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抓点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
  武汉部队某团副政委 杨兆金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我先后四次来到一连抓点。在抓点的过程中,我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总结经验,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这样,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逐步减少了,自觉性增强了。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抓好典型的关键在于思想革命化。
“官”气重了,就蹲不下来
一连是一个有历史荣誉的连队,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全国解放以后,一连指战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牢固树立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创四好的思想,连续八年被评为四好连队。团党委经过研究后,决定把我派到一连去抓典型。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想:自己曾在一连当过干部,跟随一连南征北战,对一连的情况是熟悉的。只消下去看看,听一听指导员汇报,就能总结几条经验,抓出个好的典型来。
于是我和几个机关干部一起来到了一连。听了干部的汇报,转了两周就回到了机关。在总结经验时,原来认为熟悉的连队却变成了生疏的连队,自己心中没有什么底。虽然总结了几条“一好带三好”的经验,但没有真正反映出一连的情况。
原因在那里呢?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我们:“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回想在战争年代,我在连里当干部的时候,成天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脚跟脚,打仗肩并肩,蹲在一个战壕里,吃一个锅里的饭,从来就没分你是兵,我是“官”。现在自己的“官”当大了,在机关蹲的时间多了,接触群众少了,就脱离了群众,使熟悉的连队变成了生疏的连队。“官”气重了,就蹲不下来,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当然总结不出好的经验。于是我在党委会上汇报了自己的思想,决心放下“官”架子,搬到一连去住,认真抓好典型。
有了“满”字,就钻不进去
我和几个机关干部第二次来到一连。白天,我忙着召开会议,晚上,我看各种材料。这样忙了十多天后,果然总结出了一连用毛泽东思想搞好天天练的典型经验。觉得很带劲,赶紧把它推广出去。
没过几天,和我一起下连的一位同志跑来对我说,四班战士认为我们这个经验不典型,没有真正反映出一连天天练的情况。我听了一怔,忙问:“四班的天天练是怎样搞的?”他说,四班的经验是每天针对练兵的项目,选学一段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然后再练。练后,用十分钟的间歇时间谈收获和体会。这样,就真正做到了用毛泽东思想挂帅,带动练兵,统帅练兵的全过程。回过头来再看自己总结的经验,果然比四班的经验差多了。为什么我搬到连队住下来了,天天和群众见面,又看了那样多的材料,开了那样多的会,还总结不好经验呢?
有这样一件事,使我找到了原因。一次,我们找几个战士开座谈会,了解连队搞好天天练的情况。战士们发言很积极,一个接着一个地讲。但我总觉得战士说得不切题。没等说完,我就进行所谓“启发”。结果大家都用眼睛盯着我,不吭声了。这样,情况就没有摸清楚。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回顾这阶段的工作,从表面看,我搬到连队来住了,身入群众了,但是没有心入群众。脑子里有“满”字,总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能说会讲,经验丰富,比群众“高明”,因而不能虚心向群众学习。头脑里有了“满”字,就不能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这样也就总结不出好经验,抓不出好典型。 要抓好典型,就必须深入到战士中去,拜战士为师,虚心地向战士学习,和战士一起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我决心三下连队。
思想革命化,脚板底下出文章
第三次,我和几个干部打起背包,步行来到一连。
毛主席教导我们:“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到了连队,我就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和战士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一起开讲用会,一起斗私批修,在工作中实行面对面的领导,作过细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改进以后,我们抓典型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我们发现一连党支部用唯物辩证法抓好活思想,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很突出,是个很好的创造。于是,我们总结了“一连党支部用唯物辩证法抓好活思想,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二十个怎么办?”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又第四次来到连队,把“二十个怎么办?”交给群众反复讨论,并发动群众总结修改。同志们提出了不少意见,并补充了十多个用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抓好活思想的事例。我们根据群众的意见,发展成“三十个怎么办?”这次总结出来的典型经验就比上次更丰富,更完善了。在这次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谢保庭”这样一个新的典型。这两个典型后来在全团推广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四次抓点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抓典型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斗私批修,加强思想革命化,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总结出典型经验来。


第4版()
专栏:

  校刀先要校思想
  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五金车间车床组生产组长 鲍贤惠
我是车床组的生产组长。我们小组青年工人比较多,掌握校刀技术有困难,领导上要我去帮助他们。开始,我对平时与我谈得拢的一些青年,帮助较多;对平时与我谈不拢的一些青年,我高兴时就去帮助校刀,不高兴时就袖手旁观。这样,小组就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刀也校不好。
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认识到校不好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的思想没有“校好”,即没有树立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自己的思想“校正”以后,是不是能把刀校好了呢?还是不能,还必须把青年工人的思想“校正”。过去,我只帮助青年工人学习技术,为校刀而校刀,没有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因此产生了两种情况:一种,尽管我多次帮助,有些青年还是掌握不好校刀的技术,反而产生了依赖思想,不肯自己动脑筋,一碰到问题,就来找我。另一种,有些青年工人认为掌握校刀技术能“吃得开”,实际上是认为“技术第一”。我发现了这两种情况,又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认识到帮助青年工人校刀,首先要帮助他们校好思想。只有这样,他们才懂得掌握校刀技术为谁服务,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便会产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干劲,便能校好刀。从此,我在帮助青年工人校刀的时候,有时对他们进行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有时和他们谈谈当前厂里阶级斗争的形势。他们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思想校好了,刀就校正了,小组也团结了,生产也跃上去了。


第4版()
专栏:

  立下愚公志 深山起宏图
  ——记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兴建“老愚公”水电站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一场自力更生、群众办电的人民战争,正在莱阳山下,?下河畔进行。英雄的奉新人民树雄心,立壮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向国家伸手,凭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劈山破石,在这里兴建一座长达四十华里、发电量八千多瓩、灌田八万亩的四级发电站,名叫“老愚公”水电站。
学“老愚公”的思想——下定决心
奉新,位于赣西北的半山区,是一个
“上有万宝山,下有米粮川”的好地方。可是因为缺水,农业生产发展不快;因为少电,工业还达不到先进县的一个公社的水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震撼着奉新的山村平原,贫下中农看清了:原来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专家治水”、“专家办电”等谬论。越批,革命干劲越足;越批,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越大。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广大贫下中农的强烈愿望,决心开发?下河,兴建水电站,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在县革委会领导下,成千上万的民工队伍,从一百几十里方圆的山区、平原、城镇,浩浩荡荡地开赴莱阳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下连民工、贫农罗会杞,上工地前办了个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他爱人一起在灯下学习光辉的“老三篇”,学习毛主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又一同忆苦思甜。想起旧社会没吃没穿、受尽压迫的苦日子,罗会杞说:“现在上工地建电站,是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贫下中农永远紧跟毛主席,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他爱人也表示坚决听毛主席的话,保证在家里积极搞好集体生产。类似这样的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不知有多少。他们一致说:“毛主席指引社会主义幸福路,我们拚命向前奔。建电站这样的社会主义大事,我们贫下中农就是要带头干!”有的青年推迟结婚日期,决心修好电站后再结婚。有的贫农女儿说服父母亲人,打破山里女人不干男子活的旧习惯,踊跃参加建电站。
比“老愚公”的精神——不怕牺牲
“老愚公”水电站工地,延伸在四十多华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处处是悬崖陡壁,坚岩巨石,几乎步步要开石,处处要打炮。贫下中农就在石壁上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山高石硬,没有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大!”他们革命加拚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面对着悬崖绝壁、横空巨石,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激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当工地第四级坝头清基工程挖到九米深的时候,里面布满了大石头,块块都有几千斤重。贫下中农说:“石大,没有我们的干劲大;石硬,没有我们的肩膀硬;石多,没有我们的办法多!”他们一个个朗诵着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抬的抬,扛的扛,凭着一副铁肩膀,把一百七十多方大石头抬出了坝基深坑。
民工“王杰班”的小伙子们,面对一块十万零八千斤重的巨石毫无惧色,他们不用炸药,硬是用木棍和钢钎征服了这个
“庞然大物”。人们赞扬他们。他们说:“老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比起老愚公来,我们搬掉的石头小多了!”
十九岁的贫农女儿彭完香,咬紧牙关拚命干,终于学会了抡锤打石,点火放炮,成了全县的第一代女炮工。在她的带动下,一支一百多人的女炮工队伍成长起来了。彭完香说得好:“石头也和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一样,都是纸老虎,看起来样子可怕,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打就碎。”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上万名水电建设大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猛打硬拚、无坚不摧的钢铁队伍,成为毛泽东思想时代的英雄。他们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冰里雪里,向着高山,向着巨石,向着一切“拦路虎”猛打、猛攻,奋勇向前进!
立“老愚公”的志气——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四级电站要建一座跨河一百二十多米的大渡槽,按照原来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方案,要用二十八吨钢筋,七十八吨水泥。贫下中农一讨论,纷纷说:“我们建的是‘老愚公’电站,这种洋办法,怎么能够算‘老愚公’精神?”他们提出: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叫遍山的乱石为社会主义服务,用乱石造一座拱桥渡槽。
来自干洲平原的一位普通泥工陈运宏,同技术人员一道提出了一个省工省料、全部用乱石砌拱桥的方案。当拱桥砌石合拢工程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洋本本上的那些什么“分段法”、“分环法”,全都成了问题,弄得拱桥架子摇摇晃晃。这时候,陈运宏这个三代泥水工人的后代,挺身而出,凭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由两边墩座向中间合拢的办法,解决了这个洋本本上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座自己设计、土法施工的十六米高的大拱桥渡槽,横跨公路、河流,飞架在峡谷之间,巍然屹立。陈运宏这位普通泥工,成了工地上有名的“土工程师”。
建造跨河拱桥渡槽,需要平平整整的条石五百八十块,当地虽然到处是坚硬的花岗岩石,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打条石,怎么办?贫农出身的泥工杨俊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心学会打条石,第一个爬上山去“开大案”,就是从岩石上切下大块平整的石料,再根据工程需要加工各种规格的条石。他挥动铁锤,日夜奋战,连续干了三天,把石头开了出来。但是,由于坑坑洼洼,厚度不匀,这块石头还是不能用。这时,领导支持他,鼓励他,群众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他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心里想:愚公能移山,我难道一块条石都打不成?于是,他鼓足干劲,毫不灰心地继续干,日夜苦练,终于打成了平平整整的条石。杨俊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到后来,工效提高很快。他还热情地带徒弟,帮助更多的贫下中农学会切条石,工地上的石工很快就发展到三十几个,只花二十天就完成了打石任务,使渡槽工程提前胜利完成。
造渡槽,打条石,只是“老愚公”战士们创造的无数动人事迹中的一两个。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这一场建设电站的人民战争中,还锤炼了一批“老愚公”式的指挥员,造就了一支贫下中农的技术队伍。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规模宏大的第四级电站工程,已进入最后一仗——造厂房装电机,不久就将发电两千多瓩。新的战斗又打响了,在水拦关大坝,在白沙河渡槽,在青潭大厂房,第一、第三级电站工程正在全面施工,千军万马向高山峻岭发起了新的进攻。他们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这些工程。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总后勤部某部军马场“十姐妹放牧班”的同志们,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是她们在放牧时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