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群众意气风发
陆川县自力更生大办小型水利水电事业成绩巨大
全县已建成小型水电站七十座,电灌站四十九处,水轮泵站四十五处,小型水库四十二座,小型塘坝五千四百多处,引水渠道二千三百多里。全县百分之八十五的水田旱涝保收,粮食连年丰产,超过“纲要”,为我国农村多快好省地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榜样
据新华社南宁十六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特别是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自力更生大办小型水利水电,取得巨大成绩,为我国农村多快好省地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榜样。
目前,这个县已建成小型水电站七十座(装机容量达三千多瓩),电灌站四十九处,水轮泵站四十五处,小型水库四十二座,小型塘坝五千四百多处,引水渠道总长二千三百多里。水利与水电结合,在陆川的平原和山区构成一幅壮丽的图景:电站、水库、山塘星罗棋布,渠道、河流纵横交错,“蓄、引、提”并举的农田水利灌溉网四通八达。全县百分之八十五的水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丰收。一九六四年粮食平均亩产八百二十六斤,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上升到一千斤。其它林、牧、副、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地方工业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毛泽东思想放光芒,人换思想地换装,山溪江河建电站,农业工业大发展。
狠抓两条路线斗争,坚持大办水利水电
陆川县在发展农村小型水利水电事业的过程中,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陆川位于广西东南部丘陵山区,因六条河川发源于县境而得名。这里水利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田高水低,大部分农田靠雨水灌溉。解放前,这里是有山山荒芜,有水水白流的“苦”川,好年景粮食平均亩产也只有三百来斤。
解放后,陆川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战天斗地,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一九五八年,陆川人民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山塘,修水库,开渠道,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大办水利高潮,使全县饱水田由解放初期的三万多亩增加到十七万亩。但是,全县还有十二万亩农田水利未过关,其中七万亩“高坑田”、“望天田”,靠山塘水库蓄水引水是无法灌溉的,必须用动力提水。因此,广大贫下中农在大办水利的同时,敢想敢干,要求自己动手办电站。出席自治区劳模会议的水利模范沈俊生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利用东山瀑布兴建电站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赞成。大家一致提出了向水要电、要粮、要劳力的战斗口号。
但是,围绕着要不要领导和怎样领导群众治水办电的问题,在当时的县委内展开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有的人说:“咱们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现在还不是办电的时候。”大多数革命领导干部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教导,决心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发动群众,依靠集体力量,治水办电,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彻底改变陆川的落后面貌。在革命干部的支持下,全县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依靠集体力量,筹集资金五十多万元,派出四千五百多名民工,上东山安营扎寨。他们“立下愚公移山志,不建成电站不下山”。
正当全县人民兴建水电站的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利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之机,大反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叫嚷“工业要退够”,“农业也要退够”,刮来一股“下马”妖风。县里也有人出来呼应说:“治水办电搞快了”,主张“破库还田”。这时候,县的一些革命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看来只有一字之差,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却是表现了两条路线的分歧。”他们认识到:在水电建设上是“上马”,还是“下马”,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他们说:“下马”就是倒退,“上马”才能前进。在革命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继续坚持大办水利水电,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大踏步前进。这马绝对不能下,只能快马加鞭。从一九五九年国庆节到一九六四年,东山水电站先后建成了三台机组,装机容量达一千零四十四瓩。东山水电站是陆川县的第一个电站,也是这个县的骨干电站。东山水电站的建成,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
反对“贪大求洋”,坚持小型为主
东山水电站的建成,极大地鼓舞了陆川县人民治水办电的积极性。马坡公社车路塘生产队出动三十多个劳动力,奋战两个多月,凿开石壁,开了两里多长的引水渠道,既灌溉了二十多亩田,又利用水流落差建成一个小电站,改变了落后面貌。米场公社债头生产队,十九户贫农苦战七个多月,开了近八百米长的引水渠,自筹资金一万二千多元,建成一座二十四瓩的小电站,灌溉了农田,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使山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小电站投工不大,花钱不多,工期不长,收效较快,贫下中农办得起,有无限的生命力。但是旧县委内一些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的人,不把小水电站放在眼里,一味贪大求洋。他们不惜重金从外地请来一些“专家”、“权威”,贩卖“大、洋、全”货色。大桥公社大垌大队九洲江拦河坝灌溉发电工程,“专家”、“权威”们测量设计了半年,计划筑一道高大的洋坝,挖两条底宽四米、总长二百公里的灌渠,总投资四百五十多万元,需要钢材水泥几千吨。这个计划一提出,就遭到群众的反对。但是他们硬要施工,结果搞了一个多月,浪费十二万元钱和十五万个劳动日,整个工程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群众治水办电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五年底,全县只建了二十四座小水电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摧毁了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陆川县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高举革命大批判的旗帜,以大垌工程的失败为活教材,狠揭猛批“贪大求洋”的黑货,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小型为主的方针,自力更生大办小水电站,就能逐步实现农村电气化。这样的“小”,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小”,是目光远大,全局在胸的“小”。而贪大求洋,脱离实际,规划几十处,想了十多年,结果水不上田,电灯不亮,劳民伤财,这就是少慢差费。大桥公社大垌大队的贫下中农,通过革命大批判,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奋发图强,坚持小型为主、自办为主的方针,在九洲江上,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只用二万九千多元,投工三万个劳动日,建成一座装机容量四十八瓩的电站和可灌溉一千五百多亩田的综合利用工程。两条路线,两种结果,鲜明对照,最有力地宣告“贪大求洋”的破产。于是,一个群众性的治水办电新高潮,在陆川全县蓬勃兴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陆川人民兴建的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两千多瓩,比文化大革命以前八年建站装机容量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全县干旱低产的“高坑田”、“望天田”,绝大多数已成为有水利、水电设施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反对向上伸手,坚持自力更生
在治水办电中,缺少资金、没有设备怎么办?在旧县委中,有个别人是典型的伸手派,上级少给一个钱也不行。一九五八年,他们按照“专家”的设计,计划建设良田桥坝水轮泵综合利用工程,要国家投资七十万元,上级批了六十万元,他们竟嫌钱少,取消了工程计划。
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对“贪大求洋”和向上伸手要钱要物的大少爷作风,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说,这没有,那没有,有了毛泽东思想,坚持自力更生,我们就样样有。兴建东山水电站,他们依靠集体力量筹集资金,因陋就简造设备,没有技术在干中学。这个电站的第一个机组,从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到机器安装,都是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的。东山水电站现在已经成为全县办电的基地。这个电站附属修理车间的工人,近几年来克服重重困难,制成了七十多台水轮机、发电机、电动机和一千三百多米钢丝薄壳水泥压力管,武装了二十七座社队自办的小型电站。这个电站积累了三十万元资金,支援了南田等六个小型水电站的建设。他们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为社队培训“赤脚技术员”。目前全县已拥有一支八百多人的不脱离农业生产的新型水电建设队伍。十多年来,这个县兴建的五千多处水利、水电工程中,除二百八十二处较大工程由国家给予适当帮助外,其余都是依靠社队集体投资、群众投工兴建的。那个国家投资六十万元、伸手派嫌少不干的良田桥坝工程,后来群众只用十九万元和两个冬春就胜利建成了。
坚持正确方向,继续阔步前进
小型水电发展起来以后,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主张用它来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个别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的人,却极力主张用它来搞副业,赚大钱。两种不同的主张,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陆川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组织广大干部和革命群众狠批刘少奇的“金钱挂帅”和“重副轻农”等黑货,坚持水电站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他们利用水电来进一步发挥水利的效益,组成“蓄、引、提”结合的灌溉网。用电力把水逼上几十米高的山头,使五万多亩过去无水不能插秧的“高坑田”,变成保种保收的饱水田。由于发展了水电灌溉,节约了大批管水、抗旱的劳动力,腾出力量大力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一年多来,全县已开田造地三万五千多亩,相当于原有耕地百分之十。他们还利用电力带动打浆、粉碎设备,把大量野生植物和秕谷利用起来喂猪,使养猪事业得到大发展。猪多肥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陆川人民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利用小型水电站为地方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动力,加速了地方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十多年来,这个县先后办了直接为农业服务的机械厂、农具厂、磷肥厂、农药厂、水泥厂、铸铁厂等五十二个小型工厂。光是磷肥厂就年产钙镁磷肥两万吨,满足了本县农业生产的需要。地方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由于小型水电服务于农业,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这个县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了。近几年来,除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外,平均每年向国家多卖余粮一千多万斤,生猪两万多头。


第3版()
专栏:

七名贫下中农办化工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指引下,黑龙江省巴彦县城关公社的七名贫下中农(其中有六个家庭妇女),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白手起家,办起一座综合性的小型化工厂。现在,这个厂已发展到三十一人。三年来,他们为国家生产了液体烧碱三百吨,面碱八十吨,土肥皂七十吨,工业油肥皂十五吨,芒硝六十吨,石灰一百五十吨,蜡烛五十五吨。去年总产值达到八万多元,向国家上缴税金近两万元。今年第一季度提前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产值达到六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
一穷二白 艰苦创业
一九六六年九月,巴彦县城关公社以女社员张淑云为首的七名贫下中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借了一间半四壁透风的破草房,要白手起家办工厂。当时他们无厂房,无资金,无设备,无原料,更不懂搞化学工业的技术。怎么办?这七名贫下中农敢想敢干,不怕困难,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决心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把工厂办起来。他们向公社借了二百七十元做资金,又从豆腐坊和小学校借来两口大锅,几个妇女赤脚和泥,自己垒起了锅台,大家又从家里拿来扁担、水桶、炉钩、炉铲,凑合了一些简单的设备,然后利用油厂的下脚料,借来一桶火碱,这样就开始生产土肥皂了。
土法上马 边干边学
这个小化工厂的工人过去受旧社会的苦,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的教导,土法上马,边干边学。开始,他们利用造纸厂丢弃的废天然碱试制烧碱时,由于纯度达不到要求,几次都失败了。但他们不灰心,不泄气,反复进行试验,大家用大锅熬,有的妇女手指都烧起了泡,用舌头鉴定碱水的浓度,许多人的舌头也被烧伤了。最后终于找出了掌握不同温度排除各种杂质的规律,成功地制出了烧碱。
生产化工产品,需要大量石灰,如从外地购买,要花费很多资金,他们决定自己烧石灰。开始时,有的人把石灰窑说得神乎其神,说什么一要耐火砖,二要鼓风机,三要上等煤,缺一样也烧不出石灰来。工人们不相信这一套,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教导,又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用土办法烧出石灰来。他们先在院子里搞了个小窑,进行试验,摸出了规律,然后在北城门外,挖了一个九尺深的大坑,借了几根炉条,用了一千多块土坯,垒起了石灰窑。他们用煤矸石做燃料,用普通的风箱“鼓风”,大家日夜工作在窑前,终于在七天之内烧出了一窑很好的石灰。两年来,这座石灰窑生产的石灰,不仅满足了本厂生产的需要,还支援了兄弟单位和兄弟县。工人们豪迈地说:别看我们“人土”、“办法土”、“设备土”,有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土办法”也能解决大问题。
胸怀全局 一心为公
这个小化工厂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从建厂那天起,他们就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提倡顾全大局”的教导,胸怀全局,正确处理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事事从全局出发,处处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
一九六八年,工厂生产芒硝没有原料,他们到木兰县找到了该县长期积压在那里无法处理的几百吨硝土,经试验后可以利用,便决定按出硝率和正常市价计算,以每吨三十元购买。在与木兰县财政部门联系时,对方说:“这批硝土积压了十多年,已经报废了,你们要用只管拉走,不要钱,如果一定要给,每吨给四元算了。”但他们回答说:“我们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硝土是国家的财产,虽然报废了,也是国家花钱买来的,我们决不能肥了自己,让国家受损失。”结果,还是每吨付了三十元。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