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自力更生 狠批洋奴哲学
乐昌县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建设棉纺厂
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部分设备安装试产
据新华社广州十七日电 广东省乐昌棉纺厂在建设过程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伟大方针,实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部分设备安装试产,成为全国纺织工业战线在基本建设中全面实行多快好省的先进单位。纺织工业部最近在这个厂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基本建设现场会议,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这个厂地处乐昌县山区,是一座拥有三万纱锭的现代化棉纺厂。承建厂房的乐昌县建筑公司,是个集体所有制的小单位,机械设备是三台只能起吊半吨的旧卷扬机。但是,工人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依靠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发挥革命技术人员的作用,从一九六九年一月开始设计起,只用了不到十一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主厂房,并且根据建厂总体规划,一边施工,一边安装设备,到同年十二月,就把六个车间的部分机器配套安装好,经过检验,质量符合标准。
乐昌棉纺厂的建设,一开始就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乐昌县党组织发动工人和干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革命大批判,狠抓基本建设领域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他们还认真讨论工厂的建设工作,从组织上加强党的具体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实行一元化领导。
为了用毛泽东思想统帅基本建设工作,乐昌县党组织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前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党员和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和新党章,并且抓住活靶子,上挂下连,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贪大求洋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肃清其余毒。通过革命大批判,使广大干部、工人进一步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分清了两条建设路线的界限,提高了执行“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方针的自觉性。
乐昌县党组织还在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时,彻底破除了基本建设中那种“甲方出钱看,乙方为钱干,丙方当裁判,出了问题闹纠缠”的修正主义余毒,强调必须把建设工作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克服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这样,全县各方面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相互协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设工厂是大搞群众运动,还是只靠少数“专家”、“权威”?乐昌棉纺厂工程指挥部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大家认识到,要在基本建设中贯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建厂过程中,他们没有工程师,缺少施工机械设备,没有专业安装队伍,困难很多。但是,他们没有坐等外援,依赖国家,而是依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群众,依靠大搞群众运动。
他们在建设中狠批了“专家路线”和“技术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也狠批了“技术人员无用”、“技术工作取消”等谬论,建立了以工人为主体,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设计小组和安装小组,克服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例如在土建设计中,他们组织了一名从未见过棉纺厂是什么样子的老工人,一名施工员出身的行政干部,一名刚出学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三人经过短期参观学习,回来便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在施工现场边研究,边设计,依靠群众的智慧,使设计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和一般同类工厂的设计比较,设计图纸大大减少,速度加快了数倍。由于设计和施工结合,理论和实际统一,也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他们还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组织短期“大会战”,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突击抢建重点工程。有一次因为运输工具不足,石头、沙子、木屑等材料供应不上,运输站的汽车、水上运输社的船只、劳动服务站的板车和附近公社的手推车、拖拉机等,一齐出动,迅速解决了困难。
乐昌棉纺厂从筹建开始,就坚持做到“建厂先建人,建人先建思想”。他们组织干部和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教导,大家认为,在建厂中厉行节约,不仅是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按照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建设工厂的问题。越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厂,越要胸怀全局为国家节约;越是大厂越要注意从星星点点着手节约。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做到建厂不占良田。他们批判了“建厂占田,理所当然”的错误思想,做到建设工厂不影响农业生产。他们宁肯多挖土方,放弃了原来选择的需占用二十多亩水田和大片旱地的厂址,做到不占一亩水田,不拆一间民房,不迁一户居民。新的厂址占用了一条三百米长的灌溉渠,他们及时挖了一条补上;占用了一分旱地,便造了两分水田退还。
第二,加快建厂速度,力争早投产。他们认为,早让国家的投资发挥作用,是最大的节约。他们在施工中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集中突击建设主厂房。生活上因陋就简,能省就省,充分发扬延安精神。工人们宁肯在露天吃饭,三十多人挤在一间小房里睡觉,也不在工厂还没有投产的时候首先考虑生活福利。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不仅以冲天的革命干劲,抓晴天,抢雨天,一天当两天,黑夜当白天,不论酷暑严寒照样坚持干,而且充分发挥敢拚敢闯的革命精神,大破按部就班的旧框框,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设计图纸全部完成时,他们已施工了五个月;主厂房尚未完工,就已安装了部分机器,开始试车,争取了大量时间。
第三,坚决做到不积压国家资财。他们批判了“积压无罪”、“多要有理”的错误思想,虽然国家可以整批拨款,但仍然坚持按月领取,计划开支,不突击花钱,不积压资金。国家优先供应物资,他们总是精打细算,自觉地克服多报冒领的错误思想。建厂用的大批钢材、水泥、木材,他们都是随用随领,没有发生过积压现象。
第四,不贪大求洋、弃旧图新。这个厂是现代化的工厂,却一直坚持大搞修旧利废,以土代洋,以旧代新。生产上通风降温用的轴流通风机,是他们从外单位买的旧通风机改制的,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约开支近一万元。主厂房的水磨石地面,是干部、工人、家属、学生从河滩上拣来红粉石,一点一点地用人工磨出来的。大家说:“不花钱,办大事,既磨平了地面,也磨练了艰苦创业的思想。”
第五,越是大厂,越要注意节约。他们坚决批判大厂子“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资产阶级思想,做到从星星点点注意节约。平地基时挖出的坟砖、石头,装机器的木箱板,木板上的铁钉子,他们都一一收拣好备用。他们用拣来的坟砖盖成了半个小材料仓库,自己拣石头修成五百米长的公路。他们还自己动手装卸了两千多箱器材,节约装卸费五千多元,回收水泥纸袋节约六千多元。


第3版()
专栏:

云南第一矿古山选厂大破洋奴哲学产量翻一番
云南第一矿古山选厂的工人和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破洋奴哲学,在不要国家投资和设备,不要建设新厂房的情况下,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革新了选矿的工艺流程,使这个厂的选矿能力翻了一番,做到一厂变两厂,生产大发展。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指引下,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这个厂革委会组织了以老工人为主的
“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他们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原来的工艺流程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即矿砂中含有的大量泥砂杂质一起进入设备,严重影响了选厂设备潜力的发挥。他们建议采取增加脱泥工序的办法,就是在矿砂进入选厂流程以前,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泥砂排除出去,这样,同样的选矿设备,矿石处理量就可以成倍地增长。十多个老工人将这个技术革新方案画成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许多老工人、革命干部、技术人员又提供了大量合理化建议,使这个新的工艺流程方案更加完善。经过试验证明,采用这种新的工艺流程,完全可以达到大幅度增产的目的。


第3版()
专栏:

大连化工厂烧碱车间利用废液制成轻体碳酸钙
辽宁省大连化工厂烧碱车间广大革命工人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伟大方针,在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最近,他们利用生产中排出的大量废液,制成重要的化工原料轻体碳酸钙,既满足了本省轻工业的需要,又解决了废液入海污染海水的问题。
这个厂的工人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废液里含有的轻体碳酸钙,可以做填料剂,是塑料、橡胶工业所必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玻璃、造纸、搪瓷等日用品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于是,他们立即提出了回收废液试制轻体碳酸钙的建议,并在厂革委会领导下,成立了有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出了一套多快好省地生产这种产品的工艺流程。现在,他们已制成生产轻体碳酸钙的全套土设备,每年可以生产两万多吨轻体碳酸钙,价值三百多万元。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
纺织工业部写作小组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新高潮,正在蓬勃兴起。在这个新高潮中,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成为千百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基本建设战线上,落实“自力更生”的方针,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对待群众和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中,人民群众始终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没有人民的努力,就谈不上社会生产力和它的发展。我们要贯彻执行“自力更生”的方针,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用最少的投资办更多的事,要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新的技术,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认真执行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坚持大搞群众运动,把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自力更生的方针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落实,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没有群众路线,没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群众运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力更生。
广东乐昌县地处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在那些看不到群众力量的人看来,这里是不具备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工厂的条件的。但是,广东省和韶关地区的各级革命委员会和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坚信“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建设乐昌棉纺厂的过程中,他们坚持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持久地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群众落后论”、“专家路线”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自始至终既注意充分调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群众的积极性,又注意发挥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设计队伍怎么办?他们依靠一个老工人、一个施工员出身的行政干部、一个初出学校的大学生,同群众相结合,拜群众为师,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土建设计任务。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怎么办?他们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走自己半机械化的道路,克服了困难。没有技术工人,他们依靠九名老工人、六个棉纺技术员,带领一百多名新徒工,“从战争学习战争”,自己承担了安装任务。没有运输力量,他们动员和组织人民公社的交通工具,工农业合理安排,解决了问题。就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建厂工作高速度进行。乐昌棉纺厂建设的经验,完全证明了一个真理:自力更生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
依靠群众力量,敢于以小攻大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在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建设现代化的工厂,有没有自己力量的基点呢?在有些同志的眼里,建设这样的工厂,一定要由国家调来一个大的施工队伍,要人多、车多、设备洋。一句话,就是不相信当地群众的力量。广东省和韶关地区的负责人认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自力更生的力量,就应放在这个基点上。只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本地的小公司、土设备,也可以干出大事来。
承建乐昌棉纺厂的乐昌县建筑公司,是一个曾经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压制下,被剥夺了建设现代化工厂权利的县级施工单位。公司小,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现代化施工所必需的电焊、气焊、机修、吊装、沥青等工种,他们一个也没有;全部家当是一台搅拌机、三台小卷扬机、十辆平板车。但是,乐昌县党组织坚决支持他们敢想、敢干、敢于承担大工程的革命精神。公司的广大革命群众,也以战斗的姿态,誓挑革命重担。他们没有洋框框,没有包袱,没有架子,有的是“一颗红心两只手”。他们自己找水源,自己架电线,铺道路,依山就势,挖土填方,因陋就简,创造施工条件。有了问题找群众,一切困难都依靠群众想办法,结果只用了不到十一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主厂房。
与此相反,某地另一个建设单位,工厂规模同乐昌棉纺厂差不多,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都比乐昌好。但是,他们认为自己是现代化工厂,一定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建筑公司施工。在签订合同时,这个大建筑公司提出:在施工队伍开进现场以前,必须水通、电通、道路通,场地平整,还要准备好办公室、宿舍、仓库等等。他们都全部答应,全部照办了。但就是为了准备这一切,就花去了半年时间。
当然,问题不在公司大小。大公司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可以利用大公司的人力、物力,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国家很大,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如果都依赖大公司,势必要影响建设进度。而广大的县级施工队伍,数量大,分布广。他们熟悉当地的资源情况和建设条件,经过艰苦创业的锻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把他们调动起来,发挥积极性,以小攻大,就会在基本建设战线上形成生动活泼的群众运动,成为自力更生的力量源泉。
发挥群众智慧,土办法力量无穷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有大量的施工、安装工程,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工具。怎样解决这些设备、工具问题?是土法上马、立足于自己动手,还是贪大求洋、立足于外援?这也有一个相信不相信群众力量的问题。
乐昌棉纺厂的建厂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吊装设备。不解决这个问题,主厂房一百多根两吨多重的柱子,二百多根六吨半重的大梁就无法吊装。面对这样大的任务,有人主张外借吊车,还说什么“没有起重机,除非大梁自己飞。”可是,那些最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坚决主张自己干。他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制成了土洋结合的高负荷吊车,顺利完成了全部吊装任务。
在某地,也有个相反的例子。一个建设单位,有台进口的洋吊车,在吊装工程进行最紧张的时刻,突然轴承损坏了。由于他们坐等洋设备、洋配件,没有想到土法上马,结果一等数月,工地吊装工作和预制件的生产,被迫停工。同样是吊装工程,一个是立足于自己动手,土法上马,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争取了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一个是依赖洋设备,依赖外援,思想完全被洋设备拴住了。
对待洋设备,不应该排斥。但也一定不能迷信、盲从,被洋设备束缚住群众的手脚。我们的方针是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这是自力更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土办法的出现、发展和完善,都深深扎根于群众,可以最广泛地吸取群众智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力扶持土办法的发展、提高,发挥群众智慧,鼓舞群众斗志,推动技术革新运动,就能更好地落实自力更生的方针。
群众的革命实践,是培养队伍的好途径
在基本建设工作中,怎样建设一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产业队伍?是依赖外援,还是自己努力,“从战争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培养队伍?这同样有一个立足在什么基点之上的问题。
乐昌棉纺厂,共有八百多台设备。按照常规办事,安装工作需要一百多名熟练工人。但是,他们却只有九名老工人,其余都是新学徒。有些人怀疑地说:“才擦了几天锈的学徒工,就想安装机器,那是一步登天。”他们主张等国家调来专业安装队。工人们坚决反对这个意见,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动手安装。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的教导,把群众组织起来,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前进。一些比较简单的机器,就以老带新,边干边学,互教互学,很快安装起来。一些复杂的机器,他们一一加以解剖,每人学一个机件的安装技术,然后配套成龙。这既便于工人钻研机器性能,以较快的时间熟悉和掌握技术,也有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达到多能。这是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培养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乐昌棉纺厂的经验相反,某地有一个建设单位,条件比乐昌棉纺厂好。他们曾经依靠群众,依靠当地的技术队伍,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了主厂房。但是,当一箱箱设备运到工厂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这些设备群众见都没有见过,一定安装不了。虽然他们的技术力量比乐昌棉纺厂多几倍,但是却一心想从外地请专业安装公司来,三番五次地打电话,发电报,“坐、等、喊”,结果坐失了时机,进度反而落在乐昌棉纺厂的后面。
× × ×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这个方针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最能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自力更生的方针表达了群众的革命意志,这个方针的执行,必然地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伟大的“自力更生”方针,将伴随着人民事业的发展,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