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株洲车辆工厂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读书总结经验
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正确指导革命实践
新华社长沙十四日电 湖南株洲车辆工厂党委会和革委会领导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联系实际认真读书,认真总结经验,认真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正确指导三大革命斗争实践。
厂党委有一位常委,分工抓生产。他对各车间的人员配备、设备条件摸得一清二楚,对每辆车有多少配件和加工每个配件需要那些设备、多少工时,心里也有一本账。因此,大家都叫他“活字典”。他根据全厂三百辆车的生产任务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精打细算,排了一个生产计划。有个时候,厂里需要抽出一些时间搞政治路线教育。这位党委成员脑子里装着“三百辆”,又重新作了一番调查,跟各车间、班组排人头,算车头,计钟头,调查来调查去,总感到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开展路线教育活动,就无法完成这三百辆车的生产任务。
工人们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他见物不见人,并响亮地提出:“路线教育一定要搞,三百辆车的生产任务也一定能完成!”
他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的教导,反复理解列宁关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的教导,感到自己在调查中没有很好地以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了解的只是人头、车头、钟头,就事论事,因此,尽管情况摸得很细,但认识不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在工人们的帮助下,狠批了刘少奇一伙政治骗子散布的“唯生产力论”。他再一次进行调查研究。这一次思路大开,他首先看到了工人们革命的协作精神、创造精神。厂里抓政治路线教育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是这一教育进一步调动了全厂职工的革命积极性,结果又好又快地完成了三百辆车的生产任务。
株洲车辆工厂党委领导成员围绕砂处理车间建在那里的问题,进行了三次调查和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开始,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把这个车间建在铁路北的材料场,理由是有利于工厂的扩建和发展;另一种是建在铸钢车间旁边,理由是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党委在讨论时,持第一种方案的同志以妨碍铸钢车间的发展为理由否定第二种方案;持第二种方案的同志以投资多,占地面积大为理由否定第一种方案。
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这一次,他们各自带着自己所持的方案去作调查,越调查越觉得自己的方案合乎实际,道理充足。因此党委再次进行讨论时,两种意见的距离更大了,各自拿出更多的材料和理由,来坚持自己的方案,否定对方的意见。
第三次,党委请了工人代表参加,一起到现场勘察、分析。工人代表不把任何一种方案当框框,而是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综合两种方案中正确的东西,提出了对第二种方案的修改意见,既坚持了方案中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的合理部分,又给铸钢车间的发展留有余地。最后,大家一致肯定了第三种方案。
厂党委开会总结这一段调查的经验时,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他们认识到,前两次调查恰恰违反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双方因此陷入片面性。同时,两方面总要人家接受自己的意见,而自己接受人家的意见就觉得不光彩。所以,不是让自己的方案去适应客观实际,而是要客观实际来适合自己的主观愿望。从这里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自觉地肃清自己头脑中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斗私批修,努力改造世界观,才能搞好调查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案。
株洲车辆工厂在试制“三通阀”这个部件时,质量一时过不了关。厂党委领导成员通过到车间调查研究,认为是外壳制造问题,因此和工人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群策群力攻破了这一关。可是在组装试风时,仍然不符合质量要求。党委领导成员经过再次调查研究,才明白抓外壳制造只能解决三通阀阀体的问题,而它的“心脏”——铜铸件的质量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于是,党委成员又组织有工人、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采用蜡模铸造等新工艺,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突破了铜铸件的质量关。但是在生产中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质量不稳定,不能成批生产。面对这种情况,厂党委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的教导,对前一段关于三通阀问题的调查研究认真进行总结,进一步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第三次深入铸铁和制配车间作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三通阀质量问题的症结,原来是设备跟不上质量要求;而设备问题没有解决,又是由于有的同志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厂党委放手发动群众,坚持土法上马,自造设备,解决了设备问题,使三通阀这项关键产品质量稳定,成批投入生产。
株洲车辆工厂党委通过对三通阀问题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必须坚持把调查研究和反复实践结合起来,边实践,边调查,反复实践,反复调查,才能不断洗刷唯心精神,真正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2版()
专栏:

贯彻党的“九大”路线 不断增强革命团结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班子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促进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新华社乌鲁木齐十二日电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和革委会,认真贯彻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州军政之间、军民之间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促进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和革委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在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加强领导班子的革命团结,就要不断提高大家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正确地实行民主集中制。自治州党委和革委会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决定全州的重大问题。党委和革委会的常委也经常举行办公会议,讨论日常工作中的大事。在这些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重大问题都要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才开始实施。在最近的一次办公会上,许多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纷纷要求增加机关工作人员。州党委、革委会负责人考虑到,有的部门人员不足是实际情况,但在这普遍要求增人的呼声中,就存在着使机关重新臃肿起来的可能性。于是,他要求大家考虑:现在州直机关工作人员比文化大革命前少得多,而工作却比那时干得多、干得好,这是为什么?经过议论,大家一致认为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关键在于实现机关工作革命化,就是要团结一致,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样一讨论,不仅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内部的革命团结。
自治州领导成员把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增强革命团结的重要保证。有一次,州革委会一个部门的领导成员在民兵建设工作方面,提出了一个错误的主张。州革委会其他领导成员都不大赞同,但又怕影响团结而没有把意见摆到桌面上来。那位领导成员便到下面照自己的错误主张去办事。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觉察到,大家这样回避积极的思想斗争,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革命团结。于是他们先后召开两次领导成员谈心会,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的教导。大家开诚布公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帮助那位领导成员改正了错误。从此,他们定期进行开门整风,经常召开领导成员谈心会,大家自觉地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认真地讨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把不团结的因素消灭在萌芽时期。
自治州领导成员还特别注意发扬谦虚谨慎,勇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有一段时间,州直属机关对开展革命大批判有些放松。州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就深入到基层进行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单位也有这样的现象。他立即召开常委办公会,主动检讨了自己对大批判的领导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的缺点。其他领导成员也都围绕这个问题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州直属机关和许多基层单位的革命大批判很快掀起了新高潮。
自治州领导班子的成员平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群众代表之间,或者是新干部与老干部、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风气越来越浓。领导核心的团结,带动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军政、军民以及各族人民的团结,使全自治州革命形势大好,生产蒸蒸日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州兴办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窑等企业六十多个,占现有中小工业企业单位三分之一。农业生产今年战胜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获得大丰收。全州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以上,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毛主席教导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云南省蒙自县红旗公社冲坡哨生产队党支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不断洗刷唯心精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发扬了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参观的路线怎样走
冲坡哨生产队今年水稻大面积直播获得成功,许多兄弟社、队要来这里参观。在研究参观的路线怎样走时,生产队干部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说,要拿好的东西给人家看,哪里的直播水稻长得好就领到哪里去,长得差的地方,就不用去了。可是,另一部分人认为,参观的路线可以绕开走,而缺点和错误却是掩盖不了的。
参观的路线究竟应当怎样走?支部书记李顺祥带领大家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做老实人的教导。大家认识到:只看好的,不看差的,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向人家介绍,只讲成功的经验,不讲失败的教训,就不能使参观的人从正反两个方面摸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参观的路从哪边走,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实事求是的问题。
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以后,大家很快统一了认识。七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支部书记李顺祥领着前来参观的人观看两种类型的苗棵,而在长势较差的这部分田边看得特别仔细,讲教训讲得具体。参观的人受到了教育,都说:我们不仅学到了冲坡哨水稻直播成功的经验,更可贵的是学到了冲坡哨的同志们实事求是的好作风。
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规律
往年,冲坡哨生产队都栽水秧,四月才开秧门。大家起早摸黑,到六月份还得栽一部分老秧。今年开春,有人向党支部提了个建议:人工培育卷秧,提前节令栽插,为夺取今年的粮食丰收创造条件。
干部会上,议论纷纷。有人摇摇头说:四月栽秧,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干劲再大,还得实事求是才行。另一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说:去年队里搞过人工培育卷秧试验,证明人工培育卷秧,提前栽插,是行得通的,怎么能说是不实事求是呢?提出问题的同志反问道:去年是四月份培育卷秧,那时,气温高,现在,才跨进二月份,谷芽就是冒出苗子也会冻死,难道这不是客观实际吗?
什么才是实事求是?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大家联系去年人工培育卷秧的实践,很受启发。有的干部说:“通过去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了可以人工培育卷秧,学到了水稻播种的另一种方法,这算是前进了一步。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卷秧的生长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最后,大家决定采用塑料薄膜育秧。
经过精心管理,二月十五日冲坡哨培育出了第一批肥壮的卷秧,比往年提前四十八天,开始了大面积的栽插。
这件事对干部的教育很大。大家认识到,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对客观事物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做到实事求是。如果认为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一次完成”,那就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在头脑中作怪。从此,他们更加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注重调查研究,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带领广大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西藏高原开出幸福泉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广大翻身农奴和人民解放军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在国庆二十二周年前夕,修成了一条长达十二公里的东风水渠。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翻身农奴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十冬腊月,天寒地冻,一镐下去只能刨掉一层土皮,工程进展很缓慢。这时,他们在工地上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学习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鼓舞了斗志。大家说:冻土再硬,没有我们翻身农奴的决心坚!在施工中,没有工具,自己动手造。挖土时手磨破了,仍坚持劳动。工程进展到“老虎嘴”,这是最危险的地方,山上终年积雪,山下万丈深渊,“老虎嘴”耸立在悬崖绝壁上。水渠必须从这里通过,工程十分艰巨。为了战胜这个“天险”,青壮年组成了一支突击队。他们下决心把河水引上“老虎嘴”!经过紧张的战斗,水渠通过了“老虎嘴”,原来计划两个月的施工任务,提前二十五天就完成了。
在修东风渠的战斗中,当地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都积极参加,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休息的时候,指战员不顾疲劳来到贫下中农中间,共同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热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翻身农奴感动地说:解放军不但支援我们修水渠,还教我们读毛主席的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是人民的子弟兵!


第2版()
专栏:

塞外荒山披绿装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营子大队座落在长城以北峦汉山脉的东侧,背靠群山,面临岱海。这个大队的耕地大部分是山坡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旧社会,这里的蒙古、汉、满等族贫下中农,过着“身穿烂皮袄,住着破土窑,种地没饭吃,靠山无柴烧”的贫困生活。
解放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西营子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一九五六年,他们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治山造林活动。
深山沟里怪石垒垒,草木不生。要栽树,必须先垒坝淤泥。他们在一条三里多长、两丈多深的大沟里筑起大坝。谁知一场洪水,大坝就被冲走了。在严重的挫折面前,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总结经验,决定分段筑坝,逐段淤泥,减弱洪水的冲击,并种上柠条和杨柳,治理了草木不生的大沟。在荒山上,他们凭着一把镢头一张锨,起石抬土,削高垫低,筑起了总长一千多里的水平沟,掘了几十万个鱼鳞坑,培植了成片的人工林。
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奋战,西营子大队已经绿化了荒山二十六座,大小山沟九条,共营造各种成片林八千五百七十多亩,农田防护林带十六条,建果园八处,栽果树六百多亩。全大队平均每人有四亩林。
由于造林防治了风沙,调节了气候,大队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去年,他们在水、旱、风、雹、虫五灾俱全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好收成。


第2版()
专栏:

瑶山人民团结修水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公社的瑶、壮、汉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团结一心,战天斗地,劈山建水柜,凿岩开沟渠,极大地改变了这里干旱落后的面貌。现在,七百?的千山百?间,山塘水柜星罗棋布,排涝沟渠纵横交错,层层梯地高接云天,石山秃岭一片新绿。
尤齐大队党支部书记韦有权,在一九六九年秋,带领十九户贫下中农向一个叫?狂的荒?进军。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战,把这个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疟蚊孳生的“毒?”开发了出来。?狂开发后,不仅开出了三十多亩良田,还发现了一股大的泉水。今年四月,公社经过勘测,决定在这里修建瑶山的第一座小型水电站——黄烈电站。消息传出,各族社员无不欢欣鼓舞,争着报名。四月中旬,二百多名瑶、壮、汉族社员意气风发地奔赴工地,开始了战斗。在建站过程中,各族社员群策群力,争挑重担,出现了不少动人的民族团结建电站的事迹。担负烧石灰任务的瑶族老贫农蒙朝清,见一些壮、汉族社员上山割草、打柴,常磨破鞋,刺伤脚。他就不声不响地利用工余时间编出许多草鞋,给社员们穿,连自己的衣服划破了也顾不上补。壮族女社员韦秀娥看到后,就悄悄地把他的破衣服取去,给他补好洗净。
在各族社员同心协力艰苦奋战下,电站的建设进度很快。现在,供水渠道、水轮机等都已砌好、装好,不久就可以安装发电机,试机发电。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北镇县赵屯公社赵荒地大队广大社员群众,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奋战在水库工地上。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