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办得起 上得起 学得好
翟各庄大队自办中学的调查
河北省安次县革委会教育组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指引下,一九六九年初,安次县南尖塔公社翟各庄大队办了一所中学。学生边学习,边劳动,既改造了思想,学到了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又减轻了国家、集体和学生家庭的负担。群众说,这样的学校办得起,上得起,学得好。
自力更生办得起
翟各庄大队共有二百四十户,一千二百人。每年约有三、四十名学生到外村外社上中学,既不方便学生,又增加社员的负担。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发表了“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指示以后,全队的贫下中农就酝酿自办一所中学。但是一个大队办中学办得起吗?群众有两种意见:少数人认为,办中学,不简单,要请教师,要盖校舍,要买设备,办不起;多数人认为,庄稼人办学校,应该想点土办法,只要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就办得起。党支部具体分析大队的情况,认为大队经济虽不富裕,但是自办中学还是有条件的:第一、村子比较大,年年都有一批小学毕业生要求进中学;第二、回乡知识青年较多,有的能担任中学教师,有的经过培养,也能逐步胜任;第三、本村荒地较多,便于解决生产基地,学生边学习、边劳动,随家吃穿,随众劳动,不会给生产队增加负担。根据这些条件,党支部决定支持大多数群众的意见,自办一所中学。
一九六九年二月,经过和贫下中农商量,就在村西南的四百亩荒地上,林业队腾出两间小房子,由小学里调来一名老教师,从知识青年里选拔了三名新教师,就把这所中学办起来了。以后,党支部又派了一名支部副书记和七名贫下中农进驻学校,领导师生一面读书学习,一面开荒育树。两年多来,学校的规模由小到大,学生从三十多人发展到六十多人。在课外劳动中,为生产队培育了七十亩苗圃,栽培了两万多棵杨柳和果树,搞了二十多亩农业实验田,饲养了几十口猪,还自盖了两排教室,添置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学校不仅没有给生产队增加负担,而且平均每年还为集体创造五千多元的农副业收入。
半农半读上得起
翟各庄大队党支部认为,大队办中学,不仅有个办得起办不起的问题,还有个上得起上不起的问题。
一九六八年,这个大队到社办中学上学的,有四十多名学生。上学的路不算远,可是不到半年,先后有三十多名学生退了学。其中少数人是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自己退学的,多数是由于脱离了生产队劳动,增加了家庭负担。有些贫下中农社员说:“孩子上学好是好,可是这些小伙子,念书本,吃闲饭,只有出的,没进的,这样的学校上不起。”有了这个教训,大队党支部决定自己办的这所中学,不但要集体办得起,也要学生上得起。
怎样才能使学生上得起呢?贫下中农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半农半读。学生在学习中间,参加适当的集体生产劳动,也是给集体添砖加瓦,应当照社员一样合理记工。大家计算了一下,根据本大队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每个学生全年能参加一百天左右的劳动,就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全年的衣食费用,还有二百来天可以学习。根据这些意见,党支部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把学校的农、林生产纳入大队的生产计划,统一安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第二、学生的校内校外劳动和社员一样,同工同酬,合理记工,参加本生产队分配。有了这两个办法,既大大减轻了集体负担,又使大多数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劳动,自己解决了衣食费用。由于解决了上学和家庭经济负担的矛盾,原来社办中学退学的三十多名学生又全部入了学;两年多来,先后入学的九十多名学生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辍学现象。
同三大革命运动结合学得好
集体办得起,学生上得起,但怎样才能学得好呢?翟各庄大队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处处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目标出发,反复批判资产阶级的“智育第一”、“升学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把教学同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翟各庄大队贫下中农把组织师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两年多来,坚持毛主席著作天天读、月讲用,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制度。驻校的贫下中农和师生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斗私批修,经常给师生讲村史、家史、两条路线斗争史,着重提高师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翟各庄中学既注意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又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为了把教学和实际结合好,使学生学得扎实,学了会用,党支部和管校小组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文化课的教学:
第一、帮助师生弄通学文化和学理论、学技术的关系,坚定为革命而教,为革命而学的信念,自觉地教好、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同时,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各门课程都增加一些实践和复习的时间,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学到的知识,便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第二、课程本着少而精的精神,设置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课。根据队办中学的特点和条件,军体课由大队民兵连负责,和民兵一起统一安排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卫生常识由大队保健室负责,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每年集中地举办几次学习班。
第三、根据农事季节,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劳动的时间。除春季植树、夏收和“三秋”农活繁忙时,师生停课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其他时间,都是一面读书,一面劳动,保证全年有一百八十天至二百天的学习。
第四、把社会课堂和学校课堂结合起来。各种课程每讲一个单元,都请贫下中农参加备课。在学习树木嫁接时,师生在课堂上学理论,课下请贫下中农作示范,而后师生共同实践,共同总结,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嫁接技术,到现在,共为集体嫁接了一千多棵杨树和果树。在学习电路安装时,大队电工作指导,教师和学生到实践中学习,架了一千多米高压线,给三十多户社员安装了电灯。边实践,边讲解,掌握了技术,也弄通了理论,学生学过的知识比过去扎实多了。


第3版()
专栏:

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人材
陕西省永寿县五七学校,在贫下中农管理下,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实际需要出发,实行开门办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多、快、好、省地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科学技术人材和教师。
这个学校办起来不久,就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的伟大教导,把教师和学生分成几个教育革命小组,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去,作社会调查。他们跑遍了六个公社的九十多个大队,先后作了三次社会调查。从调查中了解到:随着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飞跃发展,许多社队要办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开展科学种田,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教育事业,因而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人员、赤脚医生和教师。
于是,校革委会就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出发,反复征求了贫下中农的意见,设置了工、农、医、师资四个科和机井、兽医、财会等各种短期训练班。
五七学校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办起了工厂、农场,实行厂校挂钩,校队挂钩,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上课,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去春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就把学员带到小麦病虫害最严重的仪井公社的五个大队去进行现场教学,结合具体防病灭虫的斗争实践,使学员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技术,同时又支援了农业生产。夏收期间,又和拖拉机站挂钩,让学员实践拖拉机的驾驶和保养技术。两个月内,二十七名学员在十八台拖拉机上工作,给生产队耕地六万七千多亩。医科师生组成医疗小分队,先后三次到全县十四个公社去实习。在实习和巡回医疗的过程中,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治疗病人四千人次,收集了单方、验方,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评。
由于实行了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学习不仅为了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就这样,很快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人材。去年夏天,工科的一名学员结业回队后,在抗旱紧张的时刻,电动机坏了,他就连夜修理,解决了抗旱的急需。贫下中农满意地说:“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员,比以前方便多咧!”
陕西永寿县革委会


第3版()
专栏:

切实解决学工中的具体问题
江苏高邮县沙堰中学革委会
农村中学学工,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在由公社党委、学校革委会、工人、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组成的学工领导小组带领下,边实践,边总结,初步解决了学工中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政治和技术的关系。学工活动开始不久,有些师生想多学一些生产技术本领,却忽视学习政治和自己的思想改造,只抓拖拉机驾驶盘,不抓思想上的方向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举办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伟大教导,请贫下中农来校讲开机器中的两条路线斗争,革命师生狠批“技术第一”等修正主义流毒,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有个学生,常常把学习政治的时间用来钻研技术知识,只要技术,不要政治。通过斗私批修,他认识到不学政治,只学技术,就会迷失方向,原来那种“有一手技术可以走遍天下”的想法,是一条死胡同,走不通。他懂得了用政治带技术,为革命学技术的道理,思想上有很大进步,技术也学得比较好,毕业后成了贫下中农欢迎的柴油机手。去年,大队正进行紧张的排涝战斗,突然柴油机发生了故障。如果送到公社机电站检修,至少要花两天时间。为了战胜灾害,夺取水稻丰收,他不顾疲劳,奋战通宵,终于把机器修好,使全大队一千二百亩田的积水及时排除。
二、根据社、队需要,开设学工课目。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材越来越多。我们针对农村的迫切需要,开设了内燃机操作维修、电工、车钳工、菌肥制造等四个学工科目。又根据公社规划和大队需要,安排学生参加学工,使学生在掌握一般工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掌握本队最需要的一门技术。公社南片几个大队先前一般使用柴油机,后来也用电力,我们就安排这几个大队的在校学生,一部分学内燃机的操作和维修,另一部分学电工。在电工师傅的指导下,成功地用双线代替三线,架设了二十四里的高压线路,为农村“四化”作出了贡献。
三、学工不忘学文。学工活动开展以后,有的教师认为,学工就是向工人阶级学思想,忽视学习书本知识,减少了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时间。在批判了这种倾向之后,有的同志又忽视了学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教导,把学工与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车钳工组师生在机电站学工时,结合农村机电事业的两条路线斗争,上好政治课;移动车刀时,结合讲车床原理,上好工业基础课;结合零件的加工讲面积、体积,计算零件尺寸,上好数学课。学工结束时,写学工小结,结合上好语文课。这样,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文、学工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3版()
专栏:革命师生谈思想革命化

革命感情深,才能教得好
广东曲江县犁市公社前进小学教师 邓秋娟
不久前,学校要我上一堂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语文教学的试验课,课题是《一碗忆苦饭,满堂诉苦声》。要上好这堂课,真正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收集大量活材料。于是,我到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唐甲娇同志家里,请她讲苦难家史,为我提供教学材料。她一面讲,我一面记。材料记了一大本,满以为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这堂课没有问题了。那里想到,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开小会。课后进行评教评学,贫下中农代表尖锐地指出:“你讲课象讲故事,没有讲出贫下中农的感情。”
为什么辛辛苦苦收集了这么多材料,还是讲不好课呢?晚上,我翻开毛主席著作,一字一句地读:“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主席的教导打开了我的心窍,原来,有了方法,有了材料,没有感情,还是讲不好。
问题找到后,在另一个班教这一课前,我再到唐甲娇同志家里。这一次,抱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态度,和她一起忆苦思甜,一起吃忆苦饭,一起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我受到了一场深刻的阶级教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上课,由于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我把课文里主人公的遭遇当作自己的遭遇,把唐甲娇的家史当作自己的家史,我越讲越激动,激起了同学们对旧社会的愤怒,不少同学上台诉说了自己的苦难家史,狠批了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把课堂变成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学生阶级觉悟提高了,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自觉性更高了。
从这两次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只在方法上打圈圈是不行的,必须着眼于思想感情的转变。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世界观问题。从此,我决心把上好每堂课的过程,当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的好机会。


第3版()
专栏:革命师生谈思想革命化

在学农中改造世界观
广西浦北县福旺公社“五·七”劳动学校学生 林宏敦
我是一个贫农的女儿,过去受了旧的教育制度的毒害,脑子里沾染了资产阶级思想。读初中时,想的都是穿着打扮,个人前途。毕业后不想劳动,一心想升全日制中学。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贫下中农把我送到四洲山读“五·七”劳动学校。这所学校半天劳动,半天读书。看见这般情景,我想,干脆不读算了。但这是贫下中农选送的,怎能不去呢?
在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上,资产阶级思想是注定要碰壁的。有一次,学校叫我到街上挑大粪。这件事,可触及了我的灵魂啦!挑大粪,又脏又臭,万一碰上熟人怎么办?心里真不愿意干,但又找不到什么理由,只好挑起粪桶,低着头,跟着同学们一块上了路。真不出所料,还未进街就遇上了老同学。
他们问我:“干什么去?”
我吱吱唔唔地回答说:“淋菜!”连“挑粪”二字也不敢说,便快步走过去了。
当我挑着两半桶大粪走到半路时,又碰上村里的贫下中农。他们亲热地向我打招呼:“宏敦!你也来挑大粪啦。”贫下中农的话本来是好意,我的脸却红到了耳根。
当天晚上,我感到衣服、手脚都臭得很,连饭也吃不下了。可是,望望周围的同学,他们却大口大口地吃得很有味道。他们为什么不觉得臭呢?再想想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他们把多挑一担粪,多打一粒粮,多为革命贡献一份力量,当作无上的光荣,而我却感到这是丢人的事。为什么跟贫下中农想不到一块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的教导,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实在臭。对待大粪的态度是一个世界观的大问题。认识到这一点,我挑起大粪就不怕臭和丑了。以后每逢上街挑大粪,我都争着去。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我不但在思想上有了提高,而且各门功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