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闹革命 勤俭节约为人民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炮团烧煤石的调查报告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炮团,坚决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广泛开展改灶烧煤石的活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煤炭。自一九六七年以来,全团从连队到机关,从做饭到取暖,全部做到不烧煤炭烧煤石,而且煤石用量也在不断下降,目前炊事用煤石,平均每人每天只耗用五两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团自从烧煤石以来,已经为国家节约煤炭一千二百多吨。
要烧煤石,先炼思想
不烧煤炭烧煤石的革命倡议,是这个团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榴炮一连给养员李群成首先提出来的。毛主席发出“要节约闹革命”的伟大号召以后,有一天李群成到煤场买煤,发现煤场堆积着不少煤石。煤场工作人员告诉他,各煤矿在采煤过程中都要采出大量煤石,由于煤石含炭量低,人们都把它用来垫路填坑。李群成想,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节约闹革命”,煤石含炭量虽低,但它总含有一点炭量,如果能让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出光和热,岂不是可以给国家节省很多煤炭吗!于是,他把已开好的煤票一揣,一口气跑回连队向党支部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党支部支持了他的建议,让他退回煤票,拉回一车煤石试烧,一场试烧煤石的战斗就这样首先在榴炮一连打响了。
煤石,含炭量很低,开始试烧时,光冒烟不起火。炊事员蹲在灶门口烧了一个多小时,锅里的水还是凉的。这时,有人沉不住气了。有的说,我们国家好煤有的是,何必烧这黑石头,自找苦吃。有的说,我们现在每人每天只烧三两多煤,已经够节约的了,还烧煤石干什么!
团党委派到这个连的烧煤石指导小组意识到,所有这些活思想,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对艰苦奋斗,为革命烧煤石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要烧煤石,必须先炼思想。他们立即帮助榴炮一连党支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组织大家学习“老三篇”和《实践论》、《矛盾论》等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学习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伟大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大家为革命烧煤石的积极性。有一个炊事员,开始听说烧煤石时直摇头,通过学习,使他懂得了为革命烧煤石的道理,决心带好头。他说,我们烧的是煤石,为的是革命,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为了把战士们的这种革命热情,引导到征服煤石不好烧的科学实验中去,烧煤石指导小组和党支部,进一步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的教导,引导大家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战胜困难,把煤石试烧成功。战士们豪迈地说:世界上只有不可战胜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没有不可战胜的物。煤石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人听毛主席的话,煤石就一定能试烧成功。
征服万难,掌握规律
为了摸清煤石光冒烟不起火的原因,大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认识到,要叫煤石烧得着,必须加大风力,搞好通风设备。便决定从改灶入手,闯过煤石不燃关。
刚做完饭的炉膛热似火,炊事员徐清常往里泼了几瓢凉水,就跳了进去。在他的带动下,参加改灶的战士们,都是烟里进,火里钻。经过六十多次试验,终于改造成一种能烧煤石的炉灶。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一、要把煤石烧,必须烟囱高(比烧原煤灶的烟囱升高三分之一左右);二、炉膛大,炉条稀,空气进去无阻力(比烧原煤灶的炉膛加大四分之一,炉条之间的空隙二、三厘米左右);三、灶门能伸两只手,炉坑人能弯腰走。照这三条改成的灶,抽力大,通风好,煤石能烧了。
煤石从不燃到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烧得着不等于烧得好。头几次试烧,做出来的饭不是夹生,就是串烟,或者烧糊。是知难而退,还是征服万难,努力去掌握烧好煤石的规律?这是能否坚持烧煤石的又一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烧煤石指导小组和党支部又组织大家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的教导,从分析生、糊饭这个问题入手,进一步摸索烧煤石的规律。事务长姜成浩为弄清烧煤石为什么会出夹生饭的问题,钻进炉坑观察火情。红红的火炭不断地掉下来,烧伤了他的手和脸,他全不在乎,坚持观察。战士们很受感动,也接二连三地钻进炉坑去观察。他们说:“烈火能炼不锈钢,困难能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思想。”
经过三四天的反复观察和研究,终于找出了煤石烧饭易生易糊的三个原因,找到了三个解决办法:一、煤石的火焰比原煤的火焰低,锅底和炉篦之间的距离不适当是一个原因。距离大,火不到,饭要生;距离小,火过猛,饭要糊。多大合适呢?十五厘米左右比较好。二、为什么一锅饭一半生一半熟?原来是烟囱高抽力大,火焰偏向烟囱一边,锅底正对炉篦中心,产生了偏火现象,火到之处饭就熟,火不到之处饭就生。怎么解决呢?把锅往烟囱方向靠拢,安在炉篦子前三分之一处,再升高斜烟道,炉膛壁与锅口上沿保持一砖空隙,保证了火焰匀布在锅底,消灭了夹生饭。三、添煤石的方法和时机掌握不好,也是一个原因。解决的办法是“三勤”(勤添、勤看、勤通风),“三快”
(快开炉门、快添煤石、快关炉门);什么时机添煤石好呢?他们的体会是:“黑红火苗随风起,燃到白火最有力,黄蓝火苗一出现,正是添煤好时机”。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烧煤石就和烧原煤一样地得心应手。
接着,他们又碰到了烧煤石如何压火的问题。有几次,炊事员早晨起来,都遇到了灭火现象,要重新生炉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遵照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发动全连指战员献计献策。炊事班集中大家的智慧,摸索出了用一定比例的煤石、炉灰、黄土,用水拌和起来压火的方法,试验几次,略有成功。但是,白天压得住,晚上有时还不行。什么原因呢?大家决定通宵观察。炊事班长王国君蹲在灶门口,观察到下半夜,突然发现屋外起风,炉膛里的火苗很快窜了上来。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压不住火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屋外起风,炉膛里风的抽力加大,煤着过了。要想压住火,必须把住风。于是,他们在距锅口半米高的烟囱处安了一个活挡板,用火开板,压火关板,保证在压火后,屋外的风再变,炉膛里的风不变。
就这样,榴炮一连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二百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地创造了烧煤石的一整套经验。团党委抓住这个典型,立即举办各级领导干部和炊事人员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召开现场会,把他们艰苦奋斗闹革命,不烧煤炭烧煤石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推广到全团,促进了全团改灶烧煤石活动的发展。
继续革命,不断前进
全团炊事用煤全部改用煤石的计划实现以后,少数人产生了一种“差不多”的思想,在煤石消耗上不大注意节约。他们认为:烧煤石已是百分之百的节约好煤,再节约就是“稻糠进油房”,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因此,煤石用量很大。团党委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进一步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大家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为革命降低煤石消耗。大家发扬继续革命精神,千方百计在改进烧火方法上狠下功夫,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团耗煤石量由每人每天八两下降到五两。某单位炊事员殷春富根据煤渣再烧的经验,自己动手制作小煤石筛,捡煤石核,筛煤石渣,反复试烧。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成功地找到了煤石渣再烧的门路,创造了每人每天烧煤石三两的最好成绩。
这个团及时把用煤石烧饭的经验运用到用煤的其它方面。他们创造了“扫地风火墙炉”,做到冬天取暖不烧好煤烧煤石。他们办的三个“五·七”小工厂,也实现了用煤石做燃料,不烧国家一块好煤。现在,全团凡是用煤的地方,全都做到了不烧煤炭烧煤石。
《解放军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土药铺”
——记庄河县东升大队勤俭办合作医疗的故事
勤俭之花遍地开,节约之风到处兴。在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光辉指示指引下,辽宁省庄河县东升大队的“赤脚医生”们坚持勤俭办医,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人们亲切地称他们的卫生所为“土药铺”。
筐篓药柜
东升大队卫生所有近百种中草药。这些药不是盛在专用药柜里,而是分放在许多小筐篓中,一排排整齐地挂在“土药铺”的墙上。
去年秋天,随着合作医疗的发展,东升大队“土药铺”增加了一些中草药,一时没有东西装。“赤脚医生”徐成君想做个药柜。这事很快被大队革委会主任刘文俊知道了,他想:“合作医疗是在勤俭中诞生,也必须在勤俭中发展、巩固。做药柜,也要讲究节约。”于是,大队革委会立即组织“赤脚医生”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进一步提高了勤俭办医的认识。接着,他们一起开了“诸葛亮会”,研究怎样按照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能办好事的原则,来解决盛药的器具问题。山区产条子,有的同志提出可以用条子编成筐篓来代替药柜,这一意见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不几天工夫,在广大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没花一分钱,做成了“筐篓药柜”,为集体节约了合作医疗费用一百三十多元。
简易筛药罗
“土药铺”的“赤脚医生”常常自制一些面药和丸药,需要一个筛药面用的罗。有人主张买一面新罗,说:“节约闹革命,也不在乎三元五元的,何况还是用到了正当地方。”这面筛药罗到底应不应该买?“赤脚医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伟大教导。他们想:“高楼大厦是由一砖一瓦建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要用勤俭的革命精神来建设。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绝不能随便把它浪费掉。”大家一致决定自己动手解决筛药罗。最后,他们终于拣来一个破罗圈,用旧纱布作底,做成了一面简易筛药罗。
勤俭瓶
东升大队的“赤脚医生”,过去在给患者消毒、包扎的时候,用过的棉球和大小纱布,随手就扔掉了。后来,“赤脚医生”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教导,自觉地为革命节约一个棉球,一块纱布。
“赤脚医生”刘彬,首先在出诊包里装上一个空瓶,把给患者消毒、包扎用过的小棉球、纱布除了再不能用的一部分外,都一个个、一块块拣到瓶子里。攒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把它洗净,用高温消毒后再用。另外三个“赤脚医生”看到刘彬把废物变成有用的东西,也都照他那样做,从而大大减少了纱布和脱脂棉的消耗量。他们为革命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广大贫下中农把他们拣棉球用的瓶子称为“勤俭瓶”。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怀柔县黄坎公社四渡大队革委会,依靠群众,广开药源,采集了一百多种草药,节省了医疗费用,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和支持。这是他们正在加工处理采集到的草药。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广州部队制成几种新型药品
成本低廉、疗效良好,深受广大工农兵欢迎
据新华社广州电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许多医疗卫生单位,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试制成多种成本低廉、疗效良好的新型药品,深受广大工农兵欢迎。
用废棉脂等制成干压粘合剂
广州部队某部一九六医院,用废棉脂(棉球、纱布、破布)、稻草、麻绳头、甘蔗渣等做原料,试制成功一种制药用的新型干压粘合剂——微晶纤维。这种干压粘合剂,制作简单,粘合力强,能使药粉直接压成药片。
用大豆制成水解蛋白注射液
广州部队某野战医院,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用大豆试制成水解蛋白注射液。经国家药检部门鉴定,质量完全合格。临床应用一百余例,无毒性反应,效果良好。这种注射液成本低廉,现已成批生产。
水解蛋白注射液,既是不能进食的病人的营养补给品,又是烧伤、休克病人的血浆代用品。过去,水解蛋白注射液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产量低,价格贵,不能满足需要。这个医院药局的同志决心用大豆作原料自制水解蛋白注射液。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武器,经过一百五十多次试验,终于用大豆试制成功了水解蛋白注射液。
为了定型投产,医院药局的同志们把大豆蛋白碱解时所用的氢氧化钡改用氢氧化钙,简化了工序,降低了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为大豆水解蛋白注射液的大批生产和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用中草药作皮肤消毒剂
广州部队的一些医疗单位,在大力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的基础上,选出一批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草药,用来作皮肤消毒剂。这些皮肤消毒剂制作简单,经济实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酒精。
几年来,这些医疗单位敢想敢干,克服种种困难,经过多次试验,用大叶桉树叶煎剂、酸杨桃水剂和油甘树皮浸出液等作为皮肤消毒剂,经临床大量试用,效果良好,无一感染和不良反应。目前,这些新型皮肤消毒剂,已被许多医疗单位作为注射时皮肤消毒和小手术洗手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