,不断前进。
认真调查研究 才能正确执行革命路线
作风问题,是关系到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作风不正,就不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县委书记孙树琦从抓改变马石山面貌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
马石山是胶东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当年抗日军民为了保卫马石山创造了许多英雄业绩,不少同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旧县委由于执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嫌这个地方“山高路险地方穷”,领导干部长期不到这里来,群众有困难得不到解决,使马石山变成了全县的落后地区。
县革委会成立后,决心改变马石山的落后面貌。一九六八年冬天,孙树琦同志来到马石山。他看到这个地方分属几个公社管,谁也管不到,就提议成立一个山区公社——马石店公社。可是,这样做,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有的公社干部还不安心工作,又带来了新问题。孙树琦同志反复地进行了思考。他想到,自己虽然亲自到了一趟马石山,但没有深入到贫下中农中间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上找问题。而且,成立公社的时候,又缺乏对公社干部进行路线教育。这件事使他受到了教育,光是走出领导机关,而不真正钻进去,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还是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的。于是,他又连续四次到马石山,带领公社干部到贫下中农中去,调查马石山落后的原因,征求群众对于改变马石山面貌的意见。他跋山涉水,走遍了每个偏僻的山村。当年的老民兵模范栾忠孔热情地对他说:“改变马石山的面貌要抓两件事:一是要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教育群众,使大家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二是在乳山河上游建一座水库,固定河床,保持水土,利用老河滩造田。”栾忠孔的这番话,使他很受启发,他就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调查研究,不但掌握了大量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第一手材料,找到了许多改变马石山落后面貌的好办法、好经验。而且革命前辈在这个地方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教育了他,也教育了公社干部。他们说,革命先烈为保卫马石山不怕流血,我们为建设马石山难道还怕流汗!从此,扑下身子和群众一起,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不到两年时间,就使马石山的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乳山县委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的教导,在深入基层中,认真调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不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总结经验。近两年来,他们总结和推广了不少群众创造的好经验。例如,一九六九年,全县生猪下降。县委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作出了不准阉割母猪和不准仔猪外流的规定,但并没有使情况好转。后来县委的几个主要领导同志带领二十多名干部,调查了一百四十一个大队,他们发现凤西庄大队的生猪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很大发展。县委帮助这个大队总结了加强领导、落实养猪政策和发展糖化饲料三条经验,并在这里办了三期全县大队干部学习班,推广他们的经验,使全县生猪饲养量很快增长,到一九七○年年底,比前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
县委作风的转变,带动了各级干部
毛主席教导说:“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乳山县委经过正反两方面的反复教育,逐渐懂得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可以用行动说话,但不能用说话代替行动。去年秋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山洪暴发,还没有竣工的花家疃水库拦水大坝出现了险情。如果大坝崩裂,库水和山洪一起滚卷下泄,就会把水库下游的十几个大队刷平。听到消息,县委常委王绍华冒着大风雨,不顾生命危险,三次渡过浪涛汹涌的黄垒河,几次被巨浪裹进漩涡,来到大坝上和社员一起抢险。他的这种行动,使社员们十分感动,他们表示:“有县委领导和我们在一起,人在大坝在!”
乳山县委领导作风的转变,在各级干部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县里各行各业的干部都主动地跟着县委领导同志的脚步深入到地头山村,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勤务员。马石山区过去县委领导不去,群众也就看不见商业、文化、医疗卫生人员的足迹。社员吃盐穿布要来回跑五十里。现在供销社定期送货上山,并在山区设上门市部,各大队都有了代销点。县电影队的同志也背上电影机、发电机爬山越岭给社员放映电影。卫生部门在这里设立了卫生院。群众赞扬说,县委领导下来一个人,带下来了一大片。
过去,在有些农村干部中,有两件“老大难”的问题。一是有的人不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二是有些干部干完一年就等着换班,县委每年都要花很大力量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县委领导同志用自己的带头行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县委副书记冯春到夏村公社井子大队去蹲点,天不亮他就下地去劳动,他到省里开会一个月,回来把背包放在办公室,就骑上自行车赶到离县六十里的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在县委领导干部继续革命的精神鼓舞下,有的公社干部也背起了粪筐,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更闲不住了。县委领导既有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又有扎扎实实的作风;既有全县的远景规划,又脚踏实地从现实做起。一些基层干部看到县委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前头,再也不提“撂挑子”的事了。他们说,这样干,越干越有劲。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群众的革命实践不断推动县委改进领导作风,县委领导作风的改进又推动着群众去创造更先进的事迹。经过这样不断反复,一次比一次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山东省革委会报道组
烟台地区革委会报道组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学哲学 用哲学

真知来源于实践
北京部队某部政委 顾学文
一连是个几年没评上四好的“后进”连队。我和几个同志到这个连队蹲点,推动四好运动。我想,这些同志来自基层,做政治思想工作有经验,依靠他们做工作就行了。这样,我就没有深入调查。后来,我又把过去在三连蹲点时总结出来的几条经验照搬过来,制定了一连创四好的规划,到各班排举办学习班,开座谈会,号召一连向三连学习。我们满以为一连的四好运动一定会开展起来。可是,事与愿违,几周过去了,还不见好效果。我又召开大会、小会,反复宣传三连创四好的经验。结果,还不见群众的行动。
我很纳闷,三连的经验是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什么在一连行不通?后来,一个战士对我说:“简单地套用三连的经验,不根据一连的实际情况,你们就是喊破了嗓子,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战士的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不作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的毛病。于是,我们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对三连与一连进行分析、比较。我们感到三连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对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认识比较明确,干部与战士关系比较正常,能够一分为二地对待成绩和缺点;而一连领导班子不够团结,有的干部头脑中还有一些“包袱”,对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认识不够明确,政治与业务关系摆得不正。这说明,三连与一连基础不一样,问题也不一样。毛主席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没有按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取得一点经验,就沾沾自喜,使自己陷入盲目性。不深入实际作调查研究,靠主观想象,根据一时一地取得的经验就制定方案,给群众划框框,束缚了群众的积极性,这样怎么能不碰壁呢?这使我认识到,如果只凭“老经验”办事,就会使自己的思想脱离实际,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办法就会转化为没办法,有经验就会转化为没经验,好条件也会引出坏的结果来。
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坚持群众路线,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的教导,我狠斗了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我们走到战士中间去,广泛征求意见,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后来,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议,总结了不突出政治的经验教训,并依据群众的意见,结合连队的实际情况,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学习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开展革命大批判;举办干部学习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团结;开门整风,发动群众讨论政治与业务的关系,讲评突出政治的情况。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明确了方向,努力创四好。后来,一连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全团的“后进”单位,成为全团的四好连队之一。
我在一连蹲点的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逐渐认识到:要取得真知,做好工作,正确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不能自以为是,必须战斗在第一线,广泛接触群众,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附图片)
解放军总后勤部某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老红军女战士黄云同志,经常和新老干部一起座谈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情况熟也要调查研究
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政委 袁仲培
我们团有个执行生产任务的连队,领导班子新,工作经验少,我经常去帮助他们。后来,感到情况熟了,领导班子工作得力了,就没有再去。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反映这个连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些偏。我想:这个连队领导有办法,群众干劲大,粮食打得多,党员发展快,怎么能说是“路线偏了”呢?我不以为然。直到去年六月份,一位党委常委到这个连队蹲点,发现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我再次去做调查研究,才了解到:这个连队取得成绩后,少数干部产生了“粮食打得多,四好跑不了”的思想,只抓锄头,不抓人头,放松了连队的思想建设。
开始,我为什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
毛主席教导说:“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我就是背上了“情况熟”的包袱,陷入了盲目性。只知道过去的情况,不了解后来的变化,用老眼光看问题,凭老情况作结论,怎么能不脱离实际呢?再说,自己原来了解的情况,也有片面性,只看到干部决心大,干劲足,没有看到存在着“生产连队,就是要多打粮食”的思想苗头。这说明自己对这个连队只是一知半解。这使我深深感到,过去情况熟,只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但不能作为实行正确领导的唯一依据。“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连队四好建设的形势在不断发展,两条路线斗争在不断深入,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获得新认识。
得了教训,提高了认识,深入实际的自觉性就增强了。去年八月份,党委决定由我抓营连干部的思想建设。我在部队时间较长,对营连干部的情况比较熟悉。可是,我不满足,重新摸索。我走了十多个连队,召开了十多个座谈会,终于比较好地熟悉了全团连以上干部的思想情况,取得了发言权。我针对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先后召集营连干部进行了四次讲评,并对十多个同志作了具体帮助。有个干部对怎样当好副连长感到困难。我就跟他谈心,一起学习两个“决议”。以后,他在连队处处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受到战士们的好评。
实践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际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掌握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和唯心论,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从而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