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大力搞好水土保持 发展山区农业生产
——黄河中游山区蓄水保土治山治沟的典型经验
十五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的批语中指出:“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指示,表达了水土流失地区人民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为全面治理黄河指明了方向。
十五年来,在毛主席伟大指示的鼓舞下,黄河中游山区的不少社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向荒山深沟进军,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从大搞水土保持入手,坚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治水治山治沟,修建梯田,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山区面貌开始发生变化,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为全面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广大革命群众说:毛主席关于治理黄河的伟大指示,给我们改变落后面貌指明了方向。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治水治山治沟就取得成绩,农业生产就会迅速发展。


第3版()
专栏:

十五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的批语中指出:“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指示,表达了水土流失地区人民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为全面治理黄河指明了方向。
十五年来,在毛主席伟大指示的鼓舞下,黄河中游山区的不少社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向荒山深沟进军,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从大搞水土保持入手,坚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治水治山治沟,修建梯田,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山区面貌开始发生变化,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为全面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广大革命群众说:毛主席关于治理黄河的伟大指示,给我们改变落后面貌指明了方向。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治水治山治沟就取得成绩,农业生产就会迅速发展。
常年坚持蓄水保土修建梯田
王李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
甘肃省秦安县王李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从一九六四年以来,以大寨为榜样,大搞以蓄水保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六年来移动土石方四十多万立米,在高山坡上修成水平梯田八百二十多亩,植树十八万株,绿化了七条沟一面坡,开挖了十四个共蓄水八千多立米的蓄水塘,还修了连环涝池、拦洪坝等工程。水土流失初步得到控制,为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由于保持了水土,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六年共向国家交售粮食四十三万斤,集体还储备粮食十万斤。
王李大队地处黄河中游渭河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大队二千七百多亩耕地,分布在大小山坡上。每到雨季,水土大量流失,使耕地肥力减退,粮食产量很低。
是做征服山水的主人,还是做大自然的奴隶?在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伟大指示指引下,大队党支部组织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增强了战天斗地的信心。他们说:“不怕山穷,就怕志短。只要有愚公移山精神,没有治不好的沟,没有治不好的山。大寨能在石山上造田,我们也能在土山上修出水平梯田!”从一九六四年冬开始,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两冬一春,共修水平梯田一百五十多亩,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一九六六年八月,正当群众继续治山治沟的时候,一场大雨把几十亩梯田地埂冲坏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破坏,胡说:学大寨,来大灾,修得再美,挡不住一水。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一眼看穿了阶级敌人破坏治山治水的阴谋,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他们坚定地说:“山洪能冲走地埂,丝毫动摇不了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阶级敌人的反对,正好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一九六八年,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斗,治理了危害最大的鸭儿沟。从沟掌到沟口,劈山填沟,修起九层台田,并打了一个蓄水坝,控制了这条沟道的水土流失。在治理荒地沟时,天寒地冻,遇到了很多困难。社员们手冻裂了,包扎起来继续干;镢头断了,换一把再刨,硬是揭开了二尺多深的冻土层,修成水平梯田一百零二亩。
王李大队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治山治水的斗争中,摸索出一套保持水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层层设防,严密控制;主动进攻,变害为利。从一九六六年起,他们组织了一个有干部、技术员和老农参加的“三结合”规划小组,跑遍了全队山山沟沟,一块地一块地的勘察研究,那里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那里植树种草,那里挖塘蓄水,一一进行了规划,做到使干部和群众心中有数。在治理的时候,从上到下,集中连片,治一坡成一坡,治一沟成一沟。他们修的八百多亩水平梯田,全部集中在三个山头,既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便于耕作管理。植树原来是这里栽一片,那里种几棵,人折羊啃,种树不见树。后来集中在七条沟一面坡上种树,全部绿化,收到了蓄水、固坡、保田的效果。在治理措施上,因地制宜修梯田,挖连环涝池、蓄水塘,筑拦洪坝,植树种草,做到从上到下层层控制。在控制水土流失的斗争中,他们还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千方百计搞起了“坡地涝池沟底坝,山腰渠道水口塘”,雨天蓄水拦洪,旱天浇地保收,把水害变成了水利。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打坝淤地 韭园沟面貌大改观
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公社,地处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面积七十点七平方公里。这里沟壑纵横,二百米以上的沟道就有三百三十七条。过去每遇暴雨,水土大量流失,通过无定河流入黄河,给下游造成威胁。由于表面肥土流走,农业生产水平很低。
从一九五三年农业合作化起,这个公社的贫下中农和社员,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大搞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在山坡农耕地上修水平梯田,荒陡坡上植树种草,沟底打坝,从山顶到沟底,层层控制,既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又为合理利用土地、全面地发展农林牧生产创造了条件。经过多年的连续治理,共造林六千九百三十二亩,种草六千三百二十五亩,修梯田一万一千五百多亩,打大中小淤地坝二百一十五道,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韭园沟地区平均下了一百三十二毫米的暴雨,沟口洪峰流量比治理前减少百分之九十,拦截泥沙百分之六十三点五。在加强水土保持的同时,这个公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除修建了一批水平梯田外,打坝治沟拦截了坡面和沟道冲下来的肥土,淤出坝地二千二百五十亩。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还发展了八百多亩水地。现在全社平均每人有梯田、坝地、水地共一亩六分,农、林、牧业有了很大发展。韭园沟的实践说明,只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发扬大寨精神,不要很多时间,就能够收到蓄水保土发展生产的显著效果,同时为治理黄河做出贡献。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依靠贫下中农,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还是伸手向上,依靠国家投资?这是农田基本建设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韭园沟在搞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曾经采取过两种不同的做法,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九六三年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这个公社在进行农田建设中,靠国家投资,结果压制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治理工作十分缓慢。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的十一年间,国家投资九十六万元,只打了五座大型淤地坝,修了二千六百亩梯田,加上造林种草,治理面积不到百分之三十。一九六四年以后,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批判了依赖国家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群众性的水土保持活动,治理速度大大加快。一九六四年没花国家一文钱,修成水平梯田一千九百八十一亩,相当于过去十一年修成梯田总和的百分之七十六。这一年还补修旧梯田一千三百二十五亩,打小型淤地坝二十一座,中型淤地坝一座,维修加高小淤地坝一百零九座,中型淤地坝一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公社的贫下中农、革命群众,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进一步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这个公社的马连沟大队,过去国家投资十六万元打的一个大坝,一九五八年被洪水冲垮后,因为光等国家投资,一直拖了十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工具自己造,苦干一冬一春,把垮了十年的大坝修起来了。韭园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越干劲越大,从一九七○年春季以来进一步发扬延安精神,短短九个月的时间,修梯田一千八百七十六亩,打坝二十三座,淤地七百七十亩,发展水地四百八十亩。
水利电力部调查组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东红大队坚持治山治沟
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
山西省离石县东红大队,地处黄河中游。过去,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生产水平很低,一般年景每亩粮食产量只有五六十斤。一九六四年以来,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伟大教导,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水土流失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荒山坡上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农业生产发生很大变化,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一九七○年,在遭受旱、雹、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平均亩产仍然达到三百八十多斤,总产量达到四十二万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四,几年来林、牧、副各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东红大队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属原离山县。这个地区是黄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最早的县份之一。一九五五年,原离山县委在《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贫下中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制订了一个十二年的水土保持规划。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这篇文章作过重要批示,为开展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东红大队的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水土继续大量流失,粮食产量仍然很低。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鼓舞下,东红大队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决心走大寨道路,自力更生大搞水土保持,治山治沟,改变落后面貌,制定了搞好水土保持的规划。这年秋后,他们走上山坡,蓄水保土,修建梯田。深冬,遍地积雪,天气寒冷,施工遇到困难。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进行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一方面发动群众揭露了阶级敌人的阴谋,引导大家学习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的革命精神,忆旧社会的苦,鼓舞了社员群众战天斗地的信心。这一年,他们造林三十多亩,修建梯田八十多亩,当年粮食就增了产。
一九六五年,这里遇到大旱,给水土保持工程带来很大困难。党支部提出“地干吓不倒,治山工程坚决搞”的口号。贫下中农和社员们也表示:“老愚公不怕山高,大寨人不怕石硬,我们还怕土干?”为了战胜困难,他们采取在背阴坡取土和开深沟取湿土的办法培埂。干旱在继续发展,干土层更厚了,修梯田越来越困难。这时,他们采取担水浸土修梯田的办法,一担水一担水地浇灌梯田。经过一年的苦干,种草一百七十五亩,造林五十七亩,打坝淤地三十亩,修成梯田一百五十多亩,粮食产量又有了提高。一九六六年,他们继续大搞水土保持,进行农田建设,又造林九十亩,种草二百五十亩,打坝淤地一百四十亩,修建梯田一百五十亩,粮食产量比一九六四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东红大队坚持大搞水土保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工具自己造,不懂技术边干边学。一次失败了总结经验再干。他们坚持农忙小干,农闲大干,连续治理,综合治理,终于把一个荒山沟建成绿树成片的富山庄。七年来,他们共建成梯田九百二十多亩,植树造林四百多亩,种草四百多亩,打坝淤地三十多亩,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增强了地力,发展了生产,为治理黄河作出了贡献。现在,全大队平均每人有梯田二亩,林一亩,草一亩,羊发展到一千只,大牲畜由过去的二十四头发展到五十头,养猪一百二十头,达到一户一头,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


第3版()
专栏:

奋起学大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海东部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开展
新华社西宁电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各族干部和社员正顶风冒雪,奋战在高山河谷,掀起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为今年农业增产创造有利条件。
青海东部农业区地势高寒,无霜期短,水土流失,十年九旱。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使这里的自然条件长期得不到改造,农业生产一直处于比较后进状态。去年各地通过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肃清了“刘”毒,广大革命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各族社员焕发了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去年农业区各县涌现了大批粮食亩产超《纲要》的社、队,全省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大好形势面前,广大干部和社员戒骄戒躁,乘胜前进,投入冬修农田水利的战斗。他们冒严寒,破冰雪,修筑梯田,深翻土地,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大搞积肥造肥,到处出现一派变冬闲为冬忙的新景象。各地党组织和革委会在领导农田基本建设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领导班子革命化,把搞不搞农田基本建设提到路线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高度来认识。不少地区主要领导干部带头亮私斗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奋起学大寨,建设新山区,积极带领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占全省耕地面积七分之一的湟中县领导班子,用革命统帅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兴修的大寨田和引水上山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就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过去认为化隆山大沟深,干旱无水,而且地多劳力少,封冻时间长,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很困难。现在他们和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一同调查研究,发现原来自己的看法有很大片面性。全县十条大沟,沟沟有水,大搞引水上山工程有很好的条件。全县虽然地多劳力少,但是每年只收一季,作物比较单一,而且每年还有一定数量休耕地,只要合理安排,不但冬天可以搞农田基本建设,常年也可以搞。于是全县很快制订切合实际的学大寨的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农田基本建设蓬勃开展。
由于各地党组织和革委会狠抓自身思想革命化,广泛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因而使去冬今春农业区的农田基本建设,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都是从来没有过的。许多县、社从入冬以来,完成的各项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等于过去几年或十几年的工作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