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唤起工农千百万挖出地下万年煤
——苏南煤田建设工地巡礼
在辽阔富饶的江苏南部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巨大的开发苏南煤田的群众运动。英雄的苏南人民,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高速度地发展煤炭工业,迅速改变着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北煤南运的落后面貌,有力地推动着江苏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一年多来,在全省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苏南地区各专区和市都办起了自己的小煤矿;许多县的贫下中农也自己动手兴建了小煤窑。目前,年产几百万吨原煤能力的数十对矿井正在分批兴建,成批的新建矿井已陆续投入生产。
革 命 洪 流 无 阻 挡
苏南煤田的建设,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中展开的。斗争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不要大搞群众运动,要不要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要不要迅速改变苏南长期依赖国家供应煤炭的落后状况。
一九五八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江苏人民打响了开发苏南煤田的战斗。一批批工人和贫下中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开赴矿山,挥起铁镐,誓叫这块从未出煤的土地,为革命献出煤炭来。当时,全省革命群众自己动手,兴建了近百个小煤窑,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开始出煤。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对开发苏南煤田的群众运动百般仇视,疯狂破坏。他们拚命鼓吹“江南无煤”、“小煤矿无开采价值”等反动谬论,在一九六一年前后,几乎砍掉了全部中小煤矿,使正在发展的苏南煤田建设全部下马。
官塘煤矿的采煤工人李顺金,就是这部两条路线斗争史的最好见证人。当年,他同几千名贫下中农一道,来到官塘,在一片荒山中搭起一座座芦席棚,用双手一镐一锹地奋战在矿井上,他们迅速兴建起十口煤井,挖掘了三千多米巷道,挖出了八千多吨原煤。在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越干劲越大,连夜召开誓师大会,决心大干一场,争取官塘煤矿早日投产,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顺金和工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召开誓师大会的第二天,一小撮走资派突然派人到煤矿宣布:立即关矿。他们将工人全部撵走,把巷道拆毁,还用水泥封死了井口。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被迫离开煤矿时,心里暗暗说:谁说江南无煤?官塘就是有煤!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我们总有一天要回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一九六九年,李顺金和他的战友们响应省革命委员会的号召,重新回到了官塘煤矿,投入了重建煤田的战斗。他同参加战斗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一道,打开被水泥封住的井口,将地下水一桶桶吊上来。他把整个的心都扑在煤田建设上,哪儿有危险,哪儿就有李顺金。每次放炮,他都是抢着第一个进入作业区,排除险情。人们称他为“不怕苦、不怕死的好矿工”。
官塘煤矿新生了。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不可阻挡的群众运动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
千 军 万 马 齐 上 阵
江苏的工人、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把参加开发苏南煤田的战斗,当作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实际行动。他们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在省会南京市,从今年六月以来,组织全市九个区和两个局所属单位的革命群众,动员了各行各业的力量,到过去认为无煤可采的郊区,开始了夺煤的战斗。在短短的时间内,全市就兴建了十五个小煤矿。
无锡市革委会组织各级革委会成员分期分批带头参加煤矿劳动。许多工厂的工人积极挖掘企业潜力,大搞技术革新,为煤矿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设备。战斗在煤炭第一线的工人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促使全市煤矿建设大踏步前进,日产量猛增到一千三百多吨。
苏州市西山煤矿位于太湖湖心。要采煤就得供电,离陆地四公里的太湖中间怎么输电呢?
一个只有六十多人的苏州锅炉厂,勇敢地承担了制造输电铁塔的任务。他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造出了每座重十几吨、高四十几米的铁塔的全部杆件。
在太湖湖心建造铁塔,需要十分坚固的水下基础。担负建塔任务的苏州市政大队工人群众打破洋框框,用草包装土筑围堰。每抛下一个草包,建筑工人就潜下水去从湖底一只只叠好。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就用三万多只草包筑起了一个个坚固的土围堰,保证了浇灌高压电线铁塔基础工程的胜利进行。
在太湖中高空架线,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几天,太湖经常刮七、八级大风。英雄的供电工人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与风浪斗,与困难斗,把一串串瓷瓶挂上四、五十米高的塔顶,把一根根电线拉到湖心,为建设西山煤矿作出了贡献。
宽阔的太湖湖面,巍然矗立着五座巨大的铁塔,强大的电流输进了新开发的西山煤矿。这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大搞群众运动这一伟大教导的结果,是工人阶级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指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 自 力 更 生 绘 新 图
过去,苏南地区煤炭工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要大办煤炭,这大笔资金、设备从哪里来?苏南煤田的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回答:依靠群众,艰苦创业。
在一片荒山秃岭中兴建的青龙山贾家村煤矿,就是一个生动的典型。去年七月初,工人们刚到工地,只见满山荒草,遍地乱石。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道路,只有几座破旧不堪的芦席棚。工人们就在芦席棚里安营扎寨,开始了夺煤战斗。
一次,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贾家村,仅有的六座芦席棚,有的刮倒了,有的被揭了顶。大雨倾盆而下,棚内雨水横流。有的人认为既然芦席棚倒了,干脆回去,等国家盖好房子再开工。这时候,党支部领导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响亮地提出:“人在阵地在,在困难面前决不后退!”他们用身体顶住了在大风中摇晃的棚壁,用铅丝拉住竹柱,用床板、旧芦席和油布抢修倒塌了的芦席棚,在临时工棚里坚持战斗。他们用铁锹代替电钻风镐,用扁担箩筐代替矿车运渣,用油毛毡扇风代替鼓风设备,在很短时间内就兴建了一对矿井。
现在,贾家村有了供水、输电设备,有了采矿机械。但是,他们仍然住在芦席棚里闹革命。工人增加了,他们不盖洋楼,只修盖了十六顶芦席工棚。工人们说得好:“艰苦创业是我们矿工的传家宝,芦席棚里闹革命的精神要代代传下去!”
战斗在苏南煤田的广大工人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靠自己的一双铁手,终于把一座座矿井建设起来,把长年睡在地下的煤炭一批一批地开采出来。新华社稿(本报有删改)


第4版()
专栏:

三个查线兵
在西双版 纳一座云雾蒙蒙的大山上,驻着边防某部队通讯站的一个查线所和三个查线兵。
这三个查线兵,不只是查查电线,更重要的是,他们时刻捍卫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几年前,这里原来有一个寨子,办起了农业合作社。可是不久就被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和他的代理人砍掉了。贫下中农走的走,散的散,除了公路道班几个工人外,这里早已荒无人烟。
在文化大革命中,查线兵和道班工人一起,到深山老林里,一户一户动员贫下中农迁回来。帮助他们盖起了房子,挂起毛主席画像,还送给他们毛主席著作。查线兵、道班工人同群众一起劈山造田,开沟引水,成立了生产队,使这里的贫下中农重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大道。
为了更好地传播毛泽东思想,三个查线兵还在自己的小屋里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夜校。他们用旧电杆做成桌凳、黑板,用自己的津贴为贫下中农和他们的子女买了铅笔和练习本。几年来,夜校一直没有间断过,已经培养出了几名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完全可以自行组织“天天读”,召开讲用会。很多人能背诵“老三篇”和几十条毛主席语录。拉祜族老贫农石里宝大爹学了“老三篇”,自觉斗私批修,拣重担子挑,主动地担负了为生产队养猪的任务。
这个工农兵的战斗集体,团结得象一个人。社员们和工人们无论出工收工,砍柴放牛,时刻都留心观察着电话线路。他们许多人已经掌握了爬杆、扎线一整套维修的基本技术。有时,三个战士正要出发去排除线路故障,却已经不知被谁排除掉了。每年换电杆,砍障碍,生产队总要组织几十个人赶来帮助。社员们说:我们个个都是不穿军装的查线兵。赶上风雨天,线路情况不好,生产队民兵和道班工人就轮班搬到查线所住宿,以便随时和战士们一起出动查线。几年来,这一段线路没有出过一次责任事故。
公路道班负责的地段,路况也一直保持着良好。有一次发生了大塌方,查线兵和寨子的群众来了个总动员,不到三个小时,就把一千多方烂泥、石块清除完毕,恢复了通车。
在贫下中农新开的水田和坡地上,也都流下过战士和工人们的汗水。在查线兵和道班工人帮助下,这个生产队从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年年超额完成公、余粮交售任务,去年被公社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
每当查线战士复员或调走时,寨子上的大爷大妈禁不住要流下眼泪来。他们希望查线战士永远不要换人才好。可是,过不了几天,老人们又开始在夸赞新到的战士了。他们说:“查线所换了几茬人,一个一个都是那么好,就象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都是那么明亮。”战士们说:“我们自己有什么?毛主席著作里怎么说,我们怎么做就是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

新中国第一艘客轮在前进
我们伟大祖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艘客轮——工农兵十号,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历了十五年艰苦、豪迈的战斗航程,现正迎着朝阳,航行在渤海海面上。
旅客们倚着船舷,眺望大海:红日当头,蓝天碧海,白帆点点,海鸥飞翔……。驾驶台上,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这艘船上的第一个工人船长、共产党员赵世俊同志,沉着、认真地瞭望着前方,不时发出熟练的车令……。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伟大号召不久,赵世俊从见习三副被推举为船长。但是,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刚任船长的头几个月,就接连地经受了罕见的大雾、冰冻、狂风的锻炼和考验。
一九六九年二月十一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工农兵十号在大沽口外遇见了罕见的大冰冻。大沽口外几十浬都是厚厚的冰层。船碰冰,冰撞船,船体的油漆撞光了,铁锈磨掉了,露出了闪光放亮的钢板。八至九级大风也提前袭来,狂风卷着巨浪劈头盖脑地压过来。海浪卷向桅杆,桅杆变成了粗粗的冰柱;海水飞溅过天线,天线变成了结实的冰绳。船在巨浪中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激烈地摇摆、颠簸着。由于风力大大超过了船舶前进的力量,只听机器响,不见船前进。
怎么办?全体船员都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继续前进吧,越往前走,风浪越大,全船的生命财产随时可能受到损失。掉转船头往回走吧,在八至九级的风浪里掉头,弄不好是相当危险的。按照旧的条条框框,遇到这种意外情况,抛锚停船,尽管也十分危险,但船长没有责任;如果继续前进或掉头不成出事故,那一切后果都得船长担当。在这紧急关头,赵世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他在船员的支持下,发扬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果断地决定:“掉转船头!”
此时此刻,我们的老赵真可以说是一身关系到全船的安危呀!第一次掉头被逆风顶了回来,失败了。他和船员一道及时总结了经验,改用了另一种办法,又失败了。这时,毛主席关于“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的教导,给赵世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机智勇敢地又采用了新的办法,船头掉转过来了。
风越刮越猛,一排排冰层堆成了“冰山”,前进十分困难,三天三夜才走了十一浬。在旅客中的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跳了出来,向工农兵十号的革命领导小组提出了一个挑衅性的问题:“听说开船的是个新手,为什么不叫原先那个船长开呢?”赵世俊,这个三代讨饭的贫农的儿子,这个工人阶级推选出来的掌船人,听到这个话以后,他想:原先那个船长是个被群众批判了的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把船交出去,不就是把“权”交出去了?当前面临的不只是谁开船的问题,而是一场阶级斗争。他向旅客说明了情况,表示这只船决不能交给那样的人。老赵的话,字字亲切,句句感人,大家齐声表示拥护老赵继续行使船长的职责,并对这个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进行了批判斗争。
赵世俊继续英姿勃勃地奋战在驾驶台上。一个老大娘听说船长三天三夜没吃没喝,便对一个船员说:我给船长提个意见,他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可不成,叫他赶快下来吃饭吧。这个船员激动地端着饭菜跑上驾驶台,转告了旅客的意见。老赵听了,一声没响,眼眶里噙满了泪花,更加聚精会神地驾驶着船只,那饭菜依然在一旁凉着……。
已经是冰区航行的第四天了。船上的水柜里冻了两尺多厚的冰,吃、用的淡水很困难了;粮食、蔬菜、燃料也不多了。全体船员表示:水不够,我们少吃少用;粮食、蔬菜不够,把船员食堂的拿出来和旅客共同享用。大家举起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宣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定要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保证旅客的安全。
在同一时刻里,乘坐这艘客轮的亲人解放军,聚集在一起举办学习班。他们高声朗诵毛主席的教导:“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一支支由解放军和船员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深入各个客舱,船上到处洋溢着革命的歌声,传诵着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
上海海运局、大连海运分局、天津港务局等上级革委会关切的电报,象雪片似地飞来。
经过五天五夜的艰苦奋战,工农兵十号脱险了,胜利地开到了天津新港。为了让旅客能在春节前赶回大连,从北京开往大连的二十九次直达快车,破例在塘沽站停车,全船旅客一律凭船票坐火车。顿时,轮船上、火车上到处响起《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
船员们忘不了这次难忘的航行。也忘不了不久前在类似的冰区航行中,老赵苦战三昼夜,坚守在驾驶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忘不了老赵担任船长后的第二个航次,率领大家战胜罕见的大雾的情景。
那次弥天大雾,老赵站在驾驶台看不到船头,拿起望远镜看不清航道。在这恶劣的天气里,能航行吗?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赵世俊,没有象过去那些资产阶级“权威”那样轻易抛锚停船,而是发动全体船员都来寻找航道,观察障碍。顷刻,从驾驶台到甲板上,从船头到船尾,不管是服务员还是水手,大家都来为破雾航行贡献力量。群众的眼睛是最好的“望远镜”,群众的智慧是最好的雷达荧光屏,客轮终于顺利地进入了平时都要特别小心航行的天津海河船闸,把旅客安全、准时地送到了终点码头。
船员们更忘不了过去资产阶级“权威”、走资派对老赵的迫害和污蔑。赵世俊苦大仇深,他对阶级敌人深恶痛绝,对坏人坏事就象“眼里容不下砂子”那样毫不留情的斗争。因此,走资派把他看作眼中钉,说他“又懒,又笨,脑袋缺根弦”。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也说他“将来能不能当三副还要走着瞧。”可是,船员们看到老赵一次一次胜利地渡过了艰险的航程,无不称赞地说:“从老赵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最勇敢、最积极、最聪明、最有智慧。老赵不愧是咱工人阶级的好船长。他为毛主席争了光,为咱工人阶级争了气!”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海上惊涛骇浪锻炼过的工人船长赵世俊,他同时又注意在大风大浪里培养和考验新的革命接班人。
去年初,工农兵十号迎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名字叫艾涛,今年才二十七岁。小艾一踏上客轮,心想他这个海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马上就可以驾驶新中国的客轮,航行在诗情画意般的大海上。但他在客轮上的第一个工作日,却是冲洗甲板,油漆船舱,插钢丝绳,结绳扣。小艾心里有点不乐意。老赵一察觉这个苗头,便组织老工人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忆苦思甜活动,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小艾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青年要和工农结合的教导,想想自己走过的脱离工农的道路,比比老工人的优秀品质,心里豁然开朗了。他不仅安心平凡的工作,还时刻注意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
因工作需要,小艾调到驾驶台当舵工。谁知他又“晕船”得很厉害:操舵没多久,便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他心想“这工作干不了”,真想躺下不再起来了。另一个舵工打算去接替他的工作,让他去休息一下。赵世俊却严肃地说:“要想让他为祖国的海洋事业作出一点贡献,就要让他顶着风浪上!”老赵关切地对小艾说:“咱们一起背诵毛主席语录吧。”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
一刹那间,小艾浑身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仔细地听着车令,认真地操舵前进。不久,小艾目睹了老赵的几次在大风、大雾、冰区航行,他深受教育,心想,在这样优秀的工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面前,我们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他决心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政治思想、业务技术全面过硬的新中国海员!
现在,艾涛同志已能操着舵航行在辽阔的海面上,或沉着自如地出进水浅、弯多、航道窄的天津海河航道了。
新中国第一艘客轮在前进!新中国海员在成长!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