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红林林场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
开展群众性增产节约讲评活动
本报讯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红林林场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在落实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的过程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讲评活动。通过群众讲评,教育广大干部、工人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思想和作风,大大推动了增产节约工作。去年,这个林场月月超额完成国家木材生产计划,生产成本也有所降低。今年第一季度,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木材四万三千三百九十五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点七倍;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八点四,节约了四十六万三千五百余元。
这个林场在革委会成立初期,由于部分干部存在单纯任务观点,一度出现了“只要能完成生产任务,多花几个钱没啥”的错误思想。结果,不但生产任务没有完成,而且成本高,浪费大。林场革委会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伟大教导,提高了对节约闹革命的认识。同时,狠批了那种只顾生产,不计成本的错误倾向。并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增产节约讲评活动,摆浪费现象,查浪费根源,提改进措施,加强了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
这个林场的增产节约讲评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工人在劳动中,针对出现的浪费现象和苗头,带着问题选学毛主席语录,进行对照检查,随时随地进行讲评,及时解决。过去,拖拉机、绞盘机使用的油丝绳坏了就扔在山上没人管;装火车捆木头使用的铁丝,回收以后不再使用。通过讲评,提高了节约闹革命的自觉性,工人们主动地堵住了这些漏洞。仅使用旧铁丝一项,每月就为国家节约开支四、五千元。对这种节约讲评,群众高兴地说:“自己查,自己改,方向明,收效快。”由于坚持一点一滴地节约,使全场材料费用大大降低,今年一月份每生产一立方米木材,就降低成本一元八角六分。
第二种,领导干部和群众一起讲评。这种方法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对浪费现象发现得及时,改得迅速。过去,汽车运材效率低,油料消耗大,运输成本高。在讲评中,工人们提出这个问题,革委会领导成员立即分别深入到各个采伐队和汽车队,同工人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伟大教导。一起查漏洞,一起找原因,一起搞大批判,一起挖潜力,使汽车每日运材趟数由三趟提高到五趟,最高达到八趟,运输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第三种,每天晚上利用调度电话会,上下结合进行全场性的讲评。基层生产单位把当天讲评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量。当晚能解决的问题不过夜,需要下去解决的,领导干部深入到第一线,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过去,拖拉机在山场集材,有一点小毛病也得下山来检修,窝工浪费很大。在讲评会上,基层革委会反映了这个问题,场革委会领导成员立即深入下去,发动采伐中队和检修所的工人讨论。以后,他们组成跟班巡回检修小组,做到小修不过夜,中修不下山,消灭了人为的窝工浪费现象,使集材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第3版()
专栏:

人人动手 层层把关 为革命节约用电
京棉三厂发动群众摆浪费现象,找浪费原因,订节电措施,实现节电又增产
本报讯 北京第三棉纺织厂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正确处理节约用电同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今年以来,这个厂的棉纱、棉布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产品质量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提高,二月份耗电量降低百分之十以上。
开始,有的人认为,要节约电力,产量质量就会受影响,因此不大敢在节约用电上想问题。厂革委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产生这些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对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理解不深,对节电工作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抓住这些活思想,厂革委会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辟了节电问题批判专栏;组织了一支节电宣传队,深入宣传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伟大教导。通过一系列工作,使大家摆正了节约用电同增加生产、提高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接着,全厂开展了群众性的“四大”活动:大摆浪费电力的现象,大找浪费电力的原因,大挖节电的潜力,大订节电的措施。在这基础上,全厂革命工人提出“增产不费电,节电又增产”的战斗口号,大家想办法,定措施,大搞技术革新。空气调节保全工人,走在全厂节电工作的最前面。他们改革了原来的轴流风机,创造出一种扭曲形高效能风机,提高了效率,增大了风量,每台每天可节约一百多度电,全厂每天可节电五千余度。这件事使大家体会到:大搞技术革新是节约用电的一项重要措施。接着,织布车间工人群众,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布机皮带盘上闹革命,也为节约用电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了推动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发展,这个厂革委会进一步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业务挂帅”、“利润第一”、“专家治厂”等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引导工人群众划清了四个界限:即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界限,毛主席革命路线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界限,社会主义积累同资本主义追逐超额利润的界限,社会主义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同资本主义管理企业的一套管、卡、压的界限。提高了工人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推动了节电工作的顺利开展。
划清这些界限以后,他们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革命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机动车间的工人批判了原来那种工人动手、技术人员动笔、干部动口,上下脱节的用电考核制度,建立起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测电小组,定期召开节电会议,分析各单位用电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堵塞漏洞。清梳车间在批判反动的无政府主义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人堵车十分钟,浪费六度电,少织布六十六米,全厂该是多大的损失!广大工人群众提高了严格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他们把节电看成是自己的重要职责,人人动手,层层把关,为革命节约每一度电。


第3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发挥革命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
我们厂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时候,曾经一度不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在增产节约中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工程技术人员人数不多,关系不大,不必抓得那么紧。因此,出现“领导喊,工人干,技术人员一边看”的情况,影响了节约工作的进展。针对我们厂在增产节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老工人指出:“咱整天挖潜力,想措施,辛辛苦苦回收了不少废旧物资,可技术人员一挥手,上百吨焦炭就白白地添进了高炉,造成浪费。搞节约,当然首先要依靠工人群众,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作用。但是,如果不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还是搞不好的。”
革委会主任在我们提出批评建议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同时,又在全厂通过查增产节约的薄弱环节,摆工程技术领域里两种思想斗争的表现。大家认识到,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对增产节约运动关系很大,只能抓紧,不能放松。
怎样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增产节约中的作用呢?团矿车间有一个技术员,根据书本资料的规定,设计了一个运转带,采用了一个三十四瓩的电动机。我们提议换成小马力,他怕负责任,怕担风险,不敢换。我们便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他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狠斗了自己的崇洋思想。他说:“‘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是增产节约运动的绊脚石,崇洋思想不批臭,革命思想立不牢。”接着,他和我们一起研究改进设备,奋战三天,终于搞成了用七点五瓩电动机带动的运转带,既保证了使用效能,又可节约用电八万度。
如何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发挥他们在增产节约中的作用,这不是个小问题,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本溪钢铁公司第二钢铁厂几个老工人


第3版()
专栏:编后

群众“讲评”是个好办法
在当前增产节约运动中,怎样进一步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黑龙江大兴安岭红林林场革委会广泛发动群众,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开展群众性的讲评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广大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生产实践,那里有增产节约的潜力,那个环节有浪费,他们最清楚。开展群众性的讲评活动,工人群众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正如红林林场工人说的:“自己查,自己改,方向明,收效快。”
在我们社会主义企业里,工人群众既是生产者,又是企业的主人,他们对于搞好增产节约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企业领导人员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必须高度珍视群众的积极性,善于把这种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红林林场发动工人群众开展讲评活动的经验证明:领导干部一时看不到的,工人群众能看得到;领导干部一时想不到的,工人群众能想得到;领导干部感到没有办法的,一经交给工人群众,办法就出来了。领导干部和工人一块讲评,就能把广大工人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变为领导的意见,把群众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吸收过来,变为领导的经验。这样就能使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使增产节约不断取得新成果。


第3版()
专栏:充分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

“别小看这破铜烂铁”
梁坤是广州重型机器厂的电话员。一九六四年,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的伟大教导,心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怎样才能为国家多节约呢?联想到报纸上曾介绍过上海服装厂节约一寸棉纱的事迹,他向组内的同志建议:厂里的垃圾堆里什么都有,我们电话员是否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拣垃圾呢?老梁的建议得到了全组的响应,大家立即行动起来。
梁坤是革命残废军人,战争年代,他的左眼负了重伤,弹片至今还残留在头颅里,时常剧烈疼痛。但是他仍然顽强地坚持拣下去。不管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就这样,老梁七年如一日,从垃圾堆里拾回了铜、不锈钢、铝、铅等近二万公斤,价值七万多元。
去年二月,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老梁刚下班,就披着一件雨衣上了垃圾堆。年青徒工小黄关切地说:“梁师傅,你成年累月拣垃圾,又脏,又累,我们国家还缺那一点点破铜烂铁?”老梁亲切地对他说:“小黄,你别小看这破铜烂铁,生产和建设上差一点也不成啊!”接着,就同小黄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教导。小黄受到很大的教育,他望着老梁说:“梁师傅,我看到的只是一块铜一块钢,你想到的却是革命的需要,今后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为革命作出更多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充分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

小烘炉的来历
共产党员张连明,是抚顺水泥厂装卸车间机械组的老工人。张师傅和机械小组的任务是驾驶三台卸车机。过去,卸车机要修理,就找厂里的机修车间;需要配件,就到仓库去领。这样,常常造成停工,耽误生产。
这种现象引起了张连明的重视,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的教导,心想:要是发动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动手,制做一座小烘炉,把损坏的零件配件加工复活,自己维修卸车机,不是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又方便生产吗!
一天下班后,张师傅把自己的想法同小组里的同志谈了。但是,有人认为卸车任务重,没有力量造小烘炉;有人担心没有材料。张师傅觉得这些同志只看到困难的一面,缺乏勇气,主要是对毛主席的教导理解不深。在党小组的支持下,他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勤俭办工厂”和“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大家说:“干革命就不能怕困难。”
在张师傅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制做小烘炉。没有建炉的材料,他们就在厂里拣废旧材料;没有煤,他们就从炉灰里筛出一筐又一筐的煤核。忙了几天,一座小烘炉在卸车场的空地上建成了。从此,卸车场上锤声叮当响,火花四处飞,显得格外有生气。
烘炉虽小,可是工人们的干劲很大,他们承担了三台卸车机的维修任务。他们还把过去扔进废品堆里的一百三十多个料斗全部拣了回来,加工后再用,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七千多元。工人们说:
“小烘炉,威力大,勤俭节约一枝花,把它安在咱们厂,艰苦奋斗永不忘。”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充分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

王师傅的老虎钳
株洲红湘江机器厂老工人、共产党员王犹华,有一把用了二十多年的老虎钳。这是一九四七年,老王在解放区的兵工厂当钳工时,上级发给他的。王犹华一直拿着这把老虎钳,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干革命。
解放后,他的工作岗位经常调动,却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把老虎钳。一次,王师傅有病住进了医院,徒工小李趁他不在,悄悄地把钳子扔进了废铁堆,并给他换了把新的。王师傅知道后,他赶回工厂,又从废铁堆里找回了那把老虎钳。小李笑呵呵地说:“王师傅,你那把老虎钳该进博物馆了,现在咱厂里各色各样的钳具有的是,换把新的还不应该吗?”
小李的一言一行,引起了王犹华的深思。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教育青年工人的责任。于是,就和小李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六亿人口都要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他语重心长地对小李说:“我们可要牢牢记住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呀。这把钳子是旧了点,但拿着它,就能使我们想起过去艰苦的年月,永远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永葆工人阶级的本色,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不停步。”一席话,使小李受到很大教育。小李激动地表示:要向老工人学习,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勤俭节约不忘本。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