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学哲学 用哲学

掌握辩证法,万事万物人当家
江苏省宿迁县纲要大队党支部书记 彭传友
我们大队地处砂礓河、六塘河、小引河三河碰头的地方,地形复杂,砂礓遍地,易旱易涝,产量很低。能不能改造砂礓滩,使低产变高产?一小撮阶级敌人极力散布唯心主义的毒素,胡说什么生在砂礓滩的人命不好,只能“捞鱼摸虾筛黄沙,没有别的法”。在革命队伍内部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也认为:“臭水沟里长不出白莲花,砂礓滩里也长不出稻子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带着砂礓滩能不能改造的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的光辉教导,认识到砂礓滩同任何事物一样,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可以改造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改造砂礓滩的客观规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砂礓滩就能够变成江南鱼米乡。
一切经过试验,这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我们一方面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坚决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宣传毛主席的革命辩证法;一方面大搞科学实验,下决心突破一点,拿出典型,让事实出来说话。三队条件最差,我就到三队蹲点,带领三队的干部和几个积极分子,找了一块七高八低连茅草都不长的砂礓地,起早睡晚,干劲冲天,把河谷整平,把砂礓运走,然后又垫上一层河泥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我们整出了几亩水田,当年种上水稻,当年获得丰收,平均亩产六百斤以上。事实最有说服力。不少人看到黄灿灿的稻谷,激动地说:“科学实验的成果,使我口服心服”,表示要下决心改造砂礓滩,建设稳产高产田。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广大贫下中农解放了思想,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大发扬。砂礓河南岸有一片烂石沟,群众说是砂礓石的老窝子。我们决定首先向烂石沟开战。改造烂石沟的任务虽然艰巨,但只要打胜了,对人的锻炼也最大,能彻底破除砂礓滩不能改造的迷信。当时,冰雪砂礓冻在一起,一钊钩刨下去,只能打个白印。但革命群众的干劲冲云天。铁钊钩刨不动,就拿来了钢钎、大锤。脚磨出泡,手磨出血,没有一个人叫苦。残废军人方学礼腿有毛病,也积极投入战斗。就这样大干了一冬春,终于使千年沉睡的烂石沟,破天荒第一次长出了亩产八百多斤的水稻。
一九六八年春天,为了向砂礓滩夺取高产,决定大搞水利建设,要砌两千多个大小桥涵洞,这需要几十万块砖。但是,当时队里既无砖又缺钱,大家急得团团转。一天,我们几个干部和党员坐在砂礓滩上开会,研究如何解决砖的问题。一个同志指着一块砂礓说:“这玩艺要是能当砖用,问题就解决了。”六十九岁的老贫农、共产党员周长清是干了半辈子泥瓦匠的人,也接着说:“任何事物都能一分为二,难道砂礓石就没有有用的一面吗?”这两个同志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教导,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在一种情况下是有害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变为有用的东西。实现这种转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是人们的毛泽东思想觉悟。我们就同周长清一起搞砂礓砌涵洞的试验,经过三塌四垒,终于摸出了规律,砌成了第一个砂礓涵闸。群众赞扬说:“周长清老模范,敢想又敢干,砂礓石变成了宝贝蛋。”不少人把砂礓石拿在手里,高兴地说:“原来你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啊!”从此,建桥涵,筑涵闸,样样都用砂礓。我们还根据需要,进行反复试验,用砂礓石烧出石灰来。
由于我们在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查研究,只是凭着一股革命热情,所以挖的沟渠,修建的涵洞,与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梯田不适应,有的灌不到,有的排不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反复学习了《实践论》。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打开了我们的心窍,使我们体会到要促使矛盾转化,不掌握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不行。要掌握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不进行调查研究不行。于是,我就带领十几个土技术员,对全队的地形和水的流向进行调查研究。我对他们说:“查水路,看水情,干天干地摸不着,瓢泼大雨最得劲!”因此,每逢下雨,我们就披着蓑衣,拿着铁锨,一边排涝,一边观察水情。看哪块地里的水往哪里流?大沟小沟的水怎样流?哪里需要打坝拦水?哪里需要开沟疏通?哪里涵洞需要加大?哪条沟渠需要加宽?边看边记边画,掌握了大量的活资料。两年来,我们跑遍了全大队的每一块土地,把全大队土地的流水规律调查得清清楚楚,并研究出一套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我们总结了这样三条水利原则:在渠道送水方面,采取过洼翻滩倒流水形式;在涵洞建设上采用以天闸门为主、天闸门与地闸门相结合的形式;在灌溉上采用以并灌为主,并灌与串灌相结合的形式。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筑起了两千多个涵闸,实现了能排能灌,初步改变了低产面貌。
几年来,全大队的革命群众,运用唯物辩证法,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把一千二百多亩砂礓滩改造成为水稻田。一九六九年,全大队平均亩产七百多斤,大大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但是,认识无止境,发展无尽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决心更加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继续革命,永远向前。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
南皮县自力更生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平均每人有一亩多稳产高产田,由缺粮县一跃成为余粮县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河北省南皮县革委会积极领导全县人民大搞水利建设,在最近两年间完成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远远超过了这个县过去农田水利设施的总和。现在这个县的水浇地已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六万八千亩,猛增到二十九万六千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实现了平均每人有一点二亩能排能浇的稳产高产农田。一九六九年在遭受旱、涝、风、雹、虫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平均亩产比一九六八年增产一倍半以上。其中二十多万亩能排能浇的稳产高产农田,平均亩产粮食四百零五斤,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全县由缺粮县一跃成为余粮县,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一千零一十五万斤。目前,全县三十五万亩大、小麦喜获丰收,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正在忙着开镰收割。
南皮县地势低洼,土质盐碱,易涝多灾,“春天白花花,秋天水汪汪”,历来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战天斗地,兴修水利,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些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个县的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还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一九六七年南皮县革委会成立后,领导成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决心领导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根除旱、涝、碱等灾害,迅速改变多灾低产面貌。县革委会召开了有三千多名贫下中农社员代表和社、队干部参加的学习大寨革命精神的誓师大会,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洼碱地、兴修农田水利的有效措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他们脚踏实地,不贪大,不求洋,边建设,边配套,边使用,做到立竿见影,卓有成效。
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革委会领导成员坚持做到“四到基层”,即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到基层去办,劳动到基层去参加,会议到基层去开,问题到基层去解决。
南皮县革委会在领导全县人民大搞水利建设中,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的伟大教导,十分注意树立本地农田水利建设的活样板。革委会成员先后深入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好的生产大队,和队干部、社员一起认真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有力地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两年来,这个县共疏浚和扩大了总长达五百二十八里的九条干渠,新建了二十一座电力扬水站,打成一千零三十五眼深机井和浅机井,五百一十眼真空井和二千五百多眼砖井、土井,使全县境内河河相通,渠渠相连,形成了河渠纵横交错,水井星罗棋布的水利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附图片)
四川省彭山县风鸣公社跃进大队在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夺得了今年小麦丰收。这是解放军和贫下中农在劳动前学习毛主席语录。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改变单一经营 走农牧结合道路
昭乌达盟达兰花大队在搞好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据新华社沈阳二十二日电 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巴奇楼子公社达兰花大队广大社员,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经营好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做到口粮、饲料自给,去年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余粮,成为牧区的先进典型。
达兰花大队走农牧结合的道路,经过了一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这个大队共有七十九户,三百五十六口人,历来只经营畜牧业。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里的广大牧民长期处于吃粮靠供给,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状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思想的春风吹遍了牧区草场。一九六八年一月,达兰花大队革委会迎着阶级斗争的暴风雨胜利诞生。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决心带领广大贫下中牧彻底改变单一经营牧业的面貌,并且制订了“一年大变,二年自给,三年有余”的发展粮食生产的规划。
规划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广大贫下中牧的积极拥护和支持。也有少数人认为“农民种田,牧民养畜,以畜换粮,自古如此,牧区开荒种地,会影响放牧”。这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趁机跳出来散布流言蜚语。面对这个问题,大队革委会发动广大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以革命大批判开路,用摆事分线的方法算了两笔账:一笔是对国家的贡献账。这个大队正常年景每年向国家交售价值一万五千多元的牲畜产品,但是,每年要国家供应十二到十五万斤粮食。这样一手交畜,一手要粮,对国家很少贡献,遇上灾荒年还要增加国家的负担。接着,他们又算了一笔农牧结合好处的账。这个大队以前单一经营畜牧业,社员口粮、饲料等一切费用开支都靠卖牲畜,这种拆墙补墙的办法,造成畜牧业长期不能迅速发展。经过算账,社员群众认识到:“单一经营是单腿跳,路子越走越窄;农牧结合是双腿跃,路子越走越宽。”他们进一步狠批了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坚定了走农牧结合道路的决心。
一九六八年春天,达兰花大队在新开的土地上播下了第一批种子。这个大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草场都是沙沼地,只有一块平地靠近乌尔吉木伦河边。要在这块平地上种庄稼,一是靠近畜群,庄稼容易被牲畜糟踏;二是挨着河,容易受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在耕地周围修筑一道防洪护田坝。许多社员早晚管理队里的母畜,白天坚持筑坝种田。他们怀揣红宝书,顶着寒风,脚踩春雪,大干、苦干三个月,终于修好了防洪护田坝,还在沼地上打了一眼深井,把昔日的赛马场变成了大块的农田。这一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收获了六万多斤粮食。
一九六九年,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达兰花大队的革命生产形势一片大好。这年夏天遇到了一场少见的暴雨。大队革委会带领广大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立即投入了拦洪保田战斗。他们和洪水连续搏斗了五天五夜,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四百亩“大寨田”,夺得了粮食丰收。这一年共收获粮食二十六万多斤。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平均亩产达到了四百斤。
这两年,达兰花大队广大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一粒粮,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在达兰花绘出了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图画,为牧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做出了榜样。
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来到了昭乌达盟草原。达兰花大队广大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早在“谷雨前”就在一千二百多亩耕地上完成了春耕播种工作。目前,小苗全部出土,生长茁壮。今年这个大队的牧业接羔保育工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仔畜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4版()
专栏:

南靖县农械厂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深入社队支援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福州二十二日电 福建省南靖县农械厂革委会遵循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伟大教导,积极带领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牢固地确立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厂革委会统一组织下,这个厂成立了一支包括三个组、四十多人的“支农服务队”,顶风冒雨,爬山涉水,跑遍全县十个公社的一百零六个大队和农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各社队需要情况,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多方设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为了增强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能力,厂革委会还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土法上马造设备,自己武装自己。今年以来,这个厂已为贫下中农修理各种农械、农具达三千七百多件,制造各种型号的水轮机、抽水机、水轮泵七十八台。此外,还生产出一批适合公社小农具厂使用的机床,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称赞。


第4版()
专栏:学哲学 用哲学

引进良种要经过再试验
甘肃省玉门市白杨河四队科学实验小组 赵云杰
一九六七年,我们引进了一个高产的蚕豆优良品种。当时,听别人介绍,这种蚕豆成熟期短,而且比本地蚕豆能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我们没有经过自己的再试验,就推广种植了。由于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性能和特点不熟悉,按照本地蚕豆的栽培方法进行播种,实行田间管理。结果这一年每亩地才收了一百八十斤,比本地蚕豆的产量还低。这种情况发生后,有的人产生了怀疑,认为这个蚕豆品种不可靠,在我们这里种植不能高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产的优良品种没有高产?到底能不能高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究、讨论。大家认识到:各地的气候、土质、水、肥等条件是不一样的,应当根据品种的特点,采取从本地实际出发的方法进行种植,才能使这个品种适应本地的条件。而我们没有掌握这个品种在我们这里生长的规律性,因此造成了减产。原因找到了,我们又根据在第一年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具体地分析了这个品种的特点,进一步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就把这个蚕豆品种在小田上种植试验。在试验中,我们仔细地观察和记载了它的生长情况,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培育。由于我们坚持过细地做工作,边试验,边分析,边研究,采取了适应这个蚕豆品种特点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使亩产达到了六百多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个蚕豆品种在我们这里生长的特殊规律。一九六九年,我们把这个品种重新拿到大田推广种植,结果亩产达到七百斤,比我们本地蚕豆品种增产了百分之六十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这个蚕豆品种由低产到高产,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对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再试验、再培育的过程,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认识优良品种特性和生长规律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引进每一个良种时,都坚持再试验、再培育,才能落实毛主席关于采用良种、推广良种的指示,达到高产的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