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路线分析好
纪伟
当前,遍及工业战线的群众性路线分析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着增产节约运动的蓬勃发展。
工人同志说:“路线分析就是好,抓住它,就能人换思想厂换貌,革命生产双飞跃。”
路线分析活动,发展迅速,作法多样。从群众到领导,从基层到机关,都搞起来了,处处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有的是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路线上找问题,查原因,工人管这叫“摆事上线”。有的是在碰到一个问题,着手一项工作,先由群众务“虚”上“线”,弄明白怎样做就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怎样做就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工人管这叫“遇事分线”。不管那种做法,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辨明是非,结合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都是通过两条路线斗争来举旗抓纲,引路定向,推动三大革命运动,促进领导班子和工人群众的思想革命化。
这样的群众性路线分析活动,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我国工人阶级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的产物。广大工人群众,从我国工业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中,从本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两条路线斗争的极端重要:“不管事情千万件,归根到底两条线”;“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生命线”。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生产建设就前进,就多快好省;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生产建设就倒退,就少慢差费。
这种群众性的路线分析活动,是同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活思想紧密联系的,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路线分析,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复批判,不断地推动革命大批判的深入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斗争中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学习,群众宣传,群众讲用,不断地推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高潮向前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斗私批修,向头脑里的资产阶级“私”字开战,实行群众自我教育,不断地促进领导班子和群众的思想革命化;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抓革命、促生产的政治动员,推动革命与生产高潮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这样的路线分析会,越搞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越高,跟毛主席越紧,前进方向越明;越搞革命干劲越大,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敢闯敢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事实正是这样:凡是群众性路线分析活动搞得好的企业、地方和部门,那里政治空气就浓浓的,群众情绪就高高的,革命干劲就足足的,革命与生产就大踏步地前进。
有一个拖拉机厂,在接到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后,有的干部就想多要投资,多要“洋”设备,搞大厂房。他们向国家要设备的清单越拉越长,扒掉还可以用的旧厂房五千多平方米,结果是生产、基建任务上不去,造成大量损失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工人群众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掀起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高潮。他们批判贪大求洋、伸手向上的“刘毒”。工人同志尖锐地指出:“想多要投资,走贪大求洋的路,就会掉到修正主义泥坑中去”。经过群众性的鸣放、批判,干部和群众都受到了深刻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毛主席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更加深入人心。经过大闹技术革新,大搞修旧利废,自己武装自己,结果不仅将投资砍掉近一半,还可以大大提前扩建的时间。
许许多多这样的生动事例,都说明群众性的路线分析活动好得很,非搞不可!
但是,也有的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立了革委会,新人新班子,哪有什么路线斗争问题”;或者口头上承认有两条路线斗争,而实际上不以为然,不加重视。这显然是不对的。
我们必须看到,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在一些人的脑子里还没有肃清。同时,阶级斗争贯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必然长期存在,也必然要经常地反映到革委会内部来。因此,革委会一定要狠抓两条路线斗争。新人就要同旧思想斗,新班子就要同各种错误倾向斗。决不能以为革委会成立,两条路线斗争就完全解决了;决不能以为自己进了革委会,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就不需要再提高了。如果放松了两条路线斗争,就可能“走老路”。
还有的同志对搞群众性路线分析有顾虑,怕降低革委会威信,怕烧到自身。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
革命委员会在斗争中诞生,也必须在斗争中巩固。革命委员会的威信也只能在斗争中,在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中,得到提高。那些路线分析搞得好的单位证明:通过群众性的路线分析,革委会是更加巩固,更加朝气蓬勃,更加扎根于群众之中,威信更加提高了,呈现一片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毛主席教导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建设搞得好不好,从根本上讲是个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在进行生产建设的过程中,不是执行正确的路线,就是执行错误的路线。不破不立。不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就不能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路线斗争,立竿见影。技术关,质量关,这个关,那个关,起决定作用的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这个关。路线搞正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工业战线的各级领导,要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地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路线分析活动,彻底肃清“刘毒”,保证社会主义工业企业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航道,胜利前进!


第3版()
专栏:七亿人民都来做批判家

扭转北煤南运
——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破坏江南煤田建设的谬论“江南无煤论”的破产冉化
长期以来,在江南煤炭工业建设中,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发动群众大力开发江南煤田,扭转北煤南运,使我国煤炭工业合理布局。这是我国煤炭工业建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江南地区能不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大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发展江南煤炭工业,扭转北煤南运十分关心,多次作出极为重要的指示。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疯狂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鼓吹“江南无煤论”,阻挠和破坏江南煤炭工业的建设。他们妄图使我国江南地区的用煤长期依赖进口和从北方调运。刘少奇叫嚷,“只要搞好山西、河南的两个大煤田”,“煤的问题就解决了”。
江南果真无煤吗?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是最好的回答。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江南各省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相信南方没有煤,迅速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办煤矿的群众运动。富饶美丽的江南,小煤窑遍地开花,中小矿井星罗棋布。当时,江西省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县产煤。湖南、广西等省区新探明的煤炭储量,比一九五八年以前增长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历来严重缺煤的广东省,也先后找到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处煤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为了迅速扭转北煤南运,找煤办矿的积极性又一次爆发出来。广东省建成了一批小型煤矿和大量小煤窑,全省正在加紧建设几十对矿井。江苏省苏南地区,已有不少新建矿井投入生产,还有几十对矿井正在兴建。湖北省七十二个县,有六十多个县有煤,全省县以上新建和正在建设的矿井有近百对。浙江省正在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夺煤大会战。江西、湖南、广西已基本实现煤炭自给。振奋人心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事实证明,江南有煤,省省有煤。
其实,早在一千年前宋朝的时候,广东省就已经开采煤炭。到了明代,广东的花县、阳春、从化、龙门、阳山等县,湖南的湘乡、衡山、资兴、湘潭、宁乡、醴陵等地,都有大量煤窑兴建。明代有些著作中就谈到江南吴、楚、湖广、荆州有煤,并有江南地区采煤工艺的记载。清代,江南煤炭生产又有所发展,江西、湖南、浙江、广西、湖北都有相当规模的大井,开采煤炭。
江南有煤,要弄清江南的煤炭资源也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相反,依靠少数资产阶级“专家”、“权威”,冷冷清清地搞,当然找不到煤。在苏南煤矿建设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地区,一个资产阶级“专家”从“理论”上推断这里肯定没有煤,而广大群众经过实际调查,发现这里有煤,并且是一个煤质很好的煤田。只要用推土机一推,就推出了煤。活生生的事实,把刘少奇一伙扯起的“江南无煤论”的破旗撕得粉碎。


第3版()
专栏:七亿人民都来做批判家

合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武金
“江南煤炭质量不好,有煤无用”。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编造的一种谬论。是完全不合乎事实的。
江南地区除有优质无烟煤以外,还有烟煤和主焦煤。当然也有质量比较低的煤,如褐煤、泥煤、石煤等等。煤炭质量分布总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煤炭质量好,有些地方煤炭质量差。不仅江南煤田如此,北方的煤田也是如此。
对于一些质量低的煤,是不是就不能利用呢?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无用”永远是“无用”,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无用”可以转化为“有用”。问题是要打破一切旧框框的束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广东省铸造行业的广大工人,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立足本地,就地取材,打破铸造行业历来用北方焦炭化铁的“老黄历”,用本地无烟煤化铁获得成功,而且每吨生铁的煤耗量降低百分之五十八,铸件质量提高一级。这个“老黄历”破得好,它无情地痛斥了刘少奇一伙的“有煤无用论”,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创了新路。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就能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加速建立地方独立工业体系。我们要打破一切旧框框,就地取材,有啥用啥,多快好省地发展地方工业。广西有一个化肥厂,过去用煤是由二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运去的。不仅运程远、费用高,而且经常因原料供应不足而减产。以后距厂区只有两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煤窑,生产褐煤,工人们就以褐煤为原料,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六九年化肥产量即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十三。这件事情说明,只要立足本地,依靠群众,不断试验,大胆探索,就能合理利用本地资源。


第3版()
专栏:七亿人民都来做批判家

江南煤田“没有开采价值”吗?
梅工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为了破坏江南煤炭工业建设,散布建设江南煤田是“投资大,见效慢”,“江南煤田小,煤层薄,没有开采价值”。这是彻头彻尾的反动谬论。
所谓“江南煤田小”,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上,江南煤田有小的,也有大的。必须看到,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江南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是相当薄弱的。辽阔江南的丰富煤炭资源,还有待于我们去大力发掘。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加强,一定会发现许多新的大煤田。
小煤田与大煤田是相互比较来说的,更不能说小煤田的储量少就不应该开采。刘少奇一伙污蔑江南的煤田是“鸡窝”。实际上一个“鸡窝”也是几十万吨、几百万吨,对于一个公社、一个县的需要来说,足够烧好多年,这能够说是小吗?难道就不应该开采吗?
所谓建设江南煤田“投资大,见效慢”,“没有开采价值”,也是无根据的瞎说。
发展江南煤炭工业,是为了改变北煤南运的状况,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意义。发展江南煤炭工业,能够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避免了从北方调运煤炭的长途运输,在经济上也是十分有利的。
投资效果的好坏,与煤田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的问题是执行什么路线。不管是大煤田,还是小煤田,按照刘少奇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去搞,必然是“投资大,见效慢”;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办事,坚持大中小并举,多搞中小的方针,就一定能够多快好省。即使是小煤田也大有开采价值。
无数生动的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多搞中小,能够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花钱少,收效快。广东省在煤矿建设的“人民战争”中,有的地方建大井,有的地方建中型井,更多的是发动广大群众建小井,开挖小煤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生产了几百万吨煤炭。
当然,我们提倡多搞中小,并不是一概反对搞大的。在那些适合建立大矿井的地方,我们也是要建设一些大矿井的。但是,有些人一说要开煤矿,就要搞“大”的,“洋”的,多要人,多要投资,多要设备,多搞非生产性建设。甚至小井也“大”干,照抄照搬大矿井的一套,结果只能把社会主义建设引向少慢差费的道路。有一个矿,贪大求洋,搞了十一年,投资花了一亿多,设备从七个国家进口,现在一天只能生产一二百吨煤。这就是一个例子。最近,湖南省在煤矿建设中,狠批了“贪大求洋”的思想,组织了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设计审查小组,对全省正在兴建的矿井设计进行了审查修改,节约和推迟使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二十一,减少和缓期建设井巷工程百分之三十五,矿井建设工期大大缩短,今年计划投资的矿井比原来增加近两倍,投产能力翻了两番。这次审查,使那些爱搞“洋、大、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
煤炭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有了小煤矿,就可以办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农药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等等。目前,遍布江南各地的小煤矿,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煤炭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