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中共邵阳地委第一书记 尹子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我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带着如何认识邵阳、改造邵阳的问题,学习了列宁和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把学习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使自己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所前进。到 
群众中去认识邵阳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组织上调我到邵阳工作。当时,我感到这是党的信任,决心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尽力完成任务。但是,内心又有些矛盾。因为过去我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形成了一个观念,即邵阳地区人口多,耕地少,产量低,贡献小,“一大、二穷、三落后”。现在来当“班长”,担子重,对改造邵阳有畏难情绪。
怎样正确认识邵阳?改变邵阳面貌的步伐能不能加快?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后来,我学习了列宁关于“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的精辟论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伟大教导,认识到:要得到确切的答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于是,我和其他同志一道,迈开双脚,去学习不同类型社、队的先进经验,向群众请教。
邵东县野鸡坪大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路线教育课。这里是“山高水少石头多”的穷山窝。一九六四年以来,大队党支部积极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坚持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狠批资本主义倾向,狠批无所作为的庸人哲学,率领群众向顽石开战。他们鼓足革命干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石山上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农田,粮食亩产由四百多斤一跃跨过千斤,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我想:野鸡坪大队能变,其他地方为什么不能变呢?野鸡坪大队的变化,破除了我对邵阳地区认识上的旧观念,没想到自己认为只能“慢慢变”的,在人民群众手里却大变了。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成见出发?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批判马赫的主观唯心主义时,明确地指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我原来对邵阳地区的认识,恰好是从主观想象出发,自以为很了解邵阳,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邵阳。虽然我在这里工作过,但当时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对于群众中蕴藏着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总是估计过低,见物不见人,不能充分认识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区广大革命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邵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事物已经向前推移了,发展了,而自己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原有阶段,凭老观念来判断新情况,不自觉地当了马赫主义的俘虏。
事实深刻地教育了我,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离开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就不可能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邵阳,“一大、二穷、三落后”是客观事实,我们应当看到它有困难的一面,但是更要看到有利条件的一面。大,人多地广,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物质潜力大。穷,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说到落后,其实不是群众落后,而是领导落后于群众,认识落后于实践。野鸡坪大队迅速改变面貌的事实进一步证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条件就可以转化为有利条件,后进就可以转化为先进。邵阳变不变,变得快还是变得慢,就看我们的转化工作做得好不好。
到实践中去改造邵阳
改造邵阳,首先抓什么?在一段时间内我是不十分清楚的。直到总结了城步县委领导班子革命化的经验,才觉得是抓住了一点东西。
城步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过去,县领导班子中有部分同志总认为这里“山高气候寒,要变难上难”,因而“思迁”不“思变”。去冬今春以来,县委书记边俊业同志,带头读马、列的书,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狠狠抓住提高领导班子路线斗争觉悟这个根本问题,先后五次开门整风。他们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狠批了“阶级斗争熄灭论”、“群众落后论”和“山区难变论”,决心一辈子扎根山区,坚决改变全县的后进面貌。一年来,县领导班子的同志都以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广大群众,学大寨,赶昔阳,使革命和生产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他们大种绿肥,大搞矮秆良种,大力扩种双季稻,今年仅早、中稻就接近去年全年的粮食总产量,晚稻也丰收在望。
根据城步县提供的经验,我们认识到,改造邵阳,关键在领导,而领导又在于执行什么路线。不提高领导班子的路线斗争觉悟,什么也谈不上。要正确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必须从认识上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于改造邵阳的问题,从我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看,先是主张慢慢来,认为邵阳毕竟是“麻布袋绣花,底子太差”,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赶。这个思想扭转后,又产生急躁情绪,恨铁不成钢,在订计划的时候,考虑需要多,考虑可能少;考虑顺利条件多,考虑不利条件少。一“慢”一“急”,两个极端。开始思想落后于群众,对于经过主观努力本来可以办到的事却不积极去办;后来又超越客观的可能,主观主义地盲目行动,结果遭到挫折。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去年扩种晚稻时,部分县缺少晚稻秧苗,我们为了保证晚稻面积,轻率地提出大搞倒种春,有的地方直到八月中旬还在播种。由于违背了水稻生长的规律,使得全区十五万亩倒种春没有多少收成。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认识到要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计划、办法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从客观事实和具体条件出发,单凭主观想象和一股热情去工作,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指导思想,使工作受到损失。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二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对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我比过去注意了,但有时还是偏重于抓生产。认为邵阳落后,主要是农业生产上得慢,只想一个劲把粮食搞上去。学习了列宁关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的论述和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我认识到,领导生产,不能单纯抓指标,抓进度,首要的还是抓政治,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去领导。我作为“班长”,更应该抓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抓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就生产抓生产,就会滑到“唯生产力论”的邪路上去,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如果只抓革命,不促生产,实质上就是否定政治对生产的统帅作用,成为空头的政治,同样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同样不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三是先进与后进的关系。过去我对先进与后进,也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认为先进单位一切都好,只有一个劲地表扬,才能鼓励它不断上进;后进单位一切后进,只有一个劲地批评,才能使它有所警觉。但实际效果并不好。有些先进单位表扬多了,滋长了骄气。后进单位批评多了,产生了泄气情绪。为什么我们主观上有好的愿望,客观上得不到好的效果呢?毛主席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原来任何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都处在不断变化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先进与后进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它们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先进单位也有薄弱环节,如果不克服,也会掉队;后进单位也有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起来,就可以转化为先进。从此以后,我们注意了两点论,对先进单位经常举办学习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在成绩面前找差距,进步当中揭矛盾。对一些比较后进的单位,注意发现他们的积极性,热情地帮助他们,深入细致地做好革命的转化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好的领导班子来执行,而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又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来建设。解决了领导班子在认识论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就抓住了根本,就能率领全区人民能动地改造邵阳。离开了这一条,就会迷失方向,无所作为。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毛主席教导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地区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关键又在我这个当“班长”的身上。要使“一班人”动作整齐地去率领群众改造邵阳,首先要在改造自己世界观上狠下功夫。
前一个时期,我曾经背上了“三老”的包袱,认为自己是老资格,有老经验,工作上那套老作风也就摆脱不了。因此,想读书,不刻苦;想革命,怕拚命;想奋斗,又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年来,我反复学习了列宁关于“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的光辉论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伟大教导,觉得过去我对自己是既认识,又不认识。对自己一分为二的时候,就认识自己;对自己不一分为二的时候,就不认识自己。我回想自己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当长工,以后又在煤窑里当矿工,在旧社会受尽剥削和压迫,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我翻了身,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我成长。有党,有毛主席,才有我的今天。资历和水平,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毛主席。老资格只能说明参加革命时间长,并不能说明自己路线觉悟高;老经验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应该把它看成是“终极的”、“永恒的”东西,应该使它不断发展;而做官当老爷的老作风,必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劳动,应该与它彻底决裂。
这样,我决心把自己摆在新的起跑线上,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使自己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今年七月,我到绥宁县去,听说黄土坑公社石溪大队林场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有一些经验。我很想去看一看,做些调查。但往返有三十来里,山路崎岖不平,天气又炎热,到底去不去呢?思想上的“老”字又冒了出来,心想找他们来汇报一下也可以嘛。但是,一想到毛主席关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教导,想到要尽快改变邵阳地区的面貌,我的劲头就上来了,坚持步行去。到那里后,看到十一个老人办林场的动人事迹,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这十一个老人,平均年龄六十二岁,他们五年如一日,在高山上为革命造林。我自己今年还只有五十六岁,为什么干劲没有他们高呢?这时,我想起毛主席关于“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教导,心里豁然开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新的“长征”。在这个新的征途中,我们这些老战士应该紧跟毛主席,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光荣传统,始终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朝气蓬勃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我决心在改造邵阳的斗争中不断改造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第3版()
专栏:

西宁至玉树、果洛长途通讯线路建成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青海省电信工程队的广大工人,经过艰苦奋斗,分别架通了由西宁至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的长途通讯线路,这对及时、准确地传递毛主席、党中央的战斗号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解放前,青海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通讯长期处于“驿马传递”的落后状态。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很快使西宁至其他四个州和八个直属县都通了电话。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从西宁到玉树、果洛两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线路却始终没有建设起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青海省电信部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愤怒控诉和批判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罪行,决心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架通这两条有线电路。
这两条通讯线路全长两千多里。沿途地形复杂,要翻越巴颜喀拉山等十几座大山,跨越黄河、长江等几十条大小河流,大部分施工地区都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担任这项施工任务的青海省电信工程队的干部和广大工人以及参加施工的民工和各协作单位,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施工。当工程进入到最艰苦的地区玉树和果洛高原以后,遇到了恶劣气候,高原缺氧,技术力量不足等困难。工程队党委带领广大工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顽强的革命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胜利完成了工程任务。


第3版()
专栏:

北京供电公司多快好省建成一座变电站
北京供电公司党委会和革委会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设计革命,在北京清河地区多快好省地建成了一座变电站。
这座新式变电站,与过去同类型、同容量的变电站相比较,建设总投资减少百分之七十三,占地面积减少百分之八十六,建筑面积减少百分之八十五,建设时间缩短百分之八十二。由于这座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群众技术革新的成果,建成后的实际容量比设计容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这个变电站的工程设计,前后进行了三次。十年前进行第一次设计时,由少数几个技术人员关在房子里,照洋本本、洋框框设计了一个大、洋、全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施工,投资多,占地面积大,而且要从国外进口设备。因此,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用。去年,进行第二次设计,由于没有真正发挥群众的作用,设计的方案虽然比上次有所进步,但仍然没有跳出洋框框的束缚。在第三次设计中,“三结合”设计小组在公司党委和革委会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吸收工人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且发动工人群众分析、审查设计方案,收到很好的效果。过去设计电力开关基础,总是设计得又深又大。这一次,参加“三结合”设计小组的一位工人,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指出基础不必设计得这么深,这么大。他们又调查了一个临时变电站的电力开关基础,发现这个开关基础是用砖砌成的,运行了十年依然良好,这就进一步证实了那位老工人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他们摆脱了洋框框的束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使每台开关基础的水泥用量比过去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过去的设计,把变电站的很多设备都集中在一个很大的控制室里,造成控制系统复杂化,操作很不方便。这次,“三结合”设计小组的同志深入实际,认真总结了工人群众的实践经验,加以改革,不但节省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操作起来也方便。
这座变电站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还大胆采用了工人群众创造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使建设工程大大简化。例如,工人们在去年建设一座变电站时,创造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的新式插头,代替过去常用的刀闸式大型开关。清河变电站“三结合”设计小组的人员认真地分析了这种插头,同时发动工人群众献计献策,又提出了六项改进方案,使这种插头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再经过多次试验,最后正式用于新建的变电站。仅采用这一项技术革新成果,就节省投资十七万元,少占用了两亩地。


第3版()
专栏:

四川边远山区新建电信线路竣工通话
经过电信工人和藏、汉族群众共同奋战,四川省边远山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色达、稻城、得荣、乡城等五个县的长途电信工程,于国庆前夕胜利竣工,正式通话。
这项电信工程是四月底动工兴建的。电信线路总长一千一百多华里。经过的地区,山峦起伏,气候严寒,施工十分困难。在开工以前,当地广大藏、汉族群众就采取人背、牦牛驮的办法,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把一百多吨施工器材,运送到工地,还从原始密林中砍了一万多根电线杆,为施工创造了条件。
工人们进入施工现场后,尽管线路要经过丛山峻岭和激流险滩,加上山高缺氧,常常使人头昏脑胀,但是他们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抗严寒、战冰雪,跨险滩,攀高山,经过一百天的艰苦奋战,就胜利完成了过去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工程建设任务。
九龙、稻城、得荣等五县电信工程的完成,对这一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将起很大的作用。以往由于大雪山阻隔,州、县之间通讯联系十分困难,如遇冰雪封山,延误的时间就更长。现在,只要通个电话就解决问题了。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沈阳变压器厂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设计、制造出新式大型变压器。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