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贯彻执行毛主席“农业学大寨”指示 艰苦奋斗改造自然
  普集街公社连续五年粮棉跨《纲要》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武功县普集街公社的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全社粮、棉平均每亩产量连续五年跨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普集街公社位于渭河滩上,耕地绝大部分是盐碱、水洼和沙滩地。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全社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向河滩宣战,取得了治碱治涝的初步成绩。但是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农田基本建设遭到了冲击。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大激发了普集街公社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革命精神。他们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天斗,与地斗,经过几年的连续奋战,改造了盐碱、水洼地,使全社平均每人有一亩多旱涝保收的水浇田,保障了粮、棉的稳产高产。五年来,全社粮食平均亩产在六百斤以上,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过百斤。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发展,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在征服渭水,治理水洼地、改造盐碱地的战斗中,这个公社的革命群众以“老三篇”为座右铭,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发扬“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顶风冒雪,披星戴月,挖泥、掏沙、修渠道,打桩、运石、筑堤坝。普东大队在治理被人称为“臭水坑”的水洼地时,老贫农赵升带头下坑排水,腿撞伤了,仍然坚持干到底。何家大队老贫农李崇林,三年如一日地战斗在修堤防洪的第一线。他在搬运石头时受了重伤,在医院治疗出院后,连家门也没进,又到工地继续战斗。五年来,全社修筑了十里长的防洪堤,二十里长的排水渠道,还修了五十多条拦河坝,打了许多井。一万多亩盐碱、水洼、沙滩地得到了治理。
普集街公社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斗争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千重要,万重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最重要。在治河治滩的初期,有些干部和社员存在着畏难情绪。公社党委针对这种情况,不断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破除靠天吃饭的思想,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在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社粮、棉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的新形势下,少数干部和群众又产生了“差不多”思想。针对这种活思想,公社又及时举办了有大队、生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学习班,以“老三篇”为武器,以大寨大队贫下中农为榜样,查思想,找差距。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差不多”思想,就是“半截子”革命的思想。要革命,就要不断前进。认识提高后,各大队分别修订了征服渭河,改造盐碱,治理水洼地的规划,进一步掀起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有的人产生了“增产到顶”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公社党委一方面组织干部、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一方面在各队普遍开展了“粮、棉产量是否到顶了”的大讨论,使广大干部、社员进一步树立了夺取粮、棉高产再高产,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一九六九年,在百日大旱的情况下,这个公社仍然夺得了粮棉双丰收,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六百四十六斤,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达到一百零六斤。


第4版()
专栏:

  以毛泽东思想统帅农田基本建设
临潼县自力更生大搞农田水利,平均每人有一亩七分水浇地
新华社西安十日电 陕西省临潼县在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从去冬开始,狠抓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八个多月的紧张战斗,建成中、小型水库、山塘、渠道、抽水站一百一十六处,打机井一千六百多眼,平整土地十八万八千亩,共扩大灌溉面积十六万五千亩,使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八十四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有水浇地一亩七分,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临潼县位于八百里秦川中部,南靠骊山,北有高塬,中部平坦,主产粮棉。过去由于十年九旱,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革命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仍然受到干旱威胁,粮食亩产才二百多斤。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彻底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空前提高,决心改变生产面貌。去冬以来,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临潼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领导农田水利建设中,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的伟大教导,坚持大搞群众运动。去年八月,县革委会组织了由县、社、队三级干部参加的五百多人的勘测队,踏遍全县山川、河流、沟道、村庄,制定了大搞水利,改变临潼农业落后面貌的规划。去年十一月,一支十二万人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军,开赴筑库、挖渠、打井、建站的战场。骊山北麓九个公社的贫下中农,以革命大批判开路,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战胜重重困难,出动两万多名劳力,把原来被“技术权威”定为“禁区”的工程,统统动工兴建起来。纸李公社溪河水库原来请了一个所谓“水利专家”勘测设计,要投资四百五十万元,水泥三千三百吨,钢材三十吨,要三千个劳动力,干七年才能完成。广大贫下中农不听他那一套,在公社革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干部、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工程小组,于去年十一月自力更生搞起来,没有砂石自己找,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片石自己开,自带工具,苦干加巧干,经过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就初步建成。筑坝二十米高,蓄水一百万方,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贫下中农激动地说:“踢开洋教条,自己动手,一年走了七年路。”去冬以来,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蓬勃兴起后,工程量大,需要物资多。解决物资不足问题,一直存在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是依赖国家、向上伸手的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有人说:“国家摊子大,投资不费啥。”一开始,就向县上开了许多清单,要资金,要水泥,要钢材,要炸药,要技术员。县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及时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经验,批判了靠天、靠国家、靠外援的“三靠”思想,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他们提出“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口号,用延安精神修水库。坝面碾压用碌碡,高崖取土用镢头,施工放线用柴灰,使平均每方土投资不到一厘五毫钱。武屯公社过去依靠外援办水利,解放二十年只打了六十眼井,平均每年打三眼。去冬以来,自筹资金,办砖窑二十四个,烧砖四百多万块,打井一百六十多眼,等于解放二十年来打井总数的二点八倍,并已大部配套发挥效益。今年七、八月间天旱时,浇地八千多亩,使秋庄稼丰收在望。贫下中农激动地说:“手伸了二十年,水利没发展;自己动手干一年,生产面貌大改观。”
临潼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的伟大教导,深入实际,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导全面。水利建设运动开始以后,他们选择了骊山北麓水利条件最差,农业生产长期比较落后的一些社、队作为点,县革委会的几个主要负责人深入到这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当时,戏河、玉川、紫阳等“老大难”水库上不上马?两种思想斗争很激烈。县革委会的同志来到这里后,同干部和群众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有关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扫除了一些人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焕发了革命干劲,使工程提前上马。县革委会及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运动开始以来,这个县革委会先后培养了十二个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发展。


第4版()
专栏:

  双手开创新天地
  云南小班坝佤族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事迹
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高原上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向阳公社文胜大队小班坝佤族生产队的社员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穷山沟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这个村庄的山坡上围绕着层层梯田,山顶甘蔗、菠萝茂密,山下茶树旺盛,果树成行。全队二百二十二口人,有一百二十七头牛,一百七十六头猪,队有储备粮,户户有余粮。
十三年前,这里是荒无人烟的穷山谷。那时,小班坝的佤族农民住在另外一座大山上,人多田少,水源缺乏,生活贫困。一九五七年,这里发生了火灾,整个村寨都被烧毁了。当时党和政府及时发给他们新衣,拨给了粮食,大家激动地说:“鱼靠水,树靠根,我们翻身农奴全靠恩人毛主席。”
毛主席教导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小班坝贫下中农想,我们也有两只手,不能躺在国家身上吃救济呀!大家决心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经过串联,有十三户贫下中农首先组织起来,下山开荒。领头的就是共产党员、现在的小班坝生产队长卫三岛。
“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卫三岛带领十三户贫下中农,胸怀壮志,带着仅有的两口铁锅和几把锄头、砍刀,来到了今天居住的这个小山沟。当时有人给他们泼冷水,附近一个地主也跳出来讽刺他们。十三户佤族贫下中农却豪迈地说:“解放前山是土司的山,土是土司的土,我们贫下中农想开田也没地方开;今天有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撑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开出田来。”他们砍树割草搭窝棚,坚持开山不止。到了山上,他们首先把毛主席的像高高挂起,让毛泽东思想照耀山沟。
开始,由于工具又少又简单,开田的进度很慢。大家望着满山的荒草乱树,心里很着急。个别人有点动摇,不想继续干了。祖辈三代给土司当奴隶的卫三岛带领大家回忆了旧社会当奴隶的苦难日子,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伟大教导,坚定了大家开荒的信心。大家说:“咱们开荒生产是为毛主席争气,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把地开出来。”当时粮食吃完了就吃毛薯,渴了就喝山泉;工具不够就两班倒,歇人不歇锄头。妇女也和男人一样艰苦奋战;六十多岁的老贫农卫达块,人老志坚心火红,和青年人一起争着打头阵。十三户贫下中农怀着“为毛主席争气”的坚定信念,凭着自己的双手,三年中在这个小山沟里开出了二百六十亩水田,一百多亩山地,粮食年年增产。最近十年中共支援国家粮食四十多万斤。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更加鼓舞了小班坝贫下中农的革命斗志。六十多岁的贫农老大妈李月翁,学了《愚公移山》和青年人一起下坝抢插双季稻。民兵班长卫三乃率领社员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涧槽,经过四十天的苦战,把洪班河水引上了山。为了实现每人两千斤粮、一亩饱水田,去冬今春全寨男女老少,克服重重困难,修成了一个容水五万立方的小水库,变一百亩“雷响田”为饱水田。
现在,小班坝的一百四十亩晚稻,秧苗茁壮,肥料充足,贫下中农对夺取农业大丰收充满了信心。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