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学工学农的
  湖南省醴陵二中革委会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学校教育严重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三大革命实际。
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登上上层建筑斗批改舞台后,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积极开展学工、学农活动,努力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认为:全面、认真地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这是无产阶级把文化教育阵地牢固地占领下来,用毛泽东思想把它改造过来的根本途径。
明确方向 全面发展
毛主席指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对于学工、学农,广大革命师生积极拥护,坚决照办。但是,少数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丢下锄头把进学校门,还学什么农?”有的说:“出了学校门,反正当农民,还学工干什么?”还有人甚至提出:“我们学工没条件,学农不必要,还是学文好。”革委会认识到: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不解决这个问题,《五·七指示》就不能落实。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大家反复学习《五·七指示》,狠狠地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读书做官”、“智育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认识到贯彻《五·七指示》,这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大问题,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那种“农村学生不要学农”,“农村学生不要学工”的意见,都是错误的,是“智育第一”思想的反映。
从实际出发,确定学工学农内容
怎样确定学工学农内容?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以及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的教导,根据我们是农村学校,培养对象主要是农村学生等特点,确定学工学农的内容:工是为农业服务的工,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农就是科学种田。
根据这个原则,各个连(年级)的革命师生主动地与校外工厂、生产大队挂钩,建立了校外的学工、学农基地。同时先后在校内办起了化工厂、砖瓦厂、造纸厂、木器修配小组,开辟了菜园、果园、茶园、中草药园,扩大了养猪场。
第一连的学生到泗汾农具厂学工。在工人师傅的热情帮助下,学习了喷雾器、打谷机等一般农业机械,还在泗汾农机排灌站学习了开水泵和柴油抽水机,一般都掌握了柴油抽水机原理和使用知识。我们还与醴陵酒厂工人一起,试制成功“九二○”农药。
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种田的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法宝。我们在贫下中农的指导下,围绕农业“八字宪法”开展学农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通过学工学农,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一伟大真理,现在已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农村表现很好,不少学生成了生产队、生产大队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转变学生思想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工、学农也必须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单纯技术观点,业务挂帅;一种是单纯经济观点,钞票挂帅,追求经济收入。我们组织革命师生以《五·七指示》为武器,批判上述两种错误观点,在学工、学农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抓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学工、学农是为了接受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农感情,树立为工农群众服务的思想。我们经常与校外的学工、学农基地的工人、贫下中农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一起参加革命大批判,一起参加“两忆三查”,一起参加劳动。学生满意地说:“过去一进学校,手变白,脚变软,人变懒,回家就不想晒太阳;如今学校开展学工、学农活动,我们手上有了茧,思想过得硬,回去劳动就不成问题了。”
通过学工、学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过去,在课堂上讲肥皂的皂化,在很小的蒸发皿里试验,只要看到出现了泡沫便算完成,学生认为生产肥皂很简单。到化工厂学工后,学生知道要生产一条一条的肥皂,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在学工、学农中要狠抓活思想,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有的学生在化工厂劳动收工后,将一些皂头拿出去,留给自己用。有人见到也不制止,认为这是“小事情”,“反正皂头多的是,拿一点要啥紧?”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便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观点武装学生的头脑,狠批刘少奇的“公私溶化论”,促进师生思想革命化。以学为主 兼学别样
在开展学工、学农的时候,不能忽视学文,必须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我们曾遇到过几种情况:一是只抓学工、学农,不抓学文。认为学工、学农才是搞教改,学文就是“智育第一”。二是把学文与学工、学农对立起来。说什么“学工、学农,就会影响学文”。三是把学文与学工、学农割裂开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组织广大师生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认识到:只有把学文与学工、学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到化工厂学工,要求学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同时让学生掌握生产肥皂的操作技术,结合肥皂生产过程,学习分子运动,物质三态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有关溶液理论等化学知识。这样,学生既学了工又学了文,既提高了思想,又掌握了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


第3版()
专栏:

  小学附设农场好处多
  泰兴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江苏省泰兴县分界小学,遵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和有关教育革命的教导,在一九六八年底设立附属农场,建立了学农基地。坚持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把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了学校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他们总结了学校设立附属农场的几个好处:
一、有利于改变学校面貌,彻底改造旧学校。
办农场以前,人们总认为学校就是“书房”,学生进了学校就是上课、念书、写字、打球、做游戏。学校与社会隔着一堵墙。办了农场以后,学校既教学,又种田,学生又学习,又劳动,经常同犁、耙、锄头打交道。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加强了。
为了搞好附属农场生产,师生经常向贫下中农请教,贫下中农也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经常关心学校工作和农场生产,主动到学校里进行指导。有一天,贫农沈家成听说学校种玉米,便赶到学校进行指导。师生与贫下中农想到一处,干在一块,亲如一家。贫下中农称赞说:“办了小农场,拆掉一堵墙,学校换新貌,思想变了样。”
二、有利于改造教师的世界观,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
过去教师到生产队劳动,一暴十寒,做十天歇百天,劳动时也只是做些轻活。有些人抱着“临时”观点,“作客”思想,咬咬牙,挨过去。办了小农场以后,教师一年到头,都有活做,劳动经常化、制度化,重活、脏活、苦活,样样都要干,知识分子在艰苦的磨炼中得到改造,逐步增长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过去有些教师,对贫下中农子女总是看不惯,常常借口“笨拙”把他们关在门外,现在主动上门动员贫下中农子女入学,从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
三、有利于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
学校办了农场,可以更主动、更灵活地安排教学和生产活动,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农场的生产劳动,边学边干;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农时季节,抓住农场生产的主要环节,安排教学内容,边干边学。这样,学与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很紧密,每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改变了过去“黑板上种田”,教水稻不识稗草的现象。贫下中农直接领导和管理农场,担任技术指导。他们在讲技术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由于学生不间断地参加劳动,理论联系实际,经过一年多实践,全校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学会几种主要农作物从种到收的一整套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去年夏天,邻近生产队玉米发生“地老虎”和“玉米螟”时,师生们很快用科学方法帮助消灭了虫害。贫下中农说:“现在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能说会做思想好,我们贫下中农就是要这样的接班人。”
学校办农场,还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他们引种了十三种三麦优良品种,今年又嫁接了一万棵胡桑,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
四、减轻国家和贫下中农的经济负担,使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得到初步落实。
这个学校的附属农场,在为教学服务的前提下,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适当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饲养了一些家禽家畜。去年一年,农场生产的粮食,除留足种籽、饲料外,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七千斤,加上出售其他农副产品,农场的经济收入近两千元。学校办公费、维修费全部做到生产自给,只向学生收书籍、簿本费,不收学杂费。这样既减少了国家开支,又减轻了贫下中农的负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第3版()
专栏:

  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毛主席的光辉指示,为我们指出了教育革命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的工作就胜利,就能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个办学方向,我们贫下中农必须掌握,并且要掌握好。
开始,由于有的教师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理解不全面,曾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只抓生产劳动,忽视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偏向。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立即和教师一起,举办落实《五·七指示》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强调要全面落实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在强调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以后,个别教师又出现了重智育轻政治的错误倾向,如按文化课成绩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在上政治课时,让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们再次组织教师学习《五·七指示》,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智育第一”的谬论,坚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教学。
我们还进一步帮助教师摆正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社会主义文化课区别于旧文化课的标志之一。为了使教学和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按照农时季节,组织师生到生产队参加整地、施肥、下种、间苗、收割等集体生产劳动。生产队拨出二十亩土地,给学校办小农场。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试种成功了“玉米双交”、“海南岛一五○○”等新品种。这样一来,不仅使中年级以上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套农业生产本领,而且为生产队提供了新品种,摸索了新经验,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山西长治县经坊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


第3版()
专栏:

  “我们自己办的学校就是好”
甘肃舟曲县大峪公社多拉小学的革命师生,遵照毛主席关于“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伟大指示,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自力更生,勤俭办校。现在,经费全部自给,学生学习质量大大提高,学校出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一九六七年,贫下中农为了使学校教学不脱离生产劳动,给学校划了一亩好地。就在这块地旁边有一亩左右的乱石滩,师生们一边学习《愚公移山》,一边自己动手拣石头、铺肥土,平整这块乱石滩,把学农基地扩大到两亩,当年就收获包谷五百余斤。一九六九年,他们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亩产量比生产队的平均产量高百分之五十以上。他们还在采药季节上山采挖药材。三年来,一没有向国家要钱,二没有向贫下中农伸手,他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学生的一切学习用品,给学校购置了教学用具、体育设备和宣传器材,购买了铁锅、水壶、缸子,还购买了一般常用的药品,建立了保健箱,学生患一般疾病,都能及时得到治疗。学校烧开水、取暖等用柴,也是师生们自己砍,自己背的。
通过生产劳动,不但做到办学经费全部自给,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的劳动观点,增强了与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贫下中农满意地说:“这样的学校真办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多拉小学革命师生除了在学校学农基地上劳动外,农忙季节,还积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生产劳动。一九六七年,队里的包谷正放大叶的时候,遭到严重的虫灾。革命师生同贫下中农一道灭虫,他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经过一周的奋战,消灭了一百亩地上的害虫。一九六八年,在紧张的夏收劳动中,红小兵自觉地组织起来,每天清晨帮助社员摊场,白天下地拾麦穗,晚上和社员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劳动累了就学习《愚公移山》。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我们自己办的学校就是好,用毛泽东思想育新苗,有了这样的接班人,社会主义江山一定保得牢。”
甘肃舟曲县革委会政治部


第3版()
专栏:

  把两个课堂结合起来
下山头大队“五·七”学校创办了农场、林场、工场之后,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创办“三场”以前,这个学校的教师感到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学不好,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三场”创办以后,他们加强现场教学。比如,教学水稻催芽一课,先由贫下中农讲师和教师在课堂讲述催芽方法,学生学习了稻谷发芽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然后再到现场进行温汤催芽实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经过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活动,知识比较全面了,而且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大胆进行科学实验,利用温汤、栏肥等方法催芽,都获得了成功。
有一时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机电”,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觉得难于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课文。现在教学柴油机一章,教师把学生带到工场上课。工人同志将柴油机解剖开来,讲述了它的结构,还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易懂会用。
浙江乐清县革委会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