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万岁!
——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建设世界上最高的马查拉煤矿的创举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思想指引下,世界上最高的煤矿——马查拉煤矿,在西藏高原上光荣诞生了!
马查拉煤矿是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自己勘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兴建的。英雄的马查拉工人,怀着雄心壮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们的豪迈誓言:“高山缺氧,动摇不了我们干革命的坚强决心。我们一定要在马查拉挖出煤来,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他们在海拔五千二百四十米的高山上胜利建设煤矿的创举,粉碎了“高原无煤”的谬论,振奋了西藏人民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路靠自己走,业靠自己创
马查拉煤矿是一九六六年底开始筹建的。藏、汉族工人们初到马查拉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这里山高缺氧,交通闭塞,只有几间躺在床上能看星星的破工棚。在附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查拉山高风雪大,自古以来无人家”。
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西藏第一代矿工,斩钉截铁地说:“毛主席派我们来采煤,马查拉就是我们的家!”
一小撮阶级敌人为了破坏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叫嚷“高原无煤”,刮起了一股要马查拉煤矿下马的妖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藏、汉族工人,心红眼亮意志坚,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西藏的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说:不在西藏挖出煤来,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不起西藏百万翻身农奴。
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立足马查拉,心向北京城,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他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誓死不后退,一定要在马查拉找到煤。没有地质勘探队,他们就自己勘探;没有设备,他们就土法上马自己造。
贫农出身的老矿工郝连芳、张发启等同志,带领广大工人,手持钢钎,抡起铁锤,向荒山进军。广大藏、汉族工人把困难踩在脚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靠勤劳的双手,打开了马查拉的大门,终于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上找到了煤。
煤找到了,工人们欢欣若狂。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吹来一股冷风,说什么“马查拉的煤还不如牛粪,根本不能烧。”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迎着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风浪,继续前进。老工人赵文锡,亲自动手改革炉灶,试烧自己挖出来的煤。烧的结果证明,马查拉的煤质量很好。矿工们还带着自己挖的煤,翻山越岭,跑到水泥厂,用土办法试烧水泥。在水泥厂工人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用马查拉的煤烧出了四百号水泥。
“高原无煤论”彻底破产了!
不吃现成饭,不当伸手派
马查拉找到了煤,但是煤层地质资料不全,机器设备没有,技术力量薄弱,怎么办?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煤矿?还是坐等地质勘探队,伸手要设备,要人材?广大工人决心不吃现成饭,不当伸手派,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他们自己动手“从战争学习战争”。
在驻矿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矿革委会组织了由老工人、革命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技术小组,土洋结合,因陋就简,自己搞资料,自己搞设计,自己画蓝图。
建设煤矿巷道没有木料,全矿人员一齐出动,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上山伐木。
照明没有电,老工人杨财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带着十几个工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起了一座小型水电站。
掘进、采煤没有工具,铁匠出身的梁德春师傅带领三个藏族学徒工,自己制造,连续奋战七昼夜,为采煤、掘进准备好了各种工具。
技术力量薄弱,他们就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自己培训技工。
就这样,他们在自力更生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让高山低头,叫困难让路
今年一月,在马查拉最冷的季节里,广大工人打响了探巷取煤的战斗!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上,朔风凛冽,天寒地冻。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胆忠心,能使冰雪消融,高山低头。驻矿解放军支左人员和矿革委会成员,头戴柳条帽,怀揣红宝书,深入矿井宣传毛泽东思想,亲自指挥战斗。
战斗刚刚开始,就碰上了硬石岩。打了半个小时,三根麻花电钻用完了,石岩上才打出了一个不到二十毫米深的小洞。电钻不行,要用风钻,矿上没有怎么办?矿工们围在一起,手捧毛主席著作,齐声朗读:“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毛主席的教导给了矿工们巨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他们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老愚公能搬走两座大山,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矿工们,还打不通硬石岩?”
“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矿工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坚强意志!”“我们要让高山低头,叫困难让路。没有风钻,我们就用手把着钢钎干!”
说干就干。在老工人关树民带动下,矿工们脱掉棉衣,抡起铁锤,朗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向硬石岩展开了攻坚战。
战胜了硬石岩,又遇到了松软地质层。巷道里不断塌帮、冒顶,既影响生产进度,又威胁着工人们的安全。矿工们细心观察,刻苦钻研,终于创造了一套“多打眼,少装药,放闷炮,勤上探顶杆,多打探帮板”的工作方法,既克服了冒顶、塌帮的困难,又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战胜了冒顶,地下水又出来捣乱。巷道里一根根水柱喷射出来,冒出的地下水流不出五十米远,就冻成一尺多厚的冰。
面对这样的困难,矿革委会成员、老工人刘炳新,给大家讲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鼓舞同志的斗志。矿工们头顶水柱,脚踩冰渣,立下了钢铁誓言:“高山缺氧何所惧,风雪严寒炼红心,多为祖国出好煤,流尽鲜血也心甘!”
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温暖着矿工们的心,使他们战胜了寒冷,突破一道道难关,生产纪录不断刷新。他们没有要求国家给他们增加一个人,一台设备,艰苦奋斗二十八天,终于提前十五天完成了探巷取煤的艰巨任务。
目前,马查拉煤矿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朝气蓬勃的革命景象。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紧张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的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象一棵棵青松,傲视高原风雪,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茁壮成长。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马查拉煤矿革委会主任、军队代表张传训(中)和藏、汉族工人一起交谈学习《愚公移山》的体会。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思想短评

让自力更生革命精神大放光采
在全国正在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运动中,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胜利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高的煤矿。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的重大胜利,也是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的有力批判。马查拉煤矿的建成,为西藏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自力更生,大有作为。
马查拉煤矿工人说得好:“高山缺氧何所惧,风雪严寒炼红心,多为祖国出好煤,流尽鲜血也心甘!”在重重困难面前,年青的西藏煤矿工人,表现了很大的革命干劲。有没有这股革命干劲是能不能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无产阶级革命者看来,困难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有困难正可以促进我们去斗争,去革命,并在斗争中不断增长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本领。如果什么条件都由别人准备好,就会窒息革命精神,滋长懒汉思想。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只有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才能大放光采。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是一切依靠自力更生,立于不败之地”。西藏第一代煤矿工人的创举,再一次证明了这个伟大真理。只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决相信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力更生地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即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也会象马查拉煤矿工人那样,创造出人间奇迹。相反,如果忘掉了群众,事事向上伸手,依赖别人支援,必然会束缚革命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努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也做不到了。
马查拉煤矿工人的模范事迹,值得各地的同志好好想一想:既然在工业基础薄弱的西藏,能够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那么,在物质、技术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和单位,不是应该对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吗?


第2版()
专栏:

西北机器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高速度高质量制成大型单晶炉
据新华社西安十二日电 陕西省西北机器厂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苦战四十天,高速度,高质量地制造成功大型单晶炉,为多快好省地发展电子工业作出了新贡献。
战斗一开始,有些人就提出了怀疑,认为不懂技术,设备条件差,要造出大型单晶炉根本不可能。针对这种情况,厂革委会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教导,大讲发展电子工业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加强国防和支援世界革命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本厂的两条路线斗争史,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治厂”等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广大群众坚决表示,一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制成大型单晶炉,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在制造单晶炉的过程中,广大工人群众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干的革命首创精神。没有图纸,他们就群策群力,打破旧框框,请最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参加图纸编制、审查和修改工作。结果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编制好了按常规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准备就绪的图纸资料。一车间木模组的工人,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奋战四昼夜,完成了过去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模样制作任务。担任双轴大型件加工任务的十三车间,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单晶炉大台面的加工任务。十二车间接到任务后,工人们连续奋战四十多个小时,胜利完成了通常需要四十天才能完成的单晶炉部件机加工任务。籽晶轴是单晶炉的关键部件,要求精度很高。在攻克这一难关时,全厂工人群众都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献力量,就连炊事员也担上饭菜,来到战斗的最前线。担任主攻任务的精加工车间的工人群众,放弃假日,废寝忘食,改革设备,采用新工艺,终于用普通车床和工具制造出高精度的籽晶轴。
这台单晶炉投入生产后,一次就拉制出大规格、大直径的单晶硅,质量完全合乎规格。


第2版()
专栏: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我国水运工人创造和推广“成组运输”新方法
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船舶、车辆的周转,扩大了港口船舶和货物的通过能力
据新华社上海十二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上海、大连和天津等港务局的广大工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成功地创造了“成组运输”新方法,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船舶和车辆的周转,扩大了沿海、内河各港口的船舶和货物的通过能力。目前这项先进方法已经推广到北方沿海各港、长江干线和华南各主要港口,有力地沟通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适应了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成组运输”是我国水运系统挖掘港口、航运潜力,提高装卸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完全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这一新方法的特点,就是从起运港将几件或几十件货物用特制的工具成组地装起来,工具连同货物随船运送,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再成组地卸下来。这样装卸效率高,货运质量好。这一新生事物受到广大装卸工人和工业财贸部门的欢迎。
上海海运局“战斗五十九号”轮、“战斗六十二号”轮和“战斗六十三号”轮,过去从上海港驶往天津港,每年跑四十四个航次,实行“成组运输”以后,每年能跑五十五个航次。广东省湛江港转运矿砂的任务非常繁重,按过去的装卸法,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矿砂损耗也比较大。实行“成组运输”以后,这个港的卸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船在港口停舶时间由原来的四至六天,缩短到二至三天。港口船舶的通过能力,也提高了将近一倍。过去不少定期的客货班轮,往往由于装卸速度慢而不能按时开航。现在采用“成组运输”以后,做到多装快卸,既充分利用了船舱容量,又保证了客货班轮准点开航。
“成组运输”新方法,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诞生的。早在一九五八年,装卸工人就提出了货物运输成组化的革命倡议。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交通部门的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这一新生事物得不到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水运系统广大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不破不立”的教导,深入持久地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投入了试行“成组运输”的战斗,使这一新方法很快得到发展。
广大工人在推广“成组运输”时,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要提倡顾全大局”的教导,严格要求本部门、本单位做好工作,宁愿自己多流汗,不让别人增加一点困难。前一时期,上海有一批日用百货、杂货要运往东北,上海港工人为了对方转运港和收货单位的便利,在装货之前,认真细致地按货物到达省、到达站和按车皮载重,分舱分票,做到杂而不乱。这样,货物到达大连港转运时,车船直取,为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联合运输,创造了条件。大连港搞圆木成组运输,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装卸工人考虑到兄弟港卸货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就自觉地把困难留给自己,坚持做好圆木成组运输,受到上海港等单位的赞扬。
大力推广“成组运输”,需要大量成组运输的工具。在制造这些工具时,有些人强调“正规化”,贪大求洋,主张向国家要大量投资。广大工人坚决抵制和批判了这种错误思想,坚持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制造成组运输的工具。
天津、马鞍山等港口的工人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和发展成组运输的工具,解决了象生铁这样难运物资的成组运输问题。
交通部最近在上海召开了“成组运输”现场会议。来自北方沿海、长江和华南各港等水运系统的代表,相互交流了经验。到会代表一致表示,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进一步提高和推广“成组运输”的先进方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