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愚公移山”写新篇
——记厉家寨大队治山治水学大寨的先进事迹
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亲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
毛主席的批示是对厉家寨贫下中农的最大关怀,最大鼓舞,最大鞭策。十三年来,他们在毛主席光辉批示的指引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进一步治理了十一个岭,修建了五座水库,开凿干渠一万九千多米,封山造林、绿化河滩一万二千八百亩,栽果树一万一千多棵。共付出二百零三万个劳动日,搬土动石六百一十万立方米,使穷山恶水的厉家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由原来怕旱怕涝的瘦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山,由原来光秃秃的“和尚头”,变成了丛林茂密的花果山;水,由原来的旱时无水、涝时成灾,变成了水库连环,渠道如网,能灌能排;粮食,由超《纲要》,增长到亩产八百三十斤,过了“长江”。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十三年来共向国家交售公、余粮三百二十多万斤,花生三百多万斤。
立下愚公移山志
定教穷山变富山
厉家寨大队就是原来的大山农业社。全队共八百户人家,四千三百口人,五千亩耕地散布在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解放以前,这里山是秃山,河是旱河,地是瓢一块、碗一块,歪歪扭扭地挂在山坡上,土少石头多,好年景粮食亩产也不过一百斤。那时候,全庄就有七十多户常年讨饭,一百八十多人当雇工,九十多户逃荒到东北。
解放了,厉家寨升起了红太阳。贫下中农翻了身、掌了权。他们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办起互助组,成立合作社,大家心往集体上想,劲往集体上使,靠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镢头一张锨,开山劈岭,削高填洼,打井改河,封山造林,整修田地。到一九五七年,就凿平了十一个岭头,打成了八十六眼水井,改了五条河,填平了三百道沟,把一千多块零星的土地整修成一百一十八块大田,扩大耕地面积一百九十多亩,整修出一千六百亩梯田,粮食亩产猛增到五百多斤,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表扬。
光辉批示指方向
战天斗地有力量
毛主席的光辉批示,是厉家寨贫下中农的最大光荣,最大幸福,最大鼓舞。家家户户都把“批示”写在大红纸上,贴在正屋当中,当做
“座右铭”,印在脑子里,落实到行动上。他们说:毛主席表扬咱移山,咱要更把干劲添,前段成绩做起点,继续革命永向前。于是,厉家寨的贫下中农再一次地制订向大自然进军的计划,决心对山水林田来个综合大治理,夺取高产更高产,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
刚动工,阶级敌人就出来破坏,一些满足现状的人也乱嚷:“地整得差不多了,产量不低了,再干,哪年哪月才干到头。”党总支针对这种情况,组织贫下中农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批示和《愚公移山》,开展了“怎样落实毛主席的光辉批示?”“怎样做社会主义新愚公?”的大辩论。老贫农厉月芹说:“干要没个头,好要没个顶,前进要没个停。看看咱们治的山整的地,比毛主席批示的精神还差得远着哩!”通过辩论,广大贫下中农认清了:要继续前进,就得与阶级敌人斗,与保守思想斗;要当“新愚公”,就得挖山不止,战天斗地打冲锋。
他们狠抓阶级斗争,狠狠地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在英雄岭、棋盘山打响了重新安排河山的第一仗。全庄男女老幼齐上阵,零下十七、八度不怕冷,破冰开石不怕难;手冻肿了、脚冻裂了,不叫疼;每天都是衣里一身汗,衣外一层霜,雪水和汗水流在一起。他们遇高就削,遇沟就填,遇涧就拦,一个冬春就闸山沟七十多道,修塘坝三百七十多座,整梯田五百多亩。
他们年复一年地挖山不止,修了许多梯田。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九六○年夏天一场大暴雨,很多梯田被冲得壑壑牙牙。“梯田为啥经不住暴雨冲刷?”厉家寨的贫下中农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进行调查研究。农民技术员厉守福,回乡知识青年厉永干,自愿承担观测研究水土流失的任务,每逢阴天下雨,他俩就爬山越岭不怕累,暴雨浇头不怕苦,跑遍三山五岭观测、研究,终于找到了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前修的梯田,是面平底不平,水渗到石板上顺坡流下,造成地堰坍塌。要使水土不流失,就得把梯田的石头底凿平,这样做,可要费很大的气力。党总支把重修“上下两平梯田”的计划交群众讨论时,几个贪图安逸的人又出来反对,打退堂鼓。广大贫下中农却坚决拥护。他们说:咱整修梯田为的是革命,为的是创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咱们要拚上命来干!他们批判了那种“半截子革命”的思想,用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了整修高标准梯田的战斗。共产党员厉永谦,天天抡起十二斤半重的大镢头,“挖山不止”,最后镢头磨损成不到二斤重。被人称为“铁姑娘”的薄怀娥,推车、抬土、扛石头,和男强劳力一样干。她说:“心里装着毛主席的光辉批示,信心就大,决心就硬,干劲就足,天冷抗得住,困难能战胜,举镢镢轻,劈石石软。”
就这样,他们连续奋战了几个冬春,花了一百零三万个工日,治理了英雄岭、凤凰岭、石人顶等十一个山头,四千多亩山岭薄地整修成了“三化”(水平梯田化,绿化,水利化)园田。贫下中农叫它是:上下两平防水害,土层加厚深又暄,高标准的建筑物,果、桑、条(绵槐条)、草(红草)、金(金银花)镶边,涝能排来旱能灌,高产稳产不靠天。
奋起学大寨 挖山写新篇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厉家寨的贫下中农立即响应。他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站在大山顶,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吓不倒,治山治水的劲头更足了。这年冬天,他们又到龙潭大洼安营扎寨,决心把“东风”、“反修”两座水库修起来。这两座水库修成后,能容水二百四十多万立方米,可使三山五岭的梯田变成水浇地,是治山治水中的一项大工程。计划一公布,少数有保守思想的人就吹冷风:“修这么大的水库,靠咱队这点劳力咋完成?全县搞还差不多。”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说“水库三面靠山,水从哪来?怕是墙上画饼——好看不好吃。”大多数社员一致认为:愚公一家能移山,大寨贫下中农能三战狼窝掌,咱们修两个水库没啥了不起!老贫农、共产党员厉守禄说: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咱厉家寨为啥变得这么快?就是靠愚公移山的精神干出来的!咱只要学老愚公挖山不止,学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大的工程也能完成。厉家寨贫下中农用毛主席的光辉批示统一了思想,用大寨精神鼓起了更大的干劲,水库工程迅速动工了。全庄除饲养员、保管员留在家里外,男女老少都上了工地。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腊月,没有地方住,就自己动手在山坡上挖了二百八十多孔窑洞。工地上变成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变成了学大寨的“战场”。人与人,班与班,队与队开展比学赶帮革命竞赛,工地一派热火朝天。贫农青年社员厉宝林,从学习毛主席光辉批示那天起,就立志做个新愚公,这次一到工地抢着推小车,五个多月往返行程足有一万里,推了很多的石头。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厉家寨终于建成了“东风”、“反修”两座水库。紧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修好了两条各长十里的大干渠和一百五十多座建筑物,让两座水库的水跨过五岭,绕过大山,流进层层梯田。
厉家寨的贫下中农在治山治水的过程中,不断同大自然斗,同阶级敌人斗,同保守思想斗,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十几年挖山不止,认真学习大寨,把山洪制服了,把地下水挖出来了。把地上的水蓄起来了,把小股的水集起来了,把山上的水牵下来了,使全大队农田自流灌溉的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基本上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保证了农业连年增产。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点燃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照红了厉家寨的三山五岭,照亮了广大党员、贫下中农的心。他们坚定地表示:坚决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继续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以英雄的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革命加拚命,苦干加巧干,争取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在九岭山脉的莱阳山下,?下河流域,自力更生兴建了一座发电八千三百瓩,灌田八万亩的发电站。现在他们乘胜前进,加紧兴建新的水电站。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推广大寨经验,领导班子要实现革命化
——各地农村领导干部谈学习昔阳经验的体会
在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指引下,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成千上万个大寨式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和公社,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最近,许多县革委会的同志,到山西省的昔阳县和大寨大队参观学习。他们对照昔阳县的经验找了差距,深刻认识到:大寨的经验,本地创造的一社一队的先进经验,能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开来,迅速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特别是县一级的领导班子,要来一个革命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好领导班子革命化
只有象昔阳县革委会那样,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抓住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根本,抓住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这个关键,大寨经验才能真正学到手,先进经验才能推得开,革命、生产才会出现蓬蓬勃勃的大好形势。
河北省栾城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在这方面有深切的体会。这个县的地势平坦,生产条件较好,可是过去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多斤,皮棉亩产只有二、三十斤。一九六四年开展学大寨运动以后,粮食、棉花产量逐年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仍然不大。原因在那里?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斗、批、改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和生产的发展所以缓慢,主要原因是县革委会没有从抓阶级斗争入手,认真解决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权和思想革命化的问题。
这个县的聂家庄公社北浪头大队的领导班子中,过去混进了一个坏人。这个家伙千方百计破坏抓革命、促生产,使这个队的生产连年下降。在斗、批、改运动中,贫下中农揪出了这个坏人。共产党员魏士荣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带领群众活学活用“老三篇”,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领导走在前,群众紧跟上。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这个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由三百七十斤增加到五百四十斤,革命和生产出现大好形势,由后进队变为先进队。县革委会从这个大队的变化中,进一步体会到,要把大寨经验推广到全县各社、队,就是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的要点,解决社、队的领导权和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问题。
树立雄心壮志,发扬苦干精神
推广大寨的先进经验,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一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还要有大寨大队干部和昔阳县领导干部那种彻底的革命精神,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更大的革命干劲。
辽宁省营口县革委会主任深有体会地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营口县旧县委也宣传过学大寨,但那时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结果大寨经验学不到,当地经验推不开。县革委会成立后,针对部分干部缺乏雄心大志的活思想,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深刻理解大寨经验的精神实质,从而克服了怕苦、怕累、怕困难的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鼓起了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勇气。这个县的水源公社,过去是个十年九涝的盐碱窝。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思想大普及,大寨精神大发扬,人换思想地换装,粮食亩产连续几年超《纲要》,跨“黄河”,过“长江”。县革委会主要领导干部长期深入这个公社,全面总结了这里学大寨、赶先进的经验,并在不同地区加以推广,全县很快掀起了学大寨、赶水源的群众运动。
这个县东部山区的吕王公社,是个后进单位,革命和生产一直比较落后。在这里,水源公社的经验不学习,大寨经验推不开。为了总结后进赶先进的经验,县革委会的主要干部冒风踏雪,翻山越岭,深入到这个公社的九个大队调查研究。他们每到一处,就和贫下中农吃在一张桌上,睡在一个炕上,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战天斗地,初步改变了吕王山区的自然面貌。亲自参加改变吕王山区自然面貌的县革委会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说,这里有山有水,又有平原,条件不差;过去不学大寨,产量上不去,不怨天,不怨地,就怨自己没有革命的志气。
县革委会及时总结和推广后进变先进的经验,对全县后进单位的震动很大。最近一、二年中,全县已有四十多个“老大难”社队,以大寨为榜样,狠抓革命、猛促生产,逐步改变了面貌,其中有些队跃入了先进行列。
改进领导作风,认真抓好典型
许多县革委会的负责人说,学习和推广大寨经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思想革命。有了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有了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还必须有正确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大寨以及本地大寨式先进典型经验,由点到面地迅速推开,收到一点带多点、多点连成片的效果。
河南省新乡县革委会负责人,学习了昔阳县推广大寨的经验以后,深有体会地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新乡各地粮食产量很不平衡,有的地区粮食亩产七、八百斤,有的地区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县革委会成立后,首先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号召的伟大意义,使大家认识到:学不学大寨,推广不推广先进经验,是农业生产建设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抓不抓典型,树不树样板,绝不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思想认识统一以后,县革委会大胆精简了机构,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大部分领导成员迈开双脚深入基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小学生的态度调查研究,培养本地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县革委会的两个副主任深入到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蹲点后,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发现这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阶级斗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建设,使一个雨天涝、晴天旱的穷地方,变成旱涝保丰收、粮棉双高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一九六八年粮、棉大丰收的基础上,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皮棉亩产一百九十多斤,做到了粮、棉双丰收。
县革委会认真总结了刘庄学大寨的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宣传大寨精神,推广刘庄大队先进经验,推进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原来比较后进的地区,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学了大寨精神,看到了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增强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说,远有大寨,近有刘庄,看有现场,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大寨能办的,刘庄能办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得到。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团结一致,奋战一两年,原来后进的迅速改变了面貌,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先进的,更上一层楼,实现了粮、棉双高产。一九六九年全县皮棉平均亩产百斤以上的大队,由一九六八年的三十多个猛增到一百六十多个,占集中产棉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粮食平均亩产四百斤以上的大队有一百四十八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七,其中有十个大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斤至一千三百斤,跨过了“长江”。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