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积极回收废钢铁
陕西省全省超额完成今年全年回收任务
青海省各级领导亲自动手开展回收工作
新华社西安九日电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陕西省积极回收废钢铁,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已超额完成了今年全年废钢铁的回收任务。
在开展回收废钢铁的工作中,全省各级革命委员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伟大教导,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回收废钢铁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革命群众为革命回收废钢铁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延安地区广大革命群众,群策群力,在短期内,就回收废钢铁一千七百六十八吨。丹凤县各级革委会的领导干部带领二百多个宣传队,深入各生产队和机关、学校宣传回收废钢铁的重大意义,动员了全县两万四千多人投入回收废钢铁的战斗。广大群众说,多为国家回收一斤废钢铁,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多贡献一分力量。
陕西省各级革命委员会都把回收废钢铁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去抓,确定专人负责,紧密结合中心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由于领导始终走在群众的前面,使回收废钢铁的工作开展得又快又好,在全省第一个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回收任务。华县少华公社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深入基层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商量,一起战斗,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保证了回收工作顺利进行,超额两倍多完成了全年回收任务。
据新华社西宁九日电 青海省各级革委会认真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回收废钢铁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青海省各级革委会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狠抓了思想发动这一环节。他们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回收废钢铁的重大意义,同时,批判了那种“浪费有理论”和“工作多,任务重,没时间回收废钢铁”等错误论调,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回收废钢铁是增产节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积极自觉地投入回收废钢铁的战斗。
在这场群众性的回收废钢铁的活动中,各级领导亲自带头,走在运动的最前面。省革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领革委会机关的二百多名干部回收废钢铁,为各级革委会成员做出了榜样。青海石油管理局的党组织专门开会研究这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领参加局整党建党学习班的二百五十名干部拣废钢铁,带动全局掀起了回收废钢铁的群众性热潮,很快就回收了一千六百多吨,超额完成了回收任务。


第4版()
专栏:

内蒙古包头市合作画漆厂革命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穷棒子”精神,大搞技术革新,利用废钢废铁,制造了一套土法生产五号电池的流水线。这个厂的革命工人日夜奋战,为国家生产大批五号电池。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利用“工业垃圾”办小化工厂
广州市第六十一中学,以废渣、废液为原料,办起了一个年产十万公斤硫酸铝的小化工厂,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创造了条件
据新华社广州十二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指引下,广州市第六十一中学的革命师生,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以废渣、废液为原料,办起了一个年产十万公斤硫酸铝的小化工厂,为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
去年十一月,六十一中学在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中,革命师生为了彻底改变学校过去“三脱离”的状态,并且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出发,根据城市有许多废渣、废液可以利用的条件,提出了要利用“工业垃圾”创办化工厂的建议。学校党支部认为这个建议好,不仅能为国家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办工厂,可以使师生走出课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于是立即带领革命师生投入了筹办化工厂的战斗。
六十一中的红卫兵小将跑遍二十多个工厂,找到了炼铝的废炉渣和农药厂的废硫酸,开始了用废渣、废液提炼硫酸铝的试验。当时,这些中学生不懂技术,连炉渣成分也分不清楚。他们就虚心向工人学习,攻克难关。师生们坚定地说:“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天大的困难也要干。”他们废寝忘食,日夜苦战,反复试验了一百多次,终于用土办法试制出硫酸铝。闯出路子以后,为了把厂办起来,学生们因陋就简,把一个荒废的猪舍改建成厂房。基建组的同学用沙石碎砖建造沉淀池和澄清池,木工组同学从家里拿来工具,利用废旧木料,制成土鼓风机等设备。废炉渣没有机器粉碎,同学们就抡起大锤,一锤一锤把炉渣砸碎。许多同学的虎口震裂了,仍然坚持干。他们豪迈地说:抡大锤虽然又苦又累,但可以锤炼出青年人的革命精神。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教导,革命师生处处精打细算,勤俭办厂。浓缩硫酸铝溶液缺少燃料,他们坚持不向国家要煤,从造纸厂找到从烟囱里回收的废煤粉作燃料,解决了燃料问题。硫酸铝制成以后,包装用的草袋要七角钱一个。他们不花钱买,成立了一个编织小组,用塘草编成草袋,结果每个成本只花九分钱。
这个学校通过艰苦办厂,参加生产劳动,不仅促进了师生的思想革命化,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中解放了出来,教师有了再学习的好机会,学生也结合实践学到了比较完整的知识。过去上化学课“溶液”这一单元,要用八个课时,从概念到概念,还讲不清楚。现在到工厂边做边学,只用一个小时,就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们高兴地说:“课堂里学化学,越学越糊涂,边学边忘;工厂里学化学,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用得上。”通过工厂现场教学,大大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许多学生不仅成了工厂的生产能手,还成了教学上教师的很好助手,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教学生动活泼。
这个学校在校办工厂里结合生产进行科学实验,也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比如在生产硫酸铝中,从测定炉渣成分和反应规律,研究加速沉淀的方法,掌握结晶的浓度和温度,到“土”设备的革新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师生们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成功和失败的试验中,既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理论分析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他们还以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编写出化学课的教学大纲,受到师生的欢迎。


第4版()
专栏: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
平顶山矿务局建成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
据新华社郑州十二日电 新建的现代化矿井——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六矿,最近正式投入生产。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大型矿井。矿井的采掘、通风、排水、提升和运输等整个生产系统,全部采用机械操作。
平顶山六矿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建设起来的。早在一九五八年,这个煤矿的工人群众在毛主席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就动手兴建这个矿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主、副井井筒等主要工程的建设任务。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反对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地建设矿井,强令六矿停止施工。这样,就使这个矿井的建设半途停顿下来。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在矿革委会成立以来,广大建井工人高举“鞍钢宪法”的伟大旗帜,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清算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的滔天罪行,狠批了“贪大求洋”和“爬行主义”,保证了矿井建设又快又好地进行。
在整个矿井建设过程中,他们尽量采用新技术,修旧利废,节约闹革命,既为国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又加快了矿井的建设速度。他们还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实行边建设,边生产,打破了矿井建设期间不能生产的老框框,为国家开采出了十五万吨原煤。


第4版()
专栏:

山沟里的小化肥厂
在辽宁省西部凌源县山区,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小化肥厂。每天厂门口车水马龙,人欢马叫,人民公社社员从几十里甚至百里以外,赶着大车来到这里拉化肥。这就是凌源县化肥厂。几年来,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勤俭办工厂,使这个厂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年产三千多吨合成氨和三千多吨硝铵,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自力更生地把化肥厂办起来
一九五九年,凌源县革命群众乘大跃进的浩荡东风,曾经办起了一座设计规模为年产八百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但是,这个新生的小厂的烟囱还没有冒烟,就在一九六一年被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扼杀在摇篮里,没有生产出一吨化肥,就“下马”了。一九六五年,凌源县人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怀着迅速改变山区农业生产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要求重建化肥厂。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这年七月,来自全县许多单位的三十几个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肩负着凌源县人民的委托,开始了重建化肥厂的战斗。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搞过化肥的。虽然在他们的面前摆着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毫不畏缩地说:砍掉了一个小化肥厂,砍不倒我们山区人民发展化肥工业的雄心壮志;砍掉了一个八百吨的,我们要再建设一个一千二百吨的!
正当人们动手重建化肥厂的时候,有人却说:“化学工业不好搞,设备要耐高温高压,生产时易燃易爆易中毒;化肥厂更是电线如神经,管道赛血管,穷山沟条件差,咱们恐怕干不了。”建设化肥厂的共产党员们顶住了这股冷风,成立了三结合的技术研究小组,不懂设备构造,就把老机器拆开来仔细研究;不懂工艺流程,就拿起皮尺沿着旧管线一节一节地量,看看多粗多长,再按一千二百吨规模来放大。没有材料,他们不是张开口袋向国家要,而是撒开人马到全县去寻找废旧钢材和设备,三天之内便从废品公司和各个企业的废料堆里,找来了几百吨废旧钢材。没有设备,他们就以蓝天当厂房,以大地当车间,靠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使用仅有的一台小钻床和两台老车床,自己动手造起设备来。
不是说化肥厂“管道赛血管”吗?他们偏要自己动手造。没有现成的钢管,他们就造了一台土卷管机,把挖过窟窿、打过补钉的废钢板经过严格挑选,卷焊成一米一节的管子。他们用这种方法,高质量地安装了全部水气管道。
不是说化肥厂“电线如神经”吗?他们偏要修旧利废,用土办法建设起密如蛛网的空中和地下的输电线路。一条三十米长的地下耐酸电缆,通常要在绝缘线外边加上塑料保护层,他们没有这些材料,便选用了一种报废的瓷暖气片,排列在地下,同样起到保护电缆的作用。
他们既富于创造精神,又脚踏实地干。化肥厂需要一座六米高、十几吨重的热交换器,内部装配有几层隔板和三百六十三根钢管。他们原计划送到一家大工厂加工,但是交货时间需要四个月。他们说:我们搞小化肥厂,是跟帝、修、反争速度,别说四个月,四十天也不能等,现在只有一条道——自己干!于是,他们拿旧设备作样品,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仿造,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造出了热交换器。接着,又利用废旧器材改装和制造了氨贮槽、循环机等重要设备。
这支队伍既是设计、制造人员,又是工程安装队伍。他们进行安装时,没有图纸,就用黄泥、铁丝、木块做成塔罐、管线的模型,然后拿到工地上,一边讨论、一边改进、一边安装;没有起重机械,就靠着三盘绞磨,几根吊杆,争分夺秒地进行工作。
这个厂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硬是把上百台的大小设备,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安装出来,在一九六七年三月一次试产成功,当年就生产了八百吨合成氨。
把成绩作为继续革命的新起点
小化肥厂投产以后,一年到头厂门口车马络绎不绝,社员们披星戴月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赶来拉化肥。这个厂的广大工人看到农业生产上这样需要化肥,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们决心把成绩作为继续革命的新起点,千方百计提高化肥产量,为农村提供更多的肥料。
要扩大生产,厂里的一台锅炉不够用了,他们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成立了制造锅炉的专门小组,把从废料堆里找来的锅驼机当作材料,边研究边干,终于造出一台每小时产汽量达三吨左右的土锅炉。锅炉造好后,原有的二十米高的红砖结构烟筒不适用了,他们就安上一节大铁筒,解决了这个难题。
要扩大生产,原有的动力设备也感到紧张。这时,有人提出来希望国家给资金、给设备。可是,工人们不同意。他们认为,动不动就想当伸手派,吃现成饭,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他们决定自己动手造。当时厂里急需两台铜液泵。造铜液泵,最难加工的是曲轴,按技术要求,需要先锻造成形,再切削加工。厂里没有锻造设备,他们便根据现有条件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一截一截地加工出来。结果不但造出来了,而且效率比原来的提高一倍。
他们就是这样,本着“力求节省”的精神,只花了很少的钱,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把合成氨的产量逐步由年产一千二百吨扩大到二千吨、三千吨,现在又继续向五千吨的水平迈进。
单是生产一种合成氨,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考虑到山区如果能使用固体化肥硝铵,运输、贮存都比较方便,于是就决定利用一些外厂废弃不用的旧的硝铵设备,建设一个硝铵生产车间。
按照国外设计,搞硝铵生产需要盖五层楼高的建筑物,把十多座反应塔和反应罐保护起来,但是他们修的全部在露天地里。为了解决酸吸收塔被腐蚀的问题,他们集思广益,采用了国产原料,耐酸性能大大超过进口货。
按照洋设计,还要采用一种被叫做“化工眼睛”的分析仪器——精密天平。到底要不要买这种仪器?他们争论了好久,最后,还是采用土办法来计算硝铵浓度,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几年来,这个厂一面扩建一面生产,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一九六九年,全厂共生产出氨水三千八百一十一吨,硝铵三千二百六十一吨,今年上半年,这两种化肥的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凌源县化肥厂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他们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搞综合利用,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液、废渣,以及余热,全部利用起来,变成了宝贵的财富。他们用土办法,利用铜洗塔放空的尾气,制造出了肥效大、含氮量高的氨基钾酸胺。在一些用蒸汽量大的工段安装了余热锅炉。焊工们经常把一寸长的钢板、钢管收集起来,卷焊成可用的钢管。厂里的机器设备坏了,工人总是千方百计自己修复,从不依赖外单位,既节省了资金,又争取了时间。
几年来,凌源县化肥厂已经由几十个人发展到二百多人,成为凌源县山区人民可靠的化学肥料基地,促进了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了社员群众的赞扬,被誉为“在山沟里成长起来的小化肥厂”。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