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甘肃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新华社兰州五日电 甘肃省农村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带领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自力更生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底,全省完成中、小型水利工程四千四百多项,新增加灌溉面积四十四万多亩,兴修大寨式水平梯田、条田、铺压砂田等一百多万亩。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极力散布“甘肃干旱缺水,条件差,农业发展前途不大”的谬论,致使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深入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迅速提高了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激发了为革命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酒泉地区的广大革命群众进一步批判了“重副轻农”、“重钱轻粮”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以后,大力加强了农业生产建设。一九六九年全区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六八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五点六,全区三分之一的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甘肃农村在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各级领导部门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社队蹲点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当地学大寨的样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横跨古长城的武威县长城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风沙前沿营造林木,把一个“沙骑墙头驴上房,庄稼全被沙打光”的穷沙窝,改造成“林木参天护农田,粮食丰产跨《纲要》”的富裕之乡。秦安县陇城公社王李大队的革命干部、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六年来劈山移土三十多万方,把“山高土薄、十年九旱”的旧王李,建成了“层层梯田绕山间,机器隆隆水上山”的社会主义新山村。山丹县红寺湖公社,历来严重干旱缺水,这里的干部和群众以“汗流干,手磨穿,不挖出地下水心不甘”的革命精神,凿石挖泉,开山修渠,几年中发展水浇地二千多亩,粮食产量猛增了三倍多。这些从落后到先进的典型经验在全省传播以后,大大振奋了广大革命群众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全省最干旱的定西地区和民勤、皋兰等县,过去人们认为水源少,抓水难,很少搞水利设施。广大革命群众学习了大寨的先进经验以后,打破了“靠天吃饭”的落后观念,提出“向地下水进军”和“三水齐抓,滴水必争”的战斗口号,打井掏泉,修塘筑坝,大搞地下水截引工程。许多生产队把涓涓细流串连起来,汇集成能灌溉几十亩、几百亩的水源,做到了大力开发地下水,合理使用地面水,充分利用天上水,使干旱缺水的面貌逐步改变。天水、武都、临夏、庆阳等地区,根据山区和高原的特点,放手发动群众,大搞小渠道、小蓄水、小截引、小提灌、小水电等“五小水利”,同时大力兴修水平梯田,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的进度。陇南山区各县,山高坡陡,修一亩梯田就要一百到五百个工。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冬天下河破冰捞石,夏天顶着烈日背石上山,在三十到四十五度的陡坡上修出了层层梯田,迅速改变了农业生产面貌。
甘肃各地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过去人们认为甘肃一部分高寒阴湿地带,是“山高地凉,五谷不黄”,粮食不能高产的地区。属于高寒阴湿地区的临夏县漫路公社白家河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在山高地凉条件下培育推广良种的经验,一九六九年全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五百三十三斤。祁连山下拔海两千多米的玉门市清泉公社白杨河四队的贫下中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种田,一九六八年创造了二十二亩小麦亩产一千零一斤的纪录,一九六九年虽然遇到严重冻灾,全队小麦仍然达到平均亩产七百多斤。现在全省已成长起一支近二十万人的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农民科学实验队伍,他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附图片)
甘肃省金塔县谭家湾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治沙治碱,使“三面沙窝湾,一面碱湖滩”的谭家湾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现该队广大社员群众正进一步治理沙丘,誓夺农业更大的丰收。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
新疆战胜严重干旱夏粮收成较好
新华社乌鲁木齐三日电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战胜长期严重干旱,夺得了今年的夏粮较好收成。目前,天山以南广大农业区和吐鲁番盆地各县,冬春小麦已收割完毕,各族社员群众正喜气洋洋地踊跃向国家交公粮、卖余粮。季节较晚的天山以北地区,夏收也进入收割大忙,田野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去冬今春,新疆地区雨雪较少,春寒低温,为春小麦播种带来了困难。五六两月,自治区主要农业区南疆地区各河流,水量比去年减少了一半到三分之二,北疆地区河水也较正常年份减少,受旱地区之大和干旱持续时期之长,为解放以来所少见。局部地区并出现风灾和其它自然灾害。面对严重的干旱,自治区各族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领导下,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以“一颗红心两只手,抗旱抗得天低头”的英雄气概,持续不断地同干旱进行了顽强斗争。遭受特大干旱的库车县,各族贫下中农牢固树立人定胜天的观念,在抗旱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全县很快打井七百九十二眼,并且背水浇灌了部分受旱麦田,获得夏粮丰收。自治区重要产粮区之一的阿克苏专区,从早春开始,就广泛发动群众破冰引水,打井掏泉,掀起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终于制伏干旱,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冬春小麦又比去年增产约一成。
自治区各族广大贫下中农在与干旱进行顽强斗争的同时,还战胜了虫害和风害。目前,自治区各族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正一面精收细打夏收作物,一面加强秋田管理,力争秋季作物丰收。


第4版()
专栏: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试验站
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试验站的革命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坚定地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对普及农业新技术,推广新经验,实行科学种田,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做出了新贡献。
这个试验站是在一九五八年建立起来的。十一年来,这个试验站在服务方向上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这个站曾经大搞所谓“正规化”,关门试验什么脱离生产实际的东西。贫下中农批评说:“我们需要的你们不搞,你们搞的我们用不着,这样的试验站没有用!”
一九六八年冬天,在斗、批、改的群众运动中,站革委会带领全站革命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觉悟。他们组成以农业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从本县农业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积极进行科学试验。
土豆种薯退化是阜新县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过去全县每年都要从黑龙江省购买土豆种薯,损失多,浪费大,又给国家增加了运输负担。“三结合”科研小组的老工人程宝等决心解决土豆种薯不退化问题。在革委会的支持下,他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到一百一十多个生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搞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为自繁不退化的土豆种薯,增产土豆作出了新贡献。
毛主席教导我们:“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他们把凡是可以在农村试验的项目都搬到了生产队,全县建立了五百多个科学试验点,学习、总结贫下中农的实践经验。这个站试验的杂交高粱、杂交玉米品种,过去四年时间才推广了几千亩。发动群众推广后,一九六九年就推广了十七万亩,增产了许多粮食。现在,全县农业科学试验小组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个,参加试验的人数达四、五千人。


第4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注意做好修配工作
河南省济源县工人通讯员学习班
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修配任务越来越大。很多县办社办工厂,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坚持制造与修配相结合,在支援农业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重制造轻修配的思想倾向。这种现象是地方工业“脱轨转向”的一个苗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有的人说:“修配只是‘配吃菜’,制造才是‘正经饭’。”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这些同志没有看到农机修配和农机制造是密切联系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能光看机器多不多,还要看现有机器转不转。新机器终究要变为旧机器,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你生产新产品再多,如果推出门不管,一有损坏就报废,那就成了“短命货”。因此,只有搞好修配,才能使旧件返新,废品复活,才能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所以,修配是制造的补充,使用的延续,是节约原材料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农村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修修配配又三年。”由此可见,修配工作搞得好,就能充分发挥农村现有农机具的效能,直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些单位不愿搞修配,是由于他们怕麻烦,嫌难搞。比如有人说:“搞修配敲敲打打,一张烙饼也得上一回灶,那有搞正规产品好!”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对于“麻烦”,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搞革命,搞建设,就是要不断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麻烦”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们是毛主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工人,自己多流一点汗,就能使贫下中农少作难,对农业生产有利,这样的“麻烦”就值得,“麻烦”得有政治意义。我县蟒河机械厂工人说得好:“支援农民兄弟,越是麻烦心里越甜。”前些日子,他们接到农村拉来一台扔掉多年的柴油机要求修理,这部柴油机是“外国造”,机器型号很特殊。工人同志发扬了为革命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了配制一个活塞,重新制图、造型、配料、翻砂、切削、钻孔,费了七八道工序,搞成了配件,修复了这台柴油机,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称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为革命不怕“麻烦”的精神。
有的人说:“修配修配,越修越‘赔’!”他们开口闭口讲赔赚,掰着指头算赔赚。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利润挂帅”的余毒还没有肃清的表现。因此,遇事光抠“小算盘”,一叶障目,不看大局。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衡量有利无利,决不能脱离革命的全局。不能忘记全国一盘棋。从局部观点看来,搞修配,好象不能盈利,有时还要牺牲本单位眼前一点利益,但支援了农业,多打了粮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利益。我县修造厂,在夏耕前夕接受城关公社送来的一台拖拉机,有一个关键性的零件坏了。就为修好这一个零件,他们费了好多工夫。这件事单从利润观点来看,好象是“亏损”了,但这台拖拉机修好以后,及时投入夏耕夏种,对争取农业丰收起了一定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要支援农业,地方工业要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所有地方工业部门都应该不折不扣地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牢固树立支农光荣的思想,想贫下中农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帮贫下中农所需,坚持修造结合,目前特别要注重做好修配工作,为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夺取农业新丰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充分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陕西大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工业
据新华社西安五日电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陕西省各级革委会狠抓经济领域里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钢铁厂、小煤窑、小水电站、小农机厂、小化肥厂等“五小”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陕西省原来地方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党的“九大”召开以后,陕西省各级革委会在毛主席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在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大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工业。目前,全省除个别县以外,各县都普遍建成了小农机厂;五十多个县(市)建成了小水泥厂;四十八个县建成了县办、县社合办和社队合办的小煤矿、煤窑四百多个。这些厂矿绝大多数已经投入了生产。小煤矿的原煤产量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延安、榆林地区的工业用煤和群众生活用煤已经做到大部自给或基本自给。全省还有一批小钢铁厂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陕南、陕北建设起了一千多处小型水电站。这些“五小”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陕西省各级革委会在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发展地方工业的时候,始终狠抓经济领域里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不断肃清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全省从上到下,层层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伟大教导,回顾在发展地方工业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狠批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和“群众落后论”,大大地提高了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他们表示,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西乡县在兴建小水电站中,各级革委会成员积极带领广大革命群众,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充分发动群众,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办水电站的热潮。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迅速建成了一批小型水电站,使全县十多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实现了磨面、碾米、榨油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陕西省在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不少地区缺乏技术经验,各级革委会成员就带领群众边干边学;缺乏设备材料,就修旧利废,用土办法代替,使地方工业蓬勃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