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群策群力“送瘟神”
广东防治血吸虫病取得巨大成绩
本报讯 在毛主席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广东省防治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疫区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一年多来,在血吸虫病地区完成水利工程三百七十多万土石方,占计划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九;开垦有螺荒地五万多亩,占现有螺荒地百分之八十;治疗早期血吸虫病人八千一百多人,晚期病人手术治疗五百三十六人,占现有病人的百分之六十。四个县九个公社反复查灭了钉螺和基本治完了病人。许多疫区基本控制了新感染。新建的一批水利设施正在发挥效益,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血防工作
消灭血吸虫病,最根本的一条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肃清其余毒。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一九六八年冬,在开展血防工作中,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还没有肃清,有的干部认为“革命生产忙,血防顾不上”。有的群众因过去防治工作出现过反复,对能否消灭血吸虫病,信心不足。
针对这些活思想,疫区各级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的教导,广泛开展一学二忆三批四好运动:深入持久地学习、宣传毛主席有关血防工作一系列光辉指示;忆阶级仇、病害苦;以革命大批判为动力,从上到下层层举办学习班、讲用会、批判会,发动群众总结血防工作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围绕着要不要、能不能和依靠谁来消灭血吸虫病,揭露、控诉刘少奇一伙破坏血防工作的滔天罪行,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群众落后论”等谬论,批判“生产第一”、“有土必有螺”、“血吸虫病只能控制不能消灭”等错误论调,把血防工作提高到阶级观点、两条路线斗争观点、群众观点和战备观点高度来认识;将消灭血吸虫病纳入创“四好”运动。同时,省和疫区专、县还多次到重疫区开现场会,使广大干部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伟大指示的理解,增强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广大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是毛主席的伟大指示,是疫区斗、批、改的重要内容,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迫切需要,是疫区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也是革命委员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政治任务。许多在疫区工作多年的干部表示,要在血防斗争中为人民立新功。
省革委会成立后,把血防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到疫区听取贫下中农、干部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作出了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并在一九六八年冬和一九六九年春在大旺农场开了两次现场会。会后,立即组织了第一个战役,为当年夺取农业丰收和开展血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九大”以后,疫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大破无所作为的思想和畏难情绪,大立为革命灭病、人定胜天的思想,以革命带头,推动了群众性的血防运动深入发展。在秋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全省动员了七万多群众,连续开展了第二、第三个战役,夺取了生产和水利双胜利。大旺、泾口地区基本完成了十多年来未解决的防洪排涝工程,农业生产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些成绩大大鼓舞了疫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消灭血吸虫病的积极性。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
毛主席教导我们:“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疫区各级革委会成员,在解放军的支持和帮助下,深入血防斗争第一线,率领广大革命群众掀起“送瘟神”的高潮。许多疫区社、队,男女老少齐出动,日日夜夜战斗在水利工地上。非疫区广大革命群众也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发扬共产主义精神,高举红旗,胸怀朝阳,从四面八方来到疫区,和疫区广大人民并肩战斗,共歼“瘟神”。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一年多来,全省组织十多万群众,艰苦奋斗,攻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大旺、泾口地区四十五公里长的北江、绥江大堤,过去十年五崩,经过一年奋战,已加高培厚,大大加强了防洪能力。五万多亩终年积水的大草塘,变成了良田。不少地方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发动起来后很快就解决了。三水县六合公社一条八点四公里长、十五万土方的环山沟,曾规划了十年都未动工,现在奋战一冬春就完成了。曲江县发动六千多群众,苦战半个月就完成了十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四大坝灭螺工程。广大群众说:“千难万难,有了毛泽东思想就不难。千好万好,自力更生精神最好。”
正确处理水利、生产、血防的关系
水利、生产和血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一伙推行“三自一包”、“利润挂帅”、“技术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致使水利、生产、血防三者之间互不协调,地区之间各自为政,造成了许多矛盾,结果是国家投资多,水利不配套,生产上不去,血吸虫病消灭不了。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广东省各级革委会发动疫区广大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总结血防工作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树立全局观点,团结一致,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共同革命目标出发,才能正确处理水利、生产、血防三者之间的关系,迅速改变疫区面貌。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的教导,以占全省疫区面积百分之八十的大旺、泾口地区为重点,由省农林水利部门和卫生部门派出干部长期蹲点,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在省革委会领导下,建立地区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规划。把水利、生产、卫生等有关部门组织起来,把水利、生产、血防三条线扭成一股绳。根据大旺、泾口地区十多年来血防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地形特点,提出了水(利)、垦(荒)、种(植)、灭(螺)、治(病人、病牛)、管(水、粪)六字综合措施,并对低洼地采用“以排为主,填储结合”的办法,使水利、生产、血防全面发展。


第3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送走“瘟神”的?
上海县华漕公社革命委员会
我们华漕公社地处上海西郊,有十二个大队,一万九千人口,过去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解放前,我们华漕地区有百分之五十六的人患血吸虫病,数以千计的劳动人民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解放后,我们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奋起同“瘟神”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一鼓作气,接连打了几个大仗、硬仗、胜仗,取得了新的胜利,送走了“瘟神”,实现了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全公社的革命、生产出现了一派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举旗抓纲,发动群众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公社在贯彻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观点出发,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狠抓大学习、大批判、大宣传、大发动,用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武装群众,发动群众。通过召开大会,广泛宣传;结合各种会议,反复宣传;师生出动,文艺宣传;组织讲用,巡回宣传;群众投稿,广播宣传;环境布置,形象宣传;访贫问苦,谈心宣传;三忆三思,深入宣传,在全公社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大学大用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的热潮。田头、场地、社员家庭、病房、灭螺浜滩,处处都是大学习的课堂,大批判的战场,出现了人人大颂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个个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魏文伯之流散布的“钉螺灭不光”、“病人治不尽”的反动谬论和他们推行的“专家路线”、“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大学习、大批判的同时,我们广泛开展了“三忆三思”活动,使广大贫下中农进一步领会毛主席关于血防工作的指示,树立起为革命灭螺、治病的思想。“三忆三思”是:忆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之苦,忆受血吸虫病害之苦,忆受刘少奇、魏文伯之流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之苦;大思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翻身掌权之甜,思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病人得到治疗恢复健康之甜,思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之甜。通过“三忆三思”活动,贫下中农说:“刘少奇一伙政治瘟神,保护了血吸虫病这个自然界的瘟神,要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必须把刘少奇这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批深批臭,铲除修根,挖掉病根。”
自力更生,群策群力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遵循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革命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培训了一支四百八十多人的血防专业队伍。
一百十一个血防员,是一支查螺、灭螺的骨干力量,是巩固血防胜利、防止病害反复的主力军。他们在开展群众性查螺、灭螺战斗中,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宣传员,灭螺工作侦察员、战斗员、技术员的骨干作用。如范巷大队十四名血防员,胸怀朝阳搞血防,战天斗地送瘟神,工作踏实、认真。这个大队连续四年找不到钉螺,还打了三十三口水井,并与群众一起建造无害化粪池。
四十七名土化验员,都是无限忠于毛主席的贫下中农子女,经过几天勤学苦练,就基本上掌握了一般化验技术。今年三月,范巷、光华两个大队提前完成查病任务,达到“一人不漏,一人不错”的消息一传开,其他十个大队就急起直追,送检大便的数量增加好几倍。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就采取一班改二班,晚上再加班;设备不够用,就千方百计筹集。他们顶寒风,踩冰雪,每天操作十多小时,把手脚都冻僵了,还是坚持奋战。
一百五十名赤脚医生、卫生员和革命医务人员,两年来,共收治了两千一百多个病人,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侯家角大队赤脚医生大胆谨慎地对一个患有四种夹杂症的老年病人进行了治疗,并随访三十六次。这个病人感动地说:“只有毛主席才能培养出这样好医生,和我们贫下中农心贴心。”
一百七十四名粪管员,对全面实现粪便无害化起了重要作用。
加强领导,抓好典型
搞好血防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要思想通,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我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血防工作指示的重大政治意义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头,大家只是读一读,学一学,仅仅达到人人皆知。接着又逐段逐句进行学习,并对照公社血防工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逐渐达到人人明白。后来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才达到人人自觉。
开始,有的同志存在着“血防年年搞,年年老一套”,“血防工作是软任务,可以慢慢来”等错误思想。通过学习和开展革命大批判,才使大家逐渐认识到消灭血吸虫病是战备和生产的迫切需要,是疫区广大贫下中农的强烈要求,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百年大计,从而提高了消灭血吸虫病的信心和决心,促使公社和大队干部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了“五个统一”,把血防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进行讨论,并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中心,有机结合。还决定由一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委员组织一套班子切实加强领导。
抓好典型,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的方法。遵照毛主席关于“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的教导,我们总结推广了范巷大队的先进经验,召开了三次现场会,并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口检查,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保证了群众性“送瘟神”运动不断胜利前进。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我们公社的血防工作,形势一片大好。为了巩固成绩,继续前进,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制定了制度。我们决心在巩固血防胜利,防止病害反复,向“瘟神”展开持久战的斗争中,不断为人民立新功。


第3版()
专栏:

把灭螺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中共江西省彭泽县委员会 江西省彭泽县革命委员会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我县广大革命人民怀着对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发扬连续作战和除害务尽的革命精神,大打“送瘟神”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县二十一万亩钉螺面积已经消灭了十四万亩。三万血吸虫病人已经治愈一万五千人。同时普遍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内容的“三移三改”、“两建两管”(移有碍卫生的厕所和猪、牛栏;小窗改大窗,平灶改烟囱灶,有螺水田改旱地;建水井、公厕;管水、管粪)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减少和控制了急性感染,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水平,保护了劳动力,从而把我县血防工作和生产不断推向新高潮。
在县的领导班子里,开始有人认为“要灭螺就不能搞好生产,生产任务重不能安排灭螺”,把灭螺和生产对立起来。我们反复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和“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的指示,并深入疫区进行调查访问,使领导班子成员受到很深刻的教育,加深了对毛主席指示的理解,认识到灭螺与生产不是对立的,消灭了钉螺,防治了血吸虫病,社员群众就能有充沛的精力去搞好革命和生产。如马垱公社金家榜生产队在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四年三年中,因急性血吸虫病的感染,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灭了血吸虫病,提高了健康水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在两年来消灭血吸虫病的不断实践中,使我们认识到,灭螺与生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是必须结合也是可以结合的。但在具体安排上,则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地强调那一个方面。要根据农事季节,有时是以生产为主,结合灭螺;有时是以灭螺为主,结合生产。“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乐观、芙蓉等公社总结灭螺与生产相结合的办法是:农闲突击干,农忙结合干,面积大的大协作,基本消灭的组织小而精的专业队常年干。
去年,我县广大贫下中农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不仅一举歼灭了七万亩面积的钉螺,而且在农业生产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绩,提前四十天完成兴修水利五百一十万土石方任务,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五八年多二百万方;每亩积肥二百多担,比往年增加一倍;植树造林五万六千多亩,比历史上最高年份增加一倍多。新修公路二十五条,全长三百二十公里,基本上达到社社队队通公路。和这些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在一定范围内消灭了钉螺。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灭螺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那种把灭螺与生产对立起来的作法,是错误的。只要全面规划,妥善安排,有机结合,完全可以达到灭螺、生产双丰收。(附图片)
广州部队某医院农村卫生工作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奔赴广东曲江县群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查螺灭螺。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