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工人阶级的好女儿——郝建秀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郝建秀同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作出了贡献,被青岛国棉八厂革命群众推选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
当了领导干部,怎样继续保持劳动模范的本色?
带着这个问题,她重温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她越读越觉得亲切,深情地望着毛主席像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我决不辜负您老人家的培养。我向您老人家保证:走上领导岗位,决不离开工人行列!”
郝建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几年来,她坚持不脱离实际,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至今她还可以和最好的值车能手赛看车,和最快的接头能手赛接头。工人们说:“她忠于毛主席的红心越炼越红,劳动模范的本色越来越鲜艳了。”

“郝建秀同志,你在哪个车间劳动?请给办公室通电话告诉一下!”厂广播站发出女播音员的声音。
这天,郝建秀同一位工程师去市里开会,研究节约棉花问题。回厂后,工程师习惯地打算洗洗脸,喝杯茶,休息一会儿,再研究怎样节约棉花。可是一转眼,郝建秀不见了。工程师一看她的办公桌,知道她下了车间。原来,郝建秀的办公桌,除放有毛主席著作外,还有一件工作服。只要工作服没有了,她一定是下了车间。挨个车间跑去找吧,太费事;向车间打电话,她又不在车间办公室。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广播找。
工程师找到郝建秀,看到她一会儿爬上很高的积尘塔,检查积尘器喷出的尘屑含多少有用的纤维,一会儿又跑到清花机旁,爬在下面观察气流和“落白”的情况。她的帽子粘满花毛,身上积满尘土。郝建秀看到工程师,高兴地拿出各种落棉标本,请工程师和工人共同研究节约棉花的措施。
这一时期,郝建秀和工程师天天到清花和梳棉工段参加劳动,通过具体操作,检查了每一台机器,与工人共同研究改进了工艺规程,两个月节约的棉花可纺纱一百五十余件。
郝建秀自觉地在和工人同劳动中改造世界观,不断从群众中吸取营养。
去年五月二十日,毛主席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庄严声明。工人们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鼓舞下,焕发出冲天干劲,提出了为支援世界革命增产捻线和优质布的倡议。这一天,郝建秀为组织全厂群众学习毛主席的声明已经一昼夜没休息了,但她晚上又到车间参加劳动。有人劝她适当注意一下身体,她却说:“工人同志们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立即表现在行动上,我要向大家好好学习。”她从工人群众身上吸取了无穷的力量,立即和军队代表一起,组织工人落实革命倡议。
要增产优质布,提高捻线产量,就得提高车速,可是原有设备都是些“老爷车”,车速加不上去。怎么办呢?郝建秀带领工人,连夜改装捻线机。她亲自动手,开机试验,紧张地奋战四个小时,完成了增加车速的改装任务,把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十六。这不仅为出口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捻线,而且为本厂迅速试产成功八个优质布新品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郝建秀常说:“工人天天为革命工作,关心工人就是关心革命。”每天下班后,是她找工人谈心的最好机会;到工人家里走访,是她星期天的主要活动。有一个青年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些错误,他一看见郝建秀就躲开走,可是郝建秀只要看到他,非赶上去攀谈几句不可。一天,郝建秀到他宿舍登门拜访,帮助他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这个青年感动地说:“我一定好好改正错误,听毛主席的话,‘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高温季节,细纱车间格外闷热。尽管解放后增设了很多通风降温设备,还是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郝建秀和工人一起,不惧炎热,战高温,夺高产。她又是值车,又是落纱,还不时给姐妹们送毛巾擦汗,倒茶水解渴。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她狠下决心:一定要攻克高温关。从此,一有时间,她就爬上屋顶,检查排风筒有没有阻力;有时钻进地下风道,研究排除通风障碍;有时找老工人一起研究改造落后的降温设备。她亲自参加了改造降温设备的专业小组,和大家不分昼夜,露天作业,奋战六个多月,终于试制成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大改善了细纱车间的工作环境。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郝建秀牢记毛主席这一教导,从多方面关心群众。一天,郝建秀在车间劳动,看到一位工人有些沉默,就在下班后找她闲聊,了解到原来是她孩子生病,治疗后效果不大。这些天郝建秀的小孩恰恰也生病住院了,她从没有顾得上到医院去看看。可是她为了替那位阶级姊妹的孩子打听一个秘方,星期天一早就跑到离厂三十多里的一个医院,找到秘方,买来一剂特效药。工人们说:“郝建秀心里装着大家,唯独没有自己。” 

厂里要生产一种粗厚棉布。可是,有的人却认为“利润低,消耗大,管理麻烦,车间乱”,百般阻挠。郝建秀由于经常参加劳动,知道这种布抗磨耐穿。她就问一起干活的工人,愿不愿意穿这种布?大伙都说喜欢穿。接着她又带上样品到农村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很多贫下中农拿起样品,都爱不释手地说:“工人老大哥最听毛主席的话,尽为俺贫下中农着想啊!”贫下中农的话使她认识到,生产不生产这种布,是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她学习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认识到,对生产粗厚棉布是支持还是反对,是经济领域两条路线的斗争。于是,她积极组织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分批到贫下中农中进行调查研究,发动群众狠批“利润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提高大家生产这种“工农布”的自觉性。
郝建秀每到车间劳动的时候,看到几台浆纱机象张着大嘴的老虎一样,将大量的粮食淀粉吃掉了,就心疼的慌。她常和工人一起商量,能不能想个节约粮食的办法。有一次工人同志告诉她,一九五八年她还没有调来八厂的时候,工人曾经提出过“浆料代用”的倡议,由于受到种种阻力没有实现。这个情况使她受到很大启发。她带头参加了“浆料代用”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确定采用海带场的副产品——海藻胶做浆料。在试验过程中,有的人说:“从古到今棉纱的浆料没有不用淀粉的。”郝建秀意识到这是一种守旧思想。她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的伟大教导,鼓励大家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进行斗争。郝建秀亲自参加试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试验终于成功了。用这种新的浆料,全厂一年可以为国家节约几十万斤粮食。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壮志凌云
  广州供电公司三八带电班
党的“九大”以来,我们公司的带电作业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见到男同志在高压线搞带电作业,我们就想:“女同志如果能和男同志一样,也掌握带电作业这门先进技术,为社会主义服务,那多好啊!”但又感到,女同志体质比不上男同志,况且是有孩子的妈妈了,就算想得到,也怕做不来。后来,党支部组织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的教导,大大激发了我们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我们成立了“三八”带电班,决心学习高压带电作业。
为了征服高空,我们从练习爬软梯开始。接着又练习上水泥构架和爬铁塔。水泥构架离地十米高,四面凌空,一上去,没有个扶手的东西,身体轻飘飘的,加上刮风,向下一看,霎时头晕眼花,身不由主地就趴在构架横梁上。辅导的同志不断鼓励我们,要我们沿着只有三个拳头宽的横梁来回走动;还要我们在三十多米高的避雷针的平台上旋转。经过十几天的锻炼,我们胜利地闯过了爬高架的难关。
闯过了爬高的难关,紧接着就投入与“电老虎”短兵相接的战斗。试验的第一个项目是十一万伏同电位带电作业。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看那导线尖端放电时的条条蓝色的弧光,听那劈劈啪啪的放电声响,大家又兴奋,又有点紧张。但是,一想到为毛主席争光,为闯出女同志带电作业的道路,我们就感到浑身是胆,都争着要求第一个试验。最后,领导决定让邓翠琼同志先上。
试验开始了,指挥员下达了登高命令。邓翠琼同志怀揣红宝书,勇敢沉着地沿着软梯向上爬。底下,同志们齐声朗读毛主席的教导:“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毛主席的话给了她无限的勇气。她从心里鼓励着自己:下定决心,前进!下定决心,前进!进入强大的电场后,她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豪迈气概,迅速果断地向前闯。在一阵劈劈啪啪的放电声中,她双手紧紧地握住导线,全身带上了十一万伏电压。这时,同志们亲切地问:“喂——你感觉怎么样啦?”她笑着说:“感觉良好!”十一万伏电场被征服了。
紧接着,又进行二十二万伏同电位试验。二十二万伏超高压,电场更大,放电声音更响。张桂英同志第一次伸手触摸,还未到导线时就出现麻电现象,整个胳臂象针刺一样麻木。她下定决心:要与“电老虎”斗到底!她坚定地用左手向导线猛抓,一次又一次,终于适应了电场,制服了“电老虎”,夺取了女子二十二万伏超高压同电位带电作业的新胜利。
我们认真地总结了经验,继续向带电作业的技术高峰进军,进行二十二万伏超高压带电自由作业试验。进行这个工作,要爬上三十多米高的铁塔,再沿着绝缘瓷瓶顺次爬到导线上。瓷瓶又圆又滑,踩上去滑溜溜的,没有一件东西扶手,稍不留意,就会从高空跌下来,来个“半天吊”。胸有朝阳,前进就是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鼓舞下,林玉明同志自由地进入了二十二万伏超高压电场,成功地进行了二十二万伏自由带电作业更换瓷瓶工作。过去只有男同志才能掌握的超高压带电作业新技术,我们女同志也掌握了。现在,我们全部闯过了十一万伏、二十二万伏同电位及二十二万伏自由带电作业,登上带电作业技术的高峰,在世界带电作业史上写下了中国妇女的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高原上的铁道“娘子军”
高原铁道云中穿,
红心护路谱新篇;
悬崖峭壁除病害,
妇女能顶半边天。
在黔桂高原的千里铁道线上,有一个由五十六名铁路工人家属组成的战斗集体,这就是都匀铁路分局二○九工地女工班。她们长年累月住工棚,顶烈日,抗严寒,风餐露宿。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攀悬崖,采片石,砌高坡,挖翻浆,为革命整治线路病害,保证了人民列车畅通无阻。
女工班施工的铁道线上,有一处地段危石成群,经常风化脱落,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为了保证安全行车,必须在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修一条长二十多丈,高五丈多的石墙。英雄的女工班来到这里,但是没有木料搭脚手架。怎么办?她们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决定到附近的上达山砍伐木材。
上达山是座群峰笔立的高山。有的人怕她们上山不安全,劝她们不要去。可是女工们却豪迈地说:
“山再高,没有我们的革命志气高!”第二天,她们怀揣红宝书,披荆斩棘向高山进发了。她们爬过一个又一个陡坡,突然,前面一丈多高的石壁挡住了去路,左边是悬崖撑天,右边是万丈深渊。这时,她们围坐在石壁下,学习“老三篇”,毛主席的教导给她们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共产党员李长忠,踏着人梯,手抠石缝,第一个爬了上去,把绳子拴在树蔸上。下面的同志,抓着绳子,高声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砍树的战斗开始了。渴了,她们挖一把茅根解渴;饿了,嚼几口干粮充饥。经过几天的紧张战斗,迅速备齐了施工木料。
修建石墙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战斗。石墙要砌在弯道地段的悬崖峭壁上,又要有一定的斜度和弧度,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女工班,豪迈地说:“我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不会计算斜度、弧度,她们就拿着皮尺、折尺、弦线,到别处弧形石墙下实地测绘,取得数据。砌片石,摆不出墙面,就到附近工程队去请教,边学边干,边总结,很快就掌握了砌墙技术。
石墙越砌越高,脚手架搭了一层又一层。火车通过时,震得脚手架直颤抖。这对从来没有做过高空作业的妇女们,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大家就在脚手架上重温毛主席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伟大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提高了勇气。她们重担抢着挑,危险地方争着上。最后,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革命
在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某部,赵南的名字伴随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歌,在广大干部战士中传颂。这个不满十八岁的某医院守机员,在一次排除线路故障的战斗中,为了保卫国家财产,为了阶级兄弟的安全,实践了她生前的钢铁誓言:洒热血为了人民,把青春献给革命。
一九七○年八月十七日早晨,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正在值班的赵南,敏捷地把电话接往各部门。突然,通往某地的一条专线中断了。负责维修线路的战士程宁,拿起维修工具就向外跑。赵南深知此时此刻查线的危险,她霍地站起来,摘掉头上的耳机,找另一位同志顶替自己,就飞步追赶程宁。
雷电中,她俩顶着风雨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条线路。就在医院澡堂的房顶上,这条专线断成了两截。联接总机的一段正好落在房顶旁的树枝上,房顶上一米处,三根高压线横跨而过。看到这种情况,赵南敏锐地意识到:一旦电线头被风抛到了高压线上,总机带电起火,总机室里的阶级兄弟就有触电的危险,国家财产就会受到莫大的损失。她迅速地搬起木梯,抢先向房顶攀去。
房顶上布满了青苔,大雨中更是滑得寸步难行。赵南几次向上爬,都滑了下来。望着还在半空中摆动着的电线头,赵南心急火燎。她懂得,线头在空中摆动一次,总机带电起火的危险就会增加一分。她全然不顾战友的呼喊,光着脚大步向房顶攀登。正在这时,一阵狂风袭来,缠着电线头的树枝已将断线抛过了高压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猛地向前一跃,一手死死抓住了电线头。国家财产保住了,阶级兄弟脱险了,可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党的好女儿,我们的好同志赵南,却牺牲了。
赵南遗留的日记上,这样写着:“青春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然而,我这宝贵的生命是毛主席给的,火红的青春是革命先烈用血换来的。为了党的事业,我要毫不吝啬地把它全部献给革命。”
毛泽东思想哺育赵南成长。她出身革命家庭,从小就受着毛泽东思想的熏陶。入伍的那天,父母亲送给了她一套红彤彤的《毛泽东选集》,语重心长地说:“开步要有方向,头脑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好好读毛主席的书,才能为革命作出贡献。”赵南决心踏着父辈的足迹,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在部队,她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赵南同志牺牲了,但她的革命精神却永远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我国乒乓球队的女运动员,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认真总结经验,苦练过硬本领。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