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胸怀朝阳战祁连
——记甘肃地质四队为革命找矿的事迹
西北高原的祁连山区,风沙弥漫,雪峰毗连。在这崇山峻岭中,活跃着一支年轻的地质队——甘肃地质四队。他们以惊人的毅力,爬雪峰,过冰山,踏遍千里祁连,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地质勘探任务,为大打矿山之仗贡献了力量。现在,在他们找到的矿区里,已经新建起一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出了大量矿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揭开祁连山的秘密
祁连山究竟有没有宝藏?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解放前,少数资产阶级“专家”、“权威”到过这里,有的远远眺望一下,有的只在浅山地带跑了跑,就下了这样的结论:“即使有矿,希望也不大。”解放后,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下,地质人员对祁连矿藏情况的了解始终是若明若暗。正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国家为了查清祁连的地下宝藏,向年轻的地质四队下达了大面积普查祁连山的光荣任务。地质工作人员们怀着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登上了祁连的险峰峡谷。
祁连究竟有没有宝?四队党委认为,要发现祁连的秘密,必须按照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教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搞调查研究。于是,他们组织地质人员办学习班,对刘少奇一伙在地质战线上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深入批判。他们以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穿云插雾地活跃在崇山峻岭上,开始了探矿寻宝的战斗。别人到过的地方,他们坚持过细地作调查工作;别人没到过的地方,他们更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去打开宝山的大门。
去年六月,三分队的一个普查填图小组,在完成一天任务的归途中,到一家藏族贫苦牧民的帐篷里歇脚。这位牧民告诉他们,相传百十年前,有人在大山沟里挖过矿,那里还能找见一些炼过矿的炉渣。这事引起了他们的重视,随即查阅随身携带的资料,发现以前就有地质队说过这带高山有一种金属矿,但矿带短窄稀少。普查填图小组的地质人员们决心去作进一步的探查。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冒着一场大风雨向高山进发了。路,越走越险,不是冰川雪岭,便是陡崖峭壁,但大家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脚下变化着的岩层。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含有那种金属矿的石头。战士们斗志昂扬,继续向高峰攀登。有的同志高山反应强烈,头昏脑胀,他们就用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来鼓舞自己,顽强地前进。他们一连跑了几天,终于在谁也没有去过的雪峰上发现了这种金属矿的露头。人们兴奋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矿体找到后,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继续坚持作过细的调查研究。他们在高山上面扎下营房,爬冰卧雪,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了一条储量丰富的长达七公里、宽二百多米的矿带,同时还找见了其他几种国家迫切需要的矿藏,粉碎了“祁连无矿”或“希望不大”的论断,为大打矿山之仗提供了宝贵的地质资料。
冰山雪岭炼红心
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在冬季,不要说人迹稀少,就是飞鸟也很少出没。可是,用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的地质四队的战士们,却在这里开创了祁连山上冬天探矿的先例,决心闯出一条多快好省找矿的路子。
一九六八年冬天,浩浩荡荡的地质队伍向高山进发了。头一仗就是一个硬仗,面临的任务是把成千吨设备搬到山顶上去。这里的山,因为常年风化剥蚀,山峰七高八低,又陡又滑,山坡上滚石垒垒,很难找到下脚的地方。开始他们想用牲口把设备驮上山去。可是行不通,就连善爬高山的牦牛,爬不上几步就跪了下来。于是他们决定靠人力搬运。他们先用炸药炸出一条路,然后手抬肩扛,将沉重的设备一步步向上挪。一台钻机,往往需要三十人抬,五十人拉,但他们想起大庆工人“大会战”时人拉肩扛石油钻机的革命精神,就浑身是劲。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胜利地完成了钻机运输任务。紧接着是安装工人的艰苦劳动。他们腰里系着绳子,一镐一锹地劈石峰,平机台,排除种种困难,把一座座钻塔高高地耸立在山顶上。
钻机开动以后,工人们更是夜以继日地同严寒风雪搏斗。一天夜里,八级大风猛烈地袭击着钻塔,捆绑塔衣的粗麻绳,一根一根被狂风刮断了,拴绳子的斗大石块,一个一个被掀入深谷,钻塔在狂风中摇曳,眼看塔衣就要被风吹走,钻机随时都有被迫停钻的可能。在这危急时刻,为照明送电用的柴油机也出了故障,工地上一片漆黑。怎么办?老工人王治国挺身而出,高喊着:“同志们!毛主席关怀我们,人民关怀我们,只要我们在,就不能叫钻机停!”在这位老工人的带领下,大家高声读着毛主席关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教导,一齐冲上了十几米高的铁塔,不顾生命安危,摸着黑捆绑塔衣。可是风力太大,他们一会儿被压在铁塔上,一会儿又被卷在塔衣里面腾空抛起。可是,谁也没有被狂风吓倒。经过整整五个小时的奋勇战斗,终于战胜了狂风,绑好了塔衣,保证了钻机的安全生产。就这样,他们提前三个月探明了一个中型铁矿的工业储量,胜利完成了任务。
一九六九年的冬天,地质四队的战士们继续坚持冬季探矿。他们转战到一座“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的高山上,为国家探明了一座有色金属矿。
去年冬天,正当他们打算收队休整的时候,上级又通知他们,两千里外发现了国家需要的一种矿藏,要求他们配合一个兄弟队尽早去探明它的储量。四队的地质战士一接到命令,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风雨无阻地日夜忙着向新探区转移。
当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快到新探区的时候,大雪封山了,汽车不能通,牲口不能走。是等着冰雪消融还是征服困难继续前进呢?工人们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国家需要的矿,一日不探明,一日睡不着觉。我们有毛泽东思想引路,绝不在冰雪面前低头!”一些年轻的地质战士立即组成“开路突击队”,车开不动就用人拉,积雪掩道,就动手扒雪。四队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也和大家一起同冰雪搏斗,迎着大风雪前进。
很快到了勘探基地,打响了勘探找矿的战斗。
在这一年冬季,他们团结战斗,又克服了对新矿区地层情况不熟悉,钻具不足等种种困难,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这个新矿区的勘探任务,不到半年时间,就向国家交出了按计划需要一年才能交出的储量。依靠群众当好地下情况侦察兵
过去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专家路线”和“群众落后论”的毒害下,有的人把探矿寻宝只当成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很少同群众打交道。那时是“你找你的矿,我放我的羊”,群众和地质人员互不往来。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广大地质人员的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他们通过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关门找矿”的修正主义路线流毒和“只靠自己,不靠群众”的错误思想,在找矿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他们说,祁连山的群众常年游牧,那个山头,那条山沟,那面山坡上有什么东西,群众都一清二楚。因此,他们把发动群众报矿找矿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一次,一个分队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找矿,发现这个县的白银公社地面水缺乏,冬天放牧困难。地质队员便主动为公社寻找水源,使全公社牧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各族牧民也都把找矿的事情挂在心上,不管是放牧、狩猎、拾柴禾、修水库,总要留心拾下各式各样的石头,想方设法送到地质队去。
今年年初,地质四队的第四分队刚成立,就被派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地方新建的一座炼焦厂去寻找炼焦用煤。要探明这样一个一二百年前开采过的老煤田的储量,最突出的困难是不好选定打钻的位置。开始,由于地质员对这里的情况没有很好掌握,开钻六、七天,钻进了几十米,就出现了输水供不应求的现象。根据书本知识,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地层出现了裂隙、断层或破碎带,使水流到裂缝里去了,因而决定从几百里外的地方拉黄土、运锯末,堵塞漏洞。可是,一连堵了三天,忙得拉水的汽车日夜不停,水还是不够用。一位在这里挖了三十多年煤的老贫农赶来一看,便劝阻他们说:“这儿地下的煤,前人早挖光了,只剩下一条深沟,你们的钻正打在这条沟上了。这样打下去,别说用汽车拉水,就是火车拉也不够!”
老贫农的意见引起了分队党支部的重视,他们立即在井口上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使大家深深感到书本上的经验固然要参考,但不能到处乱套,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来源于实践。党支部决定邀请那位老贫农参加组成三结合的实地考察小组。他们仔细观察,终于在煤井的深处听到了从钻孔里漏水的声音,并发现了打钻的泥浆。实践证明,这位老贫农的论断是正确的。接着,地质员们对附近十六个县、社办的小煤窑,挨个地进行了认真调查,并且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一连十几天爬了六十多口老煤井,对每一口井都作了详尽考察。然后又同那位老贫农一起,把原来的设计方案作了修改,重新布置了孔位。此后,孔孔见煤,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便探明了大量煤藏量,满足了地方炼焦用煤的需要。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应我国政府邀请前来进行友好访问
法国前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到京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法国前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和夫人,应我国政府邀请前来进行友好访问,今天晚上乘飞机到达北京。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耀文,有关方面负责人周荣国、韩叙、胡叔度、孙锁昌、马家骏,前往机场欢迎。
法国驻中国大使马纳克和夫人也到机场迎接。
孟戴斯—弗朗斯和夫人今天来京途中路经广州时,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常委寇庆延等前往迎送。


第3版()
专栏:

苏州市发动群众大搞综合利用
全市从工业“三废”中回收和生产了三十五种化工原料和产品
江苏省苏州市委和市革委会,依靠广大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大搞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上半年,全市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回收和生产了三十五种化工原料和产品,其中有谷维素、核苷酸等新药和甘油、甲醇等重要化工原料。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苏州市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处理。市委、市革委会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增产节约和兴利除害为人民造福的教育,使大搞综合利用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苏州助剂厂过去排出的“三废”,染污河道和空气,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农田作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和阻挠,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厂革委会成立以后,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发动群众深入批判“利润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提高了干部、群众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工人们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用木棒和缸甏当设备,使“三废”综合利用的项目迅速上马。现在,这个厂排出的“三废”基本上得到了利用。仅去年一年就从“三废”中回收了甲醇、甲苯、纯苯等十多种化工原料三千一百多吨。今年前三个季度又回收了三千五百多吨。过去危害农田作物的污水,经过回收处理,变成了化肥氯化铵水和硫酸铵水供应农村使用,深受贫下中农欢迎。这个厂大搞综合利用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糖精的甲醇经过回收后,耗用量比原来节省了一半多,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二点七。
今年以来,苏州市革委会组织各工业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防治单位,深入到综合利用搞得比较好和“三废”危害比较严重的厂矿进行了普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三废”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制订了具体措施,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对一些重大的综合利用项目,市里统一组织,由市、工业系统、厂矿三级或工业系统、厂矿二级协同配合共同解决。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通过黄浦江的过江管,顺着渠道引流到农村,灌溉农田。川沙县张江人民公社有的生产大队,开始利用污水。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江西荡坪矿多快好省地发展矿山生产
大力进行综合开采、综合回收、综合利用
江西省荡坪矿党委会和革委会,带领全矿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大力进行矿产资源的综合开采、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了矿山生产多快好省地发展。现在这个矿的产品品种已由过去的五种增加到二十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仅新品种的生产,就为国家创造财富二千多万元。
荡坪矿是一座有五十多年开采历史,蕴藏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矿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矿的工人和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进行综合开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品。他们首先对储量丰富的宝山矿区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弄清这个矿区的矿体形态、岩层结构和地质变化的规律。通过调查研究,证明这个矿区不仅有主产品金属,而且还伴生着三种其它金属和有用的矿物,这些伴生的金属品位很高,储量很大,完全符合综合开采的要求,他们在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厂矿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动群众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只用七个多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日处理原矿三百吨、能采选四种主要金属的新矿区,实现了综合开采。这个矿区投入生产以来,新增的有色金属产品的产量等于原来主产品产量的七倍,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
这个矿的工人和干部,在实行综合开采的同时,还大力进行综合回收,以便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矿党委和革委会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积极发动群众,全面地进行了地质勘查,取了三百多个样品,进行了近六百次化学元素分析,从废石、尾砂中发现了二十一种贵重的稀有金属。为了从丢弃的废石中把这些贵重金属的精矿回收起来,矿党委带领工人认真挖掘设备潜力,自力更生地建起了一座新选矿厂。
有色金属矿产收回来了,他们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办起了一批回收非金属矿物的工厂。其中一座日产六吨的水玻璃厂投产以后,利用本矿的石英,生产出了大量水玻璃,不但满足了本矿选矿的需要,促进了有色金属生产的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费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资金二十多万元。(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制伏“毒老虎”
抚顺石油三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一种含有硫化氢的废气,被称为“毒老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广大工人对旧工艺设备进行了改革,采取了相应的防毒安全措施,初步改变了废气熏人现象。但是,当时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对废气采取了排上天空,入水流失的消极处理办法,虽然对工厂的危害小了,对附近居民和农田的危害却大了。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厂革委会带领广大职工狠批刘少奇一伙只顾利润不顾人民身体健康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反复学习《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毛主席有关综合利用的指示,工人们决心把对“三废”的消极处理变为积极利用。
在厂革委会的领导下,硫化氢回收小组的工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实行科研、试制与生产相结合,投入了回收硫化氢的战斗。在半年的时间里,经过近百次的试验,逐步解决了废气中硫化氢含量过高的问题,成功地用活性炭吸附法从废气中回收了硫化氢,生产出硫磺,降伏了硫化氢这只“毒老虎”,净化了空气,为人民除了大害。
制伏“毒老虎”的事实,进一步鼓舞了工人们大搞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二车间的工人把每天放空量达十多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废气,回收生产出干冰,解决了二十四个兄弟单位的生产急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