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摆正增产节约中的几个关系
辽宁省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工人评论组
在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指引下,当前,工业战线上一个群众性的增产节约高潮正在蓬勃兴起。我们必须运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增产节约中的各种关系,避免片面性,使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更好地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去。
增产与节约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一面决不滥用浪费,一面努力发展生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搞好增产,又要搞好节约。
可是,有的同志把增产与节约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说什么:“现在要抓生产,顾不上节约。”说什么:“增产是西瓜,节约是芝麻。”这是片面的,错误的。
增产与节约是矛盾着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做到“十分节省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如果在生产中不注意节约,不注意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即使在一个时间内,生产也能够增加,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成本提高,实质上等于没增产,而且这种增产是不能持久的,必然要影响生产的发展。
应该看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通过贪污盗窃、铺张浪费等手段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腐蚀我们革命队伍。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坚决给予打击。
我们工矿企业在增产节约中,要十分注意节约劳动力,节约燃料、电力和原材料,力求用更少的人力物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为此,就要大搞技术革新,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消耗定额,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每个基层,只有一手抓增产,一手抓节约,才能全面贯彻毛主席关于增产节约的伟大方针。我们厂有一台精密机床,要求在适当温度条件下工作,冬天采用三十瓩的电炉来保温。前些时候,主管节约的部门,只从节约用电出发,取消了电炉,结果影响了生产。主管生产的部门,又只从自己生产出发,重新装上了电炉。后来,大家全面考虑增产和节约这两个方面,群策群力,改装了暖气设备,撤除了电炉。做到既保证生产,也节约用电。这个事例说明,只要正确处理好增产和节约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达到既增产又节约的目的。
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充分调动人的因素,是搞好增产节约的关键。
在有些同志的眼里,常常看不到群众的作用,一提起增产节约,就只是在物的因素上打主意,总觉得,要增产就非增加设备、增加材料、增加投资不可。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是十分错误的。
任何时候都要看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许多事实证明:在党的领导下,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只要领导站在运动前面,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竞赛,过细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产节约的成果就会更加显著。我厂机械加工车间,长期以来刨床满足不了加工的需要,影响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的人提出要增加设备。后来,党支部发动群众,解放思想,在原来的刨床上进行了技术革新,提高效率百分之五十。同时,改进工艺规程,采用新的办法。从而,解决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人的因素发挥得如何,就能决定物的作用发挥多大。因此,是首先着眼在“人”上,还是首先着眼在“物”上,这决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突出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大问题。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就是压制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革命创造性。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必须彻底批判,并肃清其余毒。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了,物的作用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我厂过去铸铜件经过机械加工后,三分之一的重量成为铜末,当作废料卖给废品公司,作民用铜处理。去年,工人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把这些铜末分类收集起来,经过科学处理,重新熔铸成一定牌号的工业用铜,用于生产,全年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工业用铜。
当然,我们强调人的因素,并不是不要物的因素,问题在于只有充分发挥了人的因素,才能充分发挥物的潜力,做到物尽其用。
局部与全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企业与企业之间,一个厂的各车间、各工序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采取每一个新的措施,都要考虑到会给全局带来什么新的矛盾,对全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凡是全局需要的,对全局有利的,我们就积极干;凡是全局不需要的,对全局有害的,就坚决不干。
在增产节约中,一个工序、一个车间采取了一项先进的增产节约措施,往往能够带动其他工序、其他车间也出现先进的增产节约的措施,促进全厂的增产节约。但有时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序、一个车间看来是节约了一些人力和物力,但对全厂来说却造成减产和浪费。我们机械加工车间为了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增加产值,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相同零件进行成批加工。可是,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由于设备有限,其它零件的加工不能按时完成,造成了产品配套不全,拖延了装配进度,影响了产品的出厂计划。所以,在组织生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全局的情况,从全局的需要出发。
在地方和地方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更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反对本位主义,提倡全局观点,搞好社会主义协作。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个用户厂,因机器的一个零件损坏了,需要我厂重新制作配件。当时我厂只考虑到生产任务紧,没给予解决,使这台机器不能运转,造成重大损失。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后来,我们增强了全局观点,积极帮助用户厂解决配件的需要。这样做,虽然我厂多用了一些人力、物力,但是,用户厂给国家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应该认识到,搞不搞社会主义协作,是坚持不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与资本主义企业之间那种垄断、竞争、尔虞我诈的关系完全相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的企业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按国家的统一计划,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优越性,反对资本主义经营作风。各企业、各车间、各工序都应从全局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为兄弟单位创造方便条件,使局部更好地为全局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增产节约更大的成果。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
毛主席教导说:“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爱惜人力、物力,事事作长期打算”。我们必须遵循毛主席这一指示,在增产节约中,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长远利益是革命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服从长远利益,兼顾眼前利益。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服从长远利益,将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损失。有的同志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强调当前的生产,不顾生产的长远的发展;只图一时的增产,而忘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长远利益。这样做,就违背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例如,在使用设备时,如果长时期超负荷运转或者带“病”工作,就会使设备磨损加剧,精密度下降,运转状况恶化,甚至导致设备破坏。我们必须防止和纠正这种现象,从长远利益出发,注意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进行必要的预检查,预修理,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这样,才符合增产节约的要求。
我们搞增产节约,还要善于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大闹技术革新,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有的同志只从眼前利益出发,认为搞技术革新要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即使搞成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的还担心技术革新搞不成,反而赔了老本。因而不敢大胆领导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实践告诉我们,技术革新是增产节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厂原来铸造轧辊的废品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每年仅这一项就损失浪费几十万元,而且生产总是被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用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革新了浇铸工艺,使废品率降到百分之八,迅速扭转了生产的被动局面,收到了增产节约的显著效果。因此,为了长远利益,在眼前用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搞技术革新,是完全必要的。当然,在搞技术革新的时候,必须坚持“节约闹革命”的方针,能少用钱的就少用钱,能不用钱的就不用钱,不允许滥用浪费。
在增产节约中,我们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学习和运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增产节约中的各种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狠抓经济领域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为更好地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为进一步落实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为革命越苦越累越向前
——记在辽宁省新立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
在辽宁省锦县建业公社新立大队第三生产队插队落户的十六名知识青年,下乡一年多来,积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同志为榜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热烈称赞,把他们叫做“王杰班”。
艰苦中磨斗志
知识青年时建忠,刚到农村时有点怕累。一天晚间打稻子,组长让他接夜班,他说有“病”去不了。广大贫下中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王杰同志的英雄事迹,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和他一起忆苦思甜,帮助他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时建忠感动地说:“贫下中农这样关心我,我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以王杰同志为榜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去年春天平整稻田时,时建忠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在没膝盖的泥水里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拉着水耙板紧张地战斗。他脖子上生了几个疖子,耙板的绳子正好勒在疖子上,直冒脓血。时建忠不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疼,贫下中农劝他休息,他说:“王杰同志能够舍身扑向爆炸点,我这几个小疖子算得了什么,我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后来,他的脚又划破了一个一寸长的口子,泡在水里疼得直钻心,这时,大家坚决要他离开水田,他说:我这个小口子,要是在贫下中农身上根本不算什么。我一定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天,时建忠一直战斗到完成了平整稻田的任务时为止。他这种自觉地在艰苦中磨练革命意志的行动,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拦惊马救亲人
知识青年栾尔强被大家推选为“跟车”的。他认为这是革命的需要,是贫下中农对他的信任,是组织上对他的培养。从此后,他起五更,爬半夜,吃大苦,耐大劳,艰苦奋斗炼红心。
去年六月,栾尔强跟车送货到县里,快到双羊火车站时,赶车的老把式因事暂时离开了。大车停在火车道旁边的公路上,右边是一个深沟,左边是铁轨。这时正好一列停着的火车突然开动了。辕马受惊,四蹄腾空,向右前方奔去,若不马上想法刹住车,车就有掉下沟的危险。那样,不但马会摔死,一车货要受损失,车上还有两名女社员要发生生命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栾尔强只有一个信念:拦惊马,保住车,救亲人。他一个箭步跳到车把式的位置上,拚命地扳住车闸,可是车闸已拉到尽头,再也扳不动了,惊马继续往前跑,离深沟只有十米、八米、五米……马上就要掉下去,情况万分紧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关于“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伟大教导,响在耳边;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身扑向爆炸点的高大形象闪现在眼前,栾尔强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立即纵身从车上跳下来,狠狠地挽住马缰。死死抱住马脖子,终于使惊马在离沟二尺多远的地方站住了,集体财产保住了,车上的两名阶级姐妹得救了。可是栾尔强的腿却被划破了,脚被摔伤了。这件事在大队传开后,广大贫下中农莫不赞扬:“栾尔强真是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好青年!”
险段上炼红心
秋天,锦州地区连降两天大雨和暴雨,山洪暴发,小凌河水猛涨。地处小凌河下游的建业公社新立、集中等大队,地势低洼,受到了洪水威胁。险区就是战场!险情就是命令!“王杰班”的知识青年,立即和新立大队的广大民兵,当夜走上抗洪抢险第一线,为革命战洪峰,为人民斗恶浪。
抢险的人们奋战了一天,河水还在继续猛涨。这时指挥抢险的解放军首长,决定在靠堤边的深沟上横架一道铁线,让沟那边的社员攀着铁线过沟脱险。这个消息被“王杰班”的青年徐利民、栾尔强知道了,就向解放军首长请战。他们说:“我们是‘王杰班’战士,把拴铁线的任务交给我们吧!我们一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二有广大贫下中农支持,三有泅渡的技术。”首长看他们决心大,就让他们和几名社员组织一个“救护队”,去架铁线。
临行前,他们重温了毛主席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伟大教导,把铁线的一端在这岸钉好,又拖着铁线的另一端,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向急流滚滚的深沟冲去。一个浪头打来,把他们打入水底,又钻了出来,继续战斗。铁线随着水流打在他们身上、脸上,他们全然不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拴好铁线,抢救阶级兄弟。他们默诵着毛主席关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教导,勇往直前,游到了对岸,拴好铁线,使社员安全脱险。广大贫下中农看到他们这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革命行动,高兴地说:“有了这样的接班人,我们就放心了。”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在辽宁省黑山县司屯公社蒋屯大队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雷锋生前亲自辅导的学生孙桂芹(中)和同伴们一起畅谈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养猪班里炼新人
去年四月,十八岁的青年学生李兰平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刚到兵团一个月,领导分配李兰平到养猪班当饲养员。当时有的人对她说:“养猪这活儿又脏又累,每天光挑水,你就吃不消!依我看,你还是别去。”
去,还是不去?李兰平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话,使李兰平受到很大的启发。她想:自己到边疆,是图享受、寻安逸来的吗?不!是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要这样,就应当不怕任何困难,把重担子挑起来啊!
李兰平高高兴兴地来到养猪班。
挑水,把李兰平的肩膀磨破了,她满不在乎,仍然坚持着干。她鼓励自己说:“要练出铁肩膀,才能挑起革命的重担。”
不久,李兰平当了养猪班副班长。她处处起模范作用。每天,她总是提前起床,挑水烧水。别人都下工了,她还在清扫猪圈,最后一个回宿舍。
俗话说:“猪养一口,用粮八斗。”班里养的几十口猪,主要以粮食作饲料,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啊!这不符合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李兰平组织全班同志学习解放军战士叶洪海采用“中粬”发酵饲料喂猪的先进经验,把作物的秸秆、青草、糠皮加上“中粬”,一起发酵。但是,饲料制成后,猪不爱吃。李兰平就和大家亲口尝,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最后,把饲料做得非常适合猪的口味。每天为国家节省了很多粮食。同时,推动了别的连队大制“中粬”发酵饲料,为国家节约了上万斤粮食。
李兰平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当时缺少兽医,小猪不能及时阉割,影响了生长。李兰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学习阉猪吧。”可是自己是一个女孩子,干这个事儿,不被别人笑话吗?她左思右想,还是向毛主席著作请教:“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干,振奋大无畏的创造精神”。毛主席的教导,使她鼓起勇气,虚心地向兽医请教。经过勤学苦练,李兰平终于掌握了阉猪技术。
“革命需要的,我都要学会!”李兰平仍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久,她又学会了治疗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李兰平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地领导大家办猪场,养猪班的生猪发展很快,不到一年,由原来的二十多头,发展到一百三十多头。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