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狠抓后进队 先进经验才能推得开
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发展,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成批涌现。有些地方,点上的经验已经在面上推广开来,局面迅速改观;也有些地方,点上的经验长期推不开,虽有少数先进的点,但面上的工作还是上不去。如何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真正做到以点带面,仍然是当前深入开展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里发表的新乡等地的几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经验:要使先进典型经验推得开,必须狠抓后进队的工作。抓后进队,一定要抓紧阶级斗争,搞好革命大批判,突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解决领导班子的革命化问题。县、社领导要破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队;要满腔热情,不怕艰苦,深入后进队,进行调查研究,一个队一个队地帮助解决问题。只有下硬功夫,才能真正打开局面,把点的先进经验推广到面上去。 ——编者
“老大难”并不难
河南省新乡县革委会
抓两头带中间,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点理解不深,实践不够,片面地以为只要抓住先进,树立样板,号召后进向先进学习,就能改变局面,因而对先进队只是单纯地表扬,对后进队不去具体帮助,而是批评指责,结果造成了一些先进队听不得批评,骄傲自满;一些后进队越来越没信心,认为领导上偏心,产生了对立情绪;中间队则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认为后进队是谁也啃不动的“老大难”。
一九六九年初,我们在分析全县学大寨群众运动形势时,发现有七十个粮棉产量低的后进队,拖着全县的
“腿”。这些后进队为什么会后进?从那里下手才能把它们转变过来?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个队一个队深入下去做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队里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没搞好,也有的队是坏人在掌权,不但不能带领群众学大寨,反而成了群众学大寨的阻力。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过去主观上也想帮助这些后进队摘掉后进的帽子,可是就偏偏没有认真去解决这些后进队的领导班子问题。通过这样一调查,我们才觉察到问题发生在下面,原因在我们县的领导上。
过去,我们对后进队的认识是片面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总以为后进队是生产落后,经济落后,群众落后,而没有看到这些队实质上是政治落后,领导班子落后,没有把改变后进队的面貌看作是一场严肃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只看到后进队落后的一面,没看到后进队的群众和多数干部要求革命、要求改变面貌的迫切愿望,不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他们,而是平时不管他们,单纯地批评他们,指责他们。
为什么不能正确对待后进队?主要是我们领导思想作风有问题。有人认为抓先进是“经验现成,上边重视,下边欢迎”;抓后进是“问题多,麻烦多,搞得不好是非多”,只想去先进队,不去后进队。因此,要抓好后进队,必须从改造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做起,从破除我们头脑里的形而上学做起。
提高认识以后,我们在抓好先进队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后进队上。县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二百五十多名干部分头到后进队蹲点,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认真搞好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我们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发动群众揭开队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盖子;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清除了混进领导班子里的极少数坏人,教育了犯错误的干部。贫下中农说:“过去我们队里生产落后,不是人不干,不是地不产,而是阶级敌人在捣乱”。一抓阶级斗争,后进队的面貌就迅速发生变化。一九七○年,七十个后进队的粮棉平均亩产量已经超过了全县其他社队的平均产量,粮食亩产五百一十八斤,棉花亩产一百五十斤。
一批后进队赶上来,震动了先进队,促进了中间队,在全县造成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形势。戚庄大队一九六八年的棉花亩产量只有一百八十多斤,去年一跃增长到二百二十二斤,超过了全县的棉花高产样板队刘庄。多年来踏步不前的老先进队刘庄大队也坐不住了,经过努力,棉花产量提高到二百斤以上,做到了先进更先进。全县出现了大面积丰产的新局面。实践证明:“老大难”并不难,只要领导转变作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抓住关键问题,“老大难”就会很快大改观。


第3版()
专栏:

一分为二看待后进队
陕西省西安市郊区革委会 谷世健
我们这里是城市郊区,过去曾经片面地认为:郊区阶级斗争复杂,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学大寨很困难,似乎“低产有理”。
去年我们以上海郊区为榜样,认真找差距。上海郊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是我们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有问题。认识提高后,我们便抓住城市郊区特点,充分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资本主义倾向,扎扎实实地学大寨。我们以坝桥公社谢一大队和谢二大队为点,进行两条路线斗争的对比教育,狠抓对后进队领导班子的改造。
谢一大队是个先进典型,他们以大寨为榜样,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狠抓阶级斗争,生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日益发展。谢二大队和谢一大队地连地,条件大致相同,但由于领导班子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资本主义思想滋长起来,生产下降,成了一个“老大难”队。
为什么条件大致相同的两个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们到这两个队进行了调查,活生生的事实进一步教育了我们,关键在基层领导班子上。而基层领导班子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原因又在我们领导思想上。我们过去既没有正确对待先进队,也没有正确对待后进队。对谢一大队,表扬得多,帮助找差距、总结经验少,他们的经验没推开,本身的进步也受到影响。对谢二大队,我们也没有及时帮助总结“上不去”的教训,没有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只是盯住他们的落后面,单纯地批评指责,使这个队的干部和群众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们离谢一大队那么近,也不去学。我们认识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抓住这两个点,认真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并召开了全郊区范围的大会,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用这两个队的材料对大家进行路线教育。谢一大队干部上台讲用,讲出“社会主义道路无限好”;谢二大队干部上台斗私批修,讲出“资本主义道路害死人”。我们也当场作了自我批评。这次会对广大基层干部震动很大。
谢二大队干部回去以后,认真带领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狠抓阶级斗争,狠抓革命大批判,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去年春种时,他们棉花种植任务比谢一大队提前一天完成。我们便及时在谢二大队召开了现场会。群众反映:“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对他们鼓舞很大。我们狠抓了这个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有了进步就加以表扬,有了问题就帮助解决。群众高兴地说:“一分为二辩证法,改造世界威力大,举旗抓纲促转化,谢二盛开大寨花。”去年,谢二大队亩产量增加近一倍。谢二大队的变化,反转来又促进了谢一大队,他们提出“谢二上来了,我们怎么办?”两个大队你追我赶,共同前进。
我们运用谢一大队和谢二大队的经验,狠抓其他大队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取得显著的效果。


第3版()
专栏:

用什么态度对待后进队?
安徽省临泉县革委会 胡泉
我们临泉县原是淮北的一个穷县,易涝易旱,多灾低产。去年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全县粮食亩产超《纲要》,棉花过百斤,油料大发展。
为什么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用先进典型引路,远学大寨,近学本地先进队,狠抓了对后进队领导班子的教育和改造。我们县有个后常湾二队,一九六九年奋发图强学大寨,苦战一年大变样,粮食大幅度增长,棉花由亩产四十五斤猛增到一百五十四斤。这个队为什么能上去?就因为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狠抓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开展了两条路线斗争,批判了无所作为的思想。县革委会从这个典型经验中受到很大启示,决心下功夫搞好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
我们对全县后进队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查摸底,认识到真正坏人掌权的是极少数。这些队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多数积极参加过清匪、反霸、土改、合作化等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有些人以后就不那么积极了。为什么?情况有几种:有的是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不高;有的是在新的革命形势下跟不上趟,继续革命的劲头不大……。他们思想上背着各式各样的包袱,“怕”字当头,因循守旧,对工作应应付付,对阶级斗争马马虎虎,对好人好事不表扬,坏人坏事不斗争,甘当“老好人”,不热心搞社会主义。所谓后进队,有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说明,整顿后进队的领导班子,除了对混进来的极少数坏人必须坚决清除以外,大多数是思想问题,首先要从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抓起。
我们又仔细分析了这些队干部较普遍的活思想,做到对症下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安徽代理人推行的“左”和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没有肃清,有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不清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有些人存在消极情绪,怕负责任。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了两个冬春,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后进队,结合整党建党、“一打三反”运动,对后进队的领导班子一个一个进行整顿。针对过去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开展革命大批判,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针对阶级斗争观念模糊的状况,开展忆苦思甜教育,大揭本村阶级斗争盖子,启发队干部的阶级斗争觉悟;针对他们“怕”字当头、干劲不足的状况,进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教育,激发革命斗志,鼓舞革命干劲,提高他们继续革命的觉悟。这样一来,这些干部的精神状态大变样,落后面貌迅速改观。去年一冬春,我们直接抓了二十二个“老大难”队,有二十个队一年大翻身,粮棉产量超《纲要》。
经过这段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对于后进队,只要认真去抓,问题并不难解决。一些后进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就是我们县的领导没有去认真抓,是我们思想作风上的问题。
用什么态度对待后进队,是满腔热情去帮助、教育和改造,还是绕开走?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第3版()
专栏:

海南岛五指山公社革委会领导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工作,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是公社革委会主任林书孟在田头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抓好基层建设 深入学大寨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干部切实转变领导作风
辽宁省营口县水源公社党委会、革委会,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基层干部。全公社面貌变化很大,去年粮食亩产达八百斤以上。
深入学大寨 必须抓基层
水源公社在学大寨运动中,开始大家对抓基层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的革委会成员认为,经过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基层领导班子该调整的调整了,该加强的加强了,“差不多”了。因此,工作上一般号召多,深入基层少,有时下去也是看一看,转一转。群众一针见血地指出:公社干部一天到晚到处转,任务使劲往下贯,不管底下兑现不兑现。群众的尖锐批评,引起了公社领导的重视。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了大寨的经验,总结了本公社水源大队的经验,一致认为,推广大寨经验,关键是要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农村基层单位,是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基层去落实,革命和生产任务要靠基层干部去领导。只有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大寨经验才能推得开。千抓万抓,不抓好基层建设是白抓;千重要万重要,打好基础最重要。
认识提高之后,公社党委会、革委会迅速作出了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学大寨的决定。他们对全公社二十四个大队进行普遍摸底、分类排队,公社十三名主要领导成员,除留一名常委在机关负责日常工作外,其余都深入第一线,坚持抓基层。他们采用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抓后进队为重点,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这些队的领导班子问题。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他们先后抓了三批点,巩固和提高了两个先进典型,改变了四个后进大队的落后面貌,带动了一批中间大队,推动全公社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断深入发展。
要抓好基层 必须抓根本
抓基层,千头万绪抓什么?水源公社领导成员开始时不太明确。后来,通过认真总结五下东升大队的经验教训,提高了认识。
东升大队原来是水源公社一个“老大难”队,斗、批、改深入不下去,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公社干部曾四次到这个大队蹲点。头两次,只搞了一些生产的具体措施,产量仍然没提高;后两次,针对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单纯解决你、我、他的关系,又没抓到点子上,结果仍然推不动。为什么四下东升都失败了呢?他们经过分析,感到关键在于没找准“病根”,没抓住根本。吸收了前四次的教训,去年夏天,党委副书记冯芝田和一名常委第五次来到东升,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教导,组织队干部和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结合农村整党建党和“一打三反”运动,放手发动群众,大揭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盖子,很快把一个钻进大队领导班子的坏家伙揪了出来,加强了领导班子的革命团结。他们又以这一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为教材,举办各种类型的路线教育学习班,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迅速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过去,这个大队农田基本建设很差,去年领导班子问题解决后,干部积极带领贫下中农为革命战天斗地,一个秋天就挖上、下水线两万米,修成水平条田一千五百亩,翻地一千亩。
由于公社的干部在抓基层中狠抓了根本,突出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一些先进队进一步得到提高,有骄傲自满情绪的,反骄破满继续革命;后进大队中,班子不纯的,进行了整顿,路线分辨不清的,分清了是非,缺乏革命朝气的,鼓起了革命干劲。全公社呈现出一派“先进更先进,中间赶先进,后进大改观”的大好形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抓基层 必须有个好作风
水源公社党委会、革委会在抓基层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革命化的作风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要保证。抓基层必须了解基层,要了解基层,必须扎根基层,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样,才能把基层工作抓好,学大寨运动才能深入一步。
有些公社主要领导成员开始蹲点还能蹲得住,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些人又慢慢“浮”了上来。什么原因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公社会议太多,面上事务性工作牵扯太大。于是,公社党委会、革委会做了认真讨论研究,采取了有效措施:可开可不开的会一律不开,能在基层开现场会的决不到上面开,能开小会的决不开大会,能开短会的决不开长会,切实改变作风,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领导。除重大问题集中上来讨论决定外,一般性事务性工作均由值班常委处理,定期向公社党委会和革委会汇报。这样做以后,排除了各种干扰,克服了点、面工作的矛盾,使主要领导成员有较多的时间蹲在基层,扎扎实实抓好工作。公社十三名主要领导成员中,绝大多数做到长期蹲在生产队,有效地保证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过细地做工作。要过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水源公社领导成员在抓基层的过程中,牢记毛主席这一教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了解基层、建设基层的主动权。他们还经常登门向群众征求意见,听取批评,努力改造世界观。公社党委副书记王世乡同志,开始蹲点时有个“怕”字,怕陷进点里拔不出腿,怕弄不好“沾包”。后来他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到群众中斗私批修,争取群众的帮助,和群众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搞对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克服了错误思想,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营口市革委会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