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武装斗争的壮丽画卷
——赞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
工程兵某部 红长城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突出了武装斗争,加强了军民关系的戏,加强了武装斗争的代表郭建光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一幅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的壮丽画卷。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的诞生,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斗争的焦点之一,是怎样处理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关系问题。究竟是让秘密工作孤立地进行,还是把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是武装斗争受秘密工作的指挥,还是秘密工作服从武装斗争,为武装斗争服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其他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配合战争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摆正了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关系,以武装斗争为主线贯穿全剧,突出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思想。
中国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沙家浜》突出武装斗争的主题,首先表现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武装斗争的主导作用和决定意义。第二场《转移》中沙奶奶痛说家史的唱段,明确点出:由于“新四军打下沙家浜”,象沙奶奶这样世世代代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才能砸碎铁锁链、重见天日光。建立革命根据地要靠枪杆子,保卫革命根据地也要靠枪杆子。《沙家浜》一方面通过日寇、汉奸千方百计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革命群众舍生忘死保护人民子弟兵的斗争,从侧面揭示了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设计了《奔袭》、《突破》、《聚歼》三个专场戏,从正面直接描写了武装斗争的决定作用。“红旗举处歌声朗,百姓们才见天日光”。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便没有人民的解放,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为了突出武装斗争的主题,《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威武不屈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特别是集中地塑造了指导员郭建光这个光辉典型。在朝霞似火、岸柳成行的革命根据地,郭建光等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不是消极地养伤,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同群众结合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在云笼雾锁、浪激水淹的芦荡里,郭建光不是被动地等待转机,而是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武装战士,用红军的老传统教育战士,鼓舞战士坚持斗争;并主动派人过湖侦察,掌握敌情,为胜利转移、远程奔袭创造条件。这一切,充分表现了郭建光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用毛泽东思想驾驭战争的优秀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才能。《奔袭》、《突破》、《聚歼》等三场戏,更集中地刻划了郭建光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的飒爽英姿。郭建光等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豪情满怀,一往无前,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军队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队伍,是战无不胜的队伍。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沙家浜》突出武装斗争的主题,还表现在进一步加强了表现军民关系的戏,塑造了以沙奶奶、沙四龙、王福根为代表的革命群众的英雄形象。第二场通过新四军帮助群众连夜收割稻子和郭建光与沙奶奶的风趣的对话,深刻地表现了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深情。第七场通过王福根、刘老头在敌人的威胁利诱下坚贞不屈,沙奶奶面对群匪奋臂怒斥等场面,充分揭示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和它深厚的群众基础。《沙家浜》还着重表现了民兵的重要作用:在反“扫荡”中掩护群众转移;在敌人的刺刀下冒风险为新四军伤病员送船送药送情报;在奔袭歼敌中配合正规部队英勇作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有了沙奶奶这样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有了沙四龙、王福根这样的民兵的配合,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突出武装斗争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意义,并不是要取消秘密工作的作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正确地处理了武装斗争和秘密工作的关系,始终把秘密工作放在为武装斗争服务的地位,使秘密工作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武装斗争来展开。
首先是通过阿庆嫂以特殊的身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迷惑敌人,麻痹敌人,以达到掩护伤病员,保存自己,发展自己,配合新四军最后消灭敌人的目的。这在《智斗》一场里,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阿庆嫂利用自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政治身份未公开暴露,和曾经救过胡传魁一命等有利条件,抓住敌人刚到沙家浜还不摸底细,胡传魁、刁德一之间存在着争夺反革命军权的矛盾等弱点,同敌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刁德一旁敲侧击进行试探,阿庆嫂暂时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她沉着应战,虚与周旋,使敌人感到“滴水不漏”,无隙可寻;待到刁德一说漏了嘴有话柄可抓时,阿庆嫂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胡传魁对刁德一的不满,向敌人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进攻,斗得敌人瞠目结舌,狼狈不堪。由于阿庆嫂正确地掌握了党的对敌斗争策略,看准了敌人的矛盾,利用了敌人的矛盾,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不仅迷惑了敌人,使自己站住了脚跟,而且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保存了革命的实力。
利用秘密工作的有利条件去侦察敌情,准确及时地为我军提供军事情报,这是秘密工作为武装斗争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沙家浜这场以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的激烈搏斗中,阿庆嫂遵照上级指示,以共产党人不怕艰险的高尚品质和一切为着革命战争的高度责任感,入虎穴闯龙潭观察动静,勇敢地挑起了侦察敌情的重担。当狡猾狠毒的刁德一把她软扣起来,并阴险地在她面前审讯沙奶奶,妄想弄清她的政治身份的时候,她不动声色,从容应战:先是与胡传魁敷衍一番,使正在做着妻财子禄美梦的胡传魁对她更加信任,接着她以“以退为进”的战术,使刁德一的试探全落空,最后她将计就计,在路上佯装同沙奶奶相打起来。经过激烈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准确地了解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当我军担负奔袭任务的突击排到达时,她又及时向郭建光汇报了敌情:“敌兵部署无更变,送去的情报图一目了然。……你们越墙直插到当院,定能够将群丑一鼓聚歼!”这里,阿庆嫂不仅完成了搜集递送情报的任务,而且成了战地向导,直接地起到了秘密工作配合武装斗争的作用。
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刻指出:“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我们深信:全世界革命人民只要高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打出一个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的新世界!


第4版()
专栏:

主动灵活 以弱胜强
北京空军 卫京宇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以饱满的革命激情,生动的艺术形式,塑造了用毛泽东思想驾驭战争风云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的人民战争的光辉战略战术思想。
毛主席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用四句话加以高度的概括,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英雄的沙家浜军民,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战术思想,在立足于“打”的基点上,根据各个时期对敌斗争的特点,灵活机动地采取了不同的作战方式,随时保持着自己的主动权,最后在“战鼓惊天红旗展,一举收复大江南”的战斗中,彻底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镇的日寇、汉奸匪帮,使革命胜利的红旗在沙家浜镇的上空高高飘扬。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敌人向游击战争根据地的进攻是必然的。对于这种必然性的认识是必要的,否则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全无准备,一旦遇到敌人严重地进攻的形势,必至惊惶失措,被敌击破。”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是在战斗负伤后来到沙家浜养伤的,在那朝霞绚丽、歌声荡漾的革命根据地,他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警惕,和群众一起,积极准备反“扫荡”。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群众,宣传“消灭汉奸清匪霸,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的抗日救国的道理;用“等到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的胜利明天,激励军民准备反“扫荡”的斗志。他们和群众一道连夜抢收稻子,把粮食坚壁起来,预备好了船和干粮,作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他们武装群众,组织民兵,随时准备转移到有利地带,“好与敌人巧周旋”。鬼子开始“扫荡”了,他们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遵循毛主席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略战术原则,毅然决定主动撤离沙家浜。郭建光带领新四军伤病员暂时转移到了芦苇荡,党支部书记阿庆嫂在民兵掩护下扶老携幼,组织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主动地走,是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是为了更好地打;他们暂时撤退,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保存自己,积蓄力量,待机破敌。郭建光在敌我犬牙交错的斗争环境里,运用毛泽东思想观察和分析形势,在敌人向根据地发动进攻之前,主动地积极地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工作,在敌人进行“扫荡”之时,迅速而有秩序的退却,表现了他常备不懈的高度敌情观念和驾驭战争规律的杰出军事才能。
郭建光等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转移到芦苇荡,胡传魁、刁德一勾结日寇开进沙家浜以后,我们的任务是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敌人虽然把新四军伤病员和沙家浜的革命群众隔绝在两地,但郭建光和阿庆嫂遵循着毛主席的教导,主动、灵活地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诸如军队工作、群众工作、秘密工作等等,为全面反攻“一举收复大江南”创造了条件。
一边,在粮缺药尽、浪激水淹的芦荡里,郭建光充分发挥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他用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战术思想武装战士,用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鼓舞战士,教育战士们“察全局,观敌情,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把无边的芦荡当作磨练意志的大课堂,把河湖港汊当作与敌人周旋的好战场。同时,他主动地派人过湖侦察,“掌握敌情作判断”,紧紧操住主动权,积极创造向敌人进攻的有利时机。
另一边,党的秘密工作者阿庆嫂,以强烈的革命责任心和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自觉性,灵活熟练地运用毛主席对敌斗争的策略思想,有力地配合了武装斗争。她充分利用了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争兵权的矛盾,巧妙地以各种方式迷惑敌人,使敌人摸不清虚实,弄不清真假,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险试探,掩护了芦苇荡中的新四军伤病员。最后,当我军主力部队马上要过来的时候,阿庆嫂又遵照上级的指示,入虎穴,探敌情,准确地了解了敌人司令部的情况。由于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新四军战士在与敌一水之隔的茫茫芦荡中胜利地坚持了下来,为演出军民齐心打豺狼的最精彩的一幕,作了很好的准备。
在毛主席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的指导下,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通过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度过了艰苦的阶段,铺平了胜利的坦途。大部队回兵东进,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到来了。《沙家浜》中,我军巧妙地运用了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集中大力,打敌小部”,“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看,我新四军某支队撒下包围网,伤愈归队的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飞兵奇袭沙家浜,民兵接应主力到镇边,革命的武装力量汇合在一起,有如钢臂铁拳,锐不可挡!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战士,快如疾风,动如流水,穿山过庄,兼程前往,在民兵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尖刀直插进敌人心脏”,捣毁匪巢,生俘黑田,活捉顽匪胡传魁、刁德一,将群丑一鼓聚歼。这幅军民团结,奋勇杀敌的雄伟图景,生动地显示了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正面打进去好得很
豫文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遵照毛主席关于戏的结尾要正面打进去的指示,通过《奔袭》、《突破》、《聚歼》三场戏,描绘了我新四军指战员出奇制胜、奋勇杀敌的抗日武装斗争的壮丽图景,生动地显示了枪杆子的巨大威力。
戏的结尾从正面打进去,这就突出了武装斗争的主题,使全剧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就必须突出革命的武装力量,突出主力部队在革命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正确表现游击队、民兵对正规军的配合作用,非武装群众对武装群众的配合作用。一句话,就必须突出一个“打”字。《沙家浜》中新四军十八名伤病员来到沙家浜养伤,为的是日后“身强力壮跨战马,驰骋江南把敌杀”;他们在粮缺药尽、消息又断的芦苇荡中坚持,是为了“伤愈归队再请战,回兵东进把敌歼”。阿庆嫂担风险保护伤病员,是为了保护革命的武装力量;深入敌军司令部探听敌情,更是直接配合了新四军“将群丑一鼓聚歼”的军事行动。沙奶奶、沙四龙、王福根等革命群众舍生忘死地支持、保护新四军,千方百计地为伤病员送粮、送船、送情报,无不是为了配合新四军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总之,革命军民的一切行动都是立足在一个“打”字上。正因为这样,我们的伤病员才能在群众的支持下,如鱼得水,藏能藏得住,走能走得开,打能打得赢,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突出了“打”字,就是突出了武装斗争的作用。
戏的结尾从正面打进去,这就更加突出了武装斗争的代表郭建光的英雄形象。
主题思想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为了突出武装斗争的主题,正确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就必须塑造出顶天立地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郭建光的形象,正是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在正面打进去的战斗中,鲜明地树立起来的。如果说《转移》一场,着重地表现了郭建光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场突出地表现了这个人民军队优秀的青年指挥员的指挥才能、政治素养,那么,最后三场则在正面打进去的激烈战斗中,生动地展现出他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原则,“奋臂挥刀斩豺狼”的飒爽英姿。“奔袭”时,他踏着茫茫夜色,沿着崎岖小路,走在最前面。你看他飞步上场,抚枪亮相,目光炯炯,巡视周围,转身招手,侧身亮相,招呼众战士紧紧跟上。几个干净利落的动作,把他临战前的战斗豪情、必胜的信念以及他身先士卒、机警敏捷的性格特质,刻划得淋漓尽致,既表现出他是一个英勇的战斗员,又表现出他是一个善战的指挥员。“突破”时,他带头翻过敌军司令部的高墙,展示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革命精神。“聚歼”时,他在激战的关键时刻上场,在火炽的翻扑动作造成的战斗高潮中,连发数枪,枪枪命中,打出了革命的威风,充分显示了他要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本色。
戏的结尾从正面打进去,是对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沉重打击。
在《沙家浜》的修改加工过程中,旧北京市委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耍尽花招,竭力破坏。他们拚命地在原来的《闹喜堂》一场上大做文章,让阿庆嫂在胡传魁结婚的喜堂上布置铺排,而让郭建光和新四军战士装扮成各行业的人,一切听从阿庆嫂指挥。这是妄图将秘密工作凌驾于武装斗争之上,要武装斗争受秘密工作的领导。他们颠倒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反对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反对革命的武装斗争。江青同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率领革命文艺战士,顶逆风,战恶浪,毅然删掉了《闹喜堂》等场子,腾出了更多的篇幅表现新四军远途奔袭,从正面打进去的军事行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摆正了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关系,突出了武装斗争,使全剧闪发出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灿烂光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