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京剧唱腔音乐的革命
——学习《红灯记》唱腔音乐创作的艺术辩证法
红长缨
无产阶级戏曲音乐的根本任务,是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着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途径,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唱腔是戏曲音乐中最重要的手段。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抓住了唱腔音乐这个重要环节,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高大而丰满的音乐形象。
狠抓主要矛盾 突出核心唱段
唱腔音乐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必须有一个完美的结构布局——根据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全面安排剧中人物唱段的位置、数目、幅度,以及唱段的声腔、板式和板腔组合形式。在设计全剧所有的唱段时,既要在人物关系上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唱腔音乐,又要在场次关系上突出全剧高潮场次的唱腔音乐。这样,在唱腔音乐布局中就面临着种种矛盾关系:全剧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各个人物的唱段与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全剧场次与场次之间的主次关系;各场次内唱段与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每一个唱段内部结构上的主次关系,等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红灯记》的唱腔音乐在处理布局中种种矛盾关系时,首先狠抓主要矛盾,突出全剧的核心唱段,调动唱腔音乐中的一切艺术手段,完美地设计了李玉和在第八场“刑场斗争”中的大段有层次的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
在《红灯记》中,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是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又是一个革命先烈的代表。他那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生奋战求解放的共产主义思想,集中地表现了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优秀品质。《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是全剧矛盾冲突的最高潮,也是全剧中揭示李玉和崇高品质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里安排的唱段,最能表现出英雄人物的思想光辉。
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以十分完美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李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境界。
成套唱腔开始的引子,由铜管乐吹奏出威武雄壮的李玉和器乐主调,然后引出了由远而来的〔二黄导板〕,先声夺人地表现了李玉和的豪迈气概。尤其是“出监”两字后高亢激越的长腔,刚健豪放,犹如一声惊雷在长空震荡;接着唱腔的间奏,以气势磅礴的乐队合奏和急风骤雨般的打击乐,伴和着英雄矫健挺拔的舞蹈,展示了李玉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
唱腔转入〔回龙〕,音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表现了英雄坚强的革命意志;那波涛汹涌的长腔,尽情抒发着英雄气冲霄汉的革命豪情。
经过一段热情奔放的间奏后,唱腔转入〔原板〕,斩钉截铁的旋律,唱出了英雄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唱出了英雄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在唱完“抬头远看”一句之后,过门中奏出充满着战斗气息的《大刀进行曲》音调,描绘了一幅“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的壮丽图景。然后,英雄满怀着胜利的希望,迸发出愤怒的吼声:“日寇,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
当李玉和满怀深情向往胜利的未来,唱到“但等那风雨过”时,伴奏出现了《东方红》庄严的旋律,表现了李玉和坚信:在毛主席领导下,革命一定要胜利,“百花吐艳”的前景在望。这一段〔慢板〕唱腔以流畅优美的旋律,清澈绚丽的伴奏,灿烂辉煌的和声,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李玉和宏伟、远大的革命理想。正是这崇高理想,鼓舞着英雄“不屈不挠斗敌顽”。
唱腔转入〔原板〕后,字多腔少,节奏雄浑有力,表达了英雄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音调铿锵、气质刚毅的〔垛板〕,豪放、雄壮的“叫散”,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在这一大段成套唱腔的设计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于〔慢板〕的安排。作者创造性地在前后〔原板〕中插入〔慢板〕。由于〔慢板〕和〔原板〕在速度、节奏上的不同,这样就使英雄畅想未来的〔慢板〕部分更加鲜明突出。更为巧妙的是,在这段〔慢板〕中,为了突出“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这句唱腔,用暂时转调的手法,由〔二黄〕转入〔反二黄〕,形成了在前后〔二黄〕腔中凸现〔反二黄〕腔,使这句具有深刻含义的唱腔在〔慢板〕部分中异峰突起,十分鲜明地描绘了毛泽东思想光辉普照人间的瑰丽景色,深刻地揭示了英雄宏伟远大的革命理想。
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既是李玉和所有唱段中的主要唱段,又是《红灯记》第八场所有唱段中的主要唱段。它不仅形成了全剧唱腔音乐的高潮,在全剧所有场次中,突出了第八场这一主要场次,而且唱腔又以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在全剧所有人物中,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所以,这段成套唱腔就成为全剧唱腔音乐的核心。正是由于在《红灯记》唱腔音乐的结构布局中,狠抓主要矛盾,突出了这一核心唱段,所以在布局中其他方面(如人物、场次、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等等)的种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充分发挥次要唱段对主要唱段的烘托作用
在唱腔音乐中的主要唱段,是和次要唱段(包括主要人物的次要唱段以及其他次要人物的唱段)相比较而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次要唱段对主要唱段的铺垫、烘托、陪衬的作用,才能达到红花绿叶相映生晖的效果。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创作,除了全力设计好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在全剧主要场次“刑场斗争”中的主要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之外,又细致得当地设计好其他次要的唱段。
首先,在全剧矛盾展开的各个重要环节上,充分发挥次要唱段的作用。例如,在第五场中为李玉和设计的“浑身是胆雄赳赳”这一段〔西皮二六〕,它极其深刻地描绘了李玉和在被捕时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显示出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唱段的前四句唱腔,句中没有拖腔,句间也没有长过门,而是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气呵成,刚毅有力地唱出了英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钢铁意志。唱段的后半部分,是英雄离别亲人时的嘱咐。这里没有丝毫离愁别恨和儿女情长,而是充满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雄壮、激奋而又亲切的唱腔,完美地揭示了英雄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心。那稳健、庄重的煞尾,更是出色地表现了李玉和坚定沉着、威武不屈的英雄性格。
在李玉和唱腔音乐中的其他唱段,也都分别在全剧各个环节上,表现了李玉和英雄性格的各个侧面: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亲人、同志、战友和人民的深厚的阶级感情,对日寇、叛徒的刻骨仇恨;沉着老练,藐视一切敌人的革命胆略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等。这些唱段,都成为李玉和音乐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有力地配合了李玉和的主要唱段,使李玉和的音乐形象更完整、更丰满、更生动。
其次,很好地处理了每一个唱段与全局的关系。例如,在第六场“赴宴斗鸠山”的唱腔音乐中,在李玉和的“一封请帖藏毒箭”这一唱段之后,为了揭示李玉和在与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的英雄气概,就安排了李玉和的另外三个唱段:“屈膝投降真劣种”,怒斥叛徒的唱段;“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表现李玉和歌颂毛主席领导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豺狼本性的唱段;“要我低头难上难”,表现李玉和无比坚强的革命斗志的唱段。这三个唱段以波翻浪涌,层层高涨的气势,表现出了李玉和在对敌斗争中的革命气概。这三个唱段的基本板式都采用了〔西皮〕板式中节奏最紧凑的〔快板〕,但在板式组合上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安排:第一段是〔西皮快板〕,第二段是〔西皮原板〕转〔快板〕,第三段是〔西皮导板〕转〔快板〕。这里,三段唱腔有三种不同的开头,层次安排有所不同,就有了对比。第三段是李玉和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再度出场时唱的,而且又处于这一场的结尾,在气势上更要强过前面的唱段,因而利用了〔导板〕和〔快板〕在节奏、速度上散整慢快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出李玉和“不屈不挠斗敌顽”的雄姿,造成了第六场全场唱腔音乐的高潮。为了服从全场唱腔音乐的高潮,前面的唱段都没有用〔导板〕。但是,从全剧来看,第六场的结尾还不是全剧的高潮,所以这个〔导板〕的长度方面和音域(即音调高低的幅度)方面,都没有超过全剧核心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中的〔导板〕。这样,就形成了全剧层层铺垫的局面,鲜明地突出了第八场全剧唱腔的高潮。
正确处理唱腔音乐曲调中的各种矛盾
京剧唱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唱腔和伴奏。在唱腔和伴奏的曲调中又包含着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如音调的高和低,速度的快和慢,节奏的松和紧,板式的整和散,力度的强和弱,等等。此外,从声腔的角度来看,京剧唱腔音乐也分为西皮和二黄这两大声腔,其中西皮又分正西皮和反西皮,二黄又分正二黄和反二黄。京剧音乐创作,必须掌握上述矛盾诸因素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音乐艺术手段,生动、深刻地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旧京剧音乐中有不少形而上学的东西,例如旧京剧音乐中的西皮、二黄这两大声腔,它们都虽有节拍节奏类型相同的导板、散板、摇板、慢板、原板等板式,但由于它们的旋律、起腔格式和落音等方面均不同,西皮腔比较高昂,二黄腔则比较深沉。在旧京剧的绝大多数折子戏中,西皮有西皮的戏,二黄有二黄的戏,两种声腔截然分开;即使在同一出戏中同用西皮和二黄时,两种声腔也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红灯记》从革命的政治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了唱腔音乐中的各种矛盾,成功地发挥了矛盾着的双方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使之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服务。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自觉运用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全剧中突出了重点场次。
《红灯记》是一出歌颂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的戏。所以全剧唱腔音乐的声腔安排,以明快高昂的西皮腔为基调,这样在全剧唱腔音乐的总体上就表现出英雄人物慷慨激昂的革命气魄。而第八场“刑场斗争”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为了在声腔安排中突出这一场次,所以全场唱腔音乐都用了稳健深沉的二黄腔,集中抒发了李玉和一家三代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崇高的无产阶级气节和宏伟的共产主义理想。由于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声腔的鲜明对比,使第八场的唱腔音乐在全剧中显得异常鲜明突出。
《红灯记》唱腔音乐还充分利用西皮和二黄的对比作用,在同一个场次中表现英雄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第五场唱腔音乐中,一共有七个唱段,前四个唱段是揭示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刚强的革命意志,所以唱腔采用了音调铿锵的西皮腔;在李玉和被捕后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铁梅仇恨满腔,这里三个唱段都用了二黄腔。
又如,在第六场唱腔音乐中,表现李玉和暴露身份前后的不同斗争策略,也是利用了二黄和西皮的对比。特别令人注意的是,这场唱腔音乐中李玉和的“从容对敌、巍然如山”这段〔二黄原板〕,唱腔的第一句“一封请帖藏毒箭”却是用了西皮腔,出现了在一段唱腔中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声腔的交替,唱腔非常完美地表现了李玉和面临一场特殊战斗时的精神状态——沉着勇敢,斗志昂扬。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还充分利用了转调和暂时转调的手法,细致深刻地揭示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黄腔中的反二黄是正二黄的反调,但比二黄腔更深沉,这样就造成了二黄腔正调与反调的鲜明对比。在《红灯记》第五场中,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时唱的是正二黄腔。铁梅的接唱,要表现出“听奶奶讲革命”后,从深思到爆发强烈的阶级仇恨,立志做一个革命接班人的思想感情,如仍用二黄腔,就会有碍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经过转调,用了反二黄腔。同时,又创造了热情奔放的新板式〔反二黄快板〕,抒发了铁梅“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坚强意志。
《红灯记》第二场中李玉和的“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段唱腔,以暂时转调的手法,充分发挥了二黄和反二黄的对比作用,用反调→正调→反调→正调这样的交替,完美地展现了李玉和在接受转送密电码的革命任务后,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浪潮,深刻地显示了英雄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此外,《红灯记》唱腔音乐还利用在二黄腔中揉用反二黄腔,以突出唱段中的某一句唱腔。如李玉和在第六场中唱的“从容对敌、巍然如山”,第八场中“要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四海为家,穷苦的生活几十年”等唱句,都是由于在正调中突现反调,所以这些唱句在所在唱段中显得非常鲜明突出,意味深长,饱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红灯记》中反面人物鸠山的唱腔,在声腔安排上用了反西皮腔。反西皮是正西皮的“高弦低唱”,所以音调比较低沉,在它的反衬下,作为全剧声腔基调的正面人物所唱的正西皮腔就更显得高昂明亮。而鸠山唱的音调低沉的反西皮腔,也正好深刻地暴露敌人的残暴和欺骗,揭示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命运。
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的教导,《红灯记》大破旧京剧的行当、流派和种种旧格式,从表现现代革命斗争生活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出发,创造了崭新的唱腔音乐。
在唱腔音乐中,旋律音调是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从生活出发,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批判地吸收了旧腔中部分可以利用的旋律,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腔。如李玉和唱的“雄心壮志冲云天”中的〔导板〕,其中“我迈步出监”后的长腔,是从旧京剧唱腔中吸收改造来的。新的长腔发展了原腔较为挺拔高昂的特点,使音调变得更为激越高亢,同时又剔除其原有苍凉拖沓的成份,赋予有棱角的顿挫,使音调更加慷慨激昂,成为一个刚健豪放的长腔,深刻地表现出英雄威武雄壮、坚韧不拔的崇高的革命气概。
旧京剧唱腔音乐向来沿用陈旧不堪的中州韵、湖广音,并以这种声韵为准来“以字生腔”,由此产生的唱腔旋律必然是陈腔旧调。《红灯记》的唱腔音乐,打破了旧的字韵规格,采用了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普通话作为唱腔的语音基础,并在唱腔中又溶化吸收了现代生活语言的音调。如李玉和唱的“一路上多保重……”,李铁梅唱的“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李奶奶唱的“说明了真情话,铁梅呀,你不要哭……”等等,这些旋律音调既充满着生活气息,又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人物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京剧唱腔音乐是一种属于板腔体制的艺术形式,唱腔的旋律是通过整散快慢的各种板腔程式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由于旧京剧唱腔音乐仅仅从形式出发,所以各种板腔程式,都成了到处可以套用的程式化的框框。《红灯记》唱腔音乐,遵循“要程式,不要程式化”的原则,根据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需要,大破旧京剧的板腔程式,大立新的板腔程式。
例如,旧腔的起腔格式,无论什么内容,西皮腔一律是眼上(即弱拍)开始唱,二黄腔一定是板上(即强拍)起唱,长期来形成了一条刻板的公式。但在《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中,打破了这种旧有格式。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了有板上开唱的〔西皮原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眼上起唱的〔二黄原板〕(“从容对敌、巍然如山”)、中眼上起唱的〔二黄慢三眼〕(“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等新的起腔格式。
旧格式的打破,这是由于旧格式不能适应新内容的表达。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段唱腔,要表现李玉和对于革命后代的关怀和期望,在声腔上选用高昂明快的西皮腔是适当的,但如果照搬旧〔西皮原板〕的一套程式,音乐形象陈旧不堪,悠闲、轻飘,就会大大损害李玉和的光辉形象。所以这段唱腔在音调、引奏、间奏和板式转接等方面都有所打破,在起腔格式上也突破了旧有程式,唱段中“提篮小卖拾煤渣”和“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这两句上句,都改变了旧西皮腔弱拍上开唱的格式,而改为在强拍上起腔。由于起腔格式的变动,就引起了唱段结构形式的变化,从而使唱腔在明快中显出庄重,流畅中显出深切,唱段既表现了李玉和看到革命后代成长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无产阶级英雄的革命襟怀。
此外,《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为了更完美地表现革命政治内容,创造了许多新的板腔。如: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交替的〔西皮流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接近生活语言节奏的〔二黄快原板〕(“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以及西皮、二黄和反二黄交替的复合声腔等等。这些新板腔的产生,都是《红灯记》唱腔音乐革命的丰硕成果。
《红灯记》在唱腔音乐方面的大破大立,是对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有力的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曾大肆叫嚣“京剧艺术水平很高,不能乱改。”周扬等“四条汉子”及其爪牙也喋喋不休地鼓吹什么“移步不换形”、“京剧姓‘京’”等种种谬论,妄图阻挡京剧革命的滚滚洪流。但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无情地粉碎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周扬等一伙的种种反革命谬论。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芒的《红灯记》等革命现代京剧,将永远屹立在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


第3版()
专栏:

京剧唱腔音乐的革命
——学习《红灯记》唱腔音乐创作的艺术辩证法
红长缨
无产阶级戏曲音乐的根本任务,是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着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途径,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唱腔是戏曲音乐中最重要的手段。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抓住了唱腔音乐这个重要环节,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高大而丰满的音乐形象。
狠抓主要矛盾 突出核心唱段
唱腔音乐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必须有一个完美的结构布局——根据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全面安排剧中人物唱段的位置、数目、幅度,以及唱段的声腔、板式和板腔组合形式。在设计全剧所有的唱段时,既要在人物关系上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唱腔音乐,又要在场次关系上突出全剧高潮场次的唱腔音乐。这样,在唱腔音乐布局中就面临着种种矛盾关系:全剧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各个人物的唱段与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全剧场次与场次之间的主次关系;各场次内唱段与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每一个唱段内部结构上的主次关系,等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红灯记》的唱腔音乐在处理布局中种种矛盾关系时,首先狠抓主要矛盾,突出全剧的核心唱段,调动唱腔音乐中的一切艺术手段,完美地设计了李玉和在第八场“刑场斗争”中的大段有层次的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
在《红灯记》中,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是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又是一个革命先烈的代表。他那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生奋战求解放的共产主义思想,集中地表现了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优秀品质。《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是全剧矛盾冲突的最高潮,也是全剧中揭示李玉和崇高品质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里安排的唱段,最能表现出英雄人物的思想光辉。
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以十分完美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李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境界。
成套唱腔开始的引子,由铜管乐吹奏出威武雄壮的李玉和器乐主调,然后引出了由远而来的〔二黄导板〕,先声夺人地表现了李玉和的豪迈气概。尤其是“出监”两字后高亢激越的长腔,刚健豪放,犹如一声惊雷在长空震荡;接着唱腔的间奏,以气势磅礴的乐队合奏和急风骤雨般的打击乐,伴和着英雄矫健挺拔的舞蹈,展示了李玉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
唱腔转入〔回龙〕,音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表现了英雄坚强的革命意志;那波涛汹涌的长腔,尽情抒发着英雄气冲霄汉的革命豪情。
经过一段热情奔放的间奏后,唱腔转入〔原板〕,斩钉截铁的旋律,唱出了英雄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唱出了英雄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在唱完“抬头远看”一句之后,过门中奏出充满着战斗气息的《大刀进行曲》音调,描绘了一幅“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的壮丽图景。然后,英雄满怀着胜利的希望,迸发出愤怒的吼声:“日寇,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
当李玉和满怀深情向往胜利的未来,唱到“但等那风雨过”时,伴奏出现了《东方红》庄严的旋律,表现了李玉和坚信:在毛主席领导下,革命一定要胜利,“百花吐艳”的前景在望。这一段〔慢板〕唱腔以流畅优美的旋律,清澈绚丽的伴奏,灿烂辉煌的和声,淋漓尽致地揭示了李玉和宏伟、远大的革命理想。正是这崇高理想,鼓舞着英雄“不屈不挠斗敌顽”。
唱腔转入〔原板〕后,字多腔少,节奏雄浑有力,表达了英雄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音调铿锵、气质刚毅的〔垛板〕,豪放、雄壮的“叫散”,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在这一大段成套唱腔的设计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于〔慢板〕的安排。作者创造性地在前后〔原板〕中插入〔慢板〕。由于〔慢板〕和〔原板〕在速度、节奏上的不同,这样就使英雄畅想未来的〔慢板〕部分更加鲜明突出。更为巧妙的是,在这段〔慢板〕中,为了突出“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这句唱腔,用暂时转调的手法,由〔二黄〕转入〔反二黄〕,形成了在前后〔二黄〕腔中凸现〔反二黄〕腔,使这句具有深刻含义的唱腔在〔慢板〕部分中异峰突起,十分鲜明地描绘了毛泽东思想光辉普照人间的瑰丽景色,深刻地揭示了英雄宏伟远大的革命理想。
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既是李玉和所有唱段中的主要唱段,又是《红灯记》第八场所有唱段中的主要唱段。它不仅形成了全剧唱腔音乐的高潮,在全剧所有场次中,突出了第八场这一主要场次,而且唱腔又以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在全剧所有人物中,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所以,这段成套唱腔就成为全剧唱腔音乐的核心。正是由于在《红灯记》唱腔音乐的结构布局中,狠抓主要矛盾,突出了这一核心唱段,所以在布局中其他方面(如人物、场次、唱段之间的主次关系等等)的种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充分发挥次要唱段对主要唱段的烘托作用
在唱腔音乐中的主要唱段,是和次要唱段(包括主要人物的次要唱段以及其他次要人物的唱段)相比较而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次要唱段对主要唱段的铺垫、烘托、陪衬的作用,才能达到红花绿叶相映生晖的效果。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创作,除了全力设计好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在全剧主要场次“刑场斗争”中的主要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之外,又细致得当地设计好其他次要的唱段。
首先,在全剧矛盾展开的各个重要环节上,充分发挥次要唱段的作用。例如,在第五场中为李玉和设计的“浑身是胆雄赳赳”这一段〔西皮二六〕,它极其深刻地描绘了李玉和在被捕时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显示出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唱段的前四句唱腔,句中没有拖腔,句间也没有长过门,而是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气呵成,刚毅有力地唱出了英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钢铁意志。唱段的后半部分,是英雄离别亲人时的嘱咐。这里没有丝毫离愁别恨和儿女情长,而是充满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雄壮、激奋而又亲切的唱腔,完美地揭示了英雄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心。那稳健、庄重的煞尾,更是出色地表现了李玉和坚定沉着、威武不屈的英雄性格。
在李玉和唱腔音乐中的其他唱段,也都分别在全剧各个环节上,表现了李玉和英雄性格的各个侧面: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亲人、同志、战友和人民的深厚的阶级感情,对日寇、叛徒的刻骨仇恨;沉着老练,藐视一切敌人的革命胆略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等。这些唱段,都成为李玉和音乐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有力地配合了李玉和的主要唱段,使李玉和的音乐形象更完整、更丰满、更生动。
其次,很好地处理了每一个唱段与全局的关系。例如,在第六场“赴宴斗鸠山”的唱腔音乐中,在李玉和的“一封请帖藏毒箭”这一唱段之后,为了揭示李玉和在与敌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的英雄气概,就安排了李玉和的另外三个唱段:“屈膝投降真劣种”,怒斥叛徒的唱段;“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表现李玉和歌颂毛主席领导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豺狼本性的唱段;“要我低头难上难”,表现李玉和无比坚强的革命斗志的唱段。这三个唱段以波翻浪涌,层层高涨的气势,表现出了李玉和在对敌斗争中的革命气概。这三个唱段的基本板式都采用了〔西皮〕板式中节奏最紧凑的〔快板〕,但在板式组合上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安排:第一段是〔西皮快板〕,第二段是〔西皮原板〕转〔快板〕,第三段是〔西皮导板〕转〔快板〕。这里,三段唱腔有三种不同的开头,层次安排有所不同,就有了对比。第三段是李玉和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再度出场时唱的,而且又处于这一场的结尾,在气势上更要强过前面的唱段,因而利用了〔导板〕和〔快板〕在节奏、速度上散整慢快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出李玉和“不屈不挠斗敌顽”的雄姿,造成了第六场全场唱腔音乐的高潮。为了服从全场唱腔音乐的高潮,前面的唱段都没有用〔导板〕。但是,从全剧来看,第六场的结尾还不是全剧的高潮,所以这个〔导板〕的长度方面和音域(即音调高低的幅度)方面,都没有超过全剧核心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中的〔导板〕。这样,就形成了全剧层层铺垫的局面,鲜明地突出了第八场全剧唱腔的高潮。
正确处理唱腔音乐曲调中的各种矛盾
京剧唱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唱腔和伴奏。在唱腔和伴奏的曲调中又包含着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如音调的高和低,速度的快和慢,节奏的松和紧,板式的整和散,力度的强和弱,等等。此外,从声腔的角度来看,京剧唱腔音乐也分为西皮和二黄这两大声腔,其中西皮又分正西皮和反西皮,二黄又分正二黄和反二黄。京剧音乐创作,必须掌握上述矛盾诸因素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音乐艺术手段,生动、深刻地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旧京剧音乐中有不少形而上学的东西,例如旧京剧音乐中的西皮、二黄这两大声腔,它们都虽有节拍节奏类型相同的导板、散板、摇板、慢板、原板等板式,但由于它们的旋律、起腔格式和落音等方面均不同,西皮腔比较高昂,二黄腔则比较深沉。在旧京剧的绝大多数折子戏中,西皮有西皮的戏,二黄有二黄的戏,两种声腔截然分开;即使在同一出戏中同用西皮和二黄时,两种声腔也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红灯记》从革命的政治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了唱腔音乐中的各种矛盾,成功地发挥了矛盾着的双方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使之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服务。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自觉运用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全剧中突出了重点场次。
《红灯记》是一出歌颂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的戏。所以全剧唱腔音乐的声腔安排,以明快高昂的西皮腔为基调,这样在全剧唱腔音乐的总体上就表现出英雄人物慷慨激昂的革命气魄。而第八场“刑场斗争”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为了在声腔安排中突出这一场次,所以全场唱腔音乐都用了稳健深沉的二黄腔,集中抒发了李玉和一家三代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崇高的无产阶级气节和宏伟的共产主义理想。由于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声腔的鲜明对比,使第八场的唱腔音乐在全剧中显得异常鲜明突出。
《红灯记》唱腔音乐还充分利用西皮和二黄的对比作用,在同一个场次中表现英雄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第五场唱腔音乐中,一共有七个唱段,前四个唱段是揭示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刚强的革命意志,所以唱腔采用了音调铿锵的西皮腔;在李玉和被捕后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铁梅仇恨满腔,这里三个唱段都用了二黄腔。
又如,在第六场唱腔音乐中,表现李玉和暴露身份前后的不同斗争策略,也是利用了二黄和西皮的对比。特别令人注意的是,这场唱腔音乐中李玉和的“从容对敌、巍然如山”这段〔二黄原板〕,唱腔的第一句“一封请帖藏毒箭”却是用了西皮腔,出现了在一段唱腔中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声腔的交替,唱腔非常完美地表现了李玉和面临一场特殊战斗时的精神状态——沉着勇敢,斗志昂扬。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还充分利用了转调和暂时转调的手法,细致深刻地揭示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黄腔中的反二黄是正二黄的反调,但比二黄腔更深沉,这样就造成了二黄腔正调与反调的鲜明对比。在《红灯记》第五场中,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时唱的是正二黄腔。铁梅的接唱,要表现出“听奶奶讲革命”后,从深思到爆发强烈的阶级仇恨,立志做一个革命接班人的思想感情,如仍用二黄腔,就会有碍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经过转调,用了反二黄腔。同时,又创造了热情奔放的新板式〔反二黄快板〕,抒发了铁梅“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坚强意志。
《红灯记》第二场中李玉和的“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段唱腔,以暂时转调的手法,充分发挥了二黄和反二黄的对比作用,用反调→正调→反调→正调这样的交替,完美地展现了李玉和在接受转送密电码的革命任务后,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浪潮,深刻地显示了英雄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此外,《红灯记》唱腔音乐还利用在二黄腔中揉用反二黄腔,以突出唱段中的某一句唱腔。如李玉和在第六场中唱的“从容对敌、巍然如山”,第八场中“要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四海为家,穷苦的生活几十年”等唱句,都是由于在正调中突现反调,所以这些唱句在所在唱段中显得非常鲜明突出,意味深长,饱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红灯记》中反面人物鸠山的唱腔,在声腔安排上用了反西皮腔。反西皮是正西皮的“高弦低唱”,所以音调比较低沉,在它的反衬下,作为全剧声腔基调的正面人物所唱的正西皮腔就更显得高昂明亮。而鸠山唱的音调低沉的反西皮腔,也正好深刻地暴露敌人的残暴和欺骗,揭示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命运。
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的教导,《红灯记》大破旧京剧的行当、流派和种种旧格式,从表现现代革命斗争生活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出发,创造了崭新的唱腔音乐。
在唱腔音乐中,旋律音调是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
《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从生活出发,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批判地吸收了旧腔中部分可以利用的旋律,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腔。如李玉和唱的“雄心壮志冲云天”中的〔导板〕,其中“我迈步出监”后的长腔,是从旧京剧唱腔中吸收改造来的。新的长腔发展了原腔较为挺拔高昂的特点,使音调变得更为激越高亢,同时又剔除其原有苍凉拖沓的成份,赋予有棱角的顿挫,使音调更加慷慨激昂,成为一个刚健豪放的长腔,深刻地表现出英雄威武雄壮、坚韧不拔的崇高的革命气概。
旧京剧唱腔音乐向来沿用陈旧不堪的中州韵、湖广音,并以这种声韵为准来“以字生腔”,由此产生的唱腔旋律必然是陈腔旧调。《红灯记》的唱腔音乐,打破了旧的字韵规格,采用了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普通话作为唱腔的语音基础,并在唱腔中又溶化吸收了现代生活语言的音调。如李玉和唱的“一路上多保重……”,李铁梅唱的“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李奶奶唱的“说明了真情话,铁梅呀,你不要哭……”等等,这些旋律音调既充满着生活气息,又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人物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京剧唱腔音乐是一种属于板腔体制的艺术形式,唱腔的旋律是通过整散快慢的各种板腔程式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由于旧京剧唱腔音乐仅仅从形式出发,所以各种板腔程式,都成了到处可以套用的程式化的框框。《红灯记》唱腔音乐,遵循“要程式,不要程式化”的原则,根据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需要,大破旧京剧的板腔程式,大立新的板腔程式。
例如,旧腔的起腔格式,无论什么内容,西皮腔一律是眼上(即弱拍)开始唱,二黄腔一定是板上(即强拍)起唱,长期来形成了一条刻板的公式。但在《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中,打破了这种旧有格式。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了有板上开唱的〔西皮原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眼上起唱的〔二黄原板〕(“从容对敌、巍然如山”)、中眼上起唱的〔二黄慢三眼〕(“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等新的起腔格式。
旧格式的打破,这是由于旧格式不能适应新内容的表达。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段唱腔,要表现李玉和对于革命后代的关怀和期望,在声腔上选用高昂明快的西皮腔是适当的,但如果照搬旧〔西皮原板〕的一套程式,音乐形象陈旧不堪,悠闲、轻飘,就会大大损害李玉和的光辉形象。所以这段唱腔在音调、引奏、间奏和板式转接等方面都有所打破,在起腔格式上也突破了旧有程式,唱段中“提篮小卖拾煤渣”和“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这两句上句,都改变了旧西皮腔弱拍上开唱的格式,而改为在强拍上起腔。由于起腔格式的变动,就引起了唱段结构形式的变化,从而使唱腔在明快中显出庄重,流畅中显出深切,唱段既表现了李玉和看到革命后代成长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无产阶级英雄的革命襟怀。
此外,《红灯记》的唱腔音乐为了更完美地表现革命政治内容,创造了许多新的板腔。如:一板一眼和有板无眼交替的〔西皮流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接近生活语言节奏的〔二黄快原板〕(“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以及西皮、二黄和反二黄交替的复合声腔等等。这些新板腔的产生,都是《红灯记》唱腔音乐革命的丰硕成果。
《红灯记》在唱腔音乐方面的大破大立,是对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有力的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曾大肆叫嚣“京剧艺术水平很高,不能乱改。”周扬等“四条汉子”及其爪牙也喋喋不休地鼓吹什么“移步不换形”、“京剧姓‘京’”等种种谬论,妄图阻挡京剧革命的滚滚洪流。但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无情地粉碎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周扬等一伙的种种反革命谬论。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芒的《红灯记》等革命现代京剧,将永远屹立在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