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谈斗
黑龙江明水县崇德公社庆丰大队抗大青年队
与阶级敌人斗,心明、眼亮、立场稳
一九六八年八月,在大队革委会支持下,由八位老贫农率领我们三十八名知识青年,开到离村五里多远的草原上,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办了抗大青年队。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要伴随着一场激烈的斗争。就在我们创业劳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阶级敌人跳出来破坏,进行挑拨离间,还说什么“这些城里来的小姐、少爷,要办生产队,真是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在我们内部也出现一些问题。有少数人经不起考验,思想动摇了。有两个同学不告而辞,背着行李跑回县城去了。
阶级敌人向我们斗过来了,如何解决?青年队负责人杨国才同学领着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教导,狠抓阶级斗争和人的思想革命化。老贫农给我们讲述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老前辈洒热血、创江山的斗争史,大摆当前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我们开展了大揭发、大检举活动,终于揪出了企图破坏青年队的阶级敌人。
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大家受到了深刻教育,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受蒙蔽的同学站过来了,跑回城里的同学也回来了。
与大自然斗,其乐无穷
建队后第一件事就是开荒,向大自然作斗争。我们每天徒步来到草原上,一镐一锹地刨荒。白天刨,黑夜刨,手磨起泡了,臂膀累酸了,可是我们战天斗地的决心没有变。后来,公社支援我们三台拖拉机,但我们手中的工具没有撂,拖拉机在那边翻,我们在这边刨。同学们豪迈地说:我们参加的不仅是一场艰苦的体力劳动,而是思想改造的一场白刃战斗;我们一镐一锹刨出来的不仅是一片良田沃土,而是对刘少奇“下乡镀金论”、“劳动惩罚论”的有力批判。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大道上,我们迈出了建队的第一步。
为了准备春季抗旱、盖房的用水,冬季没过,我们就开始打井了。严冬,大地冻得象石板一样硬,镐头下去只出一个白点,同学们豪迈地说:“天再冷,也降不低我们沸腾的热血一度温;地再硬,也硬不过我们战天斗地的铁臂膀;困难再大,也没有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大!有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照耀,有贫下中农在我们身边,定让地下的清水冒上来!”同学们怀着雄心壮志,日夜不停地干。当“九大”召开的喜讯传到我们抗大青年队的时候,同学们连夜在井台召开了庆祝会,我们打上一桶清凉的井水,喝在嘴里,感到特别清甜。
斗争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只有同“苦”作斗争,才能斗出“甜”字来。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吃点苦,是最大的光荣,最大的幸福。
春耕生产战斗打响了,我们只有一头小毛驴和一台手推车,怎么能种上开垦的这一千多亩土地呢?公社革委会为了帮助我们搞好春耕,适时早播,给我们借来了四匹马、四头牛。我们每天都起大早贪大黑奋战在田间。仅有的畜力不够用,我们就在驻点干部和贫下中农的带领下,把车套、犁杖套搭在肩上用人拉。累了,就齐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肩疼了,就互相用手揉一揉。附近的贫下中农看我们春耕生产任务重,牵来了马和牛帮助我们。畜力增多了,可是我们拉犁、拉车的套还没有放下。同学们都说:“我们拉的不是老牛车、绳子套。我们拉的是革命的车,为人民服务的套。我们的肩膀拉肿了,但我们的心却更红了。”
种子播下之后,两个多月没下一场透雨,地旱得直冒烟。怎么办?我们打破靠天吃饭的思想,与干旱作斗争。用一车车、一挑挑的井水和一点点、一滴滴的汗水,浇灌着新开垦的土地。
经过一年艰苦奋斗,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打下来的时候,我们精选出八万斤上等好粮送交给国家。
与半截子革命思想斗,任重道远莫停留
我们抗大青年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获取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双丰收。现在,我们已有土地一千五百七十五亩,房子十八间,马八匹,骡子两匹,毛驴一头,老牛十六头,猪四十多口。在斗争中,我们开始懂得了啥叫革命,怎样革命。
当我们为革命刚刚做出一点成绩的时候,党和人民就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让我们抗大青年队派代表到北京去参加二十周年国庆观礼,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成绩面前,有少数同志自满起来了,觉得再教育这一课也该毕业了。还有的同志觉得这回家底子富了,不能再象以前那样艰苦了。新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了。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批判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引导大家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对待自己,使大家认识到,和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比,我们的工作做得太少了,我们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贡献太小了。我们这一代将亲手把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将亲自参加埋葬帝、修、反的战斗。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而下决心一辈子艰苦奋斗。


第4版()
专栏:

人是可以改变的
河北省衡水县巨鹿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学哲学小组
近来,在我们知识青年中间,出现了一种说法:“接受再教育一年半,先进落后已明显。先进的已成硬钢材,落后的是块花岗岩。”意思是说,先进和后进“定型”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结合,必须经过长期的痛苦的磨练。接受再教育才一年半,怎么就“定型”了呢?
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人是可以改变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先进和后进也不例外。在一定条件下,先进可以变成后进,后进也可以变成先进。
先进和后进“定型”论对我们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不断前进是十分有害的。如果持有这种观点,先进就会因“定型”而沾沾自喜,接受再教育不再虚心,改造世界观不再主动;后进就会因“定型”而垂头丧气,“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能使先进变后进,后进更后进。
这种“定型”论也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我们这里有一个女知识青年,被某些人看作老落后,不能进步。贫下中农则相信她一定能进步。果然,通过办学习班,忆苦思甜,开展革命大批判,触及了她的灵魂,她转变很快。她常常一个人在小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到深夜十二点,并注意学用结合。贫下中农夸她是个好社员。
相反,另有一个知识青年,起初有些人对他赞不绝口。在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点收获之后,便飘飘然,放松思想改造,逐渐变得不如以前了。
由此可见,关键全在于能否自觉地改造世界观,没有什么“定型”的问题。
“先进”和“后进”没有“定型”。接受再教育没有头,改造世界观没止境。不论先进的还是后进的同志,都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努力促使矛盾向革命方面转化,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


第4版()
专栏:

狠抓主要矛盾,加速思想革命化
河北省隆化县旧屯公社大地大队下乡知识青年 郑家惠
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我发现,有时自己头脑里同时出现几种活思想,在许多问题上都暴露出自己的私心杂念。往往在这时候,我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住根子,收获总是不大。
后来,我学习了毛主席的《矛盾论》,懂得了“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的道理。我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改造世界观上,注意了抓自己的主要矛盾。一次,我收到一封家信。说是想把我调到离父亲所在工厂很近的农村去。看了信,我高兴极了,想就走。贫下中农关切地问我:“家惠,你不是说过要做一颗红色的种子吗?怎么没有扎根就走啦?你非得回到父母身边吗?留在这儿闹革命不行吗?”贫下中农的话触动了我。是啊,“非得回到父母身边吗?”这与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要求,不是差得太远了吗!这时我觉出,下乡之后,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自己对这些问题考虑最多。过去一想起这些问题,总爱在个人身上打算盘,许多问题都从这里产生的。这就是自己思想改造上的主要矛盾。于是我抓住这个问题,狠斗“私”,猛批“修”,坚定了我在隆化农村长期扎根的决心。我立即给家里写了信,告诉父母,我要象河边的柳树那样,在这里的农村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子去。
这个长期潜伏在我内心的主要矛盾抓住之后,我的心情也舒畅了,干起活来,劲头也大了。我还带动其他同学们,与当地的姑娘们在一起,组成了“钢姑娘队”,成为农业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的突击力量。我的思想在斗争中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第4版()
专栏:

安基大队认真总结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经验
在教育中使用 在使用中教育
去年,先后有十六名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从杭州市和江山县城来到浙江省江山县界牌公社安基大队插队落户。
如何处理好对知识青年的教育和使用的关系呢?安基大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开始,大队里有的人认为知识青年是再教育的对象,只注意抓他们劳动,不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造成部分知识青年抱着多劳动、少管事的消极态度。以后,他们分配知识青年担任了一定的工作,但又忽视了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因此,在知识青年中又出现了放松学习、放松劳动、放松自我改造的情况。
为什么会走这段弯路呢?大队党支部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识到对待任何事物,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注意到一种主要倾向的时候,也要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再教育”的本身,就包含着教育和使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就要让他们到三大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不断增长才干,逐步地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而知识青年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有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后,也就能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走了一段弯路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有片面性,人为地把教育和使用对立起来。因此,抓了教育,忽视了使用;重视了使用,又放松了教育。总结了这一经验教训以后,他们正确地处理了对知识青年的教育和使用的关系,做到在教育中放手使用,在使用中坚持教育,充分发挥了知识青年的积极作用。知识青年王建勤到农村后,开始认为自己是高中生,到农村是大材小用。大队党支部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和王建勤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教导,使他认识到只有亲身参加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又能改造主观世界。与此同时,党支部又安排王建勤参加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王建勤深感自己所学的东西很不够用,认识到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从此,他严格地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要求自己,在斗争实践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被贫下中农评为“五好”社员。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千丈岩上炼红心
——记浙江武义县董源坑大队回乡知识青年艰苦奋斗开拓荒山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思想指引下,一九六八年冬,浙江省武义县董源坑大队八个回乡知识青年,抱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美好理想,登上了山峦重叠、峭壁陡立的千丈岩开拓荒山。
提起千丈岩,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千丈岩,千丈岩,冬天冰雪厚,春天风雨骤,山深猛兽多,自古人少见。”开垦千丈岩的理想是美好的,可是要实现美好的理想,会遇到多少困难呀!
刚来不久的一个夜里,千丈岩上风云突变。霎时间,北风呼啸,雨雪交加。八个知识青年睡在草铺上,狂风掀起房顶的茅草,雨雪打湿了被子,半夜冻醒,头发梢上结了冰。
清晨起来做饭,没有灶头,只好刨开雪地挖个洞,安上锅子,再敲冰化水煮饭。饭常常烧成“上面生、中间熟、下面焦”的“三宝饭”,菜是从山下带来的咸干菜。
山上到处碰到树根。树根生枝缠岩石,根梢盘住乱刺窝。挖树根真是难,八斤重的山锄,刨不了几下,就断成两半;树根没有挖出多少,雪地里却把脚冻坏了。
在艰苦困难面前,有的知识青年动摇了。
队长林加根意识到,头脑里怕苦的思想,也象树根一样,不挖掉它,还会蔓出细根来。他把这一切向大队革命领导小组作了汇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传统教育。
在千丈岩上支援过红军而坐牢受刑折断腰骨的老贫农樊陈生,带领知识青年来到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讲述了红军在千丈岩上住草棚、吃野菜的艰苦战斗生活。晚上,老贫农和知识青年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樊陈生激动地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奋战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学红军长征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奋斗。”
毛泽东思想照得知识青年心里亮堂堂,知识青年兴奋地说:“艰苦劳动的每一步实践,都是为着创造伟大的事业,迈向理想的境界。”
挖树根开荒山的战斗又打响了。知识青年们以实干的精神,刨开岩石,挖起树根,一双双手磨起了血泡,一把把山锄磨秃刨断,天寒地冻穿着单衣还累得满头大汗。经过这样艰苦的磨练,他们开垦出二百亩荒地。
千丈岩上悬岩峭壁多。八个知识青年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从山洞里一锹一锹地挖出土,再一担一担地挑土铺到岩石上,种上黄豆和茶叶。他们在地旁的竹牌上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立下愚公移山志,岩石坡上出新茶。”
山上没有肥料,他们从山下挑肥上山,每挑一次爬十里山岭,一步步地爬,一担担地挑。
去年,他们种的大豆、荞麦、花生和药材都获得丰收。而更大的收获是八个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艰苦奋斗炼红心,促进了思想革命化。他们的代表光荣地出席过省、地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武义县革委会报道组


第4版()
专栏:

广西桂平县白沙公社双井大队党支部书记鼓励青年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努力改造思想。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