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贯彻执行毛主席指示 落实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精神
浙江棉区加强田间管理
山东平度县适时播种,加强管理,力争今年棉花更大丰收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棉区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的教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的精神,在适时完成播种计划以后,抓紧时机加强棉花苗期管理,决心在连续六年棉花亩产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的基础上,夺取今年粮、棉的更大丰收。
今年浙江省棉花生产的特点是:播种准备早,播种进度快,播种质量好。全省已播种的棉花面积,比国家计划和去年实种面积都有所增加。除了棉区以外,许多适宜于种棉的生产队,今年也种了适量的棉花,以逐步解决社员絮棉自给问题。据嘉兴、绍兴、金华、丽水、温州等地区的不完全统计,粮区生产队今年种的棉花就有五万多亩。
今年棉花播种以前,全省棉区各级革委会认真学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精神,对照先进单位大找差距。连年高产的平湖、海盐、肖山、慈溪、上虞等重点产棉县,广大社员和革命干部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树立为革命种棉的思想,自觉地克服“增产到顶”、“贡献不少”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自满保守思想,鼓起了夺取更大丰收的干劲。
浙江棉区在夺取今年棉、粮双高产中,坚决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今年棉区农田基本建设比过去搞得好,防治病虫害比过去动手早,肥料积得也比过去多。
棉区各级革委会在领导今年棉花生产中,遵循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狠抓棉花高产先进典型,做到层层有样板,运用典型经验指导全面。他们在推广本地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虚心学习外地经验。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省平度县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伟大教导,在去年亩产皮棉超过百斤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适时播种,加强管理,力争今年棉花的更大丰收。
今年平度县棉花生产的特点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播种期间,遇上天旱,给棉花下种造成困难,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发动群众献策献计,抗旱播种,保证播种质量。广大社员说,愚公能移山,我们能胜天;天旱也要播上种,无雨也要夺全苗。水利条件较差的张舍公社,革委会领导成员带领群众,向抗旱播种较好的门村公社学习,很快在全社范围内掀起了战天斗地抗旱播种的热潮。播种大忙期间,不少生产队的社员和干部,用肩挑,人抬,车子推,从几里外的水源地运水点种,保证适时完成播种计划。
棉花播种后,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针对部分社员和干部存在的“播种完毕松口气”的活思想,带领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加强棉苗管理。许多社队打破往年“七成苗算全苗”的低标准,提出了“九成苗不算全苗,非拿十成不可”的战斗口号。各级革委会组织社员和干部及时检查棉苗出土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棉苗正常生长。
今年,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进一步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许多社队自觉做到“三个同时”,即:布置革命任务的同时,布置棉花生产;检查革命工作的同时,检查棉花生产;汇报革命情况的同时,汇报棉花生产情况。这样,领导抓,群众促,使棉花田间管理工作一开始就做得细、做得好。广大群众根据去年棉花丰产的先进经验,今年普遍做到了早定苗,一次定全苗。目前,多数社、队已中耕四遍以上,棉苗生长良好,各社、队的虫情测报员互相配合,逐块逐垄进行检查,发现了棉蚜虫立刻发动群众防治,把虫害消灭在初生阶段,做到治早、治小、治了。各级革委会还充分估计到今年棉花生长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努力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在困难出现以前。县、社、队普遍健全和加强了“三结合”的科学实验队伍,大搞科学种田,不失时机地做好棉花田间管理工作。为了预防旱涝的威胁,全县正在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兴修一批水利配套工程,做到涝来能排,旱来能抗,为有灾照样夺取粮、棉双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4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发扬大寨精神 夺取农业丰收
河南省林县工农兵写作小组
夺取农业生产战线的新胜利靠什么?有人说:“只要风调雨顺,就能丰收。”这是一种奴隶主义的思想。
诚然,在目前条件下,人们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大自然,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天时气候的影响,受到旱、涝、风、霜、虫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但是,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夺取农业丰收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天时气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有改天换地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锤炼的贫下中农,比任何时候都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是夺取农业新丰收的决定因素。
对大自然给带来的困难抱什么态度?是敢字当头,迎上去,战胜它;还是怕字当头,退下来,束手无策?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两种态度,两种结果。被困难吓倒,听凭大自然的摆布,其结果只能使灾害发展,造成更大的损失。顶天立地,挺直腰杆,迎着困难前进,坚决向自然灾害作斗争,必然使灾害大大减轻,从而把灾害这个坏事变成促进生产发展的好事。
我县兴建的以红旗渠为主体的二千九百华里水利配套工程,是从哪里来的?是广大贫下中农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同阶级敌人斗出来的,同大自然斗出来的。林县原来是个十年九旱的穷地方。解放前,水浇地面积寥寥无几,百分之七十的村庄连吃水都成问题,一遇旱年,不少人拉着一家老小外出逃荒。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贫下中农不安于做大自然的奴隶,向严重的旱灾展开了斗争,一连斗了十年,斗出了一个红旗渠,引进了漳河水,重新安排了山河,使林县成为“渠道绕山头,清水到处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富饶山区。如果靠天老爷发慈悲,靠风调雨顺,这样艰巨的工程怎么会建造出来呢?又怎么会摆脱大自然束缚而夺取连年丰收呢?
我县的采桑公社土门大队,一九六九年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贫下中农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六月,天旱,他们靠两个铁肩膀,一担水一担水地挑,抗旱点种,保证了适时下种。八月,一场狂风冰雹,几百亩农作物遭到洗劫,他们苦干加巧干,把倒伏的秋苗一棵一棵地扶起来,培上土,保证了秋苗的旺盛生长。九月,又发生了严重虫灾,他们发动群众,昼夜不停,人力捕捉,喷打药剂。土门大队就是这样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战胜了接连的大灾害,夺取了亩产五百六十五斤的好收成,比一九六八年还提高两成。
事实告诉我们,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战天的英雄,斗地的好汉。
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同大自然斗争,就是要靠艰苦奋斗,靠不怕流血流汗的革命精神。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就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精神,即使“风调雨顺”,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不经过主观努力,夺取丰收也是一句空话。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不要幻想意外便利,侥幸取胜。农业丰收,只能靠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同大自然顽强斗争去夺取。
也有人说:“只要国家供应充足的化肥、机械,农业生产就能丰收。”这是一种两手向上、单纯依赖国家支援的思想。在这些同志看来,夺丰收的诀窍就是:手伸得长长的,机械样样有,化肥足足的,就可以垂手而得丰收。
果真如此吗?不!机械多、化肥足,是夺得丰收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如果没有革命化的人去操纵机器,去科学施肥,机械多,化肥足,也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会变成坏事。不是经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吗?有的生产队耕作机器一台台,但风来受袭,雨来受淋,台台是缺胳膊短腿,到用的时候形成机械等人修配,人等机器耕地,等来等去,错过农时。相反,有些生产队缺机器、少化肥,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力量,奋发图强,征服了困难,创造了奇迹。我县泽下公社七峪大队,山高土薄石头多,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是个缺粮队。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武装了贫下中农,在改天换地斗争中,不伸手向国家要机器,不多向国家要化肥,一切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硬是一锤一钎一镢一锨,在石头上挖了三条长达二十四华里的渠道,筑了三个容水八万方的水库,扩大了水浇地面积,同时,大搞养猪积肥活动,很快地改变了山区的自然面貌。一九六六年以来,七峪大队年年夺得丰收。三年间,他们向国家交售余粮八万斤,还积累了集体储备粮,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这个事实,对那些只会向上伸手的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两手向上,那还有什么革命精神呢?伸手,越伸人越懒,越伸志越短。如果全国每一个公社、生产队都伸出两手,向国家要机械、要化肥,那么,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被拖得放慢速度。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家支援。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国家从来都给予极大支援。但是,决不能因此就两手向上,单纯依赖国家,更不能认为“只要国家供应充足的化肥、机械,就能丰收”。
我们的结论只有一个:奋发图强学大寨,夺取农业生产新胜利。


第4版()
专栏:

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米泉建成遍布全县的电力排灌网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三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各族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遍布全县的电力排灌网,初步做到了旱涝保丰收。
米泉县是新疆的重要水稻产区。解放以来,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这个县的粮食产量逐年稳步上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家动手建设电力排灌网的群众运动。到目前为止,这个县共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一百零六公里,低压输电线路九十九公里,打成电力排灌机井二百四十眼,自流井五十三口。其中,有二百眼机井配套抽水。除一个山区公社外,所有社队都普遍利用电力抽水、脱谷、碾米、磨面、榨油。大小村庄都安装了有线广播,多数人家利用电灯照明。去年,这个县尽管旱灾严重,全县粮食总产量仍较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四。土质瘠薄、年年受旱的东风公社,去年的粮食总产较一九六八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米泉县各族人民在建设电力排灌网的过程中,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等修正主义货色,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懂技术,他们就学;没有材料,他们就自己造。通过干中学,学中干的办法,全县很快培养了一支电工技术队伍,做到了社社都有安装队,队队都有土电工。全县在建立电力排灌网工程中所需用的几千根水泥电杆、水泥腿子和二百四十眼机井的水泥管子,全是县、社加工厂自己制作的。高压线电杆上的横担和低压线路上所用的全部铁件,全是本县的铁匠打成的。全部机井都是各族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日日夜夜辛勤劳动干出来的。
这个县的贫下中农在“搞电灌、夺丰收”的战斗中,始终坚持活学活用“老三篇”,用“老三篇”的光辉思想,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一九六八年二月,东方红公社的四十名各族贫下中农社员,在茫茫雪原上栽电杆。当时,栽电杆的坑子要挖两米深,而冻层就有米半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烧冰块,挖冻土,一层层烧,一层层挖。他们手被冻裂,脚被冻麻,满身泥浆满身冰,可是谁也不叫一声苦,谁也没说一声累,直到用两根木椽和一条铁链子,把一根根重达一吨多的水泥电杆全部栽完。
米泉县是有九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建设电力排灌网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的步伐。


第4版()
专栏:

河北自力更生发展农村机电排灌事业
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机井实现了机电配套,提水灌溉面积达两千万亩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广大革命群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极发展农村机电排灌事业。现在全省约二十万眼机井,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实现了机电配套,使提水灌溉面积达到了两千万亩。
河北省农村机电排灌事业,在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逐步地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极力鼓吹
“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爬行主义”、
“洋奴哲学”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大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中小型企业,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战斗号令以后,随着根治海河的水利工程的开展,河北省各地又掀起了大规模地打井抗旱的热潮。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省广大革命群众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打井抗旱的积极性更高,从一九六七年到现在,就打了机井十万眼。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河北省各级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地方工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农村机电排灌设备的生产。仅去年一年,就生产出机井配套设备四万六千多套,而且是就地生产,就地配套,开始改变过去机电排灌设备大部分靠上级分配、靠外地调拨的局面。机电排灌设备中长期以来的“缺门”,如油泵、油嘴、活塞、漆包线等,现在都能生产;机井配套需要的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变压器等,各地区都能自行制造。为了解决柴油机供应不足的困难,河北省十个地区都建立了生产柴油机的工厂,有的还组织全区的工厂进行大协作,加快了柴油机的生产进度。邯郸地区通过组织大协作,去年就生产了柴油机一千五百多台。
在大抓机电排灌设备制造的同时,河北省各地还加强了现有排灌设备和输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使用,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目前,在全省各地,县、社、队三级农业机械修配网正逐步建立起来。束鹿县建立的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配网,坚持先维修、后制造,先生产配件、后生产主机的原则,使全县排灌机械中正常开车的台数,由过去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天津地区对不合理的农业用电线路和设备进行了调整,仅从副业和米面加工中就调整出电动机两千多台,供机井使用,既节省了设备,又加快了机井配套的速度。
河北省各地农村人民公社在机井配套的过程中,还积极平整土地,修建完整的田间水利工程,使机井能迅速发挥灌溉效益,扩大提水灌溉面积。地势低洼、土质含盐碱量大的衡水地区,许多社队在打好机井,配好套,修好田间水利工程以后,把旱地改造为水浇地,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使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第4版()
专栏:

陕西省咸阳市红星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千年旱原上打成了高原深井,变低产田为旱涝保收田。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