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
——记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党委副书记童梦禧执行群众路线的事迹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党委副书记童梦禧同志,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工作中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并善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以形成正确的领导。在这个厂的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经常不在的情况下,他勇于负责,团结“一班人”,率领广大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不能个人说了算
有这样一件事对童梦禧教育很深:一天,工厂后勤组的同志提出了厂办农场的建议。他认为这个建议符合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符合学大庆的方向,就在一次革委会会议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没想到革委会上议论纷纷,一时定不下来。他就来了个“点名”表态,使办农场的事勉强定下来了。可是,委员们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定”下来。
为什么大家思想通不过呢?童梦禧针对这个问题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他认识到,工作无把握时,要依靠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工作有把握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好思想工作,集中正确意见,不能个人说了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把工作搞好。
今年五月,厂里展开了“清仓查库”运动。童梦禧深入车间和厂区的每一个角落,边看,边问,边记,发现了一些该清的材料和积压的零件。但是,有些车间干部却认为“无仓可清”、“无库可查”,一些车间的“清仓查库”工作迟迟不动。这时童梦禧吸取了前次的教训,没有发号施令,而是把车间干部召集起来,自己带路在全厂看了一遍。每到一处,就停一停,让大家议论一番:那些该清,那些该用。看过之后,就地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引导大家从路线高度认识开展“清仓查库”的意义,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有的干部学习以后说:“不是‘无仓可清’,而是我们的路线不清”。有的说:“不是‘无库可查’,主要是我们没有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还有的干部主动作了自我批评。现场会开得很短,收效却很大。原来迟迟不动的车间,当天就动起来了,全厂“清仓查库”很快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要留心群众心里的意见
有一段时间,童梦禧觉得厂里斗、批、改进展很快,革委会的办事机构也健全起来了,该多发挥部门的作用了,自己多听点汇报,多出些主意就行了。这样一来,到下面去的时间比过去少了。去年九月,运输队的工人为了满足厂里生产发展的需要和节约国家开支,主动地把一辆已经送到外厂大修的汽车,拉回来准备自己动手修复。但听了有人汇报说,运输队把一辆完整的汽车拉来拉去,变成了一堆废铁,他就在一次大会上批评了运输队的同志。群众对此有意见,说他不了解情况,乱批评。童梦禧发觉自己没有看到群众的积极性,批评错了,就主动到运输队去作检讨,找工人谈心,并在另一次大会上表扬了他们,号召全厂职工支援运输队修复汽车。他自己也和运输队一起干。结果,运输队在全厂支援下,一个多月时间,就连续修复了三辆已经在仓库里躺了几年的汽车,不仅满足了厂里生产急需,而且为国家节约了不少资金。
从此,童梦禧不论每天工作再忙,总要到车间班组转一转,有时白天外出开会,晚上还要到班组去和工人谈心。他对厂里发生的大小事,都非常留心,把听到的看到的事,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然后一个一个地去落实。
有一天,他在卷制车间劳动,工人们为了给国家多增产电容器,下班铃响了很久,没有一个工人下机台。他看到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冲天干劲,心情十分激动。他走到机台跟前,想动员工人们下班吃饭,没等他开口,一个老工人对他说:“老童,你来卷几个元件。”老工人帮助他调整好机台,他试卷了两个,感到用手向外拉纸很吃力。用手插引线片,好半天也插不上。老工人看到他费劲的样子,随便说了一句:“要能实现自动化该多好!”晚上,他回到宿舍,怎么也睡不着。他想,电容器生产成倍增长,卷制工人只靠两只手不停地卷,“要能实现自动化该多好!”老工人的心愿难道不能变为现实吗?夜已经很深了,他翻开《毛泽东选集》,认真地学习起来。毛主席说:“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第二天,他就到车间里找老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请教,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对革新卷制机的意见。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了他的信心。经党委同意,很快组成了一个有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卷制机自动化”革新小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庆祝党的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制成了自动化卷制机。
领导就是要集中正确意见
今年,国家要求这个厂在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生产提高两倍半。但是,电容器纸供不应求,给大幅度增产带来了困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在领导班子和群众中,有的认为去年已经实现了一厂变两厂半,今年再要大幅度增产,不仅电容器纸的缺口很大,就是设备、人力都有很大困难。要想增产,就得靠上级解决材料、设备和人力问题。有的人则主张放手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寻找解决原材料的途径,把生产搞上去。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童梦禧深深感到:这两种意见的分歧,是关系到执行那条路线的问题。他没有急于召开会议讨论,而是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多数,首先是工农基本群众的多数”的教导,建议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到群众中去,向广大革命群众请教。他自己带头深入车间和班组,拜工人群众为师。当他把生产上的困难向工人讲了之后,一个老工人严肃地指出:“办事首先要分清路线。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有困难就向上伸手,这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童梦禧召集了领导班子会议,首先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教导,大摆在“以钢为纲”发展工业的新形势下,迫切要求努力增产电容器的重大意义。引导大家回顾本厂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厂广大革命职工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物质第一”、“专家治厂”、“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走毛主席指引的中国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发挥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的威力,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三十三万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大胆革新工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成功我国独创的大型真空隧道窑和三氯乙烯自动清洗机,以及真空浸油用的遥测遥讯装置等。他激动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与群众相结合,把问题交给群众,群众是自有办法解决的。”他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会上,大家摆了群众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越摆心里越亮堂,很快统一了“一班人”的认识,统一了行动。
会后,立即召开全厂职工动员大会,层层举办学习班,极大地调动了全厂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同时,又组织了以老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学习小组,走访了一些兄弟单位,从中发现了用塑料薄膜代替电容器纸的线索,为实现大幅度增产电容器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通过一系列思想发动工作,全厂出现了一个大挖生产潜力,清仓查库,修旧利废,节约代用的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各车间大搞产品革命,千方百计革新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班产纪录不断刷新。担负用塑料薄膜代替电容器纸的试制车间的广大职工,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全厂出现了一个“人换精神厂换貌,革命生产双飞跃”的生气勃勃的局面。上半年,大幅度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增产计划。
童梦禧同志从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能正确集中群众的意见;只有从心眼里承认群众高明,才能自觉地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他决心更好地遵照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认真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同广大革命群众一道,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今日勒布区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山密林中,有一条门巴人民聚居的峡谷,这就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
勒布是“美妙”的意思。清澈的娘江曲河水奔腾南下。河两侧,青松翠竹,一幢幢门巴人民的新居掩映在密林深处。秋风吹来,山腰上的层层梯田,滚着金色的麦浪。山谷中不时响起歌声和笑声,门巴人民正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收割和打场。村庄里,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度过星夜的人,最知道光明的可贵;翻了身的门巴人民,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解放前,在西藏三大领主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门巴人民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长年累月被迫给三大领主背运货物,一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人们用木棍刨土播种,一亩地只能打几十斤粮食,还要向“税官”交租纳税,许多人被逼得流浪乞讨,被赶进深山老林。
解放后,门巴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一九六○年,结巴乡的民主改革一结束,共产党员洛桑群培、旺堆就带领全乡人民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在县、区的领导下,结巴乡办起了三个互助组。接着,其它各乡也都办起了互助组。他们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依靠集体力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甩掉刨地的木棍,换上新式步犁,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的落后耕作方法,加强了田间管理,使过去荒芜了的土地,长出了好庄稼。
一九六六年,门巴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决心彻底改变勒布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豪迈地提出:“向荒山要粮,与河水争地。”结巴乡地处娘江曲河西山坡上,过去耕地少,产量低。在学大寨的高潮中,洛桑群培和旺堆带领群众上山开荒,用斧头和刀砍掉一丛丛灌木,用镐刨出一丛丛树根,用钢钎凿开巨石。许多人手脚碰破了,仍然坚持战斗。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在乱石成堆、荆棘丛生的山坡上开出了大面积良田,种上了青稞和荞麦。现在,结巴乡的耕地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了一倍半,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门巴人民还把坡地修筑成水平梯田。贡热乡的大部分耕地是坡地。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有的地方积雪一尺厚。乡革委会主任格桑带领全乡人民,用石头砌起一道道一丈多高的地堰,把坡地建成一层层大寨式梯田,使全乡荞麦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五十斤。
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门巴人民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办起了竹木器生产合作社,在很短的时间里,生产出了竹筐、木桶、驮鞍、木碗等二十多种生产和生活用品,畅销本地和外县,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几年来,勒布区的农牧副业生产蓬勃发展。与一九五九年相比,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三倍,牲畜总头数增加了一倍半。各乡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第3版()
专栏:

塞外赛江南
在祖国北部边疆,辽阔的内蒙古农村牧区,有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土默特右旗河子大队。
这个大队座落在阴山脚下。解放前,曾受日寇“三光”政策的洗劫,全村变成一片废墟。解放后,逃难在外的人才陆续回来。当时,全村只有六座茅屋,几头牲畜,土地是:“鹅卵石厚得没有底,地表土薄得稳不住犁。”最好年景亩产也不过百十斤。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贫下中农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子“人穷、地瘦、产量低”的落后面貌。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干部和贫下中农决心向大寨贫下中农学习,走大寨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塞外的严冬,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河子村的干部和社员一个个担起扁担,来到了村子四周的地头。他们要把那满地的鹅卵石一担担地担出去,再把附近山洪冲积的泥沙,一担担地担进来,在原来满是石头的土地上,造出了大片的新田。党支部书记王官厚和其他成员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处处走在前,干在前。他们带领广大群众从一九六五年以来,每年冬春坚持担沙垫地,从未间断。每个干部、社员每天平均要担一万多斤沙石,走三十多里路。扁担压断一根又一根,箩筐破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一百五十个劳动力的一个生产大队,把六百多亩石头地平均垫活土层一尺多深。贫下中农豪迈地说:“立下愚公移山志,薄地也能变良田!”
土层加厚了,水利还得跟上去。经过贫下中农充分酝酿,党支部决定在水源比较充足、地势比较高的村东北,打一眼能浇灌全大队百分之六十以上土地的大井。人心齐,泰山移。打井队员们在党支部委员王福祥的带领下,终于在五丈三尺深的地方,打出了水。河子大队有了水,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从一九六六年起,连续四年超《纲要》,去年又过了“黄河”。
河子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去年苦干一冬春,把一百零三块零散地修建成四十二块方方正正的“大寨田”。还担沙垫地五百亩,新开三条水渠。今年粮食亩产达到了八百二十五斤,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跨过“长江”的大队。


第3版()
专栏:

团结建电站
云南省孟连自治县的南马河水电站建成了。发电的那天,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电站,欢庆全县第一座水电站的建成。当傣家竹楼、阿佤山寨的电灯一片通明时,各族群众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跳跃起来,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孟连县境内河流纵横,山高水急,水利资源丰富。解放以来,各族人民为了加速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曾多次要求修建南马河水电站。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各族人民的这个愿望长期没能实现。在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下,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孟连县革委会根据各族人民多年的心愿,决定在南马河上修建一座二千瓩的中型水电站,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动力。
要把南马河水引到同美山上,需要修砌一条十里多长的引水渠。而修砌这条渠则需一千多吨水泥。各族贫下中农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用石灰代替水泥的建议,立即得到电站领导小组的同意。拉祜族、佤族社员组成的八连主动承担了烧石灰的任务。他们在县革委会常委张友福的带领下,爬山崖,钻密林,跑遍了工地周围十几个山头,找到了石灰石。然后,他们一面向有经验的汉族社员学习,一面坚持试验,总结经验,终于烧出了一百多万斤优质石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由拉祜族、佤族、傣族贫下中农组成的二连,接受了修建取水闸和冲砂闸的重要任务,这是整个电站的“咽喉”工程。为了使这项工程抢在雨季来到之前完成,各族人民互相协作,日夜奋战。一九七○年早春的一个夜晚,正当他们刚刚筑好南马河上的围堰,准备浇筑水闸混凝土的时候,忽然骤降暴雨,河水迅速猛涨,冲击着围堰,眼看围堰就有被巨浪冲塌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支援电站建设的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带头跳进河里,紧接着各族贫下中农也纷纷跳入水中,肩并肩地筑起了一道“人堤”,坚持同洪水顽强搏斗。在岸上的群众紧张地搬石运土,加固围堰。各族人民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终于降服了洪水,为早日建成电站赢得了时间。经过一年的紧张奋战,南马河水电站按期建成了。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北京部队某团副政委、二级战斗英雄高润田,经常深入连队对干部和战士进行传、帮、带,密切了官兵关系,受到连队指战员的好评。这是高润田同志在野营训练中为战士补衣服。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