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南县华阁公社奋战十一年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
湖南南县华阁公社遵循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十一年来,在合作化的基础上,积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在,这个四万五千多人口、六万多亩耕地的人民公社,已有拖拉机二十三台,插秧机十台,抽水机、水泵六十五台,脱粒机三部,汽轮三艘,拥有各种机械动力三千五百二十七马力。全公社先后兴建了电动排灌站八座,公社和大队还办起了不少用电作动力的小打米厂、小轧花厂、小榨油厂、小麻袋厂、小机瓦厂。公社农田都能自流排灌,百分之八十的水田和旱土实现机耕。长途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全部用机械和电力代替。
合作化加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了农田精耕细作,稳产高产。这里粮食亩产量已跨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棉花产量大幅度增长,林、牧、副、渔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机械化前,这里每年贡献给国家的粮食仅二百万斤,皮棉十五万斤,现在每年贡献给国家的粮食达九百万斤、皮棉八十万斤。
华阁公社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
一九五九年,华阁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掀起了群众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大办社队企业的高潮,为机械化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可是,代表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部分富裕农民,反对这样作,认为“搞机械化花钱多,划不来,办不好。”这一年,公社发展社队副业,积累了二十万元资金。广大贫下中农主张一部分用于机械化,一部分用于扩大社队企业再生产,而那些富裕农民却主张分给社员,“刺激积极性”。于是,在全社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要不要机械化的大论战。公社干部深入基层,和贫下中农一起,大讲在合作化基础上发展机械化的必要性,大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批资产阶级思想的危害性。贫下中农说:“为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这笔钱一定要用在搞农业机械化上。”这二十万元,最后都按照贫下中农的意见进行了处理。
为了解决机械化的资金,他们采用了以下三个办法:一,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保证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前提下,适当多留公共积累。二,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大办社、队企业,逐年积累资金。三,在机械有了一定发展后,又采取“一机多用”、“以机养机”、“综合利用”的办法,增加收入。比如,这里湖场多,沟港多,他们就向水进军。办机械化的第一年冬天,五千多贫下中农顶风冒雪,在光复湖修筑了一条十里长堤,把一万多亩湖面变成了天然渔场,办起了公社第一个水产养殖场。接着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挑泥盖土,在一千多亩沙洲上建起了畜牧场,种植了三百多亩中草药。在不影响大队、生产队生产的原则下,公社又陆续办起了水泥厂、机瓦厂、林场等十二种企业,每年收入现金三十万元。公社把积累的资金,一方面购买拖拉机、抽水机、发电机等大型机械,建立公社拖拉机站、电厂、修配厂;一方面拿出适当的资金扶助大队、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产,自筹资金,购买各种中、小型机具。十一年来,光公社积累资金就有三百多万元,用于机械化、电气化建设的有二百一十八万元。
怎样实现机械化?是贪大求洋,重洋轻土;还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土洋并举?这又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是走多快好省道路还是走少慢差费道路的问题。
开始一段,华阁公社只知道拿钱向国家买大机器,结果机械化速度缓慢。后来,他们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大搞群众运动”的教导,认真领会“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狠批“贪大求洋”、“贪大求全”的错误思想。认识到要加速机械化的进程,必须把添置大型机械与群众性的农具改革结合起来,走由土到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道路。
为此,公社先后开展了九次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从有利于促进机械化建设着眼、从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从因地制宜着手,在原有排灌、耕作、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农具农械的基础上逐步革新,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的排灌工具,过去使用的是人力水车。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公社发动群众把大部分人力水车改装成铁制的半机械化的畜力水车。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最后才逐渐实现机械和电力水车。扮稻子也一样,先是用人力扮,后改为用人力打稻机,最近几年,随着电力普遍使用,又改装成为动力打稻机。其它农具农械的改革,也都经历了由土到洋、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农业机械化的方面广,内容多。是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还是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机械化建设初期,华阁公社遵循毛主席关于“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的伟大教导,认真分析了本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确定了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三个结合的原则:在建设方针上,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在工作方法上,实际与可能相结合;在机械发展上,添置大中型机械与发动群众大搞土法配套相结合。比如,当时本地农业不能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公社便决定以解决水为中心,大力发展排灌机械。从一九五九年起到一九六四年前后,掀起了以实现河网化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使百分之八十的水田实现了自流排灌,实现了百日无雨不干田,一次陡下暴雨二百毫米不受渍,确保了旱涝丰收。以后,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又注意了为实现机械耕作创造条件,搞好土地平整,实行联片经营。这样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使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了作用。
今年,华阁公社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威力,夺得了七十年代第一个早稻大丰收。现在,他们正认真总结经验,决心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跃进,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贡献。(《湖南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保定变压器厂广大革命工人,认真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伟大战略方针,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图为总装车间的工人在认真检查将要出厂的变压器。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苗寨
琼中县太平公社新安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常委 李美花
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胜利到来的时候,我们新安苗寨儿女,站在五指山,举眼望北京,纵情地歌唱:
五指山呀,
再高也高不过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五条河呀,
再深也深不过毛主席的恩情!
二十一年来,我们这个小小的苗寨,前后就有五位贫下中农被邀请到北京,幸福地见到了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每一次接见,都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都给我们增添了与阶级敌人斗、与天斗、与地斗的无穷力量。使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新安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新安大队,位于五指山和吊罗山的峡谷之中。这里散居着七十户,四百零七名苗族人家。解放前,我们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和“苗王”、“山甲”的重重压迫剥削,吃山茨,啃野菜,穿树皮,过着野人般的悲惨生活。一九四三年,国民党反动派还把我们那里的一千多名苗族人民骗到一块,开机枪活活扫射死,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茂大屠杀”事件。
东方红,太阳升。是毛主席派来了亲人解放军。他们进入深山老林,走遍附近六十多个山头,花了三年时间,把我们苗族儿女接下山来,并帮助重建家园,取名“新安村”。
我们新安苗族贫下中农,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读毛主席的书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把听毛主席的话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把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作为革命的天职,把做毛主席的好社员作为奋斗终身的目标。贫农李德全对毛主席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跑了几个村寨,请人写了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对联,端端正正地贴在毛主席画像的两旁。他说:“进门见到毛主席,斗私批修为集体;吃饭见到毛主席,苦去甜来不忘本。”这些话,说出了我们苗族贫下中农的共同心声。
一九五六年,我的母亲邓元英,第一次被邀请上北京,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她给我们带回了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指引我们坚定不移地走集体化道路。
一九五八年,贫农陈斯章上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带回了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指引我们走上了人民公社的康庄大道。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的这一年,我的哥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忠兴,被邀请上北京见到了毛主席,给我们带回了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我同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妇女、青年民兵,以实际行动响应毛主席这一伟大号召,选定占全队耕地面积一半的“太平洋”,打响了改造低产田的硬仗。我们提出了“大寨能治七沟八梁一面坡,我们新安社员也能改造低产田”的响亮口号,投入了平整土地和深翻改土的战斗。我们开了两条两米深、一米多宽、一千多米长的环田沟,彻底改造了原来人下齐腰,牛下过肚,不能犁耙的深脚田。并认真贯彻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大搞高产试验田。以前,我们队里粮食亩产只二、三百斤,经过奋战三个冬春,现在亩产已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我们经过奋战六年,使粮食总产量由八万斤增加到四十三万斤。一九六三年以前每年吃回销粮三万多斤,现在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十多万斤。与此同时,开荒种植二百余亩热带经济作物,种了一百多亩木茨等饲料,实现了一人一猪,一人一牛的计划;还办起了水电站、木工厂和砖瓦厂等。
现在的新安同过去大不相同:生产上,再也不是刀耕火种,狩猎为生,而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科学种田,稳产高产。在生活上,再也不是巢居野食,树皮裹体,而是人人住上瓦房,户户有电灯、广播,队队有储备,家家有余粮,大队有卫生所,每个生产队有“赤脚医生”。我们苗族贫下中农喜看新安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怀豪情地说:“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新安苗寨!”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

喜看“长城”内外 林带锁“黄龙”
——记武威县长城公社造林治沙的事迹
甘肃省武威县长城公社,原是个“黄沙滚滚不见天,到处沙窝不见田,东奔西跑没家园”的穷地方。十多年来,特别是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风沙线上年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这里已是“林海茫茫不见边,绿色林带护农田,绿荫深处安家园”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从一九六七年以来,这个公社连续三年粮食平均亩产都在四百斤以上,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三年来,全公社共向国家交售公、余粮三百一十五万斤,集体储备粮食九十五万斤,社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植树造林战风沙
长城公社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这里东、西、北三面被黄沙包围,南面紧靠戈壁。解放前,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平均亩产只有几十斤。
解放后,这里的贫下中农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努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一九五三年,一千多名贫下中农,高举红旗,牵着骆驼,驮着行李、干粮和树苗,向腾格里沙漠进军。他们住在风沙线上,吃在风沙线上,挖开一个个树窝子,填上一筐筐熟土,再从五六里远的地方抬水来浇灌。就这样,当年植树三百多亩,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揭开了植树造林,向风沙宣战的序幕。以后,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植树造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一九五八年,就造林二千多亩,对保护农田,发展生产,起了显著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植树造林每前进一步,都经历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在这里竭力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社会上的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跳出来兴风作浪,煽动一些人大肆砍伐林木。面对着阶级敌人的破坏,广大贫下中农愤怒地说:“破坏林木搞单干,就是要我们走回头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们砍的不是树,砍的是社会主义,我们坚决不答应!”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号召。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同阶级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狠狠打击了资本主义势力,使植树造林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长城公社坚持年年造林,到一九六六年,造林面积已达一万八千多亩,形成了一条长三十四里、平均宽一里的林带,挡住了腾格里沙漠的滚滚流沙,保护了农田,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年,全公社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三百多斤,比一九五三年前翻了一番。
学大寨继续革命
在成绩面前,有些人产生了自满松劲情绪。公社党委就组织干部和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引导大家总结十多年来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植树造林、战胜风沙的经验,批判那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情绪。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大家继续革命的觉悟,更加坚定了继续造林,争取更大胜利的信心,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了新的造林规划。
羊桥滩,是这里的一个最大的风沙壑口。靠近羊桥滩的大湾大队的贫下中农,前两年就在这个风口上植树造林,两次大战羊桥滩,但是两次栽的树都死了。
敢不敢三战羊桥滩?公社和大队组织社员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奋斗,三战狼窝掌的英雄事迹,使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纷纷表示:大寨贫下中农能三战狼窝掌,我们也一定要三战羊桥滩,叫羊桥滩绿树成荫,条田成行。
三战羊桥滩的战斗打响了。贫下中农顽强战斗,三天的时间就挖了四条一米深、四百五十多米长的水平沟和许多树窝子,移植了八百八十多株高干大树。
红水河两岸又是一个考验人的战场。过去,这里年年种树,年年被洪水冲走。在大寨精神鼓舞下,长城大队等的贫下中农,决心战胜洪水,再一次在这里植树造林。河坡太陡,他们就把河坡挖成一层层台阶,再挖树窝子栽树,并从红水河里一桶一桶地提水来浇。
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长城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在红水河两岸营造了三十二里长的防沙护岸林带。
五年来,全公社植树造林面积,占解放以来造林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五。现在,全公社造林总面积达到三万四千多亩,平均每户有林十八亩,每人有林三亩。同时,除了把过去被流沙埋压了的一千三百多亩耕地恢复耕种外,还使长期以来靠
“刨沙养苗”的一千四百多亩耕地彻底摆脱了风沙的威胁,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同时,他们还大兴水利建设,一方面截引红水河水,一方面取用地下水。近三年来,他们共打机井五眼,挖泉二千五百多个,扩大了灌溉面积,基本上满足了耕地和林带的用水,促进农业连续多年丰收。
农林牧副全面发展
长城公社林业、农业的发展,为迅速发展畜牧业和副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他们利用林带种植草木樨等,每年可给牲畜提供一百多万斤饲草。目前全公社的大牲畜比一九六三年以前增加百分之三十三以上。大量的草木樨和沙枣叶,经过发酵又是很好的中曲饲料,为发展养猪事业提供了条件,全公社各队的林场普遍办起了养猪场。林带每年整枝,可得烧柴一百多万斤;可提供小型农具材料三万多件。出售沙枣等林副产品,每年收入达三万元。现在,长城公社正在向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