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个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强堡垒
——记安徽省利辛县柳西大队党支部坚持两条路线斗争的事迹
编者按 柳西大队党支部坚持两条路线斗争的事迹,值得一读。
柳西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孙邦昌同志带领下,在农村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一次又一次战胜妖风恶浪,勇敢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当前“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们又不顾个人得失,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认真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是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立场和应该发扬的党的优良作风。
党在农村的每一个支部,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堡垒。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党性立场,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勇敢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辽阔的淮北平原上,飘扬着一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这就是安徽省利辛县的柳西大队。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十多年来,带领柳西的干部和社员群众,顶妖风,战恶浪,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勇敢捍卫、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一个黄土砂礓地、十年九淹老灾窝的柳西大队,变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集体。人的精神面貌和自然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粮、棉亩产量连续五年超过《纲要》。去年,粮食亩产量跃过千斤,棉花亩产也增长到一百二十五斤。六年间,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粮食六百零六万斤,平均每户提供商品粮五千多斤。贫下中农赞誉党支部的同志们是一批“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带头人”,赞誉党支部书记孙邦昌同志是一个“勇敢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书记”。
顶住妖风 战胜恶浪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咱贫下中农的生命线,没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没有咱柳西的今天。”这是柳西贫下中农最深切的体会。柳西大队党支部和孙邦昌同志,在农村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一次又一次地顶妖风,战恶浪,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勇敢地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一九五五年,当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大砍合作社妖风时,孙邦昌向群众宣传说:“办社是毛主席的号召,没有毛主席的指示咱就是不散!”
一九五八年,正当广大群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的时候,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大刮形“左”实右的歪风。当时,有人不适当地要柳西播种小麦下过多的种子。孙邦昌这个庄稼人,清楚地知道这是胡闹,坚决顶住,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下种。
一九六一年秋季,旧阜阳地委曾派工作组,到柳西搞分田到户的试点,胡说什么“责任田”有“十大优越性”。党支部和柳西贫下中农坚决顶了回去。他们说:我们不要“十个优越性”,只要社会主义一个优越性。那些人恼羞成怒,批评孙邦昌“不执行党的政策”,要撤他的职,开除他的党籍。有的同志担心地对孙邦昌说:“来头那么大,又是开除,又是撤职,胳膊拧不过大腿,咋办?”孙邦昌也曾经想过,“责任田”是省委的决定,硬顶真有危险。但是,他想到毛主席的教导是“人民公社好”,没有说过分田到户好,就坚定地说:“撤职,撤不掉咱人民公社社员的职;开除,挡不住咱紧跟毛主席干革命。违背毛主席教导的事,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刀架在脖子上咱也不干!”
一九六四年,在“四清”运动中,孙邦昌带领党支部顶住刘少奇的形“左”实右的黑风。他挺身而出,怒斥诬蔑和打击柳西革命干部的工作队。
一九六五年,正当党支部带领全大队社员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开展学大寨运动的时候,刘少奇在安徽的代理人窜到柳西,胡说什么:“你们没山没石头,怎么学大寨?把马喂肥些,牛养壮些,多推些粉就行了!”贫下中农一听就觉得不对味。他们说:“牛马喂得再肥,方向不对,还会走资本主义道路!”党支部当即组织人在柳西村口、路旁,到处都写下“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奋战一年,柳西粮、棉亩产量第一次超过了《纲要》。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真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坚持斗争才能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就无往不胜。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永远如此。
排除干扰 落实政策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经常结合实际,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一言一行都以毛主席的教导作为指南。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就想着毛主席教导的“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碰到挫折的时候,就学习“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当发觉有私心杂念的时候,就学习“老三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学习“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在工作中感到茫无头绪的时候,就学习《矛盾论》,“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使他们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不转向,不迷航。做到事事用毛主席的教导去衡量,用路线斗争的观点作分析,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政策。
在制订一九七○年生产指标和种植计划的时候,党支部就领导干部和社员进行了一场既反对右倾保守又反对形“左”实右的斗争。
柳西大队粮食亩产量连续五年超过《纲要》后,还能不能大幅度增产?能不能在一九六九年亩产六百七十斤的基础上,保收亩产八百斤、争取一千斤?柳西大队领导班子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这坡太陡,上不去,黄土砂礓地上能收六百七十斤,也算“到顶”了;有的同志还说:“咱柳西名声在外,可要扳倒树掏老鸹——拿稳的。”
党支部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具体分析了柳西的情况,认为实现上述目标是可能的;不同的意见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的反映。党支部举办了领导班子和部分群众参加的学习班,引导大家以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武器,运用本大队王郢一队粮食亩产闯过千斤的事实,批判了“爬行主义”和懦夫懒汉世界观,把干部和群众发动起来了。
这时,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有些同志提出,为了争高产要少种黄豆,尽量扩种水稻。党支部注意到,这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如果大家都少种黄豆,国家油料的供应就成问题。党支部又及时召开支委会研究,并把这问题拿到群众中去讨论,引导大家分析了历年水灾、旱灾和本地土质情况,从实际出发,订出了一九七○年合理的种植计划。
柳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经过这样一反一复,划清了“蛮干”、“不干”和好好干的界限,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稳扎稳打地夺得了一九七○年的大幅度增产。
这一年,柳西丰收了。广大干部和社员满怀丰收的喜悦,希望向国家多交售粮食,集体多储备。但有少数干部和社员却希望社员多分一些,少交售、少储备一些。党支部抓住这些活思想,狠批刘少奇“三光四不留”的修正主义黑货,向干部和社员进行丰收不忘支援世界革命、不忘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这一年全大队向国家交售了一百五十万斤粮食,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五十多万斤,还集体储备了几十万斤。同时,又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的教导,使社员收入一般增加百分之十左右。
柳西大队是个先进单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有少数人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理解,他们看到柳西在少量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就说什么是“搞资本主义”。党支部的同志听了这样的议论,丝毫没有动摇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决心。他们认为,柳西每年都保证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也迅速增长,是坚持了“以粮为纲”的。发展经济作物是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对国家、对集体、对社员都有好处,又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他们坚持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使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使党的政策得到落实。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深深体会到,党的政策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具体体现,任何执行政策上的“左”的和右的倾向,都是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都会打击群众的积极性,破坏集体经济。
狠抓根本 突出政治
柳西大队党支部在阶级斗争风浪中前进,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他们深切体会到,在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要经常抓,反复抓,决不能一劳永逸。柳西大队的各个生产队,在学大寨过程中,经过一番整顿教育,健全了领导班子,党支部就以为差不多了。可是马庄生产队的问题,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队原来较落后,在学大寨中,整顿了班子,促进了生产,成为先进队。但没多久,有的干部闹不团结,生产下降。有的同志认为:干部之间闹点意见,不值得大惊小怪;生产上不去,主要是合理密植没有搞好;办法是进一步加强科学种田。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通过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揭矛盾、找根源,终于揪出了利用宗族斗争破坏干部团结的阶级敌人,局势迅速扭转。大队党支部抓住这一活教材,在干部中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提高了干部的觉悟。
柳西党支部在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中,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农民,改造农民。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有个年青的生产队长戴着墨镜,穿着皮鞋,骑着新买的自行车,迎着孙邦昌飞奔而来。一见孙邦昌,急忙跳下车来,得意地问道:“孙书记,我的车子咋样?”孙邦昌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车子漂亮,人的思想可不漂亮!”
孙邦昌来到那个年青队长家里,帮助他办家庭学习班,请老贫农对他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让他娘帮助他回忆解放前逃荒要饭的生活。孙邦昌还领他到解放前他家仅有的一亩多老坟地里,给他讲他家苦难的家史。旧社会贫下中农无权的痛苦,新社会贫下中农掌权的幸福,两相对比,使这个年青干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认真改正,受到了群众的信任。
这个干部的变化,引起了孙邦昌的深思:柳西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经过历次斗争的锻炼,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依然存在,一有机会就要抬头。两种世界观、两条道路的斗争并没有止息,教育农民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啊!党支部更加注意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柳西的干部和社员精神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深入人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大大发扬。年青的饲养员任景常,在公马将要踢到带驹母马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母马。母马得救了,他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七十七岁的饲养员王田章,坚决不要“五保”,要做到“五好”,坚持为革命喂养牲口。他说:“我活一百岁,也要为革命拉套。”这位老人在七十五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委员、生产队长傅怀兰,在因病逝世前的最后一刻,还把队里人请到床前,嘱咐大家要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叮嘱家里人不要忘记地主阶级的剥削,要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模范人物,成为广大贫下中农学习的榜样。
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群众
柳西党支部从实践中体会到,要群众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领导班子必须带头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促进群众思想革命化,领导班子必须带头实现思想革命化。因此,他们非常注意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
柳西党支部的成员,在旧社会绝大多数逃过荒,要过饭,当过长工,受尽阶级苦。他们当干部以后,仍然能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孙邦昌同志当干部二十年,劳动本色不变,长年是一身粗布衣,一双老布鞋。他关心每一个干部的思想,经常启发他们继续革命,不断前进。他经常和支部委员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改造世界观。还开门整风,请贫下中农讲评领导班子。大队党支部有位同志,和孙邦昌同时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并肩战斗了十几年。这位同志看到如今的柳西,十分称心满意。他说:咱柳西就是坐下歇一歇,也够别人赶一阵子。孙邦昌觉得这种思想不对头,就找他谈心。他说:“咱年纪大,又有病,思想保守跟不上,还是靠边吧!”孙邦昌对他说:“陈永贵、贾进才同志革命比咱早,年龄比咱大,还朝气蓬勃干革命哩!”这位同志在孙邦昌帮助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朝气蓬勃干革命。
柳西的领导班子在孙邦昌带领下,紧紧抓住柳西生产斗争的关键——水灾,坚持与大自然搏斗。孙邦昌同志一直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大雨季节,他戴上斗笠,提着棍子,出门察看水情。在暴风雨中度过了两个夏天,踏遍了柳西的坑坑洼洼,掌握了水害的规律,终于和群众一道制订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水计划。隆冬腊月,他们率领斗志昂扬的治水大军,冒风雪,踏冰凌,战斗在工地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宣传员。
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带动了群众的思想革命化。领导班子的革命干劲,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精神。经过连年艰苦奋斗,柳西开挖了二十多条大、中、小沟,长达一百多华里;打了大批机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工程体系,根除了水患和旱灾。昔日贫困荒凉的柳西,正在变成“淮北的江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附图片)
柳西大队党支部积极带领广大贫下中农,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战胜自然灾害,使粮、棉亩产量连年跨《纲要》。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孙邦昌(左二)同支委会成员一起总结“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加强山区资源的收购工作
在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伟大指示指引下,财贸部门的广大革命干部、工作人员,纷纷走出店门,积极组织山区资源,为发展山区经济作出了努力。
但是,有些地区的财贸部门,对山区资源的组织收购,还跟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我们大队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大队地处山区,山岭肥沃,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伟大方针的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积极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连年来发展了竹子五千多亩,每年能产竹四十多万斤。但是由于财贸部门认为大队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调运困难,因而就忽视了对竹子的收购工作,也没有组织我们就地加工成品。几年来,使这五千多亩竹子的产品找不到“出路”,不能起到支援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许多生产队无计划地砍伐,浪费劳动力和毁坏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建议各级财贸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加强对山区资源的调查,扩大收购项目,就地组织收购,积极扶助集体发展山区资源,解决山区资源的“出路”问题。对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要优先收购,并根据一些资源不便运输的具体情况,组织就地加工,以利运输,及时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广东信宜县思贺公社岗坳大队贫下中农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热货”更要高质量
在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下,采矿工业迅猛发展。我厂生产的凿岩机配件,成了当前矿山急需的“热货”。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自己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质量差一点也有人找上门,能对付过去就行了。
“热货”就可以不保证高质量吗?不对!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热货”论者胸无全局,没有考虑到社会主义工业生产过程中,各厂矿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厂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几个或更多厂矿的生产,如果不从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出发,不顾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需要,只考虑自己厂子的产品销路好就不顾质量,那就必然妨害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热货”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急需物资,更要保证高质量。因此,能否保证“热货”的高质量,不是一个厂矿的小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作为“热货”的生产单位,更须胸怀全局,努力抓好产品质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中作出更大贡献。
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质上是头脑里的“骄”字在生产上的反映。思想上滋长了“骄”字,对“热货”陷入了盲目性,自以为奇货可居,生产安于现状,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骄”字是继续革命的绊脚石,是保证“热货”高质量的主要障碍,必须彻底破除。
最近,我们厂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的伟大教导,从思想上反骄破满,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保证了这门“热货”的高质量。 桂林风动工具厂工人


第3版()
专栏:

一个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强堡垒
——记安徽省利辛县柳西大队党支部坚持两条路线斗争的事迹
编者按 柳西大队党支部坚持两条路线斗争的事迹,值得一读。
柳西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孙邦昌同志带领下,在农村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一次又一次战胜妖风恶浪,勇敢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当前“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们又不顾个人得失,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认真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是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立场和应该发扬的党的优良作风。
党在农村的每一个支部,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堡垒。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党性立场,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勇敢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辽阔的淮北平原上,飘扬着一面“农业学大寨”的红旗,这就是安徽省利辛县的柳西大队。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十多年来,带领柳西的干部和社员群众,顶妖风,战恶浪,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勇敢捍卫、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一个黄土砂礓地、十年九淹老灾窝的柳西大队,变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集体。人的精神面貌和自然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粮、棉亩产量连续五年超过《纲要》。去年,粮食亩产量跃过千斤,棉花亩产也增长到一百二十五斤。六年间,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粮食六百零六万斤,平均每户提供商品粮五千多斤。贫下中农赞誉党支部的同志们是一批“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带头人”,赞誉党支部书记孙邦昌同志是一个“勇敢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书记”。
顶住妖风 战胜恶浪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咱贫下中农的生命线,没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没有咱柳西的今天。”这是柳西贫下中农最深切的体会。柳西大队党支部和孙邦昌同志,在农村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一次又一次地顶妖风,战恶浪,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勇敢地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一九五五年,当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大砍合作社妖风时,孙邦昌向群众宣传说:“办社是毛主席的号召,没有毛主席的指示咱就是不散!”
一九五八年,正当广大群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奋勇前进的时候,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大刮形“左”实右的歪风。当时,有人不适当地要柳西播种小麦下过多的种子。孙邦昌这个庄稼人,清楚地知道这是胡闹,坚决顶住,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下种。
一九六一年秋季,旧阜阳地委曾派工作组,到柳西搞分田到户的试点,胡说什么“责任田”有“十大优越性”。党支部和柳西贫下中农坚决顶了回去。他们说:我们不要“十个优越性”,只要社会主义一个优越性。那些人恼羞成怒,批评孙邦昌“不执行党的政策”,要撤他的职,开除他的党籍。有的同志担心地对孙邦昌说:“来头那么大,又是开除,又是撤职,胳膊拧不过大腿,咋办?”孙邦昌也曾经想过,“责任田”是省委的决定,硬顶真有危险。但是,他想到毛主席的教导是“人民公社好”,没有说过分田到户好,就坚定地说:“撤职,撤不掉咱人民公社社员的职;开除,挡不住咱紧跟毛主席干革命。违背毛主席教导的事,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刀架在脖子上咱也不干!”
一九六四年,在“四清”运动中,孙邦昌带领党支部顶住刘少奇的形“左”实右的黑风。他挺身而出,怒斥诬蔑和打击柳西革命干部的工作队。
一九六五年,正当党支部带领全大队社员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开展学大寨运动的时候,刘少奇在安徽的代理人窜到柳西,胡说什么:“你们没山没石头,怎么学大寨?把马喂肥些,牛养壮些,多推些粉就行了!”贫下中农一听就觉得不对味。他们说:“牛马喂得再肥,方向不对,还会走资本主义道路!”党支部当即组织人在柳西村口、路旁,到处都写下“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奋战一年,柳西粮、棉亩产量第一次超过了《纲要》。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真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坚持斗争才能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就无往不胜。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永远如此。
排除干扰 落实政策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经常结合实际,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一言一行都以毛主席的教导作为指南。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就想着毛主席教导的“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碰到挫折的时候,就学习“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当发觉有私心杂念的时候,就学习“老三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学习“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在工作中感到茫无头绪的时候,就学习《矛盾论》,“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使他们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不转向,不迷航。做到事事用毛主席的教导去衡量,用路线斗争的观点作分析,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政策。
在制订一九七○年生产指标和种植计划的时候,党支部就领导干部和社员进行了一场既反对右倾保守又反对形“左”实右的斗争。
柳西大队粮食亩产量连续五年超过《纲要》后,还能不能大幅度增产?能不能在一九六九年亩产六百七十斤的基础上,保收亩产八百斤、争取一千斤?柳西大队领导班子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这坡太陡,上不去,黄土砂礓地上能收六百七十斤,也算“到顶”了;有的同志还说:“咱柳西名声在外,可要扳倒树掏老鸹——拿稳的。”
党支部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具体分析了柳西的情况,认为实现上述目标是可能的;不同的意见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的反映。党支部举办了领导班子和部分群众参加的学习班,引导大家以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武器,运用本大队王郢一队粮食亩产闯过千斤的事实,批判了“爬行主义”和懦夫懒汉世界观,把干部和群众发动起来了。
这时,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有些同志提出,为了争高产要少种黄豆,尽量扩种水稻。党支部注意到,这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如果大家都少种黄豆,国家油料的供应就成问题。党支部又及时召开支委会研究,并把这问题拿到群众中去讨论,引导大家分析了历年水灾、旱灾和本地土质情况,从实际出发,订出了一九七○年合理的种植计划。
柳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经过这样一反一复,划清了“蛮干”、“不干”和好好干的界限,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稳扎稳打地夺得了一九七○年的大幅度增产。
这一年,柳西丰收了。广大干部和社员满怀丰收的喜悦,希望向国家多交售粮食,集体多储备。但有少数干部和社员却希望社员多分一些,少交售、少储备一些。党支部抓住这些活思想,狠批刘少奇“三光四不留”的修正主义黑货,向干部和社员进行丰收不忘支援世界革命、不忘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这一年全大队向国家交售了一百五十万斤粮食,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五十多万斤,还集体储备了几十万斤。同时,又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的教导,使社员收入一般增加百分之十左右。
柳西大队是个先进单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有少数人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理解,他们看到柳西在少量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就说什么是“搞资本主义”。党支部的同志听了这样的议论,丝毫没有动摇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决心。他们认为,柳西每年都保证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也迅速增长,是坚持了“以粮为纲”的。发展经济作物是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对国家、对集体、对社员都有好处,又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他们坚持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使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使党的政策得到落实。
柳西党支部的同志们深深体会到,党的政策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具体体现,任何执行政策上的“左”的和右的倾向,都是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都会打击群众的积极性,破坏集体经济。
狠抓根本 突出政治
柳西大队党支部在阶级斗争风浪中前进,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他们深切体会到,在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要经常抓,反复抓,决不能一劳永逸。柳西大队的各个生产队,在学大寨过程中,经过一番整顿教育,健全了领导班子,党支部就以为差不多了。可是马庄生产队的问题,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队原来较落后,在学大寨中,整顿了班子,促进了生产,成为先进队。但没多久,有的干部闹不团结,生产下降。有的同志认为:干部之间闹点意见,不值得大惊小怪;生产上不去,主要是合理密植没有搞好;办法是进一步加强科学种田。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通过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揭矛盾、找根源,终于揪出了利用宗族斗争破坏干部团结的阶级敌人,局势迅速扭转。大队党支部抓住这一活教材,在干部中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提高了干部的觉悟。
柳西党支部在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中,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农民,改造农民。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有个年青的生产队长戴着墨镜,穿着皮鞋,骑着新买的自行车,迎着孙邦昌飞奔而来。一见孙邦昌,急忙跳下车来,得意地问道:“孙书记,我的车子咋样?”孙邦昌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车子漂亮,人的思想可不漂亮!”
孙邦昌来到那个年青队长家里,帮助他办家庭学习班,请老贫农对他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让他娘帮助他回忆解放前逃荒要饭的生活。孙邦昌还领他到解放前他家仅有的一亩多老坟地里,给他讲他家苦难的家史。旧社会贫下中农无权的痛苦,新社会贫下中农掌权的幸福,两相对比,使这个年青干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认真改正,受到了群众的信任。
这个干部的变化,引起了孙邦昌的深思:柳西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经过历次斗争的锻炼,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依然存在,一有机会就要抬头。两种世界观、两条道路的斗争并没有止息,教育农民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啊!党支部更加注意组织广大干部和社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柳西的干部和社员精神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深入人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大大发扬。年青的饲养员任景常,在公马将要踢到带驹母马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母马。母马得救了,他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七十七岁的饲养员王田章,坚决不要“五保”,要做到“五好”,坚持为革命喂养牲口。他说:“我活一百岁,也要为革命拉套。”这位老人在七十五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委员、生产队长傅怀兰,在因病逝世前的最后一刻,还把队里人请到床前,嘱咐大家要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叮嘱家里人不要忘记地主阶级的剥削,要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模范人物,成为广大贫下中农学习的榜样。
身不离劳动 心不离群众
柳西党支部从实践中体会到,要群众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领导班子必须带头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促进群众思想革命化,领导班子必须带头实现思想革命化。因此,他们非常注意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
柳西党支部的成员,在旧社会绝大多数逃过荒,要过饭,当过长工,受尽阶级苦。他们当干部以后,仍然能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孙邦昌同志当干部二十年,劳动本色不变,长年是一身粗布衣,一双老布鞋。他关心每一个干部的思想,经常启发他们继续革命,不断前进。他经常和支部委员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改造世界观。还开门整风,请贫下中农讲评领导班子。大队党支部有位同志,和孙邦昌同时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并肩战斗了十几年。这位同志看到如今的柳西,十分称心满意。他说:咱柳西就是坐下歇一歇,也够别人赶一阵子。孙邦昌觉得这种思想不对头,就找他谈心。他说:“咱年纪大,又有病,思想保守跟不上,还是靠边吧!”孙邦昌对他说:“陈永贵、贾进才同志革命比咱早,年龄比咱大,还朝气蓬勃干革命哩!”这位同志在孙邦昌帮助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朝气蓬勃干革命。
柳西的领导班子在孙邦昌带领下,紧紧抓住柳西生产斗争的关键——水灾,坚持与大自然搏斗。孙邦昌同志一直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大雨季节,他戴上斗笠,提着棍子,出门察看水情。在暴风雨中度过了两个夏天,踏遍了柳西的坑坑洼洼,掌握了水害的规律,终于和群众一道制订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水计划。隆冬腊月,他们率领斗志昂扬的治水大军,冒风雪,踏冰凌,战斗在工地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宣传员。
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带动了群众的思想革命化。领导班子的革命干劲,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精神。经过连年艰苦奋斗,柳西开挖了二十多条大、中、小沟,长达一百多华里;打了大批机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工程体系,根除了水患和旱灾。昔日贫困荒凉的柳西,正在变成“淮北的江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附图片)
柳西大队党支部积极带领广大贫下中农,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战胜自然灾害,使粮、棉亩产量连年跨《纲要》。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孙邦昌(左二)同支委会成员一起总结“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加强山区资源的收购工作
在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伟大指示指引下,财贸部门的广大革命干部、工作人员,纷纷走出店门,积极组织山区资源,为发展山区经济作出了努力。
但是,有些地区的财贸部门,对山区资源的组织收购,还跟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我们大队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大队地处山区,山岭肥沃,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伟大方针的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积极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连年来发展了竹子五千多亩,每年能产竹四十多万斤。但是由于财贸部门认为大队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调运困难,因而就忽视了对竹子的收购工作,也没有组织我们就地加工成品。几年来,使这五千多亩竹子的产品找不到“出路”,不能起到支援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许多生产队无计划地砍伐,浪费劳动力和毁坏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建议各级财贸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加强对山区资源的调查,扩大收购项目,就地组织收购,积极扶助集体发展山区资源,解决山区资源的“出路”问题。对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要优先收购,并根据一些资源不便运输的具体情况,组织就地加工,以利运输,及时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广东信宜县思贺公社岗坳大队贫下中农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热货”更要高质量
在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下,采矿工业迅猛发展。我厂生产的凿岩机配件,成了当前矿山急需的“热货”。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自己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质量差一点也有人找上门,能对付过去就行了。
“热货”就可以不保证高质量吗?不对!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热货”论者胸无全局,没有考虑到社会主义工业生产过程中,各厂矿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厂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几个或更多厂矿的生产,如果不从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出发,不顾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需要,只考虑自己厂子的产品销路好就不顾质量,那就必然妨害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热货”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急需物资,更要保证高质量。因此,能否保证“热货”的高质量,不是一个厂矿的小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作为“热货”的生产单位,更须胸怀全局,努力抓好产品质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中作出更大贡献。
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质上是头脑里的“骄”字在生产上的反映。思想上滋长了“骄”字,对“热货”陷入了盲目性,自以为奇货可居,生产安于现状,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骄”字是继续革命的绊脚石,是保证“热货”高质量的主要障碍,必须彻底破除。
最近,我们厂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的伟大教导,从思想上反骄破满,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保证了这门“热货”的高质量。 桂林风动工具厂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