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
  中央委员会秘书处新闻公报
  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中央委员会举行会议,听取并批准了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政治报告,报告强调指出: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以来,民族解放军实际上已经完全解放了有二百八十万人口、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得到了二十三个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承认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中央委员会秘书处就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举行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中央委员会会议于二十二日发表新闻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中央委员会一九七○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所在地举行了会议,会议由政治局主席、首相宾努亲王主持。政治方面的许多问题列入了会议议程。
中央委员会首先听取并批准了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政治报告,报告强调指出:从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以来的短短时期里,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民族解放军实际上已经完全解放了有二百八十万人口、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在外交和政治战线上,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得到了二十三个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承认。
中央委员会接着详尽地审查了由王国政府提出的财政法草案。中央委员会委员在通过该草案之后,还批准了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和政治局关于扩大国内抵抗运动领导人职责的几项建议。经中央委员会批准,任命了国防大臣乔森潘先生为副首相和几位在柬埔寨国内进行战斗的人士为副大臣。其他一些部将逐步迁到解放区去。
本着同样的精神,中央委员会吸收了许多国内抵抗运动的人士到中央委员会中来。
最后,中央委员会还设立了由三名中央委员组成的常设秘书处,和由两名政治局候补委员首相府大臣吉春先生和争取民族解放力量协调大臣秀蒲拉西先生组成的政治局秘书处。


第2版()
专栏:

  工人阶级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大搞综合利用
  上海许多工厂利用蒸汽、余热进行发电
  为进一步发展群众性办电事业提供了经验
新华社上海二十四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上海工人阶级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大搞综合利用,成功地利用蒸汽、余热进行发电,为进一步发展群众性办电事业提供了经验。
去年,上海工人阶级为了节约用煤,开展了改造锅炉的活动,把“煤老虎”改成了快装炉。在使用这种快装炉的时候,上海印染工人发现快装炉烧出来的大量蒸汽,只利用了热能,动能还没有得到利用,他们就大胆提出了“向蒸汽要电”的倡议,充分利用蒸汽的动能进行发电。印染工人的倡议,很快在上海工业战线引起了反响。红卫漂染厂、红卫造纸厂、红光内衣厂、上钢三厂等工厂都先后上马建成了小发电站,利用蒸汽、余热进行发电。
这种小发电站是在蒸汽锅炉的后面安装小型发电设备,使锅炉的蒸汽先经过汽轮机,利用蒸汽的动能发电,然后再将蒸汽热能供给车间使用。有的工厂还充分利用工厂的余热,把余热经废热锅炉回收变成蒸汽,然后再用蒸汽进行发电。
这种用蒸汽和余热进行发电的办法,具有很多的优点。一、进一步实现综合利用,节省煤炭。上钢三厂的小发电站每年可为国家节省煤炭一万吨;二、发电设备的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方便,便于群众办电;三、工厂能够自备发电能力,解决工厂局部用电,有利于工厂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建造小发电站的过程中,许多工厂革委会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小发电站的建设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例如,红卫造纸厂在建造小发电站的厂房时,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厂革委会组织工人在施工现场召开了“诸葛亮会”,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成功地采用了房顶与地基同时施工的立体施工方法,只用五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土建工程。各工厂在建造小发电站的过程中,得到了兄弟工厂的配合和支持。许多工厂千方百计地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加工小发电站所需要的配件,保证了工程的迅速完工。


第2版()
专栏: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
  青海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据新华社西宁二十四日电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整个工业战线呈现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
青海原来地方工业基础很薄弱。解放后逐渐有所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钢铁、煤炭、化肥、机械、发电、纺织等地方工业很快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青海地方工业遭到了严重摧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彻底摧毁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大革命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青海的地方工业又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有钢铁、煤炭、汽车、机械、化工、纺织、石油、有色金属、燃料、建筑材料、皮革、电力、食品、造纸、面粉等近二十种主要地方工业,二百二十多种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生活的需要。
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这一伟大教导,在发展地方工业中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发展煤炭生产中,各州县的党组织和革委会都广泛发动贫下中农、贫苦牧民自己找煤,自己采煤,自己兴建小煤窑。民和、湟中、湟源、乐都、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等县,深入发动社员群众,自办小煤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持自己勘探,自筹资金,土法上马,创建了十五个小煤窑,仅胜利公社的小煤窑去年就生产二千余吨煤。现在全省共兴建和扩建了三百多个小煤窑,州州找煤,县县采煤的群众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青海在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坚决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西宁地区的广大职工家属走出家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白手起家,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建立了大小一百多座家属工厂。他们边建厂,边生产,根据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要,实行“一主多副,综合生产”,现在已生产出几十种当地短缺的主要工业产品,为青海建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填补了空白,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西宁市有色金属冶炼厂就是这批家属工厂的一面红旗。这个厂一九六六年五月筹建时,一无所有。职工家属们把三间土房,修修补补作为厂房,从其他厂借来一百元作为流动资金,借来一个鼓风机,自己砌了一个炼铜炉,四出奔走,找来一些废料,开始了生产。他们发扬“穷棒子”精神,土法上马,日夜奋战,四年多来,从铜粉、铜灰中,为国家提炼出一百四十多吨铜,从医院、照像馆用剩的硝酸银溶液里提取出五十多斤白银,还提炼出五十多吨铝、铅和其他一些贵重的有色金属。同时,在提炼有色金属的基础上,又克服了技术和设备上的困难,用各种土方法在西北地区首先试制成功多种型号的保险丝和松香焊锡。现在,他们已能成批生产十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有些产品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供应兄弟省区。
在发展地方工业的过程中,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很注意在不影响国家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大搞群众运动。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把广大革命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推动地方工业迅猛发展。制造汽车的大协作就是突出的一例。去年年底,三十七个工厂的广大工人,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纷纷投入了制造汽车的大协作。厂与厂、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援。经过日夜奋战,到今年“五一”劳动节,青海第一批汽车——“青海湖”牌载重汽车终于在“没有制造厂的汽车制造厂”里胜利诞生并成批投入生产。经鉴定,质量性能良好。“青海湖”牌汽车的诞生,为青海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2版()
专栏:

  锦州市推广“四合一”环形供电
  上半年共节约三千四百多万度电,适应了工农业增产的需要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锦州市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这一伟大教导,积极带领广大革命群众推广节约电力的先进经验——“四合一”环形供电,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由于在全市推广了这一先进经验,共节约出三千四百多万度电,适应了工农业增产的需要;同时还腾出了八万多千伏安的变压器和其他电器设备器材,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四合一”环形供电,是我国工人阶级在毛主席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创造出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把邻近的工厂与工厂、工厂与居民、动力用电与照明用电、工厂电网与地区电网都连接了起来。采用这种办法,可以改变过去一厂一家地单独设线的旧供电方式,从而消除了设备重迭、线路迂回、近电远送、“大马拉小车”等浪费现象,使供电、用电更加经济、合理、安全。
在实现“四合一”环形供电的过程中,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积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挖掘潜力,利用废旧材料和互相调剂余缺的办法,解决了设备问题。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光辉照亮了小矿山
  ——记贵州草子坡煤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事迹
在贵州省平坝县的凤凰山下,有一座小煤矿,名叫草子坡煤矿。
这个只有八十多名工人的小矿,从一九六一年开办以来,一直坚决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使整个煤矿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地方工业的一面红旗,被评为安顺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先进集体。
打响建矿的第一炮
一九六一年的九月,平坝县根据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决定在原大队办的草子坡土煤窑的基础上,建立一座县办煤矿。当时,这个煤矿唯一的家当只是三间草窝棚,一口独眼井。环境艰苦吓不倒草子坡的英雄汉;困难再大,难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煤矿工人。没有坑木打井道,他们就组织力量回收旧坑木;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自编小竹船,两肩一绳拖起来;没有抽水机,他们就架起九架龙骨车车水;没有矿灯,他们就自做封闭的小油灯,挂在头上照明;住房不够,他们就二十来个人住一间草棚子。就这样,工人们在岩层里取出了原煤,打响了艰苦创业的第一炮。
开工不久,新的困难来了:独眼井工作面越往前推进,瓦斯越重,必须在井上打一个风洞。老工人赵进华接受这一任务后,带起一班人上山刨土,向顽石开战。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打出了一条三十多米高的通风洞。瓦斯降低了,空气转好了。草子坡煤矿的工人群众,就是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的五个年头里,从没花国家一分钱,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越是艰险越向前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草子坡煤矿工人,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总是迎着艰险上,冲着困难闯,表现了工人阶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焦承舟,是一位老矿工,被称为草子坡的“钢人”。长期以来,他生产积极,关心集体,事事走在前面。
一个雨天的清晨,突然“轰”的一声,老井巷道顶棚垮了。“抢救煤井”的呼叫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焦承舟。他掀开被子,直冲矿井。这时,井道上的砂石还在不断陷落,塌口越来越大,如不马上顶死塌口,排除塌方,在井下工作的阶级兄弟就有生命危险。在这一危急的时刻,只见焦承舟说了一声“快让开!”便扛着坑木,奔向塌口处架支架。“哗啦”一声,一块斗大的石头,落在他扛的坑木上,把他打倒在一边,顿时头上鲜血直流。旁边的工人刚把他扶起,他又扛起坑木爬上顶棚,奋不顾身地干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堵住了巷道顶端的流土,清除了积石,使矿井恢复了正常生产。
在草子坡煤矿,何止一个焦承舟!为了多生产原煤支援国家建设,他们总是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草子坡的煤矿工人,就是这样一批英雄好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他们总是争挑重担,越是艰险越向前。全矿八十多个工人,就有二十七人被省、地区、县评为“五好”工人或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办矿的九年,是草子坡煤矿工人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九年。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狠批了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活动,逐步改进生产条件和操作方法,进一步扩大生产。他们先后创造了木火车道、土鼓风机、土四轮滑车、土矿灯等二十多种生产设备和工具。不少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去年夏天,他们又以自己的力量,在全矿六百多米长的井道,铺上了小铁轨。许多老工人望着盘山的铁道,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草子坡煤矿这条自力更生的路子走对了!”
经过九年的建设,草子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铁道盘绕的矿井取代了低矮的土窑,飞驰奔跑的铁矿车替换了原始的小竹船。煤矿由原来一口井、一个作业面的土煤窑扩大到三口井、五个作业面的小煤矿。今年以来,全矿进一步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新高潮,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竞赛,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迅猛发展。五月以来,原煤突破了日产五十吨大关,创造了建矿以来日产最高纪录。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齐齐哈尔车辆厂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综合利用,从回收工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尾气,办起了一个“五·七”苏打厂,今年上半年就生产了五百吨民用小苏打,供应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