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革命的带头人,人民的“老黄牛”
——记齐河县城关公社米三里大队党支部书记米群山
在山东省德州地区齐河县城关公社米三里大队贴近黄河大堤的地方,有一座简陋而又破旧的土坯房,这就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米群山的家。
米群山出身于贫农家庭。他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到实现人民公社化,一直带头走在前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选为地区革委会常委,光荣地出席了山东省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今年,又被选为中共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念念不忘党的光荣传统,时刻注意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老黄牛”,成为带领米三里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带头人。贫下中农赞扬说:“在革命的大道上,俺老支书米群山就象那津浦路上的火车,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一股劲地往前奔!”
为人民操心
米群山在带领社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牢记毛主席关于“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伟大教导,时刻把维护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他常说:“关心群众,就是关心革命。当干部,就要把心贴在群众上;干工作,就要把身子扑在革命上。”米群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第五生产队社员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就是生动的一例。紧贴黄河大堤的第五生产队,过去由于取土修堤,遍地满是水坑,涝洼盐碱十分严重。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下,这个队的集体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来斤,社员过着吃粮靠供应、生产靠贷款的生活,有些干部、社员想离开这个穷地方。个别社员悲观失望地说:“连续几个大涝年,咱五队翻身没指望了!”就在这时,贫下中农的贴心人米群山,怀着“不把米三里建设好,死也不合眼”的决心,毅然把自己的家,由四队搬到条件最差、生活最穷的第五生产队去,同那里的群众一道艰苦奋斗,改变穷困面貌。
一九六一年春天,米群山迎着重重困难,带领家里的人们,推着一辆装载着家具的小胶轮车,来到一片盐碱茫茫的第五队。到了五队后,他首先带领干部和社员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然后同贫下中农共同分析战胜自然灾害的办法。他指着庄稼地鼓励大家说:
“坑坑洼洼可以平,盐碱灾害可以治,十年九涝可以挖沟抬田,为了防旱可以打井取水。有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咱贫下中农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时,一个坏家伙在背地里煽风点火说:“挖沟抬田是劳民伤财,这个弄法误不了秋后吃蛤蟆肉!”米群山及时抓住这一阶级斗争的动向,接连两次召开社员群众大会,对那个坏家伙进行了斗争。他说:“有毛主席撑腰,我们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道路走定了!”阶级敌人的阴谋被粉碎了,挖沟抬田的战斗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正当米群山带领社员群众向大自然展开斗争时,一小撮阶级敌人趁着刘少奇刮起的“三自一包”反革命修正主义黑风,叫嚷什么“要把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下放到户”,有些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也跟在后面想“分田”。米群山顶住这股妖风,坚定地说:“分地到户就是搞单干。搞单干,缸里缺米,锅里没饭,这明明是资本主义回头路。没有毛主席的命令,谁也甭想动集体的一寸土地!”
在米群山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奋战,第五生产队终于把全队二百多亩盐碱涝洼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粮食亩产一九六四年上了《纲要》,一九六五年过了“黄河”,一九六七年达到七百多斤,今年又是一片丰收景象。
在生活方面,米群山也为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操尽了心。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前半夜闷热闷热的,后半夜下起了倾盆大雨。不一会,米群山的房子里滴嗒滴嗒地漏开了。他爱人催他快拿个脸盆去接水。米群山却披上麻袋,拿上铁锨,急忙冲出门外,朝七十多岁的贫农老大娘孙菊英家奔去。他敲开孙大娘的门,手端油灯,看完屋顶,又看墙壁,直到没有发现漏雨的缝隙,才喘了口气,对孙大娘说:“没有漏雨的地方,放心地睡吧!”说罢,他又一头钻进了风雨中。
这一夜,米群山围着全大队三个自然村五个生产队,把贫下中农的破旧房子,挨门挨户地看了个遍。
去年,贫农社员韩在忠腿脚麻木,不能站立,上了几次医院都没治好。大队赤脚医生、下乡知识青年于传国想给他治好病,但信心不足。正在这时,米群山来找小于询问韩在忠的病情,发现他的活思想后,就鼓励说:“我们赤脚医生为贫下中农服务,就得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想尽办法把那些‘不治之症’扳过来。不要紧。来,咱俩一块去!”在米群山的关心下,于传国精心地给韩在忠治疗,没过多久,韩在忠便能下地参加劳动了。
为集体流汗
“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米群山当干部后,时刻铭记着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米群山被贫下中农推选为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后,他常年铁锨不离手,粪筐不离肩,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他走到那里,干到那里,青年推车他推车,青年挖沟他挖沟。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和青年比干劲。青年们对他说:“老支书,你当地革委会常委,担子重,工作忙,别再拚死拚活地干了,往后多出出点子,指挥指挥就行了。”
这番话引起了米群山的深思。深夜,他坐在油灯下,打开革命宝书,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导,他想:旧社会自己给地主当牛做马,是毛主席、共产党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后来当了干部。现在职位变了,可不能忘本啊!
在米三里改天换地的战斗中,米群山总是专拣重担挑在肩,苦活累活抢在前。一九六三年,米群山带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打机井,他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困了,就扶着绞杠打个盹;累了,就领着大家学习《愚公移山》,一股劲地打了一个多月。谁知在安好井架管准备抽水洗井时,却连续四天抽不出清水来,忽然,井口周围的土塌陷下去,机器掉进两米多深的陷坑里。这时,米群山毫不犹豫地抢先和几个贫下中农冒着生命危险,跳进陷坑,抢出机器,终于排除了故障,抽出了清水。
一九六七年的寒冬腊月,在根治大窑洼的工程中,米群山早起晚睡,镢头抢大的抡,筐子拣满的抬。一天,他和贫农社员王盛禄抬大筐,抬了一趟又一趟,趟趟都是筐满扁担弯。忽然,米群山身子摇晃了一下,摔倒了,脸上淌着豆粒大的汗珠。社员们见到后都围上来关心地问道:“老支书,怎么啦?”米群山站起来笑着说:“没啥,不要管我,快干活吧!”贫下中农给他请来医生一检查,原来他高烧到三十九度多。大家都劝他吃点药,休息几天。他却毫不在乎。
米群山就是以这样高涨的劳动热情,带领群众打了机井九眼,修畦八百多亩,开渠沟五百多条,把全大队一千二百多亩低洼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改变了米三里生产落后的面貌。
米群山十分珍惜劳动时间,只要有一点儿工夫,他也要抢分夺秒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每逢到省里和地区去开会时,出发前总要算好时间,到地里干一阵子活再动身。开会回来,他连家也不回,就和社员一块去劳动。
为了不但使自己、也使全体队干部都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米群山把大队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作了适当的安排。他们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和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尽量到生产队去解决。在米群山的带动下,米三里大队的干部个个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他们说:“多和群众在一起流一身汗,就和群众的心多贴近一分。只有多劳动多流汗,才能继续革命,防骄防变。”他们不管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天天和社员劳动,全大队干部平均每人每年劳动三百天以上。
为革命吃苦
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象盏光芒四射的明灯,指引着米群山在革命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米群山当干部十几年,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说:“艰苦奋斗不能丢,一丢就变修。”他带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战天斗地,把昔日落后的“穷三里”,变成了富饶的“米三里”。但是,至今队上还没有一间办公室。树荫下、地头边、饭桌上、贫下中农的家里,都是大队干部们开会、议事的地方。有人说:“老支书,咱队‘穷帽子’摘掉了,在外边也有点名气了,队上盖间办公室才象个样子呢!”米群山回答说:“办公室设在群众中,不是照样工作、解决问题,照样干革命吗!”
米群山帮助贫下中农盖起了一座又一座红瓦房和新坯房,可是他一家六口人至今还住在三间破旧的土坯房里。贫下中农多次催他盖新房,他总是笑笑说:“不急,等贫下中农家家户户都住上新房,我再盖也不迟。”
米群山的一件破棉袄,缝了又缝,穿了十多年;他的一双“解放鞋”,补了又补,还舍不得丢掉;他家里的一个破水瓮,早已没了沿,至今还用着。有人劝过他:“老支书,你常到上边开会,也该添件新衣裳了。”米群山回答说:“我爱土不爱洋,当干部穿戴讲究了,就会怕泥怕水,脱离群众走歪道。”
米群山当干部十几年来,没有枉花过队上一分钱,没有浪费过集体一粒粮,没有用过集体一瓶墨水、一支笔。他的笔记本,从来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有人说:“你为大伙办事,队里那在乎这块儿八角的。”他认真地说:“集体的一分钱、一粒粮,也要看在眼里,节约一点是一点。咱要打共产主义的长谱,算七亿人口的大账,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啊!”
米群山一心为公,分文不沾,深受社员群众的好评。有一次,大队捕了几千斤鱼,售完后,发现席子底下还剩有两条。在场的干部社员一合计,就给老米送去了。米群山坚决不收,他说:“咱当干部的,只有为人民操心流汗的义务,不能有半点多吃多占的权利!”结果,他把两条鱼送给了一个生病的贫农社员。这位贫农社员知道了两条鱼的来历后,深有感触地说:
“老支书一心为集体,分文不沾,他的一颗忠于毛主席的心,我们贫下中农看得清清楚楚。”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根据山区特点 方便山区人民
郧县普遍建立大队代购代销店
据新华社武汉七日电 为了方便山区人民群众,有利于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湖北省郧县各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在县、区商业部门的帮助下,普遍建立了代购代销店。大队代购代销店的建立,补充了商业网点的不足,受到山区群众的热烈欢迎。现在,这种形式已在湖北农村推广。
郧县位于鄂西北,这里山大、沟深,地区辽阔,群众居住分散。解放后,这里虽然建立了一些商店,但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商业网点的布局极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公路边、河边和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边远山区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买卖东西仍然十分不便。社员买一把锄头,要往返四、五十里,住在高山地区的社员要走八十多里路。
郧县革委会成立后,通过深入农村调查,发现五爱大队建立代购代销店,是方便群众的一个好办法。
五爱大队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居住在十多里长的两条大峡沟里。文化大革命前,群众要到三十多里外的沙洲公社供销社去买卖东西,全队社员每年买卖东西要用去很多劳动日。生产大忙季节群众没有时间外出,投机倒把分子就乘机贱买贵卖,牟取暴利。供销社曾经采取送货上门的办法,流动售货。但因为人员有限,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群众的要求。一九六八年秋,五爱大队党支部和当地供销社反复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按照国家商业政策,在大队建立了一个代购代销店。从此,社员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卖出土特产品,买进小农具和生活日用品。
郧县革委会认为,五爱大队的经验,是适合当地条件落实毛主席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的一项有力措施,就在全县推广。
郧县的大队代购代销店由供销社和大队党支部双重领导,资金是国家的,商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国家给予大队一定的手续费。代购代销店的营业员由贫下中农推选,生产队按同等劳力记工,并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过两年的实践考验,这种代购代销店已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深受群众欢迎。
大队代购代销店由于在供销社和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社员生活服务的经营方向,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过去国家需要的土特产品,群众因为不知道没有去发展;群众采集的土特产品,由于国家收购点太远,不能及时收购。桂花公社大山大队盛产野梅子和野葡萄,过去群众不知道国家要收购,每年大量地烂在山上。大队建立代购代销店以后,营业员得知野梅子加工后就是中药的乌梅,野葡萄加工后就是五味子。于是组织生产队采集加工。现在这个大队每年生产乌梅四千多斤,五味子一千多斤。
代购代销店建立以后,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现在社员可以利用工余时间买卖东西,做到了买小宗的商品不出村,买大宗的商品不出社。代购代销店的营业员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在社员群众的帮助下,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
代购代销店建立以后,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过去郧县的一些边远大队,由于没有国营商业网点,一些投机倒把分子便乘机搞投机倒把活动,山区群众吃了亏,很多土特产品国家不能及时收购起来。这个县的刘洞区盛产造高级纸张的原料龙须草,每年可产四、五十万斤,但是过去由于投机倒把分子的破坏,供销社每年只能收购二十多万斤。去年斗、批、改中,这个区建立了十四个大队代购代销店,通过它,这个区的龙须草全部由国营商业部门收购,打击了投机倒把分子。


第4版()
专栏:

玉林地区商业部门面向农村
帮助社队生产土化肥土农药
据新华社南宁七日电 广西玉林地区商业部门面向农村,帮助社、队生产土磷肥、土氮肥、土农药,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玉林地区由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各社、队迫切需要更多的肥料和农药。这个地区的商业部门党组织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大家决心搞好支农工作,帮助社、队解决缺少肥料、农药的问题。他们派出了三千七百多名职工,深入到生产队,虚心向贫下中农请教,学习和总结群众中自力更生开辟肥源、药源的好经验。平南县大坡公社供销社的营业员和社员群众一起找到磷矿,用土法搞起土磷肥。这个公社一百七十六个生产队去年晚造使用土磷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玉林地区商业部门,及时在全区推广了大坡公社的经验。容县供销社的领导成员深入到杨梅公社和十里公社蹲点,帮助生产队总结了红萍压青、绿肥留种,制造土氮肥和土农药的经验,这个经验在全县推广后,今年全县早造用肥投资减少六十万元,绿肥种子实现了自给。
玉林地区商业部门在帮助生产队推广使用土农药、土化肥时,注意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地区生产、使用的土磷肥就有五千七百多万斤,土氮肥七百多万斤和大批土农药。


第4版()
专栏:

一心为农业服务的北潭购销服务社
据新华社石家庄七日电 河北省宝坻县北潭购销服务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教导,千方百计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北潭购销服务社有十七个营业员,担负着北潭公社四十四个生产队的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和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收购、废旧物品的回收任务。一九六九年这个购销服务社成立后,营业员们做好农村商业工作的热情很高,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大家并不很明确。一天,一个贫农社员来买铁锨,他左挑右挑没有挑出一把称心如意的来。营业员问他的时候,他说他那里土质硬,但这里出售的铁锨钢口软,不耐磨。服务社的领导就抓住这件事组织营业员展开讨论。大家说,社会主义商业不仅要管卖,还要管用,要让社员用得更好。他们为了加强这批铁锨的硬度,自己造炉淬火,满足了贫下中农的要求。
北潭购销服务社的营业员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认识到,要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必须要了解生产队和贫下中农的需要。从此,他们认真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农业生产上需要什么,他们就及时送上门。今年春天张松庄大队的棉籽不够,而节气不等人,正当社员们着急的时候,服务社的营业员把良种棉籽送来了。
去年,北潭购销服务社自己建立了小红炉。这件事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人说,搞商业的还建小红炉,从来没有听说过。服务社的营业员却说得好:为了支援农业,没听说过的我们也要干。他们用小红炉帮助生产队修理了小农具,方便了贫下中农。农忙季节下乡送货时,他们还身背修理箱,为社员修理小农具。
为了帮助生产队贯彻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北潭购销服务社大力支持生产队发展副业生产。这个公社佟家庄大队过去由于只抓粮食生产,不搞副业,集体的家底很薄。购销服务社知道后,就帮助生产大队办起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副业。北潭购销服务社千方百计为支援农业服务,是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几年来,服务社的党组织狠抓营业员的思想革命化,坚持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武装营业员的头脑。他们很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并且经常请贫下中农帮助服务社改进工作。
(附图片)
这是新疆新源县的流动售货车来到天山牧场,哈萨克牧民正在选购日用工业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