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伟大方针指引下
广西浦北县粮食跨《纲要》
去年粮食平均亩产八百多斤,多种经营也得到发展
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连续五年获得粮食大增产。一九六九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八百多斤,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多种经营也得到发展。
浦北县地处六万山区,山高、人多、地少。解放前,粮食亩产最高不过三百多斤。解放后这里的人民走上合作化、人民公社的大道,发挥集体力量治山治水,耕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粮食年年增产。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高举革命大批判的旗帜,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工分挂帅”、“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破除“山区落后论”、“生产到顶论”等右倾保守思想,大大提高了为革命种田的自觉性。他们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光辉形象为榜样,不畏烈日酷暑,不分春夏秋冬,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大军,兴修水利,拦河筑坝,修筑山塘水库,引水上山,开荒造田,不断为农业增产创造有利条件。近三、四年来,全县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七千五百多处,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十四万多亩,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田成为稳产高产田。广大社员群众还大搞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发展多种经营。几年来,共植树造林六十多万亩。许多公社种植的油桐、茶叶、竹子已开始有了收入。文化大革命以来,社社队队都建立了科学实验站和科学实验小组,全面推广农业先进经验,培育良种,进行科学种田。乐民公社由于队队有科学实验小组和科学实验站,实行精耕细作,大种绿肥,改进田间管理,最近几年,年年增产。
浦北县各级革委会和广大社员群众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们不断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检查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推动全县农业生产。今年全县的早稻又获得了大丰收,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六九年的早稻产量还增产百分之十六。


第3版()
专栏:

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精神改变落后面貌
涝洲公社经过四年艰苦奋斗,建立能灌能排的水利系统,把盐碱地变成稳产高产田,粮食亩产实现《纲要》指标
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肇东县涝洲公社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发扬自力更生革命精神,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基本上根治了旱、涝、盐碱三害,建立了一个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系统,把一块块盐碱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一九六九年,这个公社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四百多斤,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这一年,全公社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七百零八万斤,平均每个劳动力向国家交售粮食二千七百多斤,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涝洲公社位于松花江畔,地势高低不平,沙土岗,涝洼塘,天干易旱,下雨易涝,土地都是盐碱地。过去粮食产量一直较低,一些生产队的口粮还靠国家供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三自一包”、
“工分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决心向大寨贫下中农学习,彻底改变涝洲的落后面貌。
在改变涝洲落后面貌的战斗中,这里的革命群众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许多共产党员,做到毛主席著作学在前,阶级斗争抓在前,艰苦的工作干在前,发挥了模范作用和先锋作用。新兴大队第三生产队在修水渠中,碰到了一个黄土岗,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这时,有些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共产党员杨国志、侯志国,立刻带头组织社员们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大讲大寨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英雄事迹。大家说:老愚公能搬走两座大山,大寨贫下中农能把七沟八梁一面坡改成梯田,我们碰上了这么大一个黄土岗,难道就不能劈开它,把水引过来?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社员们艰苦奋斗,终于劈开黄土岗,修通引水渠,把过去遇旱绝产的三百亩土地变成稳产高产田。
涝洲公社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深入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破除了过去广种薄收的耕作方法和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种田的先进经验。过去,这个公社种包米都是一埯单株,近几年来,他们试验成功并推广了一埯双株、一埯三株、双埯双株的种法,每亩植株数增加将近一倍,产量大大增加。
目前,这个公社的革命群众和干部,正在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寻找差距,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决心夺取农业生产的新丰收,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3版()
专栏:

河南省方城县城关公社革委会成员经常深入生产队参加劳动。图为公社革委会主任在翟庄大队和社员群众一起劳动。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放光彩 大寨红花指南开
——指南大队坚决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穷山窝变成富山村
浙江省临安县临目公社指南大队的革命群众,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正确处理农、林、牧三者关系,使千年的穷山窝变成了粮丰、林茂、畜旺的富山村。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指南大队的粮食生产大幅度上升。去年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一千三百二十六斤,比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一九六六年增加了一倍;粮食总产量达到五十三万斤,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一点一倍。全大队不但改变了吃供应粮的状况,而且储备了四万斤粮食,并第一次向国家出售了余粮。林、牧、副业生产也得到发展,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茶叶、笋干、木材和肥猪。广大社员高兴地说:“毛泽东思想放光彩,大寨红花指南开,高山冷坞出高产,集体经济大发展。”
同阶级敌人斗,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指南大队地处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山上,资源比较丰富,盛产竹、木、柴炭、茶叶和笋干,但田地较少,平均每人只有四分田,是个“九山缺水一分田”的山区。解放后,指南人民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使粮食和林、牧、副业生产都有较大发展。三年暂时困难期间,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大肆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加上本队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这里曾一度出现过乱砍山林,水土流失,影响粮食生产的现象。广大社员和革命干部同阶级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山区生产继续得到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一小撮阶级敌人又跳出来,煽动社员滥砍山林,卖钱买粮。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一眼识破了阶级敌人的阴谋,坚决打击阶级敌人,批判了“以钱为纲”、“经济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阶级敌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接着又以极“左”面貌出现,以种粮为名,煽动社员烧山开荒,破坏封山育林。大队领导班子意识到这是阶级敌人破坏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新动向。他们抓住这个问题,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发动群众展开革命大批判。许多贫下中农愤怒地说:毁林种粮,是“上吃祖宗饭,下挖子孙粮”,要坚决反对。他们总结了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端正了山区生产的方向。以大寨为榜样,“靠天田”变成“高产稳产田”
山高、石多、水缺、天冷,是指南大队的自然特点。大队的三百二十四亩梯田,分布在十八个山坡上,土质瘠薄,粮食产量很低。有人说:“指南山上山,土薄三寸三,要产三百三,比登天还难”。这样的山区能不能高产?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的教导,以“一分为二”的观点,重新分析了指南大队的山山水水,分析了有利条件,找到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是缺水、土薄、气温低。他们决心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造恶劣的自然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他们首先着手改良现有瘦土薄田,变不利为有利。大家利用冬闲季节,冒严寒,顶风雪,把山沟里、树林下、石缝间的泥土挖出来,一担担挑到田里,起早摸黑连干几个冬春,把全大队的瘦土薄田每亩加上肥泥客土六、七千担,改良土壤,使水稻产量显著上升。
土壤条件改善了,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里坡陡、源短、水缺,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文化大革命前,他们为修水库,请专家做过四次勘察都没有结果。有个洋专家还说:“指南山上建水库,需要钢筋混凝土。”新生的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他们组织贫下中农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自己设计、自己勘察,在一个冬季,没用一根钢筋和一吨水泥,就建成了水库。他们还沿着六座山的山腰开凿了一条三千多米长的盘山渠道,把大小二十多股山水汇集起来,又把九百多个山洞、石缝的缕缕山泉引进渠道,用于灌溉。现在,全大队水库、山塘、渠道,构成了一个长藤结瓜式的梯田自流灌溉网,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在解决气候冷、无霜期短的问题上,他们经过反复实验,采取了更换品种、改进灌溉方法、筑坝提高水温、增加施肥量、加强培育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提高粮食产量。
农、林、牧统筹兼顾,粮丰、林茂、畜旺
毛主席教导说:“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指南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坚决落实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组织领导上,他们分成农、林、牧三线,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在劳力安排上,实行科学分工,根据生产需要,分别轻重缓急,组织专业队,合理安排劳力。在生产计划的安排上,全盘考虑,农、林、牧统筹兼顾。林木实行合理砍伐,荒山实行封山育林,竹山适当留笋养竹,茶山加强补丛培育。在畜牧业生产上,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
采取了上述一些措施后,指南大队的山区生产迅速发展。近几年来,茶山经过抚育更新,茶叶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竹木、柴炭、笋干生产,年年完成国家计划,封山育林五百多亩。山林产品总收入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一九六九年,平均每亩田有猪一点五三头,比以前大大增加。林、牧、副业生产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生产资金和肥料。从一九六八年开始,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量,连续两年超过千斤。经过封山育林,使过去“山象和尚头,滴水都不留,雨过田开裂,年年是歉收”的穷山,变成“山上绿油油,能把雨水留,终年水不断,粮食得丰收”的富山。去年全大队经济总收入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公共积累增加了三倍。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